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nihao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国,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建美丽中国.中国古代先民就有在果树枝头留下果实,给越冬的鸟儿留下吃食.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正体现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
其他文献
依托“四史”强化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力,思想武装是前提、思想疏导是关键、思想转化是最终落脚点.“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贯彻学习“四史”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引领力的重要着力点.所以,提升高校思政课引领力就要依托“四史”来强化思想武装力、思想疏导力和思想转化力.具体而言,一是“四史”是理论不断创新和创造的历史,是一系列伟大精神孕育之历史,更是孜孜追求共产主义实践之探索,其丰富内涵能够为学生思想武装提供重要内容依托;二是“四史”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以人民
将“四史”学习教育与《政治与法治》教学相结合,既是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学科价值要求,又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还是帮助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本义所在.广大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有获得感,从而将从“四史”学习教育中凝练而成的爱国情、爱党情、爱社会主义情感转化为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阐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为中国梦教育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例,要结合讲话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回顾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展现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不懈努力,对学生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期望,增进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
儒家乐教思想蕴含以乐育德的教育理念,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具有重要作用.青年价值观培育应充分吸收儒家乐教思想精华,探索注重美育课程实施、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依托多维情境体验的工作路径,以增强青年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与情感认同,不断把新时代主流社会价值导向转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
随着课程思政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广,从课程理念到教育政策,课程思政的落地实施工作迫在眉睫.课程思政是教育的回归,是一种面向全体的课程观.高职院校需要在充分理解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课程思政愿景,从国家、社会、职业、世界四个关系向度设置目标层面的核心素养,回答“课程思政应该是什么样”问题,从教学过程层面采用浸润式的情境教学、问题式的对话教学、比较式的反思教学等方法范式,解决“怎么样实施课程思政”问题.
从立德树人高度,结合思想政治课学科性质和功能定位,要把真信真用、入魂入心作为思政课价值引领的新追求.文章结合具体的典型课例,在“形散魂不散”的有魂教学中开展价值引领、在教材知识脉络和学生思想脉络的交叉处开展价值引领、在动态的有机生成处开展价值引领、在思辨处开展价值引领、通过微课题研究开展价值引领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新时代思政课实施方案的发布,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甘肃作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省区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亦给予高度评价.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将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是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丰富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提升课程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融入要注意处理好几对关系,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中,能够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导向、立足职业教育特色、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育渠道,精选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整体规划、协同推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
提升中等专业学校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既是教育界热议的重点话题,也是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的重要抓手.中等专业学校思政课教师应追求思政课堂的有用、有趣、有效,达成“三有”课堂教学目标.“三有”思政课堂通过优化教学策略,让思政课堂“有用”;通过激趣教学,让思政课堂“有趣”;通过融入实践展示,让思政课堂“有效”.“三有合一”,可以有力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性的教材、同一性的培养目标虽为集体备课活动开展提供了充分条件与重要契机,但该活动有效性尚未充分释放出来,原因在于未厘清集体备课的理论根源.我们可以从中华5000多年的“合”文化、近现代协同育人理念及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探寻集体备课活动的理论基石.为让集体备课真正成为加大教研力度、拓展教研思路的可靠路径,除在全员全程中坚持政治性、学理性、针对性、民主性运行原则外,还必须从源头上进行创新性改革,如形成集体崇尚研讨教学的文化氛围、构建侧重教学研究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