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蝶变背后的人大力量

来源 :公民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缙云山是重庆的重要“肺叶”,是市民爱去的洗肺避暑之地。嘉陵江,长江上游重要支流,也是市民最爱的亲水之地。如何让缙云山更绿,让流经山下的嘉陵江更清?近年来,北碚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积极发挥代表作用,重拳出击,持续发力,确保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出成果见成效。
  代表眼中缙云山之变
  今年6月3日,北碚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周年座谈会在缙云山下召开。北碚区澄江镇人大代表、澄江镇北泉村党委书记龙天真在会上发言,她现场讲述了人大代表推动缙云山综合整治的生动故事。
  由于紧邻城区、多头管理、保护区发展受限等原因,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村民一度“靠山吃山”,私搭乱建、违规经营、农家乐无序发展……这一切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影响生态环境。
  从2018年6月起,北碚区委、区政府强力开展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拆除违法建筑、探索生态搬迁、系统修复生态、导入生态产业……一方面大力拆除违章建筑,开展生态搬迁,为生态保护“留空间”;另一方面,修复自然生态,推动产业发展,为生态发展“增绿色”,走出了一条“保护自然”与“保障民生”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作为一名镇人大代表,龙天真是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见证者、亲历者、推动者。“三年来,我有对整治之前环境脏乱的心痛,有做工作时不被人理解的委屈,有在推进整治中的腰酸背痛,但更多的是如今看到缙云山生态环境与村民生活越来越好的欣慰。”龙天真动情地说。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后,在次年年初召开的北碚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陈绍墉、戴富金等11名区人大代表,在前期深入调研、走访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缙云山综合整治后续工作的议案》。议案写到,要真正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前提下推进生态搬迁;二是大力促进缙云山风景区和农家乐提档升级;三是切实保护原住民利益,促进发展致富。
  经大会主席团审议,这份议案最后转为建议办理。主要承办单位北碚区发改委在办理回复时表示,将引导发展生态民宿产业,打造精品民宿示范项目。同时,高标准抓好规划建设,启动缙云山环山生态绿道规划设计,抓好沿线景观升级改造。
  整治好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于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有着重要意义。位于缙云路西侧的黛湖沿线陂塘水系,直接汇入长江支流嘉陵江,且黛湖历史悠久,于20世纪30年代拦谷建坝,用地面积61000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19000平方米,是重庆市第一座重力坝水库。湖中淡水微藻资源丰富,是我国淡水藻类植物的重要保护基地,藻类基因宝库。
  “保护环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还自然原貌。”龙天真介绍,村民以前围着黛湖建了很多农家乐,尽管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但污水直排黛湖,不仅污染环境,还威胁村民的饮用水安全。周边的村民也逐渐意识到,为了子孙后代,黛湖生态修复刻不容缓,必须行动起来,搬下缙云山。为了让搬出去的村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18年6月以来,北碚区建设生态搬迁迁建房1.3万平方米,实施人居环境和建筑外立面改造3.8万平方米,对525户漏水房屋进行坡屋顶改造和防水处理;整合各类资金2.2亿元,办理城镇居民户籍转移1413人、城镇养老保险945人,提供巡山守卡、森林防火、清扫保洁、公共服务等就业岗位500余个;发放生态扶持和生产发展补助资金600多万元,实施自然保护区原有主要道路和停车场改造升级,加装路灯322组,覆盖道路11.9公里。
  “如今的北泉村一步一景,景景相连,四方四时,时时尽春。”在龙天真代表看来,三年间,在一系列绿色发展“组合拳”推动下,缙云山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逐步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用法治守护绿水青山
  为保护绿水青山,近年来北碚区下了大功夫。
  雨鸣涧是缙云山上重要水系的交汇点,上接黛湖等3个山间湖泊,下连山中多条溪流,水体总面积达4900平方米,地形呈现三个梯度,形成自然的高山流水景观,是缙云山护山理水的重点工程之一。
  也正因其水量丰沛,过去多户村民“靠山吃山”,搭起简易水坝,把山涧分割成若干池塘用来养鱼。2018年综合整治启动后,北碚区相关部门劝导村民将鱼塘全部拆除,被禁锢的水重新流动起来。在此基础上,北碚区还开展了生态修复和复绿工作,拟建设山地溪塘复合生态系统。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缙云山的发展已从过去的“靠山吃山”变成如今的“养山富民”。北碚区仅在雨鸣涧区域,就打造了760米的步道,为游客提供亲水、亲自然的体验。今后,这里还计划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为当地村民带来更多增收渠道。
  为加强北碚区内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2018年7月20日召开的北碚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决议。决议提出,全区各级人大代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担负起监督职责,推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環境保护。区人大常委会将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形式,加强对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该决议贯彻实施的监督,督促和支持区政府大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缙云山是重庆主城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人大常委会作出这一决议,将缙云山保护行动变成了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为准则。”北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烨说。
  自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工作启动以来,北碚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北温泉街道工委主任张伟就把办公室和家都搬到了缙云山上。大到拆哪里、怎么拆,小到垃圾清运、地坝清洁,他都要认真思考,充分征求意见,严格监督。同时,他还带领人大代表深入农户家中,了解他们所想、所盼,解答他们的疑惑和顾虑。张伟代表说:“缙云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作为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我们有义务以最坚决的态度,尽最大的努力,高标准严要求保护好、管理好、建设好它。”
