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高度关注文化自觉和自信,注重校企文化对接,努力增强师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打造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94-02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本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高度觉醒和自信的表现,是建立在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基础上的思想自觉和精神自信。我国高职院校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猛,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其内涵建设也得到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继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培育特色骨干院校的着力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校企文化对接,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一、高职院校文化自信乏力
校园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建立在师生对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目标、办学基础、办学保障等方面的自觉和自信。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中升专、联合办学、转轨办学等渠道加入高等学校行列,在办学理念、办学基础、师资队伍、学生素质等方面与本科院校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师生对学校发展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不足。高职院校的文化不自信首先表现为对学校的办学能力不自信。由于高职院校处于高校的尾端,政府重视不够,社会关注不高,家长和学生选择就读高职院校多是无奈之举。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认为,与本科院校比,政府投入较少,体制机制不顺,难于做大做强,对学校发展缺乏自信和自觉。高职院校的文化不自信还表现在师生对学校和自身的不自信和自觉。一些高职院校的老师认为,高职院校不讲求升学率,教师教学水平再高也没有用;一些高职院校的老师认为,高职院校不考核科研,生源质量较差,没有职业的成就感;一些高职教师认为,高职院校定位模糊,发展前景黯淡,管理松懈,没有很好的内外环境。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缺乏自信,自律性较差,思想不稳定,对学习、职业等认识不清楚,没有优越感。高职院校文化的不自信还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建设状况缺少特色和吸引力。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和办学吸引力,注重强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而相应地淡化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方面,没有先进的理念和新颖的思路,照搬照套本科院校和社会模式,没有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色;已经建设成的一些高职校园文化千篇一律,对本校的历史、专业等体现不够,特色不明显,缺乏吸引力,没有发挥文化育人的应有功能。
二、高职院校应正视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高职院校师生工作信心、学习自信和发展自信的根本。一所缺乏文化自信的高职院校是没有发展希望的。高职院校的领导、广大师生要高度重视文化自信,要对学校的发展历史、发展实力、发展前途充满自信。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建立在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教育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将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也在兴办职业教育,抢占发展先机。高职院校要对自身的办学经验、办学基础充满自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的兴起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性人才。高职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高职院校的发展教育机遇将更多,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理由对学校的未来充满自信,自觉建立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还建立在教职工对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上。职业教育属于国民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立足点,吸收社会文化建设之长,与企业文化并生共长,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用先进的职业院校文化凝聚师生思想和精神,促进学校发展。师生文化自信和自觉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教职工要自觉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高职院校教职工要高度认识到,高职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的不仅仅是在校三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更重要的还要进行思想教育、文化修养、品德的养成,不仅教育学生成长成才,还要成人。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唤醒广大师生的职业文化自觉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翁作用,促进师生、校园和谐发展。
三、高职院校增强文化自信的思考
高职院校要在办学中找到找准文化定位,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高职院校不仅要强化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注重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对接,还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会向企业借力,加强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高职院校要善于在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中,学习借鉴企业的文化精神、文化内涵和文化建设经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对接。曲靖医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加强校企、校院合作,把企业、医院的先进文化理念、管理服务文化制度等引进学校教育教学过程,让教师和学生在企业或医院的见习、实习过程中,感悟院(企)文化,把优秀的文化带回学校,释放在校园每个角落;学校邀请院(企)领导、专家到校讲课、兼课,又把院(企)的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带入师生头脑。学校与院(企)联手,共建校园文化。学校邀请院(企)专家参与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担任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教师或评委。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时广泛参阅院(企)规章,改造实验实训基地,参照院(企)病房或车间进行。学校继续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注重育人氛围和环境的建设,通过加强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学校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管理水平,树立“人人是形象,处处皆育人”的意识,在校园精神的塑造、制度创新、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学校软实力得到了不断提升,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也不断增强,毕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在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把“生命至上、生存根本、生活追求、大爱无疆”作为主题,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珍爱生命、关注健康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广大师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唤醒了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呵护,并在尊重、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努力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各种生命体共生共荣;开展技能比拼、养心增智生存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危机意识,培养了学生自立增强、团结拼搏、共同进取的职业竞争力;开展魅力青春、锦绣医专生活校园文化活动,培育了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去帮助弱势群体,在生活中去回报社会,在生活中去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人民出版社,2010.
