“冰桶挑战”走了,“冰书挑战”来了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ang_n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书挑战”是最先在Facebook上流行起来的。9月5日,作家、翻译家方柏林首先在新浪微博上发帖,称自己的朋友发起了“阅读挑战”,他接受挑战列出了自己的书单,还收集了一些美国朋友列的书。之后,香港作家廖伟棠在新浪微博上接受“冰书挑战”,列出了影响自己的十本书。廖伟棠在微博中说,冰书挑战最近在脸书上很流行,要求被点到名的挑战者迅速列出影响自己最大的十本书,然后再点名十位挑战者,继续将书单列下去并告知点名者。
  “冰书挑战”在中国的热度正在发酵中,作家马伯庸、编剧史航、作家李西闽等文化名人也在微博上列出了书单。接受挑战的人大都挑的并不是他们认为的世界上最好的书,而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书。
其他文献
1969年5月至1972年8月的“文革”期間,著名漫画家丁午被下放到河南干校。在干校,他特别想念留在北京的8岁女儿,只能写信来寄托感情。那时女儿太小认不了几个字,丁午又是个漫画家,所以他的信大都是画出来的,一共61封。这些漫画家书结集成书,书名就叫《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  这些信几乎都是以“亲爱的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开头,从北京探亲回到黄湖,他会在信中重新回味与女儿相处的一个个细节:
期刊
小时候家住郊区,邻居是个瘸腿叔叔,有着做木制家具的好本事。而我的父母都是火车修理工,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带着一身黑油回家。我很羡慕木匠的孩子,觉得天天能和爸妈在一起吃饭多幸福啊。  有一年冬天特别的冷,煤炭的需求量也大,连带着火车修理工都跟着忙碌。善良的邻居一家就让我在他们家里玩耍。  “他们又去修火车了。”  “修火车啊?那可是厉害。火车能把煤送到各处去,那样大家就都不会冷啦。”木匠笑着把刨花堆好
期刊
一天,一位衣着考究、表情严肃的科学家到物理学大厦拜访“费米阁下”。客人走上三楼时,看见两个脏兮兮的年轻人,手里捧着一些奇怪的东西,发了疯似的从他身边冲了过去……没错,这让人疑惑“是不是走错了”的地方正是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和他的实验小组办公地。  费米的实验是用中子撞击世界上已发现的92种元素。费米和他的实验小组成员整天站在仪器旁忙碌着,中子撞击元素用的房间和安置计数器的房间分别在长廊的两头,因此元
期刊
张嘉佳,著名作家、编剧,他在微博上写的睡前故事系列被大量转发评论,被粉丝们评价为:真实生动,故事曲折,无匠气,且人性十足,语言准确,色调鲜亮,不做作,有慈悲的情怀。结集出版的图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入选第五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十大好书。张嘉佳给自己拾来的流浪犬“梅茜”开了个微博“梅茜烦不了”,以爱犬梅茜视角写成新书《让我留在你身边》。同时,他代班《非诚勿扰》的经历也让他的受关注度陡升。他说自己
期刊
天生美书家  朱赢椿出生在苏北农村,整个家庭与艺术或者图书没有任何瓜葛,但他也许就是天生该干这行的。  周围人都在辛苦种田,没人想到要去买书或者画画。五六岁的他居然自己做起了颜料。“红色有红墨水,蓝色有蓝墨水……这些都好办,但是黄色和绿色怎么办呢?不是有油菜花么?捣烂它们,就有了黄色。绿色有麦苗,捣烂的汁,就是有些稀薄的绿色。”有了颜料,朱赢椿还缺少模本。他想到了堂姐,她经常去城里。大清早,他塞给
期刊
去年夏天,我去苏州平江路,晚8点有民间艺人的昆曲《牡丹亭》演出。关于这个民间艺人,听说过一些江湖传闻:从未学过专业,但是天生喜欢唱,一年唱700多场《牡丹亭》。遇到对眼缘的人,可以多唱一个小时,只是因为唱的人欢喜,听的人开心。我对这种性情中人向来很好奇,也一向不喜欢专家之类的人评判出来的结果,民间的东西可能更原汁原味。  我6点半就来到临河茶馆,见一个中年女人穿着旗袍,很居家的模样,在吃饭。因为我
期刊
很久以前我们在深山里,那年外婆八十八岁,我决定带着她离开。我收拾好行李,和外婆走到公路边等车,等了很久很久。我对外婆说:“以后你就跟着我过,跟我到乌鲁木齐生活。”我都打算好了我们两个怎么过日子,租什么样的房子。外婆轻轻答应着,但什么也没说。后来才说:“我不是不想和你在一起,我是怕拖累你。”我眼泪流个不停,但还是说:“外婆,我们一起过,你不要怕。”后来车来了,我们上了车。我晕车,一路上不停下车呕吐。
期刊
你用什么去詮释高级?  一位朋友的先生在一次座谈上聊到这么一段,我印象深刻。他说有一次公司开一个法律方面的事务会,在座的一位不多言的律师引起了他的注意,该律师在一边安静地听,开口说话时,语速非常慢,逻辑却非常清晰到位,言简意赅。给他的印象非常深,与其他人的咄咄逼人完全不同,他当时就觉得这个人很不一样。后来,偶然地看到了律师的家,他说自己明白了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状态。  律师的家是一座八九十年代老式
期刊
每天都有人指着我说:“哎,快看小金毛!”  我以为自己真的很小,看着走路经过的泰迪钻过草坪上的栅栏,于是我也鼓起勇气去钻,结果卡在栅栏里了。  老爹走过来,我怕丢脸,就没吭声。  他说:“要不要我帮你推出去?”  我头没法动,嘴巴也张不开,只能喊“咕咕”。  他一推,疼得我眼泪当时就下来了,连声喊:“咕咕咕咕。”  他说:“那我拉你进来?”  我说:“咕咕咕咕。”  他一拉,我灰头土脸地抽出来,不
期刊
猫猫石是潦浒古镇的旧称。古时候潦浒的河道内,有一块中空的巨石,每当水浪吞吐其间,便发出类似“喵……喵……”的叫声,猫猫石因此得名。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当地就开始用瓷土制作土陶器,随后逐渐发展成远近闻名的陶瓷集镇。该地的制陶工艺历经数百年传承,始终没有改变祖先制作陶器的形制:从选泥、踩泥、揉泥到镇口、晾晒,直至最终入窑,这里的陶器制作需要近30道工序。  2007年,原本做景观设计和财务出身的石头和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