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寻求—失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结构主义分析出发发掘文中的父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学主题:失落—寻求—失落。正是父女二人对彼此认同的鲜有一致深化了这一主题,父亲经历的是从获得到失去的过程,而女儿却是失去到获得的过程。同时本书揭示了哈代的宿命论,即社会秩序和自然法则对命运的操纵。
  关键词:结构主义 失落——寻求——失落 命运
  
  《卡斯特桥市长》是哈代的七部“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第四部,这部小说以其结构的曲折复杂,人物命运的起伏多变而著称。本书的主人公亨察德从一位居无定所到处流浪的割草工,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奋斗,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最终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富商和一市之长。但在一系列冲突与矛盾之后,又失去了他所拥有的一切,他的财产、名誉、家人、朋友、情人,曾经拥有的一切都随风而去,留下这个曾经显赫尊贵的人独自踟蹰在爱敦荒原上。小说结尾,春风得意的法夫瑞与伊丽莎白·简喜结良缘,而像二十年前一样颓废失意、穷困潦倒的亨察德却在孤单和绝望中悲恸欲绝地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不要任何人跟随我送葬,不要在我的坟头栽花,不要任何人纪念我”这样的遗言。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最后一位文学大师,哈代小说的魅力往往来自于催人泪下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故事。处在英国工业革命上升阶段的哈代对农民所遭受的打击感到悲伤,对大自然的退化感到惋惜。尽管他知道社会的转变是无情的,也是必然的,但他不时地表现出对田园风光和牧歌式生活的怀念。但是,《卡斯特桥市长》却为哈代的小说创作揭开了新的一页,在这部小说里,自然景色的描写只是起到背景与烘托的作用,他在人物的塑造上有了重大突破。哈代在创作亨察德这一人物性格与环境的磨合、冲突过程中,体现出他的命运固然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但同时也受到了冷酷无情的社会秩序和自然法则的操纵,体现了哈代的宿命论观点。
  一直以来,评论家们在对这部小说母题的探讨上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探讨小说的异化主题,认为小说展示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一曲“田园挽歌”,有的评论家则认为其主题为新老更替的不可避免和对于堕落之报应的势在必然,还有人认为这部小说体现了工业革命和价值观的变迁。本文主要从结构主义出发分析这部小说的“失落—获得—失落”主题。结构,作为文学作品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构造,是作品意蕴的重要载体,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有着内在的对应和同构关系。罗兰·巴尔特在《结构主义活动》一文中提出,一切结构主义活动,反思式的也好,诗性的也好,目标都是要对一个客体进行重建,从而揭示该客体运作的规律。《卡斯特桥市长》以主人公亨查德二十年中的盛衰沉浮为主线,生动地反映了他在卡斯特桥市大起大落的全过程。亨查德怎样来,也怎样去,从而使小说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显得异常匀称与和谐。
  这部小说悲剧效果的展示主要体现在主人公亨察德与其它主要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上。真正能为一个人带来幸福的不是金钱、地位,而是亲情、爱情、友情,对于一个已经年过不惑,奋斗终身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理所应当是享受天伦之乐,也就是亲情。但是对于亨察德来说亲情却是一个从拥有到失落,再到获得,最后彻底失去的过程。亨察德所经历的正是一个圆圈式的人生历程,正是亲情的丧失使他彻底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成了杀死他的一把利刃。在文中,伊丽莎白·简的身份很特殊,我们既可以说她和主人公之间具有父女关系,又可以说他们之间似乎毫无联系,但不管是最后的亨察德还是在读者看来,也许伊丽莎白·简·纽森会被更多地视为主人公的女儿而不是那个早早夭亡的小孩子。因此本文主要从结构主义出发探讨亨察德与伊丽莎白关系的演变对前者命运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
  亨察德对女儿感情的演变:
  
