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体验”,让自我效能感更有魅力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对于一些实验,本应该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做,去体验,但由于教师只重视对知识本身的讲解,对科学知识获得的相关过程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淡化处理,使得学生极易形成科学课学习的障碍,进而对科学课学习失去信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要实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及行为能否产预期结果所抱的信念。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只有人们预料到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够达到某一目标,或者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这一目标时,他才会真正去实施这一行为。所以,科学课课堂需要体验,需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强自我效能感。学生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及价值,结合体验,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由此看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科学课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体验中“触摸”最近发展区
  
  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决定学生的投入程度,决定了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的学习效果。据调查,在学习上优秀的学生,如能顺利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他的自我效能感就越强,就更能顺利设计并完成科学实验并能以此为依托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等;相反,如果上课不能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成绩比较差,在科学课学习过程中经历较多失败的学生,其科学课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就低。所以教师应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科学课学习目标,使其“跳一跳,够得着”,循序渐进地提高认知水平。
  如在《电流的测量》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又便于他们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我在教学时安排了这样几个“跳一跳,够得着”的教学环节:了解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感知电流的单位“安”;了解电流大小的测量工具——电流表;学会用电流表测电流。这样,把科学课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教给学生,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成功;同时,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一目了然,学习的方向性更加明确,在体验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得到增强,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在体验中引发学生的思考
   知识可以教授,可是“体验”是不能传递的。而在体验中思考更是需要学生的灵动思维,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进而完成个性化的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巴尔扎克说过:“会思考才会学习。”在科学课中,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科学课教学的根本所在。在体验中进行思考,旨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与点拨,开启学生的思维,舒展学生的灵性,让他们在积极开放的思维状态中领悟科学的思想,从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如在教学《惯性》一课时,我将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杯口盖一张硬塑料片,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这时问学生:当木棒快速打出硬塑料片时,会产生什么现象?之后我猛然敲击塑料片,塑料片飞出去,鸡蛋却安然落在水杯中,学生目睹此景,惊呆了。这时,我趁热打铁:大家有什么疑问?学生有了共同的问题:为什么塑料片飞出去了,鸡蛋却安然落在水杯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被猛然调动,学生就带着问题,在愉悦的情境中理解“惯性”概念,并思考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从而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自己的认可。
  
  在体验中交流展示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些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是很少举手的,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回答错误。针对于此,笔者采取的措施是,他们即使不举手,也指名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自信。 在教学《空气》一课时,为了让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我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为了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前提下,如何取一定体积的空气?我让一位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答案竟然很好:只要取一个集气瓶,瓶内就有空气。我给了这位学生肯定的表扬;接着我问:瓶内氧气所占空气比例是否与外面相同?那位学生很激动:相同。声音也很响亮。我知道,此时这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被激活了,下面的教学就可想而知了……可见多给学生一些展示的机会,对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有益的。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1.多一些鼓励。在科学体验的过程中,激励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科学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减少学生的失败体验。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都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多一些归因。学生在科学体验的过程中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学生如何面对成败会影响科学课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适当的努力,将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方法不当等因素,以减小失败对自我效能感造成的不利影响。
  3.适当的扶助。帮助学生并不是“越俎代庖”,全部帮到底,也不是“无缘无故”帮助学生,而是要在学生确实遇到困难时再给予合适的帮助,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强。 科学课教学中,只要让学生亲历科学体验的过程,用科学的方法去改善教学,感触最近发展区,在体验中交流展示,以疑促思,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其他文献
传统德治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这一治国思想,对今天我们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
巴渝人民在很早就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通俗民歌"下里巴人"和"竹枝词",起源于农事的民歌演唱"薅草锣鼓",也在汉代就已定型.这些贴近现实生活的民歌质朴清新、通俗流畅、含思宛
维氏粒线虫(Anguina wevelli)是危害牧草及草坪草的一类重要植物病原线虫。本文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维氏粒线虫在我国的适生区域,并结合该虫在我国的寄主及我国的地理信
关于重视、加强校园安全工作之类的官样文章,人们已经听得太多了,以至于厌倦了。大凡有良知的人们,谁不为日益恶化的校园环境而忧心忡忡呢?“没有校园的平安就没有学校的发展”,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师生们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血的教训。一位老师说,事情发生后,他们的教育局领导在台上指着台下众多的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长们的鼻子大声训斥:“当官不为民作主,莫如回家卖红薯,你们知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吃的?我告诉你们,校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探究式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实施中还面临许多问题,解决教师能力结构问题是当务之急.要顺利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
创新是江泽民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泽民在新的形势下,实现马克思义中国化的内在动力.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江泽民的创新思想作了探讨.
文化是特定社会成员拥有的信仰、思维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和社会习惯的总和。而语言又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局部互相渗透。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词语误解和误用的现象。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在英语教学中将文化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文化导入的原则  文化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
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直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本没错。但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陷入“主体性神话”的漩涡中,而忽视课堂中的另一半——教师的作用是不行的。课堂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我”的主导作用绝不低于学生的主体作用。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所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
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实际上被纳入了行政管理体系,造成多级代理和公司经营目标的偏离,削弱了经营效率.企业组织形式发展的变迁表明,分散化股权有利于提高效
从文字系统考察,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理论只适用于拼音文字系统,不适用于表意文字系统,汉字--这一有形符号与所指称的对象有着内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