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老师要用什么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尝试利用学生喜欢接触的一些领域,通过以“趣”带“练”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利用网络,激发兴趣
网络非常符合学生追求“新、奇、趣”的心理特点,而微博和博客又是当前在青少年群体中非常流行的一种宣传和交流方式,同时它也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宝藏、兴趣激发的源头。按照大语文的观念,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的文章是相对少的,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课外信息的摄入量。因为学生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去直接接触社会,感知他们身边以外的世界,所以他们会通过互联网间接地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了解人生。现在城市互联网非常发达,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去浏览微博和博客。教师不妨先指导他们列个计划:第一,让学生找出每周最吸引人的微博话题内容;第二,在课堂活动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微博心得体会;第三,尝试就微博话题发表自己的评论,并在下次上网的时候上微博回复。据调查,当前在校学生中的主力——“90后”群体对于微博的使用往往集中在娱乐范畴之内,他们往往在娱乐、明星、游戏、新闻方面表现出超出大众的兴趣度。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创建班级网页,开设《星光灿烂》、《游戏之我见》、《新闻评说》等栏目,鼓励学生在网上练笔,及时记录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的方式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路。
我们班语文课每周都有个很特别的家庭作业——看微博和写微博,周一到校后的第一节语文课上利用开“新闻发布会”“新闻抨击”等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实践中,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模式,他们可以从互联网里了解到全球瞬息万变的世界所发生的最新信息,用这些信息引路积累素材,带动写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这些方法能够让学生既获得写作材料,又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日记练笔,快乐写作
多练笔是新课标对习作的要求;写日记是很好的练笔方式,但要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写日记的快乐,才会爱上写日记,才有可能坚持写日记。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如何写趣味性日记,以什么内容为重点,让学生有法可循。
为了降低难度,提高学生动笔的积极性,可从写片断人手。文章是可以像汽车那样拆开成各个零件的,从片断人手,就能变大为小,化难为易。所以日记的内容可以片断形式出现,如写人片断、记事片断、写景片断、状物片断、励志片断等,经过长期的扎实训练,学生的习作片断开始精彩起来,习作兴趣也自然提高了。
另外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笔者在教学中安排了“循环日记”的写作模式。“循环日记”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的几个小作者共用一个日记本,小组成员轮流每天写一篇,并评价别人的亮点,一周为一循环。因为“循环日记”在传阅中会被其他同学阅读评论,它的公开性能较好地满足初中学生的表现欲,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轮到自己写时,学生往往是把自己几天来的所见所感浓缩在一则日记里,无形中经历了一个精心构思的过程,从而使日记内容写得精美而有深度。这种方式比一般日记能更有效地训练写作,且有效避免日记“流水账”的情况。笔者定期对每一组的日记从书写、内容、思想等几方面进行打分,并将得分情况和优秀习作或习作亮点在班级网站进行公布,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
三、观察生活,实践取材
“没材料写”,这是学生作文时最为苦恼的事。真的没材料可写吗?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捕捉生活中的“观察点”,如教室、宿舍、饭堂、厕所、公车、单车房、门卫、宿管等,只要细心观察,辅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就会发现生活中有着各式各样令人难以忘怀的“镜头”。让学生在说说笑笑之中,在学学玩玩之间,处处都闪烁着属于自己的思想的光,智慧的光。启发学生睁开“慧眼”,观察并认识自己周围的生活,能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写作的材料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生产劳动、民间采风等方式去获得材料。比如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课外时间分期分批去到民间采风,寒假收集对联,体验过年的习俗,暑假去收集方言和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等。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上街道,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实地社会调查,切身感受近年来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的喜人景象。学生边走、边看、边想、边记,回来后写出了富有真情实感的《市场一角》等文章。这也是很好的收集素材和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因为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当他们心中积聚有很多感慨后,需要表达的欲望就比较强,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我们通过写作与网络结合提高兴趣,以日记练笔快乐写作,用观察实践积累融会写作,这些以趣带练的方式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利用网络,激发兴趣