  1.失落——寻求
  
  从小说一开始,亨察德在喝酒之后就开始抱怨早婚给他带来了拖累,妻子和女儿使他的满身精力消失殆尽,使他穷困潦倒,因此他强烈地渴望成为一个没有家庭拖累的自由人。在拍卖老马的叫喊声和周围人的鼓动唆使下,他以五英镑五个先令的低廉价格卖掉了妻子和女儿。虽然醉酒是直接原因,酒醒后他确实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但他潜意识里会觉得这样对他的前途更好些。这是父女关系的第一个阶段,亨察德失去了女儿。但在妻女被水手带走之后,最让他牵挂的就是女儿了,他马上说:“她凭啥把姑娘带走——姑娘是我的;要是这件事从头再来一遍的话,她就甭想要她啦。”这句话体现了他从失去到想得到的思想转化,他把此事视为他的一个耻辱,想通过努力重新赢回妻女。
  在小说的第三章,他的妻女重新走上了十九年前他们曾走过的路,找到了已经成为市长,地位显赫,财富众多的亨察德。此时他完全是带着一种赎罪的心态急切地要求重新举行婚礼,以这种合法的手段让昔日因自己一时荒唐而失去的亲人重新回到自己身边。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亨察德和苏珊已经毫无感情,前者是为了赎罪,后者是为了女儿的幸福而结婚;而且亨察德是非常看重父女之情的,在这个强悍的男人心中,始终有一个温柔的角落,是留给伊丽莎白的。在伊丽莎白受母亲所托第一次和亨察德见面时,亨察德的表现可以清楚地表明他对女儿深深的爱意。得知这个女孩身份后,“他让路请她走出办公室,态度和善,体贴入微”;在说到伊丽莎白·简这个名字时,他的声音有点颤抖;听到女孩称纽森为自己的父亲时,他浑身缩了一下;确认她就是“自己”的女儿时,他眼里满含着泪花。这些细节描写都体现了亨察德对父女真情的渴望,他急切地希望这个女孩能回到他身边,称他为父亲,而他会以做父亲的慈爱,给伊丽莎白·简提供一个安乐的家。
  亨察德和苏珊结婚后,伊丽莎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娇宠,过上了恬静、安适、富裕的生活。“她发现,只要她提出要求,她就可以得到个人所有精美的物品和装饰品”。生活对她来说就是“拿来,得到,保持”。亨察德也非常喜欢她,现在她陪他出门比陪她母亲出门更经常。这些细节都体现出这段生活对父女二人来说都是最为幸福快乐的时光。而此时的亨察德在亲情的滋润下,心情愉悦,也变得宽容大度。尽管他非常渴望伊丽莎白能改姓亨察德,但在苏珊和女儿的强烈反对下,他便说:“随你怎么办吧,你怎么办,我要是计较,让上帝咒我。”而且还告诉女儿:“不要为了讨好我你就同意。”这些都表明有了情感寄托的亨察德变得性情温和,充满爱心,在寻求亲情的阶段一切都是美好的。但在这一阶段尽管亨查德认为这个女孩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伊丽莎白只是把亨察德当作继父,而非父亲,在她心里,她的亲生父亲是水手纽森,这是父女二人对彼此身份认同的第一次错位。
  
  2.寻求——失落
  
  从获得到失去的转折点是苏珊逝世并且留下了一封揭开伊丽莎白身份之谜的信。在妻子苏珊死后,使伊丽莎白知道自己是她的亲生父亲,重建这种人类最亲切温柔的联系这种愿望愈为强烈,欲望的冲击使他再也无法平静地听到伊丽莎白称纽森为自己的爸爸,使得他摇摆不定,坐立不安,终于告诉女孩他是她的亲生父亲,向她承诺:“我对你一定要比他过去对你还更加慈爱!只要你把我看做你爸爸,我什么都愿意干!”在征得伊丽莎白的同意之后,他就敦促她向《卡斯特桥纪事报》写了一个愿意更名的声明,并且马上邮寄了出去。从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亨察德是迫不及待而且蓄谋已久。
  此后为了向女孩证明他的身份,他去查看妻子留下的文件,但是却吃惊地发现伊丽莎白是水手纽森而不是他的女儿,他自己的女儿在被卖掉后三个月就死了。我们可以想见亲生女儿的死亡在一定程度上是主人公一手造成的,如果他给了这个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的话,可能她就不会死了。正如书中所写:“他刚刚开导一个姑娘,说她有权利得到他作为父亲的庇荫,就立刻发现,她和他并无血缘关系,这真是一个嘲弄。”而偏偏在这种令人昏厥的时刻,不知内情的伊丽莎白却天真烂漫地说:“我现在就把你当做我爸爸,再也不叫你亨查德先生了。”感觉受到命运和亡妻捉弄的他对伊丽莎白的态度急转直下,冷漠变成了公开训斥。尽管亨察德自己出身低微,原来也只是个四处流浪的打工仔,但他却经常因为伊丽莎白使用方言土语和写浑圆雄劲这种不属于女性的字体而斥责她。当听说伊丽莎白曾经在“三水手”伺候过一些低下的人时,尽管这只是为了省钱,他更觉得这个并非亲生的女儿给他带来了莫大的耻辱,甚至对他的名誉和地位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于是每次碰到她时,他都会流露出厌恶的神情,并把她看作自己保持市长地位的绊脚石,为了把她打发走,他竟然给他的竞争对手,他非常痛恨的法夫瑞写信,鼓励他和伊丽莎白交往,而在内心深处他想的是“是我不想让她在这个家里惹麻烦,而且根本没有嫁妆”。最后的结果是伊丽莎白在被露塞塔邀请做她的女伴后,就迫不及待地搬出了那个令她窒息的家。在这一阶段,亨查德因为发现这个女孩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而为难、苛责她,但她尽管很困惑和痛苦,却已经相信自己的亲生父亲是亨查德,这是两人在身份认同上的第二次差异。
  亨察德在得知伊丽莎白决定搬出去时,确实有一种解脱感,他如释重负,并且慷慨地提出要给她一笔津贴和一小笔年金,使她可以独立生活。但他真的看着伊丽莎白带着行李,高高兴兴离开时他又非常不舍,尤其是看到她为提高自己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后,他很后悔,努力地挽留她,但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女孩还是离开了他。
  由此可以看出,正是他的粗暴和缺乏人情味,把这个女孩从他的身边给赶走了。
  
