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镜在诊治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中的意义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i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在诊治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骨科收治的35例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3.1岁。每例患者均行4种检查诊断是否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前CT、MRI检查、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前和术后C型臂X线机透视、踝关节镜直视,比较4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除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如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则用3.5 mm锚钉同时修复)外,使用TightRope行下胫腓联合损伤修复,并再次用踝关节镜直视下观察下胫腓韧带修复情况及稳定性。

结果

35例患者术前及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后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Cotton试验、外旋试验,提示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13例,未提示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22例患者中分别在CT、MRI、踝关节镜下诊断提示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6例、13例、11例。C型臂X线机、CT、MRI、踝关节镜对B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检出率分别为37.1%(13/35)、54.3%(19/35)、74.3%(26/35)、68.6%(24/35)。4种方式的检出率比较,MRI>踝关节镜>CT>C型臂X线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踝关节镜证实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24例患者在完成TightRope修复下胫腓联合损伤后,再次行踝关节镜发现Cotton试验、外旋试验均阴性。踝关节镜发现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损伤16例。

结论

踝关节镜能直视下观察下胫腓韧带、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损伤的情况,为正确诊断治疗B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提供依据,并可评估下胫腓韧带修复后的稳定程度。

其他文献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13例在泰州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治、肝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肝病理检肝细胞脂肪变评分1分组(27例)、2分组(28例)、3分组(18例)和0分组(40例)间AST、血糖、TC、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的脂肪衰减参数(F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0分组与1分组T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分
骨折内固定术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手段。由于患者骨密度低,手术过程中先导孔质量不佳,选用不合理的螺钉结构及螺钉表面特性,置钉扭矩、置钉角度以及螺钉与骨孔的适配性未进行精准控制都将引起螺钉松动、失稳,最终导致骨折内固定术失败。本文从骨密度、先导孔质量、螺钉结构、置钉扭矩大小、螺钉和先导孔的适配性等方面,对骨折内固定中螺钉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提升螺钉稳定性的方法,为临床骨折治疗提升螺钉稳定
目的评估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移植物稳定塑形阶段,关节镜下不同塑形状态的移植物在Mohawk(MKX)转录因子及Ⅰ型、Ⅲ型胶原表达方面的差异。方法2017年3月至12月期间选择应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单束重建ACL、因移除胫骨端内固定物返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后48~131个月,平均83.1个月)行二次关节镜探查的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关节镜下移植物血管及滑膜覆盖、张力、容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实用可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改良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小鼠骨髓单核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筛选后在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2 MV培养液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力,流式细胞技术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管腔形成实验检测其成管腔能力,荧光显微镜检测吞噬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及异硫氰酸荧光素-荆豆凝集素-
目的观察骨折内固定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前瞻性队列的方法对2016年3~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胫骨骨折和踝关节骨折的235例患者进行研究,将4个病区分为2组。A、C病区为试验组(123例),操作方法为术中松止血带、严格止血、不放引流;B、D病区为对照组(112例),操作方法为术中不松止血带、常规止血、放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合并骰骨压缩性骨折的Lisfranc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合并骰骨压缩性骨折Lisfranc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0~70岁,平均41.2岁。所有患者均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18例患者获最终随访,时间1~7年(平均4年)。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
目的设计并打印改良版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TPS)导航模板,研究模板辅助下置钉的准确性及导板的钉道控制能力。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颈椎(C3~C7)湿性标本8具,男女各4具,薄层CT密扫后获取其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三维重建颈椎模型后在透明模式下选取下颈椎ATPS的最佳钉道,设计普通导板及改良导板并通过3D打印机快速打印成型,随机于椎体两侧在两种导板指导下共置入64枚ATPS
目的探讨终板不同破裂程度对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根据终板破裂程度分为轻微组(17例)和严重组(1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出院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矢状位cobb角、伤椎高度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张力-应力法则牵张再生治疗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应用无菌输血器及尼龙扎带制成皮肤牵张带治疗的16例皮肤缺损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7~68岁,平均33岁;皮肤缺损面积约6 cm×3 cm~20 cm×5 cm。利用一根无菌硅胶输血管及数根无菌尼龙扎带制成简易皮肤牵张带,彻底清创后置于创缘两侧
目的探讨严重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9月广州市南沙区妇幼保健院骨外科组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29例严重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女5例;年龄23~62岁,平均40.3岁;按AO/OTA分类:C1型9例,C2型12例,C3型8例。其中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27例。22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7例患者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结果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