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黑”作为古代五色之一,在颜色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至今,已具有多个义项,本文将就“黑”的来源、语义演变、文化内涵几个方面综合分析“黑”的语义发展。
关键词:黑;来源;语义演变;文化内涵
颜色词,顾名思义,就是描述颜色的词语,从一开始假借具体事物指代颜色到简单的色彩描述,再到后来赋予颜色词文化元素以及更多的形象意义,颜色词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黑”作为古代五色之一当然也不例外。我门下面简单从“黑”的来源看一下“黑”的本义,“黑”在发展过程中的语义演变以及“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黑”的来源
颜色词,在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示颜色的,它们往往由指称某个具体事物的名词派生而来,“黑”的产生也是如此。但是,关于黑的来源,学界的说法尚未统一,有两种说法比较具有代表性:《释名》称:“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就是说“黑”来源于“晦”,是表现“晦”的一种颜色;《说文解字》称:“黑,火所熏之色也,从炎上出”,认为“黑”来源于“火”,是人在生活做饭的时候脸上被熏出来的污点的颜色,因为“黑”的小篆字形为,许慎勿把中下两部看成了“炎”,所以认为“黑”来源于“火”,实际这是一种误传。
总之,不管“黑”的来源究竟是哪种具体事物,它作为独立的词语从一出现就有一个义项,即表示一种颜色。
二、“黑”的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收录“黑”的义项有:“1.像煤或墨的颜色(与“白”相对);2.黑暗;3.夜晚,黑夜;4.秘密的,非法的,不公开的;5.坏,狠毒;6.姓”[《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近几年,我们发现媒体中“黑”还产生了两种新的意义,一种意义是“出人意料”,经常在体育报道中看到这样的例子,如“黑马”,另一种是动词用法,如:“他黑了公司的系统”,但是这两种新的意义尚未列入词条义项,我们这里不作深入研究。
从“黑”的来源我们可以了解颜色词的解释一般是带有某种颜色的事物,后来才引申为一种颜色,“黑”的本义就是一种描述色彩的自然现象,这种色彩靠人来主观感受,所以就同时具备了客体和主体两方面的内容,当这种现象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和民族文化相結合,就会产生很多联想,进而产生很多其它义项,丰富民族词汇。
从语言学角度出发,我们认为词语产生新的意义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语言的经济原则,语言是有限的,交际是无限的,人们需要用经济、简明、有效的办法来满足语言交际的需求,这就要求词语不断通过比喻、引申的方法产生新的意义,增加新的义项;外部原因即社会的发展,新的事物不断产生,需要大量新词或新的义项来描述它。“黑”的语义演变也是由这两方面推动。
上文提到过,颜色有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内容,所以从“黑”的本义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黑暗”,这是一种主体的感受,后确定为稳定的义项。由“墨一样的颜色”和“黑暗”这一语义特征出发,我们和具有同样特点的“夜晚”建立联系,“夜晚”最大的特点就是光线昏暗,像墨一样黑,所以“黑”也可以用来指代“夜晚”,后来这一用法逐渐稳固,成为一项义项。
“秘密的,非法的,不公开的”这一义项也是由前三个义项引申而来。人们在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一般会选择在夜里进行,一方面是因为晚上特别黑,光线昏暗,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另一方面是因为晚上大家会休息,不会轻易出来走动,行事方便,所以自然而然地“黑”就有了“秘密的,非法的,不能公开的”义项,例如“黑市、黑车、黑户口”等词语,“黑”这一义项发展到后来,慢慢的衍生出“反动”的意思,因为一般都是有反动倾向的社会组织团体或个人才会“秘密、非法、不公开”地进行一些活动。
“坏,狠毒”也是引申义,因为“黑”作为一种不透光的颜色,给人的感觉十分压抑沉闷,一般只会让人联想到不好的事情,这种不舒服的感受用来形容人的品质,往往也是最低劣的特质,例如“黑心肠、黑心商家”等。这也与我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息息相关,我们会在后文论述。
