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的记忆也是社会的记忆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min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帕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以至于我经常问自己,什么离我最近?结论当然是简单而直接的,海关!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职能管理部门,其中一项主要工作就是了解和管理进出口企业,通过管理和监控企业进而了解和掌握进出口环境和生态,而作为海关工作人员同时又是摄影爱好者的我,结合工作需要,以影像记录企业的“生命状态”,自然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早些年,我的摄影兴趣主要在风光和景观,因为当时对我而言,摄影的目的主要是休闲和旅游。后来,通过工作坊接触到当代影像,我被很多作品打动了,像约瑟夫·舒尔茨的“边防哨所”、保罗·萨布罗姆的“反恐部队”,还有泰伦·西蒙的“违禁品”等,这些都是基于行业资源的摄影,讨论的却都是深刻的社会话题,那个时候,我一下子对海关摄影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遗像”这组作品的拍摄开始于2014年,在拍摄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调阅海关的企业备案档案,查证企业倒闭的原因,收集企业原址等相关信息,而后就是进入现场,对倒闭企业原址样貌进行影像采集。通过这个系列,我希望这些影像能够把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特殊记忆保存下来,这是海关的记忆,也是社会的记忆。


  我的另一个系列“特殊间隙”拍摄于上海虹桥机场,这是命题作业。当策展人沈珂老师确定了“国门·2015”这个语境之后,我被邀请以“旅检现场”为对象创作一组作品参展,我在上海浦东机场和杭州萧山机场都拍过旅检现场,但是没有找到感觉。虹桥机场比较特殊,旅检通道因狭窄而局促,人机关系因此而显得有点“紧张”。我在现场立即就感受到了机器的“权力”对人的那种压迫感,这也与我个人的生活经验完全吻合。我索性就把聚焦点直接放在了人对机器的反应状态上,以此引发观众对“过境”体验的回忆。
  过机等待,等的是“合法性”的确认。很多旅客都有过机等待行李的经验,我有意切取了旅检现场等待过机的特殊间隙,通过镜头对旅客的状态进行观察,试图窥探旅客面临“合法性”裁决时的特殊心理以及机器作为权力载体对人的直接影响。
  在平遥和连州的展览上,这些影像最终被并置为一幅7.2米的长轴作品。
其他文献
2016年4月23日,《四月前后—1976至1986》(下简称《四月前后》)摄影展在北京798艺术区映画廊开幕。如果大家对1976年以来中国摄影的发展历程稍有了解,那么就一定会注意到,作为此次展览的三个主角:“四五”时期的摄影记录、“四月影会”的三个展览(下文简称“影会”,必要时仍以全名出现)和“现代摄影沙龙”时期的摄影创作(下简称“沙龙”,必要时仍以全名出现)都曾在当时,乃至过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期刊
2015年,在平遥和连州等国内重要的摄影大展上,一个以海关摄影人为创作主体的展览《国门·2015》接连出现,甚至被策展方安排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中,海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海关与百姓以及百姓身边许多物品的进出境密切相关,但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海关依然是一个神秘的地带。海关摄影人的展览,不仅与公众产生了互动,也引起了专业摄影圈的关注。  2012年,海关摄影协会成立。2014年
期刊
此次展览的作品都是每位摄影家亲自制作出来的,这需要很高的传统暗房功底。据我了解,这些摄影家大都是半路出家,那么他们的暗房技术是如何掌握的?  他们各自的暗房是在相互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暗房技术除了通过一些国内外出版的与暗房相关书籍之外,还有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结果。作为一个小群体,这几个人经常聚会、交流。他们不仅会观看彼此的照片、交流创作的经验,也会分享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那些西方直接摄影大师
期刊
日语和汉语一样,都是使用汉字的语言,所以中日两国在很多专属名词的互译上常常并不加以翻译,而是直接套用现有的词汇,虽然可以望文生义,但有时还是会由于语义上的模糊和错位而造成双方理解上的偏差。例如下文中的“日本大学摄影系”,之所以打引号,因其并非准确的表述,而只是一种方便的叫法。这里的“芸術”即为“艺术”, “写真”专指“图片摄影”。汉语“摄影”一词的概念十分广泛,而日语中相对应的“撮影”通常被当作动
期刊
“水客”是人们对长期以“超量”或“违规夹带”物品进出境谋利的人群俗称。超量指超出“合理范围”,违规指所携物品涉及禁止携带内容。在进出境口岸,被查获的“水客”将被限定在指定区域接受甄别和处理,这个介于“合法”与“违法”中间地带的指定区域,我把它叫做“中间区”。  藏匿与查缴,闯关与围堵,在利益诱惑面前,“水客”现象似乎永远不会绝迹……我的作品无意展现执法过程,也不涉及博弈双方的道德评判,我只是更关心
期刊
2014年由中国海关摄影协会组织的“1119·海关一日”活动,是海关摄影协会自成立以來首次组织的全国统一的海关工作现场影像采集活动。活动采用横截面的方式用影像全面记录全国海关工作现场和海关人在这一天当中的活动状况。虽然只选取了一天作为拍摄时长,但这一天对于全国海关来说,却是四季分明、景象迥异、影像内容十分丰富,所采集的影像不但对现时的社会观众有意义,对海关历史影像的梳理,都是一种很好的视觉记录。在
期刊
“中国大妈”原是网络上引用美国媒体调侃国内中年女性大量收购黄金引起世界金价变动的一个新兴名词,《华尔街日报》甚至为此专创英文单词“dama”来形容“中国大妈”,后逐渐演变为对中国中产阶级精神状态的一种概括。我借用这一概念,对出境的中国旅客作了持续的肖像样本采集,在这些 影像中,“中国大妈”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具有类型学意义的鲜活形象。  口岸是海关连接社会最具典型意义的场所。在这里,海关影
期刊
当地时间2016年2月25日上午10点,CP+2016展会在日本横滨市的横滨会展中心开幕。笔者随团来到展会现场,参观了佳能及各摄影器材厂商布置的器材及图片展览。采访团在完成了CP+2016展会现场的报道后,还集体前往佳能本部进行了参观访问。  参观CP+2016展会现场  CP+(Camera & Photo Imaging Show)是日本国际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CIPA)主办的国际摄影器材与
期刊
1月19日,由中国摄协主办、中国摄协理论研究部承办的中国摄影研讨会之“ 陈勃摄影七十周年”在京召开。陈勃夫人丁补天及家属代表,中国摄协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中国文联组联部副巡视员罗江华,中国摄协副主席张桐胜,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专家代表刘铁生、王秉伦、佟树珩、杨越峦、王保国、潘成、唐东平等,中国摄协机关及所属媒体有关负责人等参会。中国摄协理论研究部调研员陈瑾、《中国摄影》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晋永权
期刊
摄影,是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切分与控制,来生成的。它面对生活展开观看,面对变迁呼唤停留,在时间之流里凝冻瞬间,在现实空间的“场”里提炼“影像场”。影像的价值,是从其所记录内容和记录方式两个方面,由时间赋予的。影像在社会文化演进中,留得住留不住,传得远传不远,也是由社会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择取的。时间,在影像的生成、提炼和传播过程中,是贯穿始终的、决定性的线索和力量。所以,我们可以从时间的角度考察影像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