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它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进行分析,分析了如何通过优化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设计 优化 课堂教学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教师的“问”不仅可以解决教学中某一个具体知识点的问题,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因此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设计趣味性问题,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所以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能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明确探究方向和目标的首要问题。情境应是学生熟悉的,最好是现实的、真实可信的,并从情境中能提出引起学生求知欲的,且能指向目标的,明确的问题。例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序言的引入,教师可让学生参与游戏:请同学们想好一个数,然后先乘以6,再加上9,然后除以3,最后再减去你想的数的2倍,算好后,看看老师能否猜出每个同学的结果是多少?(答案不论学生想的数是什么,结果都等于3)。初一学生对数学是比较喜欢的,但具有不稳定性,刚开始学习时,出于好奇,兴趣较浓,在上第一课时,学生们一般都抱着一睹“庐山真面目”的心理,期待着能够得到心理的满足,得到上课的乐趣。所以教师一定不能让学生失望,一定要让他们喜欢你,喜欢你的课。通过以上的游戏,学生们兴趣来了,感觉老师真神,数学真有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为进一步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
二、设计类比型问题,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
教师要利用设计的类比型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类比、归纳等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例如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x2+mx+n=0,考察它们的根与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用与m、n相关的式子表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再观察第二组方程(二次项系数不为1),启发学生思考:是否能得到相似的结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一般结论。这样设计问题照顾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了思维渐进发展的过程,学生踊跃发言,学习情绪高涨。
三、设计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设想,追求创新,并且注意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又能使他们思路开阔,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的状态。教师除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型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探索外,还应注意搜集信息、积累资料,以便于设计一些开放型问题,通过寻求问题的结论或条件或某种规律,来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讲解比例线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已知数3和6,请写出一个数,使这三个数中的一个数是另外两个数的比例中项;又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相似条件时设计如下问题:在△ABC中点D在边AB上,要使△ADC与△ABC相似,需要添加什么条件?这些开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设计研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让学生学会研究性的学习是新课标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研究性问题正是新课标理念的产物。此类问题题型广、形式活,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研究问题的背景,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再拘泥于“学什么,考什么”的模式,而是强调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探究,对问题中的数学现象和事实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要画一个三角形与小明画的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与边或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引导学生按照三角形边、角进行分类,归纳得出:①一个条件:一角,一边。②两个条件:两角,两边;一角一边。③三个条件:三角,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2.只给一个条件画三角形,大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3.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呢?然后按照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画出三角形:①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 °和50 °。②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和6cm。③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 °,一条边为3cm。再把所画的三角形分别剪下来,同一条件下画出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比一比,是否全等。明晰: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4.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学生类比问题,按要求画满足条件的三角形:①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40°、60 °和80 °。②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4cm、5cm、7cm。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由此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明晰: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总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力手段,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巧妙合理地设计教学中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设计 优化 课堂教学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教师的“问”不仅可以解决教学中某一个具体知识点的问题,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因此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设计趣味性问题,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所以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能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明确探究方向和目标的首要问题。情境应是学生熟悉的,最好是现实的、真实可信的,并从情境中能提出引起学生求知欲的,且能指向目标的,明确的问题。例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序言的引入,教师可让学生参与游戏:请同学们想好一个数,然后先乘以6,再加上9,然后除以3,最后再减去你想的数的2倍,算好后,看看老师能否猜出每个同学的结果是多少?(答案不论学生想的数是什么,结果都等于3)。初一学生对数学是比较喜欢的,但具有不稳定性,刚开始学习时,出于好奇,兴趣较浓,在上第一课时,学生们一般都抱着一睹“庐山真面目”的心理,期待着能够得到心理的满足,得到上课的乐趣。所以教师一定不能让学生失望,一定要让他们喜欢你,喜欢你的课。通过以上的游戏,学生们兴趣来了,感觉老师真神,数学真有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为进一步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
二、设计类比型问题,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
教师要利用设计的类比型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类比、归纳等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例如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x2+mx+n=0,考察它们的根与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用与m、n相关的式子表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再观察第二组方程(二次项系数不为1),启发学生思考:是否能得到相似的结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一般结论。这样设计问题照顾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了思维渐进发展的过程,学生踊跃发言,学习情绪高涨。
三、设计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设想,追求创新,并且注意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又能使他们思路开阔,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的状态。教师除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型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探索外,还应注意搜集信息、积累资料,以便于设计一些开放型问题,通过寻求问题的结论或条件或某种规律,来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讲解比例线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已知数3和6,请写出一个数,使这三个数中的一个数是另外两个数的比例中项;又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相似条件时设计如下问题:在△ABC中点D在边AB上,要使△ADC与△ABC相似,需要添加什么条件?这些开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设计研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让学生学会研究性的学习是新课标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研究性问题正是新课标理念的产物。此类问题题型广、形式活,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研究问题的背景,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再拘泥于“学什么,考什么”的模式,而是强调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探究,对问题中的数学现象和事实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要画一个三角形与小明画的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与边或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引导学生按照三角形边、角进行分类,归纳得出:①一个条件:一角,一边。②两个条件:两角,两边;一角一边。③三个条件:三角,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2.只给一个条件画三角形,大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3.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呢?然后按照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画出三角形:①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 °和50 °。②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和6cm。③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 °,一条边为3cm。再把所画的三角形分别剪下来,同一条件下画出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比一比,是否全等。明晰: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4.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学生类比问题,按要求画满足条件的三角形:①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40°、60 °和80 °。②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4cm、5cm、7cm。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由此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明晰: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总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力手段,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巧妙合理地设计教学中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