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一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指出: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这给语文教学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那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谈谈个人体会。
一、营造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求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而且是师生关系的控制者。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学生张扬的个性和创造潜能被逐渐泯灭,课堂上时常会有不和谐的音符传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化。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就意味着师生之间是平等参与的关系,是合作学习的关系,教学成为师生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教学过程不再单单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是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探究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作为参与者和合作者,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并帮助学生确认和协调探究学习的目标和途径。教师在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探究活动的同时,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以点拨和启发,将想象和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设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二、挖掘教材中探究性学习的元素
新编的语文教材,收集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高的价值,几乎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探究性学习的元素。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元素,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备课时,要合理筛选这些探究性学习的元素,归纳整理出来,重组到教学内容中,并按一定的方式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讨艺术形象;可以剖析人物,引导学生追求美的精神;可以品词赏句,引导学生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可以援疑质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老师要善于设计一些调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例如,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我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我问:“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尊师方式?”学习《海燕》一文,我问:“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既有温煦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若生活在暴风雨下,我们该怎么做呢?”这些问题的设计,启发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调动了各自的知识储备,充分讨论,各抒己见,从而发掘了学生们探究性学习的潜能。在实际教学中,有时还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美文,教学时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敲打安塞腰鼓那恢弘激荡的场面,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结合文章内容来体会文章所表现的情感美。读“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用不同的语速、语调和语气,使学生在领略本文语言美的同时,逐步感受那忘情的奔放,狂野的倾泻,以及安塞腰鼓带给我们的力量的奔腾和生命的升华。
三、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把教学活动看成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是指导学生探索的,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其主要任务应该是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可以教给学生哪些方法呢?首先,要善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其次,要引导学生敢于援疑质理,敢于打破固定模式的束缚,敢于向名人大家挑战。最后,就是要引导学生重视思考基础的储备,即善于博览群书,积累各个领域的知识信息。做到了这几点,课堂教学有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陈太丘与友期》时,有学生提出:“陈太丘的朋友虽然没有按时履约,且‘对子骂父’,显得不懂事理,但知错就改,并不惜屈尊求得一个小孩谅解,他的这种改正错误的态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再如,《芦花荡》是现代作家孙犁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自尊自信、智勇双全的抗日老英雄的形象。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同学大胆地提出,“老头子”的行为并不可取,由于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大菱负伤了;为了自己的“自尊”,他不愿意继续把两个女孩子送往目的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没脸见人”;尤其是他设计诱歼十几个洗澡的鬼子的情节,更表现了他意气用事,缺乏整体意识和纪律观念。设想他孤身一人与十几个鬼子周旋,万一失手,谁给我们的队伍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呢?那样造成的损失不是更大吗?这些质疑不无道理,这种敢于挑战名家名篇的精神令人赞赏,这种探究性学习的态度更应提倡。
四、为学生提供展示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平台
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平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在探究过程中要珍视并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思;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制作手抄报、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联欢会、读书会等活动,在校外开展参观、游览、采访乃至文学创作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的探究成果,及时地给予评价和鼓励,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所干的事情是十分受老师重视的,从而能够热情投入。在这里,我希望老师们在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时,也要考虑到探究性学习能力,建议不仅在试题中有所体现,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也要有所记录,在期末成绩评估中加分。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语文学科贯彻素质教育的具体行动得以顺利实施。
一、营造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求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而且是师生关系的控制者。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学生张扬的个性和创造潜能被逐渐泯灭,课堂上时常会有不和谐的音符传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化。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就意味着师生之间是平等参与的关系,是合作学习的关系,教学成为师生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教学过程不再单单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是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探究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作为参与者和合作者,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并帮助学生确认和协调探究学习的目标和途径。教师在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探究活动的同时,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以点拨和启发,将想象和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设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二、挖掘教材中探究性学习的元素
新编的语文教材,收集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高的价值,几乎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探究性学习的元素。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元素,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备课时,要合理筛选这些探究性学习的元素,归纳整理出来,重组到教学内容中,并按一定的方式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讨艺术形象;可以剖析人物,引导学生追求美的精神;可以品词赏句,引导学生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可以援疑质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老师要善于设计一些调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例如,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我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我问:“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尊师方式?”学习《海燕》一文,我问:“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既有温煦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若生活在暴风雨下,我们该怎么做呢?”这些问题的设计,启发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调动了各自的知识储备,充分讨论,各抒己见,从而发掘了学生们探究性学习的潜能。在实际教学中,有时还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美文,教学时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敲打安塞腰鼓那恢弘激荡的场面,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结合文章内容来体会文章所表现的情感美。读“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用不同的语速、语调和语气,使学生在领略本文语言美的同时,逐步感受那忘情的奔放,狂野的倾泻,以及安塞腰鼓带给我们的力量的奔腾和生命的升华。
三、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把教学活动看成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是指导学生探索的,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其主要任务应该是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可以教给学生哪些方法呢?首先,要善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其次,要引导学生敢于援疑质理,敢于打破固定模式的束缚,敢于向名人大家挑战。最后,就是要引导学生重视思考基础的储备,即善于博览群书,积累各个领域的知识信息。做到了这几点,课堂教学有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陈太丘与友期》时,有学生提出:“陈太丘的朋友虽然没有按时履约,且‘对子骂父’,显得不懂事理,但知错就改,并不惜屈尊求得一个小孩谅解,他的这种改正错误的态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再如,《芦花荡》是现代作家孙犁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自尊自信、智勇双全的抗日老英雄的形象。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同学大胆地提出,“老头子”的行为并不可取,由于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大菱负伤了;为了自己的“自尊”,他不愿意继续把两个女孩子送往目的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没脸见人”;尤其是他设计诱歼十几个洗澡的鬼子的情节,更表现了他意气用事,缺乏整体意识和纪律观念。设想他孤身一人与十几个鬼子周旋,万一失手,谁给我们的队伍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呢?那样造成的损失不是更大吗?这些质疑不无道理,这种敢于挑战名家名篇的精神令人赞赏,这种探究性学习的态度更应提倡。
四、为学生提供展示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平台
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平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在探究过程中要珍视并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思;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制作手抄报、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联欢会、读书会等活动,在校外开展参观、游览、采访乃至文学创作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的探究成果,及时地给予评价和鼓励,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所干的事情是十分受老师重视的,从而能够热情投入。在这里,我希望老师们在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时,也要考虑到探究性学习能力,建议不仅在试题中有所体现,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也要有所记录,在期末成绩评估中加分。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语文学科贯彻素质教育的具体行动得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