[2]十八大报告学校辅导百问[Z].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3]韩宪洲.以文化建设推动高职院校发展[N].光明日报,2012-11-26.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94-02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本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高度觉醒和自信的表现,是建立在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基础上的思想自觉和精神自信。我国高职院校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猛,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其内涵建设也得到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继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培育特色骨干院校的着力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校企文化对接,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一、高职院校文化自信乏力
校园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建立在师生对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目标、办学基础、办学保障等方面的自觉和自信。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中升专、联合办学、转轨办学等渠道加入高等学校行列,在办学理念、办学基础、师资队伍、学生素质等方面与本科院校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师生对学校发展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不足。高职院校的文化不自信首先表现为对学校的办学能力不自信。由于高职院校处于高校的尾端,政府重视不够,社会关注不高,家长和学生选择就读高职院校多是无奈之举。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认为,与本科院校比,政府投入较少,体制机制不顺,难于做大做强,对学校发展缺乏自信和自觉。高职院校的文化不自信还表现在师生对学校和自身的不自信和自觉。一些高职院校的老师认为,高职院校不讲求升学率,教师教学水平再高也没有用;一些高职院校的老师认为,高职院校不考核科研,生源质量较差,没有职业的成就感;一些高职教师认为,高职院校定位模糊,发展前景黯淡,管理松懈,没有很好的内外环境。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缺乏自信,自律性较差,思想不稳定,对学习、职业等认识不清楚,没有优越感。高职院校文化的不自信还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建设状况缺少特色和吸引力。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和办学吸引力,注重强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而相应地淡化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方面,没有先进的理念和新颖的思路,照搬照套本科院校和社会模式,没有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色;已经建设成的一些高职校园文化千篇一律,对本校的历史、专业等体现不够,特色不明显,缺乏吸引力,没有发挥文化育人的应有功能。
二、高职院校应正视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高职院校师生工作信心、学习自信和发展自信的根本。一所缺乏文化自信的高职院校是没有发展希望的。高职院校的领导、广大师生要高度重视文化自信,要对学校的发展历史、发展实力、发展前途充满自信。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建立在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教育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将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也在兴办职业教育,抢占发展先机。高职院校要对自身的办学经验、办学基础充满自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的兴起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性人才。高职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高职院校的发展教育机遇将更多,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理由对学校的未来充满自信,自觉建立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还建立在教职工对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上。职业教育属于国民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立足点,吸收社会文化建设之长,与企业文化并生共长,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用先进的职业院校文化凝聚师生思想和精神,促进学校发展。师生文化自信和自觉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教职工要自觉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高职院校教职工要高度认识到,高职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的不仅仅是在校三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更重要的还要进行思想教育、文化修养、品德的养成,不仅教育学生成长成才,还要成人。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唤醒广大师生的职业文化自觉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翁作用,促进师生、校园和谐发展。
三、高职院校增强文化自信的思考
高职院校要在办学中找到找准文化定位,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高职院校不仅要强化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注重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对接,还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会向企业借力,加强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高职院校要善于在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中,学习借鉴企业的文化精神、文化内涵和文化建设经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对接。曲靖医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加强校企、校院合作,把企业、医院的先进文化理念、管理服务文化制度等引进学校教育教学过程,让教师和学生在企业或医院的见习、实习过程中,感悟院(企)文化,把优秀的文化带回学校,释放在校园每个角落;学校邀请院(企)领导、专家到校讲课、兼课,又把院(企)的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带入师生头脑。学校与院(企)联手,共建校园文化。学校邀请院(企)专家参与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担任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教师或评委。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时广泛参阅院(企)规章,改造实验实训基地,参照院(企)病房或车间进行。学校继续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注重育人氛围和环境的建设,通过加强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学校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管理水平,树立“人人是形象,处处皆育人”的意识,在校园精神的塑造、制度创新、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学校软实力得到了不断提升,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也不断增强,毕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在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把“生命至上、生存根本、生活追求、大爱无疆”作为主题,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珍爱生命、关注健康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广大师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唤醒了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呵护,并在尊重、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努力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各种生命体共生共荣;开展技能比拼、养心增智生存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危机意识,培养了学生自立增强、团结拼搏、共同进取的职业竞争力;开展魅力青春、锦绣医专生活校园文化活动,培育了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去帮助弱势群体,在生活中去回报社会,在生活中去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人民出版社,2010.
[2]十八大报告学校辅导百问[Z].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3]韩宪洲.以文化建设推动高职院校发展[N].光明日报,20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