  3.失落——寻求
  
  尽管搬出了卡斯特桥市长的深宅大院,伊丽莎白仍然在静观与亨察德有关的事情。她游离于父亲和露塞塔以及法夫瑞三人的感情纠葛之外,对人生和情感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在这一阶段里,亨查德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在事业上,他破产了,他的竞争对手住进了曾经属于他的房子;在感情上,他无依无靠,连他最后想寄托感情的情人也投入了对手的怀抱;在名誉上,当年卖妻的罪行被卖粥的女人当庭揭发,在卡斯特桥市成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新闻,使他身败名裂。伊丽莎白在安安静静地过着日子,但是在听说亨察德着了凉,出不了门之后,她马上到他住的地方去了。尽管父亲不欢迎,她仍然默默地做着需要做的事情,帮他收拾房间,伺候他,结果他迅速复原了。对父亲无私地付出,使他认识到了女儿那颗善良、纯洁的心,并逐渐接受了她。
  下层民众所举行的揭露露塞塔和亨察德恋情的讦奸游行彻底摧垮了露塞塔脆弱的心灵和身体,她彻底病倒了,奄奄一息。伊丽莎白对她所表示的关心爱护使亨察德更多地读懂了她那金子般的心,把她看作照进他阴暗心灵的一缕阳光,他的梦想就是要把她当做亲生女儿那样的喜欢她。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变故之后,“他的生命似乎已集中在这不久以前还是他不愿见到的继女身上……”。伊丽莎白成了他失去一切之后感情的唯一寄托,对他的生存似乎已必不可少。为了他,亨查德第一次用谎言骗走了来寻找女儿的水手纽森,并且屈辱地接受了他曾经猛烈攻击过的人所给予的帮助,“傲气自身穿上了屈辱的衣裳”;他为了重新获得女儿的爱,训练自己把伊丽莎白的意志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凡事都顺从她,甚至发展到依赖继女的敬爱而生活的可悲境地。读者仿佛看到以前的一头雄狮似乎已经变成了温顺的绵羊。
  