网络非常符合学生追求“新、奇、趣”的心理特点,而微博和博客又是当前在青少年群体中非常流行的一种宣传和交流方式,同时它也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宝藏、兴趣激发的源头。按照大语文的观念,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的文章是相对少的,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课外信息的摄入量。因为学生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去直接接触社会,感知他们身边以外的世界,所以他们会通过互联网间接地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了解人生。现在城市互联网非常发达,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去浏览微博和博客。教师不妨先指导他们列个计划:第一,让学生找出每周最吸引人的微博话题内容;第二,在课堂活动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微博心得体会;第三,尝试就微博话题发表自己的评论,并在下次上网的时候上微博回复。据调查,当前在校学生中的主力——“90后”群体对于微博的使用往往集中在娱乐范畴之内,他们往往在娱乐、明星、游戏、新闻方面表现出超出大众的兴趣度。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创建班级网页,开设《星光灿烂》、《游戏之我见》、《新闻评说》等栏目,鼓励学生在网上练笔,及时记录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的方式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路。
我们班语文课每周都有个很特别的家庭作业——看微博和写微博,周一到校后的第一节语文课上利用开“新闻发布会”“新闻抨击”等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实践中,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模式,他们可以从互联网里了解到全球瞬息万变的世界所发生的最新信息,用这些信息引路积累素材,带动写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这些方法能够让学生既获得写作材料,又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日记练笔,快乐写作
多练笔是新课标对习作的要求;写日记是很好的练笔方式,但要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写日记的快乐,才会爱上写日记,才有可能坚持写日记。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如何写趣味性日记,以什么内容为重点,让学生有法可循。
为了降低难度,提高学生动笔的积极性,可从写片断人手。文章是可以像汽车那样拆开成各个零件的,从片断人手,就能变大为小,化难为易。所以日记的内容可以片断形式出现,如写人片断、记事片断、写景片断、状物片断、励志片断等,经过长期的扎实训练,学生的习作片断开始精彩起来,习作兴趣也自然提高了。
另外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笔者在教学中安排了“循环日记”的写作模式。“循环日记”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的几个小作者共用一个日记本,小组成员轮流每天写一篇,并评价别人的亮点,一周为一循环。因为“循环日记”在传阅中会被其他同学阅读评论,它的公开性能较好地满足初中学生的表现欲,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轮到自己写时,学生往往是把自己几天来的所见所感浓缩在一则日记里,无形中经历了一个精心构思的过程,从而使日记内容写得精美而有深度。这种方式比一般日记能更有效地训练写作,且有效避免日记“流水账”的情况。笔者定期对每一组的日记从书写、内容、思想等几方面进行打分,并将得分情况和优秀习作或习作亮点在班级网站进行公布,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
三、观察生活,实践取材
“没材料写”,这是学生作文时最为苦恼的事。真的没材料可写吗?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捕捉生活中的“观察点”,如教室、宿舍、饭堂、厕所、公车、单车房、门卫、宿管等,只要细心观察,辅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就会发现生活中有着各式各样令人难以忘怀的“镜头”。让学生在说说笑笑之中,在学学玩玩之间,处处都闪烁着属于自己的思想的光,智慧的光。启发学生睁开“慧眼”,观察并认识自己周围的生活,能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写作的材料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生产劳动、民间采风等方式去获得材料。比如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课外时间分期分批去到民间采风,寒假收集对联,体验过年的习俗,暑假去收集方言和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等。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上街道,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实地社会调查,切身感受近年来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的喜人景象。学生边走、边看、边想、边记,回来后写出了富有真情实感的《市场一角》等文章。这也是很好的收集素材和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因为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当他们心中积聚有很多感慨后,需要表达的欲望就比较强,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我们通过写作与网络结合提高兴趣,以日记练笔快乐写作,用观察实践积累融会写作,这些以趣带练的方式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