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qc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本书阅读”是冲破语文教学狭小格局的深阅读、深度学习,是在精读和泛读之间灵活转换,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深度结合,把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对接融通。“整本书阅读”中的“整”既指对全书脉络的全面把握,也是对全书内容的深度思考。“整本书阅读”首选经典名著。读好经典名著,对学生的积极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深远影响。
  由于乡镇高中生阅读环境不理想,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阅读的时间有限,再加上“过松”或“过紧”的教学方式,教学的有效性便无从谈起。《中国教育改革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作为乡镇高中教师,应该发挥教学的艺术,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引导他们走上阅读名著的正轨,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改“放羊式”阅读为“牧羊式”阅读
  “放羊式”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散漫、无管制的状态下的无目的阅读。而“牧羊式”阅读教学与其不同,它指的是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像牧羊人,负责把学生引领到营养丰富的“草场”,并作指导,教会“羊”如何在阅读中发现价值,并变成自己的价值,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一)“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是指教师通过介绍作品的背景、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作品主題等方面,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整体了解。乡镇高中的学生本身阅读量有限,接触经典名著的时间比较少,通过“名著导读”,学生可以先从整体上粗略把握作品的重点,能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有的放矢,避免无效阅读。
  (二)“阅读活动设计”
  据调查,乡镇高中的阅读活动多采用印发资料,以习题训练为主的模式。这种做法不符合新课标要求,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陆志平说:“任务群不是语文知识点、能力点的线性排列,而是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笔者学习并借鉴了一些相关资料,在教学中制定了关于《红楼梦》前60回的“阅读活动设计”。示例如下:
  活动目标:
  1.提高语文能力。2.提升阅读层次。3.形成阅读习惯。4.培养探究精神。
  活动储备:
  阅读书目及相关资料:
  ①《红楼梦》曹雪芹、高鹗著。
  ②1987年版电视剧。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1课时)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阅读情况,从而明确此次阅读活动的目的、评价方式及相关要求,确定活动流程及小组安排,布置学生选择阅读书目。
  第二阶段:选书自读(课外完成)
  ①高二上学期至寒假结束的6个月内,教师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自读任务提醒及阅读进度了解。
  ②教师跟进阅读,确保与学生进行同步阅读交流。
  ③利用寒假时间,完成读后感。
  第三阶段:互动探讨(6课时)
  ①红楼人物赏析(3课时)
  活动一:给我印象最深的“十二钗人物”
  分四组,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确定展示的红楼人物。
  活动二:猜猜我是谁
  每人准备一两段对原著前60回中某个人物的描写,然后放入纸箱中,教师随机抽,学生依次来猜。
  ②红楼语言艺术赏析(3课时)
  活动一:最爱宝玉的人是谁
  阅读“宝玉挨打”的内容,分析每个人在宝玉挨打之后的语言,谈谈大家都有怎样的心理,思考到底谁最爱宝玉。
  活动二: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学生在前60回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写下喜欢的理由,小组交流,推选一位同学上讲台给大家展示。
  第四阶段:经验总结与答疑(2课时)
  活动过程:略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阅读活动时,教师必须考虑学情。对于乡镇高中学生,教师在活动设计上不宜难度过大,毕竟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改“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调查显示,乡镇高中学生习惯于接受现成的“鱼”,导致语文能力与文学素养都得不到相应的提高。针对这一现象,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适合阅读名著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激发兴趣,主动“受渔”
  第一,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激趣。
  21世纪的教学已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多媒体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也迈进了高中生的课堂。即便在乡镇高中,每个教室也都配有多媒体,为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
  在名著教学中,教师制作PPT时可适当融入一些与名著相关的精美图片,或者做相应的网络链接,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学生在阅读纸质书籍时的枯燥与疲劳,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笔者在讲《红楼梦》“黛玉葬花”时,制作了精美的图文课件,将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人物剧照编辑进去,并且插入视频《葬花吟》,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学生,学生饶有兴趣,避免了因为文本太长而产生的枯燥感。
  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适当,决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误导学生丢弃“原著”,影响“原著”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地位。
  第二,用“丰富的阅读活动”激趣。
  应组织一些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享受阅读名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促使其主动阅读。
  比如,把名著改编成“课本剧”,笔者请两位学生分角色表演《红楼梦》中的“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然后请其他学生点评他们的表演是否符合小说意境。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积极性都非常高。虽然学生表演得还比较粗糙,但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提高了参与度,而且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对人物将来的命运发展充满了好奇,很多学生课间也要争分夺秒把小说看完,依然意犹未尽。
  (二)授以读法,学会“捕鱼”
  第一,略读与精读。
  略读不要求读者深入阅读,不必纠结于细节描写,而是以了解作品的整体内容为目的。这种阅读方法适用于初读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内容梗概时可以采用。
