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西比较诗学的对话危机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ei0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西方比较诗学存在的对话危机主要包含:第一,将“对话”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认为对话就是理解与沟通;第二,从实践方面来讲,主要采用“阐发研究”来展开中西比较诗学对话是非常不合理的。要打破我国与西方比较诗学的对话危机,必须重点从解释中西方史学语言的特性出发,分析中西方比较诗学语言你在对立冲突,探寻中西方比较诗学语言融合和转换的有效途径,这是建立中西比较诗学对话桥梁的前提。
  关键词:比较诗学;对话;危机
  成功的对话是了解不同社会文化魅力的前提。现代中西方比较诗学要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对话。成功的比较诗学对话能够极大加快诗学比较研究的发展,但是比较诗学對话桥梁的建立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我国当前对于展开中西比较诗学对话的目的逐渐被遗忘;我国展开中西比较诗学对话现实途径并不合理。因此,探索打破中西方比较诗学对话危机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热点。
  打破传统封闭的比较史学发展模式,积极探寻我国比较诗学和西方比较诗学对话渠道,是我国比较学现代发展理念的体现。不过,在探寻我国与西方比较诗学对话桥梁的建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怎样阐释“对话”和这样实施“对话”。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无法建立中西方比较诗学对话桥梁。
  第一,从理论方面如何解读“对话”。中国和西方的比较诗学对话产生背景是,我国史学从传统诗学到迫切实现像现代诗学进行转型,所以我国开展中西方比较诗学对话,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我国传统诗学成功转型为现代诗学。“对话”促进中西方比较诗学“理解与沟通”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并不是我国开展中西方比较诗学对话的最终目标。“对话”作为一种手段,主要是为了对中西方诗学进一步深入研究,最终实现我国传统诗学向现诗学的快速转变,完善我国现代诗学体系。所以当前对于东西方比较诗学对话中的“对话”一词理解并不透彻,不能体现我国展开中西方比较诗学对话的目的。
  长期内,我国比较学界都在探索如何建立中西比较诗学对话桥梁,这种研究思路是值得认可的。因为不同民族文化具有自身特点也有融合之共通处,不过为了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绝对不能摒弃这身民族特有的文化特性,如果一味的追求“求同”,忽视了民族文化的“求异”,那么极有可能导致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文学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最终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当前中西方比较诗学对话的建立,并不是探讨各类文化体系所形成的文化精髓,以此调解人类文学层面中共有的问题,而是要从对话的最终目标出发,以求同存异为对话理念,打造多元化的比较诗学对话格局,加快实现我国现代诗学体系建立。而当前对中西比较诗学“对话”的理解强调文化的交流以及一致性,忽略了不同诗学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现有的中西比较诗学对话并未起到实质性作用,造成了我国现代诗学受到了文化侵略。
  第二,中西比较诗学对话实践危机。因为上述理论层面的曲解直接导致了实践过程中偏离正确轨迹。当前中西比较诗学对话实际过程除了注重彼此间相互译介之外,就是强调我国诗学与西方诗学彼此“阐发”。我国建立的中西比较诗学对话模式,对于诗学阐发研究一直放在重要位置。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诗学的阐发研究又融入的中西比较诗学对话方面。而且我国大量学者认为,对中西方诗学的阐发研究,是开辟中西比较诗学对话的新道路,对于中西比较诗学对话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阐发研究的历史演变以及深层次内涵出发,这种观点非常片面化。
  在上个世纪初期,就是学者提出了“阐发研究”概念,这一观点并未得到国内以及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反对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任何民族、不同国家是绝对不能摒弃自身的民族传统的,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更不能从自身的民族文学来评判其他民族文学,同样也不能一味的通过其他的民族文学来反观自身民族文学性。”因此,一部分学者又提出了“双向阐发”概念,认为在展开不同民族文化对话时,尤其是对诗学界更应该进行互相阐发,是非常有利各民族建立完善的文学理论。虽然上述研究将“阐发研究”全面化发展,不过因为阐发研究方法从理论上不能避免文化的求同存异,所以使用该方法来展开中西比较诗学对话并不合理,因为本身采用自身的文化系统来评判其他文化系统就是不科学的。这种研究方法就好比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模子来评价和分析其他文化模子。最早对于“文化模子”是美国学者叶威廉提出的。其认为“人类在进行创作构思以及从理论进行分析所产生的最终结果,都是以特定的‘模子’为核心构建的,他可以左右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所以因为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差异性,形成的文化模子也都是独特的,那么使用自身的文化模子来评判和分析其他民族的文化模子就会扭曲自身或者其他民族的民族文化,最终破坏文学文化的均衡发展,而我国当前使用的“阐发研究”也就是“文化模子”研究,这种错误的研究方法无法实现我国传统诗学向现代诗学转型的,甚至可能扭曲特有的诗学文化,可能造成我国对西方诗学文化的曲解,因此急需探索新的方法来开展中西对比时学对话。
  参考文献:
  [1]范方俊. 中西比较诗学的对话危机及诗学话语转型[J]. 江淮论坛,2013,02:165-170.
  [2]曹顺庆,王超. 中国比较诗学三十年[J]. 文艺研究,2008,09:50-60.
  [3]谭佳.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J]. 文学评论,2005,06:170-175.
  [4]周莉. 试论中西比较诗学的对话冲突[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2:52-53.
其他文献
汕头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  摘要:梁宗岱的研究大体分为生平研究、诗歌创作研究、翻译研究、诗学理论研究四个方面,对梁宗岱的诗学理论研究的成果是最为丰富的,受到关注最多的自然是象征主义诗学。然而在众多的象征主义诗学研究成果中,却没有对这些成果进行较为完整的整理与梳理,本文的出发点就是对已经取得显著成绩的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综述式的罗列。  关键词:梁宗岱;象征主义;纯诗;诗学意义;宇
旨在探究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临床应用.方法:采取固相红细胞法对进行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使用血小板抗体检测,并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1rn赵尚志站在黑龙江右岸,两手横托一条小马鞭,潮湿的目光渡过雄浑沉静的江面,落脚在左岸的树林里.左岸的树林叶落枝疏,游走着漠漠的轻纱,呈现出一派萧条寂寥气象.良久,他回
摘要:荆浩是在山水画史上一位划时代的画家和理论家,他把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推向了高峰,成为时代的主流。他以自己的绘画实践和绘画思想理论影响了后代很多的画家,成为山水画的一代宗师。笔者是从他的“图真”这一美学思想出发,浅论他对山水画发展上的影响。  关键词:荆浩;图真;山水画;影响  荆浩,唐末五代人,因当时的战乱隐居于太行山,自号洪谷子,他业儒,博通经史,能善诗、书、画,在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方面影响深
目的:系统评价糖尿病病人添加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营养补充剂是否可以改善病人血糖和血脂的状况。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CEN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探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 3年1月到201 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68例介入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观察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出现做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成果,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它不仅是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作、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
张抗抗的《作女》从女性视角出发,关注的不仅是商品浪潮下新女性“作”的生存状态,追寻女性的自我价值,“作”同时超越了单一的性别视角,是“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追寻。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