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来源 :现代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23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新课改以来,教学就一直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合作教学是一种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努力达到同一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合作教学的发展必要、理论基础以及常见的合作教学模式,并结合生活课堂上的实例,步步深入谈到学生的合作能提高学习浓厚的气氛,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到课堂上,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以推动我国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学生;教学;合作
  小学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使置身班集体中原本孤立的个体,在合作问题的“聚集”下,排除个体而群策群力,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团结协作。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提高学习的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技巧,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都十分有限,对他们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那么,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结合我多年来对教学过程的观察交流及实践,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1 培育学习小组,逐步掌握合作技巧
  许多合作学习的失败在于:学生不会倾听,不会交流只会各说各的,各干各的,表面上有合作之形,实际上无合作之神。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为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1 分阶段培育学习小组的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因此要注意合作小组内人数的起点是两人。一般说,另一个人听,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价,然后换位进行,让学生逐步适应接受这种学习方式。例如,在巩固“4的组成时,让每两个 人共用4根小棒,照书上小朋友的样子,一人拿小棒,一人猜,猜对后一起口述4的组成,然后换位进行。这种分工明确、操作简易的合作学习学生较感兴趣,一定能顺利地进行。
  当两人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再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组过渡。在多人小组建立初期,由指定的组织能力强、表达能力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由组长对本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形成了合作的意识,掌握了交往的技能,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此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就让学生轮流当组长,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2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己,开始“乱说”起来。究其因,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水平不一,组间不同质。因此,笔者认为在组建3人以上(含3人)的多人小组时,“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较为科学。
  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差异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②应使全班各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③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组内同质的现象。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既能避免上文所说的“乱说”,造成课堂上的纷乱,又显得公平,利于竞争。
  1.3 组员编号原则:凡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总是优生发言的机会多,其他学生几乎成了旁听者,致使中下水平的学生情绪低落,活动不主动、不积极。如何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步、成长,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呢?我认为组员编号的分组原则,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所谓组员编号,就是给各小组的成员编上1号、2号、3号、4号的序号,用学生在组中的序号,来区分其在组内的学业水平。比如,在组内成绩差的都编为1号,成绩中等的编为2号和3号,成绩好的编为4号。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就向全班声明:请每一组的某号代表本组发言,请大家同心协力帮助他,为他的发言做准备。在小集体的支持及压力下,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合作学习积极性高,能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在多人小组活动初期,教师还可以用编号来引导学生如何分工合作、互相帮助。比如,让几号干什么,请几号帮助几号干什么等等。尤其后者,让每组的优秀生带动学困难生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困生学习的正常率,使之不断进步,同时弥补了教师对学困生无法一一纠正的不足,因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2 深入钻研教材,精选合作学习内容
  斯托利亚认为:“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思维的水平、思维的发展,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提供给小组学习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我认为以下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2.1 “实践活动”内容:在实验教材中,教材编者精心设计出了许多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操作性强,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这无疑是我们的首选内容。例如:一年级下册45页的“摆一摆,想一想”,教材设计了这样的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摆圆片,其他几个学生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这样的内容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2.2 操作探究性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波好动、缺乏定性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来的结论,就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比如,一年级上册中的“数的分解和组成”,下册的“图形的拼组”“统计”等等都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具操作、动手实践来理解掌握新知。我听了一位教师在教学“7的分解”时,就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先把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每小组发一套小棒,一张记录表。先提出合作任务:“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然后,要求学生4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分小棒,一人记录,一人监督记录是否出错,一人大声汇报每一次的操作结果,学生很快通过操作在记录纸上得出了7的6种分法:6和1, 5和2, 4和3, 3和4, 2和5,1和6.实践证明,通过这种亲历亲为的探索得出的结论,学生记得更深刻、更巩固,探究的成功也给予了学生极大的满足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 设计活动过程,环环实施教学
  低年级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中,常出现两种情况:乱哄哄的一片,争创学具、争吵发言;有时却相反,气氛冷淡、被动应付。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设计好活动的每一步,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如何让活动过程活而不乱、井然有序呢?
