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疑难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velgato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原体诊断是其诊治中的关键环节.而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耗时长、阳性率低,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作为一种新型病原检测方法,检测范围广泛,可检测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罕见病原体、甚至未知病原体.mNGS具有无偏倚性,可以快速、高效、准确获得检测样本中所有核酸信息,分析出致病病原体,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在疑难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综述mNGS在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中的诊断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源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或中心静脉伴随血源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进行特征分析并评估CRBSI或CLAB
目的 应用心肌做功参数评估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子代新生儿期心肌损伤.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分娩的早产儿25例作为重度子痫前期组,同时收集无严重妊娠期并发症孕妇分娩的早产儿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48~72 h及14~28 d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常规参数,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通过心肌二维应变联合无创测得的左室收缩压构建无创性左室压力-应变环计算心肌做功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在出生后24 h内左室整体做功指数和整体有用功降低(P<0
目的 了解我国住院极早产儿(very preterm infant,VPI)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国7个地区28家医院新生儿科的2514例VPI临床资料,根据纠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的体重评估是否发生EUGR,分成EUGR组(n=1189)和非EUGR组(n=1325).比较两组VPI的临床特征,探讨EUG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以体重评价,E
目的 系统评价预防性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对早产儿胃肠道疾病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关于早产儿预防性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对胃肠道疾病及体格生长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整蛋白配方奶相比,预防性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能降低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RR=0.40,P=0.04)和喂养不耐受(RR=0.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体分布变化及耐药变迁趋势.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送检时间分为前3年组和后3年组,分析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的差异.结果 共检出病原体23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9株(67.7%),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61株(26.0%),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5株(6.4%),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前3年组和后3年组革兰阴性菌(68.8%vs 66.9%)、
目的 调查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儿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率,以及DM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和田地区5308名在校中小学、幼儿园4~18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及身高、体重测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空腹指尖微量血糖检测,以调查DM和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的患病率.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184份,检出DM 14例(0.27%),包括8例1型DM,2例2型DM,4例未分型DM;检出IFG
目的 研究间歇性补铁疗法治疗儿童轻度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147例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分为间歇补铁组(n=83)和常规补铁组(n=64),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补铁治疗后,常规补铁组和间歇补铁组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1个月后,常规补铁组治疗有效率(61%)高于间歇补铁组(42%)(P0.05).常规补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高于间歇补铁组(8%)(P<0.05).结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特征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该病是导致患儿在婴幼儿期死亡的首要遗传病.SMA治疗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部分相关治疗药物已经成功获批上市.该文以SMA近年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新生儿惊厥作为新生儿危重症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提示严重疾病且病因复杂.其精准的诊断不仅可以优化抗惊厥药物的使用、节约住院费用,同时有望改善患儿神经系统远期发育.目前已有新生儿惊厥智能诊疗系统,但其在真实临床场景实施中的诊疗价值尚缺乏高级证据.基于已开发的新生儿惊厥智能诊疗系统,该研究拟在全国6个新生儿重症监护单元招募370名新生儿惊厥高危患儿,评估该系统在真实新生儿重症监护单元中对不同胎龄新生儿惊厥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作用.该研究将采用诊断性研究方案评估该系统的诊断价值,以及采用随机化平行对照试验设计评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水平及与孤独症核心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招募的150名2~7岁ASD儿童和16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和孤独症评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