三、“黑”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的五色之一,“黑”除了表示颜色等义项外,承载了很多民族文化所赋予的内涵,一旦用于人类社会,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一些联想,进而产生一些新的义项;也会和民族文化相结合,在使用过程中反映民族文化心态。
人们一般认五行中,水属冬,是黑色,水阴主刑杀,汉代的斩刑在冬天进行,这会让人觉得冬天和黑色很不吉利。而且在我们的民俗中,葬礼一般要穿黑白两色的衣服,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以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敬重。所以黑色也背负上了不祥、凶杀等文化内涵。
除了五行以外,在古代黑色常常与平民联系在一起,《说文解字》中记载:“黔,黎也,从黑今声。秦谓民为黔首,谓黑色也。周谓之黎民。”秦代,就开始用“黔”来指代百姓,认为百姓的特征就是黑色。唐代“品色衣”中有“皂隶”一词,在所有“品”之下,是奴隶的意思,“皂”就是黑色。“黑”是下层民众的象征,还可追溯到远古墨刑,墨刑是一种辱罚手段,和平民联系在一起,这都反映了黑色代表着低下的社会地位的文化内涵。
“黑”除了具有不祥、地位低下的文化内涵,还表示恶与非,这一文化内涵往往通过黑与白对比,表现是非曲直、善恶真假。例如我们汉语中的“黑白分明”,比喻是非公正;“不分青红皂白”,是指不明是非,“皂”指“黑”。这种文化内涵抽象为一种是非公正,所以我们常用“黑”来暗指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事。现在我们使用的一些词语,如“黑心”、“黑手”、“等,仍有“凶、恶”意思。
四、结语
“黑”是汉语中构词能力较强的的语素和词语,在汉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简单的描述颜色发展到现如今有较多义项的成熟汉字,“黑”不光经历了复杂的语义演变,还承载了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文化内涵,这也体现了中国人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
张田,女,1994.07.05,汉族,内蒙古赤峰人,辽宁大学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关键词:黑;来源;语义演变;文化内涵
颜色词,顾名思义,就是描述颜色的词语,从一开始假借具体事物指代颜色到简单的色彩描述,再到后来赋予颜色词文化元素以及更多的形象意义,颜色词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黑”作为古代五色之一当然也不例外。我门下面简单从“黑”的来源看一下“黑”的本义,“黑”在发展过程中的语义演变以及“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黑”的来源
颜色词,在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示颜色的,它们往往由指称某个具体事物的名词派生而来,“黑”的产生也是如此。但是,关于黑的来源,学界的说法尚未统一,有两种说法比较具有代表性:《释名》称:“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就是说“黑”来源于“晦”,是表现“晦”的一种颜色;《说文解字》称:“黑,火所熏之色也,从炎上出”,认为“黑”来源于“火”,是人在生活做饭的时候脸上被熏出来的污点的颜色,因为“黑”的小篆字形为,许慎勿把中下两部看成了“炎”,所以认为“黑”来源于“火”,实际这是一种误传。
总之,不管“黑”的来源究竟是哪种具体事物,它作为独立的词语从一出现就有一个义项,即表示一种颜色。
二、“黑”的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收录“黑”的义项有:“1.像煤或墨的颜色(与“白”相对);2.黑暗;3.夜晚,黑夜;4.秘密的,非法的,不公开的;5.坏,狠毒;6.姓”[《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近几年,我们发现媒体中“黑”还产生了两种新的意义,一种意义是“出人意料”,经常在体育报道中看到这样的例子,如“黑马”,另一种是动词用法,如:“他黑了公司的系统”,但是这两种新的意义尚未列入词条义项,我们这里不作深入研究。
