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 正处于人生发展的主要时期,目前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水平处于中等以上,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了解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变量,可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探讨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身体锻炼的关系,既可以完善、丰富锻炼心理学理论以及验证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同时也能成为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体育锻炼
1、选题背景
国外现代幸福感研究区分影响幸福感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体育锻炼是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积极活动,由此所产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快乐都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将会进步一步加深人们对身体锻炼益处的认识,更好地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研究结果:体育锻炼对智力、情绪、人格、自我概念的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对情绪的影响还涉及抗抑郁效能、降低焦虑效能、提高主观幸福感效能和特殊情绪体验。反映了体育锻炼会对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影响,而具备良好的智力水平,积极向上的情绪,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认识,都会对人主观上的幸福感有促进作用。
现有研究发现大众锻炼有助于调试情绪、缓解焦虑和提高自尊及生活满意度,大学体育教育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压力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文献综述
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高新科技队伍的健康水平和科技效益.长期以来人们把身心健康仅仅理解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长期忽视.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状况,根据体育运动的特点及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影响和作用。
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
大学生群体往往由于忙于应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其它一些事情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另外,平时的学习生活又使他们不得不长时间处于非运动状态。他们其实更需要体育锻炼来强健身体,认识现代健康的新理念。认识到"机体功能活动正常"仅仅是对健康的一种浅薄认识。尽管这一概念较客观地反映了健康在生理方面的本质,但是它只注意到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未能涉及人的心理状态,因此,这不全面的。较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在健康的三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它是其他健康要素的发展前提和保证。身体健康首先应生理机能正常,心理健康同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
3、体育锻炼是否能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大众锻炼有助于调试情绪、缓解焦虑和提高自尊及生活满意度,大学体育教育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压力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不同运动量对大学生的躯体健康纬度、心理健康纬度和社会功能纬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尤以中等运动量为宜。原因:首先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锻炼同时还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各种锻炼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运动或高速运动中要求运动者能对外界物体做出迅速准确的感知与判断,又能迅速感知、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若长期坚持运动便能促进学生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对提高学生躯体健康程度和认知能力等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此外,体育锻炼可以治疗心理疾病如减轻严重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感和身体不适症状,增强自尊感。可以作为一种发泄口,使大学生将各种烦恼、焦虑、不安等应急情况发泄出去,从而减缓应激达到平衡。再次,参加体育锻炼过程常常是一个与他人紧密协作的配合过程,是主动积极地参与他人的协作过程,这样的参与能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观幸福感和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
4、怎样锻炼能使主观幸福感最大化
4.1锻炼中哪些变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锻炼类型与幸福感相关不显著;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高分组在体育锻炼的评价因素上的得分大于低分组且差异显著;体育锻炼可以作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有效预测因子,其中体育锻炼的评价因素对积极情感有预测效力,控制则对消极情感的预测效果更好。作为个人计划的一种特殊的形式,身体锻炼与情感的关系比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更为紧密。身体活动是活动或能量消耗的一种连续身体运动,是身体健康的一种积极状态;身体锻炼可以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进行中等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大学生经常进行有规律的、符合自身特点的体育锻炼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4.2 进行体育锻炼中导致主观幸福感差异的因素
大学生身体锻炼量与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锻炼持续时间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自觉参与身体锻炼大学生比不锻炼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这一差异表现在两者之间的整体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指数上。
中等锻炼量的大学生整体生活满意度水平和积极情感指数高于小锻炼量组和大锻炼量组的大学生。与锻炼量相比,锻炼持续时间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更显重要。一次的身体锻炼只对大学生的积极情感有影响;长期性的身体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都有影响,即长期性的身体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王希平.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
[2]庞越.煤矿工人压力状况、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
[3]王思萌.大学生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4]马洁,佟丞.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5]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6(S1).
[6]柴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7]任海龙.大学体育环境评价和大学生快乐感的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5).
[8]王克静.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体育锻炼
1、选题背景
国外现代幸福感研究区分影响幸福感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体育锻炼是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积极活动,由此所产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快乐都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将会进步一步加深人们对身体锻炼益处的认识,更好地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研究结果:体育锻炼对智力、情绪、人格、自我概念的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对情绪的影响还涉及抗抑郁效能、降低焦虑效能、提高主观幸福感效能和特殊情绪体验。反映了体育锻炼会对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影响,而具备良好的智力水平,积极向上的情绪,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认识,都会对人主观上的幸福感有促进作用。
现有研究发现大众锻炼有助于调试情绪、缓解焦虑和提高自尊及生活满意度,大学体育教育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压力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文献综述
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高新科技队伍的健康水平和科技效益.长期以来人们把身心健康仅仅理解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长期忽视.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状况,根据体育运动的特点及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影响和作用。
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
大学生群体往往由于忙于应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其它一些事情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另外,平时的学习生活又使他们不得不长时间处于非运动状态。他们其实更需要体育锻炼来强健身体,认识现代健康的新理念。认识到"机体功能活动正常"仅仅是对健康的一种浅薄认识。尽管这一概念较客观地反映了健康在生理方面的本质,但是它只注意到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未能涉及人的心理状态,因此,这不全面的。较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在健康的三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它是其他健康要素的发展前提和保证。身体健康首先应生理机能正常,心理健康同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
3、体育锻炼是否能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大众锻炼有助于调试情绪、缓解焦虑和提高自尊及生活满意度,大学体育教育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压力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不同运动量对大学生的躯体健康纬度、心理健康纬度和社会功能纬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尤以中等运动量为宜。原因:首先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锻炼同时还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各种锻炼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运动或高速运动中要求运动者能对外界物体做出迅速准确的感知与判断,又能迅速感知、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若长期坚持运动便能促进学生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对提高学生躯体健康程度和认知能力等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此外,体育锻炼可以治疗心理疾病如减轻严重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感和身体不适症状,增强自尊感。可以作为一种发泄口,使大学生将各种烦恼、焦虑、不安等应急情况发泄出去,从而减缓应激达到平衡。再次,参加体育锻炼过程常常是一个与他人紧密协作的配合过程,是主动积极地参与他人的协作过程,这样的参与能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观幸福感和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
4、怎样锻炼能使主观幸福感最大化
4.1锻炼中哪些变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锻炼类型与幸福感相关不显著;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高分组在体育锻炼的评价因素上的得分大于低分组且差异显著;体育锻炼可以作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有效预测因子,其中体育锻炼的评价因素对积极情感有预测效力,控制则对消极情感的预测效果更好。作为个人计划的一种特殊的形式,身体锻炼与情感的关系比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更为紧密。身体活动是活动或能量消耗的一种连续身体运动,是身体健康的一种积极状态;身体锻炼可以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进行中等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大学生经常进行有规律的、符合自身特点的体育锻炼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4.2 进行体育锻炼中导致主观幸福感差异的因素
大学生身体锻炼量与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锻炼持续时间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自觉参与身体锻炼大学生比不锻炼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这一差异表现在两者之间的整体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指数上。
中等锻炼量的大学生整体生活满意度水平和积极情感指数高于小锻炼量组和大锻炼量组的大学生。与锻炼量相比,锻炼持续时间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更显重要。一次的身体锻炼只对大学生的积极情感有影响;长期性的身体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都有影响,即长期性的身体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王希平.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
[2]庞越.煤矿工人压力状况、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
[3]王思萌.大学生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倾向、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4]马洁,佟丞.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5]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6(S1).
[6]柴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7]任海龙.大学体育环境评价和大学生快乐感的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5).
[8]王克静.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