  4.寻求——失落——死亡
  
  亨察德和女儿在那个充满阳光、令人愉快的街角,过着幸福宁静的生活。但是打破幸福的隐患始终不曾消除,法夫瑞和伊丽莎白复萌的爱情让他不安,使他非常担心对法夫瑞的爱情会取代女儿对他的温暖孝敬的体恤。纽森的再次出现更使亨察德走投无路,他无法阻止真相大白后女儿的怨恨,又强烈地渴望能够和女儿在一起,但是他已经学会了认命。最终在惶恐不安中他只能带着高傲和羞愧的心理悄然离开卡斯特桥,离开了伊丽莎白。即使在离开时,他的心中仍然保持着对女儿深深的爱,在他的工具篮里,带着伊丽莎白曾丢弃的物品,包括一缕头发。
  但是亨察德却饱受思念之苦,甚至连轻生的想法也为见女儿的强烈愿望所取代。每当他爬上一座小山的时候,他都要在心里牢牢记住卡斯特桥和伊丽莎白所在的确切方向。听说女儿即将结婚之后,他鼓起勇气带着憧憬重新回到了卡斯特桥,并用身上仅有的钱买了一只金丝雀作为送给女儿的结婚礼物,但是等到的却是女儿那冷淡的“亨察德先生”的称呼,在遭到女儿的指责和冷遇后,他像那只可怜的笼中鸟一样在别人的遗忘中结束了多舛的一生。在最后一个阶段,亨查德急切地想得到女儿的接受和承认,而女儿却永远不会再把他做父亲,她只会把他看作拆散她和父亲重聚的阴险小人,因为在她看来,纽森才是她的亲生父亲。就如故事开头卖妻事件害死了自己的女儿一样,伊丽莎白的拒绝和指责间接地害死了亨查德,对于这个非常需要感情慰藉的人来说,没了女儿的爱简直使他生不如死,所以死亡成了最好的解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书的圆圈形首尾相连的叙述结构具有特殊的意蕴,亨查德人生旅程的轨迹是一个首尾相合的大圆圈,其奋斗的起点和终点是重叠的,从开始的失落,到努力寻求,再到最后的一无所有,失落而死。作为性格与环境激烈冲突的最终结果,他的死亡显得十分自然,因为他在生活中的位置已经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Pech,John.How to Study a Thomas Hardy Novel.Basingstoke,Hampashire:Macmillan,1987.
  [2]Williams,Merryn.A Preface to Hardy.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
  [3]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刘文荣.19世纪英国小说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托马斯·哈代著.张玲,张扬译.卡斯特桥市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6]张中载.托马斯·哈代——思想与创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87.
  [7]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6.
  [8]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系研究生)
其他文献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至。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笔者耳闻目睹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课堂上多了动感鲜活、真知灼见,学生有了灵感锐气、语惊四座。但在成绩面前,我们应清醒地认识:活跃的课堂气氛里也有表面的热闹,自主学习背后透露出放任与浮躁,许多问题还值得我们深思与研讨。    1.探究:请不要“冷落”了课本    [现象一]在一节《古代寓言二则》的新授课上(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
期刊
摘 要: 本文在借鉴西方学者教材评估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中国英语语言环境下大学英语教材的评估应坚持的原则,并通过调研,对目前众多大学选用的《英语听力入门2000》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教材评估 中国语言环境 原则    一、教材评估的原则    在过去的20多年中,随着英语教学(ELT: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的发展,英语教材“评估”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研
期刊
摘 要:科学阅读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让学生经历科学阅读过程就是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也是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的过程。本文探讨了科学阅读的概念,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具体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科学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现状一:科学阅读——陌生的面孔  一直以来,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都认为:阅读是语文课堂和英语课堂才有的内容,阅读能力的培
期刊
线段的中点是问题转化的一个基点。许多题目直接以某线段的中点为条件,或在某些问题中恰当地选取某线段的中点就为问题的转化架通了桥梁,为解题创造了条件,而中点问题又是初、高中知识衔接的一个好素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化归与双基能力。下面通过范例谈谈中点问题的切入。    一、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切入    上面谈到几种中点问题的切入都涉及初中的知识,我们只有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夯实基础,理清源头,
期刊
一、教学预想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被动语态。这个语法项目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在这单元的第一课时里主要是将学生领进被动语态的殿堂,让学生初步了解被动语态是什么概念。学生在完成本课后,预计达到下列目标:  1.初步了解被动语态,掌握其概念和构成。  2.能够用所学的句型谈论发明物,包括发明者、发明时间及作用。  3.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  4.激发他们创作发明的意识。    二、
期刊
摘 要: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把原用于服务领域的“DIY”(Do it yourself)模式引入足球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为提高足球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DIY”模式 足球教学    1前言    目前高校足球教学基本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的单向传递),包得过多、统得过死”,利于学生健康意识、习惯和兴趣的培养,这种模式已无
期刊
摘 要:笔者选取了2000—2005年国内核心翻译期刊《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中所有涉及商务英语翻译的论文, 从中分析了六年来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研究    1 前言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涉外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这在为中国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促进了在这些商务背
期刊
摘 要: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目前,在高职英语口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口语交际的格式化,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笔者根据大多数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较薄弱的现状,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希望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关键词:高职英语口语 激发学习动机 听说并进 创设信息沟 消除学习焦虑    1 激发学习动机 活跃课堂气氛    高职学生相对而言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
期刊
摘 要:赏识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在表扬中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的上进心;还要面向全体,善于鼓励成功,提高他们施展能力的自信力;而且,教师还应该做到勤于激励,因人制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赏识教育 尊重激励 全体全面发展 化学教学    我们知道,要求老师公平地对待自己,盼望
期刊
摘 要:笔者通过富有生活化的教育活动——打电话,论述了只有生活与教育的有机整合才能使教育对生活进行改造,并体现生活的特点。  关键词:教学 反思 打电话    古语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我发现在我们教师的教学反思中“得道”、“失道”都多助。打电话这一活动在幼儿生活中是经常看到或接触的,在我们中班娃娃家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拨打电话,虽然时常是自言自语,但还是沉浸在这种境界里。现实生活中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