从“黑”的来源我们可以了解颜色词的解释一般是带有某种颜色的事物,后来才引申为一种颜色,“黑”的本义就是一种描述色彩的自然现象,这种色彩靠人来主观感受,所以就同时具备了客体和主体两方面的内容,当这种现象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和民族文化相結合,就会产生很多联想,进而产生很多其它义项,丰富民族词汇。
从语言学角度出发,我们认为词语产生新的意义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语言的经济原则,语言是有限的,交际是无限的,人们需要用经济、简明、有效的办法来满足语言交际的需求,这就要求词语不断通过比喻、引申的方法产生新的意义,增加新的义项;外部原因即社会的发展,新的事物不断产生,需要大量新词或新的义项来描述它。“黑”的语义演变也是由这两方面推动。
上文提到过,颜色有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内容,所以从“黑”的本义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黑暗”,这是一种主体的感受,后确定为稳定的义项。由“墨一样的颜色”和“黑暗”这一语义特征出发,我们和具有同样特点的“夜晚”建立联系,“夜晚”最大的特点就是光线昏暗,像墨一样黑,所以“黑”也可以用来指代“夜晚”,后来这一用法逐渐稳固,成为一项义项。
“秘密的,非法的,不公开的”这一义项也是由前三个义项引申而来。人们在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一般会选择在夜里进行,一方面是因为晚上特别黑,光线昏暗,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另一方面是因为晚上大家会休息,不会轻易出来走动,行事方便,所以自然而然地“黑”就有了“秘密的,非法的,不能公开的”义项,例如“黑市、黑车、黑户口”等词语,“黑”这一义项发展到后来,慢慢的衍生出“反动”的意思,因为一般都是有反动倾向的社会组织团体或个人才会“秘密、非法、不公开”地进行一些活动。
“坏,狠毒”也是引申义,因为“黑”作为一种不透光的颜色,给人的感觉十分压抑沉闷,一般只会让人联想到不好的事情,这种不舒服的感受用来形容人的品质,往往也是最低劣的特质,例如“黑心肠、黑心商家”等。这也与我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息息相关,我们会在后文论述。
三、“黑”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的五色之一,“黑”除了表示颜色等义项外,承载了很多民族文化所赋予的内涵,一旦用于人类社会,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一些联想,进而产生一些新的义项;也会和民族文化相结合,在使用过程中反映民族文化心态。
人们一般认五行中,水属冬,是黑色,水阴主刑杀,汉代的斩刑在冬天进行,这会让人觉得冬天和黑色很不吉利。而且在我们的民俗中,葬礼一般要穿黑白两色的衣服,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以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敬重。所以黑色也背负上了不祥、凶杀等文化内涵。
除了五行以外,在古代黑色常常与平民联系在一起,《说文解字》中记载:“黔,黎也,从黑今声。秦谓民为黔首,谓黑色也。周谓之黎民。”秦代,就开始用“黔”来指代百姓,认为百姓的特征就是黑色。唐代“品色衣”中有“皂隶”一词,在所有“品”之下,是奴隶的意思,“皂”就是黑色。“黑”是下层民众的象征,还可追溯到远古墨刑,墨刑是一种辱罚手段,和平民联系在一起,这都反映了黑色代表着低下的社会地位的文化内涵。
“黑”除了具有不祥、地位低下的文化内涵,还表示恶与非,这一文化内涵往往通过黑与白对比,表现是非曲直、善恶真假。例如我们汉语中的“黑白分明”,比喻是非公正;“不分青红皂白”,是指不明是非,“皂”指“黑”。这种文化内涵抽象为一种是非公正,所以我们常用“黑”来暗指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事。现在我们使用的一些词语,如“黑心”、“黑手”、“等,仍有“凶、恶”意思。
四、结语
“黑”是汉语中构词能力较强的的语素和词语,在汉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简单的描述颜色发展到现如今有较多义项的成熟汉字,“黑”不光经历了复杂的语义演变,还承载了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文化内涵,这也体现了中国人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
张田,女,1994.07.05,汉族,内蒙古赤峰人,辽宁大学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