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罐头第一镇”的特色样本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b398322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一辆辆满载果蔬罐头的大货车从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运往全国各地,也驶向各大沿海港口,漂洋过海通往国际大市场。目前,地方镇年加工各类果蔬罐头达90万吨,产量近全国1/3,成为全国最大的果蔬罐头生产特色镇。早在2009年,地方镇就被中国罐头工业协会评为“中国罐头第一镇”。
  成绩面前,镇党委书记马超群欣喜地说:“这是我们地方镇历届干部群众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不忘初心,着眼打造罐头特色小镇,唱响有罐头的地方就有‘地方罐头’,撸起袖子加油干带来的结果。”
  做大——“中国罐头第一镇”产值过百亿
  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地方镇,旧时有“两个济宁州赶不上一个地方大峪沟”的美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滋养了地方镇天宝山下以黄梨、山楂、黄桃为主的4万亩果园。然而,伴随着硕果累累的丰收的同时,往往也会有滞销的苦恼。为打破“丰产不丰收”的魔咒,地方镇人在1986年走上了加工果品做罐头的道路。
  一时间,一些敢闯敢干有眼光的农民开起了家庭作坊加工罐头,最多的时候,镇上有300余家罐头厂。不仅罐头厂众多,选材内容也比以往丰富了很多,黄桃、山楂、梨、橘子、甚至是蔬菜都可以做成罐头。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大,地方镇的罐头也开始销往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发3个专列,一个车皮载重60吨,一次发货100个车皮。那时候平邑的铁路因为罐头的兴起而变得异常繁忙。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天然制作的罐头行销大江南北。
  30多年的拼搏奋进,地方镇的罐头产业从简单的作坊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果蔬罐头加工镇。如今,“中国罐头第一镇”的称号名落地方,农业部“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的牌匾在这里响亮挂起,“山东省罐头产业特色小镇”桂冠也实至名归。2016年,全镇加工销售黄桃、山楂、桔子、草莓、双孢菇、洋黄瓜等各类果蔬罐头达90万吨,创产值120亿元。
  如今,地方镇的果蔬罐头不仅俏销全国各地,还通过了严格的美国国家检验,成为联合国维和部队专用水果罐头,更是依托山东临沂强大物流能力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出口欧美、东南亚、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地方镇罐头加工及相关企业已发展到120余家,涌现出“中国罐头十强企业”3家,“中国罐头十佳配套企业”1家,“中国包装十强企业”1家,“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省级“一企一技术”企业2家;获农业部认证的中型企业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
  做强——转型让“地方罐头”在全球叫响
  如何推动罐头产业转型?如何把地方镇的罐头产业做强?如何打造地方罐头4.0升级版?地方镇的决策者和众多企业经营者们没有守着“蛋糕”停滞不前,而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只争朝夕的精气神,站在全球罐头产业发展的高度,瞄准国际市场标准,实施转型升级战略,推动罐头产业大步前进。
  在地方镇,园区、电商、金融是罐头产业转型升级的依托,园区吸引企业规模集聚,电商平台实现了电子商务与罐头产业深度融合。金融平台则为银企合作创造了条件,促进银企之间多沟通、多了解,推动金融资本与企业资源有效融合,实现政府、银行、企业多赢的局面。同时地方镇扶持龙头企业,积极筹备在齐鲁证券、新三板挂牌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升级。
  实践中,镇党委政府鼓励支持罐头加工企业高点起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和实施技术改造,由过去低档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先后引进博士以上人才14人,其中康发罐头引进的海外学者李恒博士,被评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康发、奇伟、玉泉、中海、万利来、大明、清甜、旺多多、家家旺等企业先后投资上亿元引进12条国外先进的罐头生产线,配置了先进的色谱仪、超声波清洗机、农残速测仪等检测化验设备,严格按照国际质量标准生产。通过引进人才和先进的生产线,改变生产工艺,增加产品技术含量,罐头产品发生了质的变化。
  地方镇积极引导罐头企业创新外观包装设计,融入创意和文化,适应消费者需求。去年,康发投放的“唯果恋”“桃不掉”“梨不开”“楂不散”等“微”产品设计新颖独特,备受青睐,线上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实施“罐头+文化”,融入地方文化、时代特色,创新产品研发,加强与国际食品组织、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和国内科研院校等组织机构的战略合作,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合作成立了研发中心,开发了低糖草莓、木糖醇、苏打水、阿拉伯糖等多项高端专利新产品。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拉长链条。近年来,地方镇着力国际罐头城打造提升,引导罐头企业进一步拉长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培育了果汁、果冻生产等新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壮大其配套企业,发展形成以果蔬罐头加工为主,果品生产、印铁制罐、玻璃制品、彩印包装、信息中介、物流配载、建筑安装、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竞相发展的罐头产业集群。