  窦桂梅在名著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视文本细读,她认为文本细读,不能“站着看”,而要坐得住,耐得住性子读进书里去,嚼出文本的味道,触发自己的思考。在阅读教学中,精读是非常重要和常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因为面临对“整本书阅读”内容的考查,试题考查非常细,学生必须对作品和重点人物与情节相当熟悉。如今考查也涉及到次要人物,如2018年高考文科附加题考到了“贾母”。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将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并以精读为主。
  第二,批注与读后感。
  写批注是阅读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在阅读时培养思考能力,提升感悟与鉴赏能力。
  读后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表达与写作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对于《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以及重要情节,我要求学生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评价作品人物,并且在班上进行交流。在这样的活动体验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发现了课堂教学中没有发现的问题,学生讨论也很激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阅读文本的兴趣和鉴赏文本的能力。
  总之,“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切忌急于求成。要提高乡镇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要继续研究教学教法,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实践,结合学生实际,着眼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获得认知,丰富体验,拓宽视野。
其他文献
金陵。王安石慨然长叹:“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我想,他发出感叹时,内心一定充满羡慕,怎么有人可以写出“峰巧多障目,江远欲浮天”这样宛如天成的诗句!  王安石所叹的,是苏轼。  苏轼,在中国人的心里,早已成为乐观、旷达、超然的代名词。然而离苏轼越近,越会发现,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形容词,能精准地形容他。乐观、旷达、超然不过是极为模糊的概念,不如直接把“苏轼”二字放在那里,品其本身的气象万千。  
期刊
人民网北京3月27日电 (万鹏 吴兆飞 任一林)“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战“疫”关键时期,人民网理论频道已连续举办三期以智战“疫”线上圆桌论坛。  近日,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精神的总结与传承”这一主题,理论频道召开了第四场“云”论坛,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战“疫”过程中展现的中国精神和担当开展深入对话,助力以智战“疫”。  伟大精神丰富
期刊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统编教材中加强了对写作教学的指导,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较为注重写作技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过于追求标新立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可见抒发真情实感是提高写作水平及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
期刊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不是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而是缺少观察的能力。观察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发现周围的生活。“观”是通过视觉、听觉等感知世界;“察”是分析问题、思考原因。观察,是融视觉、听觉、思维等于一体的综合感知。因此,教会学生观察,是初中作文教学的关键。  缘起:乱花渐欲迷人眼  如果对学生的观察缺少指导,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1.观察没有目的。没有目的的观察指学生在生活中缺乏留心观察的意
期刊
素材不仅是学生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写作的灵魂。要想提高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就需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从教材、日常生活、课外阅读中搜集素材,写出优秀作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指导策略进行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写作教学的地位与性质:写作不仅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与表达的重要方式,还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创造性表达的全过程。同时,学生具备的写作能力也是
期刊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自2015年出现的作文题型。它是在新材料作文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指令而形成的作文考查形式,克服了新材料作文立意宽泛、论据陈旧、脱离生活的弊端,同时考查了学生情境化写作的能力,增强了作文的思辨性。  此外,任务驱动型作文选材多是有争议性的热点事件,贴近当下生活,突出了育人功能。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忽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常常脱离任务,泛泛而谈。因此,笔者针对任务驱
期刊
作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写作能力直接反应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因此作文教学成为了语文课程各阶段的核心教学内容。  为了让作文教学走出低效的困境,本文从兴趣、积累、想象、应用四个方面入手,旨在打造快乐作文课堂,让初中生的作文学习能力在主动构建、积累与运用中获得提升,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兴趣——激发写作热情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師过于注重对学生写
期刊
“奶奶,给!钱!”我攥着一把零钱向奶奶炫耀。  奶奶看着头发凌乱、汗流浃背的我,惊奇地嗔怪道:“野丫头,哪儿来的钱?”“当然是我自己赚的啦!”“哎哟,我孙女不错嘛,会挣钱了!告诉奶奶,你是怎么挣的?”看着奶奶一脸的笑意,我开心极了。  今年,我去奶奶家过暑假,正好碰上村里的新鲜事。有个农场向村里人推销蔬菜,并承诺亲自送到村口。这倒省了许多人的时间,不用专门跑到菜市场买菜,方便又快捷。村里人大多都订
期刊
小麦快成熟了。今天上课时,赵老师把几束麦穗带到教室里,让五谷不分的我们通过观、摸、闻、尝与小麦来个亲密接触。  麦穗刚发到我手上,一股麦香就钻人我的鼻孔。我不禁把麦穗凑近鼻子,深吸了几口气,感觉这香气里有青草的清新,还有米的芬芳,令我神清气爽!  我拿着麦穗,迫不及待地打量起来:麦秸秆浅绿色,空心;麦穗黄中带绿,麦粒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整个麦穗看起来像只小刺猬。每个麦粒上都长着一根长长的麦芒。这些麦
期刊
一天,妈妈说要带我参加一场小学生诗歌朗诵大会,并让我去当朗诵会的主持人。我犹豫了一下,拒绝了。  我回到自己的房间,坐在书桌前,思绪翻滚。如果能让所有的观众都看到我,如果我能不卑不亢地像主持人董卿那样主持《中国诗词大会》……那该多自豪啊!想到这儿,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冲向妈妈,大声叫道:“我要当主持人!我要当主持人!”  妈妈高兴极了,当天就带我来到朗诵会现场,让我熟悉环境。我站在舞台上,想象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