  3.1 做好学具准备,充分自主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前,要准备充足的学具和时间,让学生有条件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在自主探索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在和同伴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这样,既避免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困难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机会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又能造就更多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见解,大大提高了合作的成效。在教一年级上册“分类”第二课时,一位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组学具,提出分类要求后,立刻得出了包括教材在内的四种分法(按颜色、图案、是否使用过、是否有橡皮分),而有些教师预想到的分法却没有出现。另一位教师与此不同:课前,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课上,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试分铅笔,在每个学生自主探索出简单分法以后,在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得出了10余种不同的分法(除前面介绍的四种分法外),还出现了二次分类,如:先按颜色分三组,在同种颜色下又按图案或是否使用过,是否有橡皮再分类。显然,第二位教师的成功之处在于为学生提供了充足学具,让学生先自主探索,为合作作出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3.2 直观示范,明确合作要求:一年级学生缺少合作交流的经验和技能,对有一定难度的游戏性、练习性的小组活动,教师应先作出示范,给学生的小组活动提供一个活动模式,让学生明确如何合作。通过示范,学生不但明确了如何合作,更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当游戏的规则全部呈现完毕时,学生己热情高涨,这时,放手让各小组活动,发现学生活动得很有序、很成功。
  3.3 及时指导,提高交流技能:有些教师认为小组合作,教师只是提出合作任务,其他就只是来问巡查监督,把自己摆在“监工”的角色,这种做法对低年级教学是十分不妥的。一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与人交往的技能弱,在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交际”问题:如,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了其他同学,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甚至各说各的,发言混乱。此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具体的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小组内部发言都尽量小声,发言要一个一个的说,别人说的时候要认真听。表达不同观点时可以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我帮你补充一下……”。
  4 总结评价,提高合作后劲
  小组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指导学生。一般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编号的优势,对中等生和学困生给与特别的关注,在小组汇报前就用小组编号指定其名,指出他们是代表小组的名义来发言的,这样小组成员都会形成一股合力来帮助发言的同学,有了小组全体成员的压力、支持和帮助,汇报人会对小组汇报产生热情,从而对整个小组活动都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就能提高小组活动参与的均衡度。当然,对汇报者的发言人人都要认真倾听,允许组内成员和组外人员进行评价、补充、纠正和修改。这样,人人都有思考和评价的任务,既能做到知识资源的共享,使全体成员掌握课堂教学中思维的主导方向,又能防止少数学生开小差。
  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如哪一组最团结协作,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人际关系和实践探索的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很好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从一年级抓起,养成良好习惯为今后中高年级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在实践的过程中,各有各的方式方法,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小学教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明确提出:“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根据课程标准和大纲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1 从教材中挖掘德育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含有大量思想教育
期刊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数学教学,枯燥无味,是令许多数学教师非常头痛的问题。面对如今改之又改的新课程,教师应如何在保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能让学生在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下充满兴趣地学习数学呢?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刊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班主任是学校最苦的主任。前者毋庸置疑,而后者也确实如此,因为现在我们各个班可能都差不多,优生少差生多,问题学生特别突出,危险学生总有那么几个,他们经常违反校纪班规。但是,如果我们自身加强修养,并且方法恰当,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苦海中解放出来。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1 加强自身的修养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
期刊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良好的写作能力则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一直困扰着众多教师们,教师是为“写作而写作”,学生是“为了写作任务而应付”。这样每篇文章都由教师精批细改,结果却收益不大。诚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学生们并不理解“为什么”必须“这么改”,所以“对他们并无实际的好处”,而且无疑地,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却又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期刊
【摘要】地理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实施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 。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角色互换  新教材的编排对传统的教法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向现在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因此,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及时转变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现将一些想法和做
期刊
【摘要】教育必须去浮躁功利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品质包括创新思维习惯、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习惯包括创新意识推理意识和问题意识习惯;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和多端性的特征;求异思维具有独特和立异的特征;非逻辑思维包含直觉和灵感。  【关键词】创新思维;思维习惯;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非逻辑思维  墨子在《耕柱》中说:“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这是墨之教育思想永恒之
期刊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位家长的理想和愿望! 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下面我就家庭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与大家共勉:  1 让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要想孩子热爱学习,父母首先要热爱学习。为此,每天我和孩子的父亲每天要给自己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这个时间正好是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哪怕看看报纸或小说都行,这样既能让孩子在家庭里感受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没有生活的数学将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因而毫无疑问的应当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随时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的生活中选取他们关注的话题,将生活
期刊
中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文学作品占较大比重,阅读文学作品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而时下由于快餐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学生面对文字时的想象力和思考力退化了,他们对文字的刺激不那么敏感甚至有些迟钝。因此,讨论一下阅读时的语言敏感性问题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或许有所裨益。  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对有特点的文字产生直觉的敏锐性,将文字信息还原成人、事、物的敏捷性,情感和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和持续性。要达
期刊
中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从低级水平发展到高级水平。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成为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创新欲望,这正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萌芽。发展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的教育提出的要求,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