  地方鎮着力优质原材料培育,投资建设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引进种植优质品种,实行“企业+合作社+果农+基地”的产业化运营模式,从资金上扶持,建起10多个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其中,天宝山山楂相继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以及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时从技术上指导,推广果树栽培修剪到病虫害防治一条龙服务,实现果品残留低质量优,源头上控制解决危害,确保生产原料质量安全可靠,从而使高品质的罐头顺利通过haccp、fda、ifs、brc等国际认证,赢得了国外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品牌升级抢滩全球市场。地方镇引导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实现罐头加工从无牌、贴牌向有牌、名牌转变。目前,全镇注册商标300多件,涌现出12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个“中国驰名商标”,多个品牌系列产品被认定为“名牌产品”,与美国的沃尔沃、德国的mikado、俄罗斯的bvk等国外商界精英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品摆进了国外大超市、大卖场。   如今,在祖国大江南北,在欧美日韩,在拉美非洲,在城市,在乡村,都可以看到“地方罐头”的身影,“有罐头的地方就有地方罐头”真正在全球叫响。
  做活——打造“罐头特色小镇”扬帆起航
  在地方镇采访,保税区、电子商务中心这些大城市才能见到的,地方镇也都有,可以说罐头产业的发展带活了整个镇。镇领导感触颇深:“地方镇就是个国际罐头城,地方镇获得罐头小镇这一称号名副其实。”
  立足果蔬罐头产业集群这一优势,地方镇果断提出以打造“集约化现代罐头食品加工园区”为核心,加大投入,着力打造“产业集聚、功能完善、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生态宜居五位一体”的特色小镇。
  围绕特色小镇建设,地方镇党委、政府高起点规划,着眼建设形成“两廊、两园、一中心”的布局结构。眼下,集约化现代罐头食品加工园区内的道路、热力管网等基础设施正在紧张施工中,依托朝霞保税国际物流园、立晨物流建设的罐头商品现代商贸物流园区业已形成。规划中的罐头博物馆设计面积10000平方米,建成后将陈列不同时期的罐头产品图片、加工生产罐头的设备及罐头配套产品、获得的各级荣誉照片等,打造成罐头小镇的亮点工程。
  实施“旅游+ ”建设特色小镇。为此,地方镇着眼九间棚—彭泉—观音山平邑全域旅游,倾力打造全国闻名的九间棚村景区、九间棚村省级党性红色教育基地,挖掘左宝贵英雄事迹及相关文献文物,打造民族英雄左宝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天宝、王崮山流域风景区,挖掘范家台、大圣堂、小圣堂、朝阳洞、赵家庄溶洞等名胜古迹,做大旅游蛋糕。
  推进生态建设,实施浚河、银线河、利溝河综合治理工程,投资3200万元建设了浚河橡胶坝,河道蓄水能力达1000万立方,筹备2000万元沿浚河两岸建设景观长廊,配套休闲娱乐设施,打造“水上乐园”。同时计划投资1.6亿元在银线河与浚河交汇处建设2400亩的湿地公园和沿河景观长廊,整个工程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
  “我们将进一步围绕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加大投入,确保到2020年罐头小镇新集聚年销售收入过3亿元的企业5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1家,年实现税收超1.4亿元,新集聚中高级人才1500人,新增就业岗位8500个,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展望愿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闫学用豪迈地说。
  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罐头特色小镇正在平邑大地扬帆起航。
其他文献
4月1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上,农业品牌建设成果展示区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地理标志产品展区、十大苹果品牌展区、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展区、蛋品展区等10个展示区风格设计各不相同,展示产品琳琅满目。而要说最吸引人的,则要数十大苹果品牌展区和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展区,记者在成果展示区采访期间,这两个展区总是被人围得水泄不通。  现场:嘴上说的产品再好,尝过之
期刊
澳大利亚是全球著名的畜牧业发达国家,地域广阔的维多利亚州也有着许许多多的优质农场。近日,为全面了解澳大利亚的农场运营模式,笔者来到了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安德鲁农场。  笔者在安德鲁农场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体验,对澳洲的乡村习俗、农人生活习惯有所了解,尤其对当地农场“以林养草、以草养羊,林草牧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印象深刻。  农场始建于1838年,位于大洋路附近的Otway地区,面积约2