  据统计,三年来,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投入资金27.6亿元,拆除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62万平方米,栽种植物77.4万株(棵),覆土复耕复绿42万平方米,保护区内269个突出环境问题全部清零。
  人大监督助推落实“两山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碚区人大常委会把听取和审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报告作为每年固定议题,并综合应用“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的方式,连续四年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组合监督,推动有关单位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区人大常委会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审议意见,督促有关单位办理代表提出的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并进行建议办理的满意度测评,为生态文明建设把好法治监督的关口。
  2019年是北碚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冲刺之年,区人大常委会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列为年度专项监督议题,并组织召开年中专题审议会议,让全体区人大代表听取和审议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在年中专题审议会议前,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多轮调研,进一步发动群众和媒体的力量进行监督,拟定问题清单、组织代表视察、开展意见建议转交督办;会中,全体区人大代表聚焦全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解决进程,集中审议区政府相关工作报告,为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会后,形成审议意见交区政府研究处理,对问题清单确定的重点问题、重点环节、重点项目,持续关注、跟踪督办,开展处理落实情况的满意度测评,形成监督闭环。
  为更广泛地吸纳社会各界意见,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推动群众有序参与监督工作,北碚区人大常委会还探索人大依法监督与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的三向互动,实现“代表精准监督、选民热情参与、政府履职尽责”的良性互动。
  优美的自然环境历来是北碚区的一张名片。守护好这一方净土,成为北碚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彭烨说,北碚区人大将继续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推动走深走实“两化路”,充分发挥人大智慧和力量,切实加强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巩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效,为做好缙云山生态保护的“后半篇文章”提供法治保障。
其他文献
收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李春秋大姐赠的战“疫”题材诗集《依然云天》,十分惊喜.2020年每个人都了不起、都不容易,春秋大姐更是如此.她在行政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已经够
期刊
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对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趋势的判断,明确了我国参与气候治理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与愿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
《公民导刊》7期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特稿策划,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很荣幸,我撰写的《新时代书写新篇章》也是其中一篇,从采访到形成文稿,我感受到了新时代民主法治的脉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在推动民主法治进程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相关材料较为丰富,但要从浩如烟海的文字信息中提出关键内容并不容易,采访对象尤为重要。接受采访的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赵丽副主任,基于多年的工
电力应用在各行各业:在交通行业,通过消耗电力转化成机械能可以把人或者是货物从一个地方运载到另一个地方;在农业行业,通过使用电力实现食物的生产和加工,例如将大米加工成
期刊
我申请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因为我愿意为实现党的纲领,为(将)建设社会主义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终身.rn回顾起来,我对党的认识是有个发展过程的:rn小时受的是
期刊
“木耳冰激凌、木耳菌草茶、木耳益生菌……”不管走到哪里,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总是在探讨食用菌的创新。40多年来,从技术支撑到产业孵育,从科技培训到科技教育,李玉为食用菌产业脱贫注入科技元素,奏响了小蘑菇大产业的脱贫致富曲,体现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中国,每当这个地方闯入我脑海之时,都引得我思绪万千.自我痴迷于中国文化后,在我这个西方人眼里,中国便时而充满异域风情,时而和善亲切.这种痴迷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呢?印象太
期刊
初见全国劳动模范、梁平区新型农民代表蒋丽英,记者暗暗在心里发出一句赞叹。  她蛾眉淡扫、眼神热烈,既像春天的秧苗,又像夏日的谷穗,向阳而生,充满活力。  而更让人打破刻板印象的,是她一直在做的事。  操控无人机服务农业,让科技的光芒闪耀在广袤的田野;开展水稻社会化服务,通过全程保姆式托管让农民当上“甩手掌柜”……  采访中,蒋丽英不仅自豪地说,她创办的合作社已累计为超过5万亩稻田进行社会化服务,带
期刊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出台法规性决定,对法律相关规定进行细化补充,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执法主体、执法依据,为长江禁捕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目前,全市长江禁捕工作推进情况如何?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如何贯彻落实人大的决定?  渔民变身清漂队员  渔舟点点曾是长江上的美景之一。58岁的熊人建是万州区的退捕渔民,对长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时常会望着江水想起以往的日子。  “曾经,我也以为离了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