期刊
灵宝苹果、信阳毛尖、温县山药……伴随着消费结构的日益升级,品牌成为消费者挑选农产品的重要依据。  4月17日,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论坛在河南郑州举办。论坛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河南省农业厅联合主办,该论坛采用演讲、对话、访谈等方式,讲述中国农业品牌故事,探讨农业品牌发展路径。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论坛上指出,推动农业品牌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事关推动现代农业
期刊
湖北省全面实施“一县一标”品牌培育工程,争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百强”;贵州省设立4000万元的宣传推广基金,着力打造包括绿宝石、湄潭翠芽、都匀毛尖以及遵义红在内的“三绿一红”贵茶品牌;赣南脐橙、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均超过600亿元……截至2016年底,全国“三品一标”总数接近10.8万个,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篮里的“常客”。一大批区域品牌农产品得到稳步发展,逐渐成长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
期刊
胡晓全用11年的岁月扑在养牛的技术上专研,在牛身上下大功夫,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发家致富成就了这位养牛大王。  从最初养牛4头到如今年出栏350头,从保本销售到年盈利60余万元,从“菜鸟”到高手——胡晓全,一个70后农村“打工娃”花了11年时间,创造了让众人称道的 “致富传奇”,带动当地季节性务工达千余人次。日前,笔者走进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金鼓村,见到了这位家喻户晓的养牛大王。  养牛有一套:
期刊
农业要发展,需要龙头企业带动,企业的发展,需要品牌来引领。近年来,我国涌现了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中,无一例外,均注重品牌的打造。在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论坛上,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聚彬、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余劼、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分别讲述了农业企业如何创建和打造品牌。  伊利集团:坚守品质第一  
期刊
如今,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只要说起依其艾日克镇喀拉塔什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蔬菜村。走进村子,一座座温室大棚错落有致,一个个小拱棚紧密相连。  “我们都是从陈德忠那儿学到的种菜技术。”3月25日,笔者到村里采访时,种菜的维吾尔族村民这样说。  教村民种大棚菜  “陈德忠就是我的师傅,我们父子俩种菜的技术都是他教的。”73岁的村民马合木提·库尔班说。  马合木提种植温室大棚已有十多年,现在他有4座
期刊
国家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后,在位于“黄金玉米带”的吉林省,“今年种什么?”这个问题让农民很纠结。记者在吉林多地農村采访时发现,过去农民种地“围着补贴转”,今年种地“订单说了算”,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正悄然调整着种植结构。  “今年签上订单没?”成为记者日前农村调研时听闻最多的话。洮南市黑水镇东安村51岁的农民蔡红阁在温室大棚里育苗,虽然去年粮食价格下降,但他却又是一个增收年。他种植的6.5公顷辣椒,
期刊
用更绿色高效的生产,提供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同时让生产经营者获取更稳定的收益,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  从种植结构调整到生产、经营方式创新,记者日前到各地田间地头采访,记录了这个春天农业变革的新气象。  黑龙江延寿:东北大米减产量增品质市场更欢迎  随着气温升高,4月中旬的东北黑土地已松软适度。51岁的张静国已备好秧苗和肥料,再过几天就要下地开工。  他是哈尔滨市延寿县六团镇
期刊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贫困地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挂职扶贫干部,他们深入贫困地区,开动脑筋,因地制宜,贯彻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政策。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在产业发展脱贫上明确指出,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品牌特色农产品,促进供需结构升级。在扶贫过程中,品牌化成为各地脱贫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上,记者采访了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