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为”为主线 提升学校品质

来源 :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i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师生特定的主流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行为准则以及所体现的师生做人内涵、为人品质、人格色彩。山东省高密市第二中学基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确立了以“有为”为主线的办学思路,以实现“让每一个学生有所作为”的培养目标为教育核心。
  凝练“有为”学校文化
  改变一所学校,首先要改变学校的精神;引领一所学校,首先要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学校结合实际对校园文化进行重新塑造,形成了新时期的“有为”文化。学校注重校园文化的系统构建,让“有为”文化真正走进师生心里。“有为”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和标志,指向“有所作为”的育人目标,并最终指向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向了学生对他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学校的思考是,校园文化的凝练,必须符合规律、符合党和国家法律政策,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力。
  构建“有为”学校治理体系
  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包括治理主体现代化、理念现代化和机制现代化。如果把“有为”治理体系下的学校比作一列飞驰而又平稳的动车,那么学校文化,将决定这列动车的方向。而学校现代制度的建设、完善与优化,能够保证这列动车在既定的预设的轨道上平稳运行。学校要想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就必须做出改变。坚持教师至上理念,让教师自我管理,通过分布式领导,让每个人都成为学校列车的动力源。同时让学生成为这列动车的主人,坚持学生第一的理念,实现自主管理、自我锻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学校现代治理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开辟多条渠道,搭建多个平台,让所有的人都能“有所作为”,从而推动学校走向更高“有为”。
  建设“有为”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提升的重要的人力资源,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校的育人目标能否实现。学校抓住引领、尊重等关键词,通过专家引领,做好主题培训;读书学习,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引领作用等,为教师“有为”发展铺设“有为”之路。学校做了思考,变控制教师为解放教师,变约束教师为激发教师;从常规管理走向分布式领导;从行政安排走向研究推进;从硬性要求走向协商管理;从安排工作走向交流共享;从排查问题走向挖掘亮点;从督导检查走向成果展示;从无关紧要走向人人都是主人。
  搭建“有为”学生舞台
  “真正把学生当作学生,努力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这是学校坚持的学生教育的一个理念。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其一,从管理走向培养;其二,尊重学生,以生为本;其三,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路径。学校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搭建“有为”平台,学生在学校“有为”学习、“有为”生活,必将创造“有为”未来。
  完善“有为”课程体系
  学校依据“厚德有为”精神,着眼“立德树人”导向,以培养“有所作为”学子为目标,构建了“有为”课程体系。学校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如下:以国家课程为根本和基础,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为支撑,以形成、稳固“人”字形并指向学生“有所作为”的以“有为”为特色和内涵的课程体系。
  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根据学科规律特点,二是根据教师个性特长,三是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四是根据学习动力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指向培养“有所作为”学生应该具备:以格物致知为主要内容的认知类课程,以正心修身为主要内容的修身类课程,以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类课程,以技能与特长、创新与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拓展类课程。课程的最终走向是实现“有所作为”的育人目标。
  总之,学校围绕“有为”这条主线,通过凝练“有为”学校文化,构建“有为”治理体系,建设“有为”教师队伍,搭建“有为”学生平台,完善“有为”课程体系,凝练、积淀、升华全校师生“有为”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同时全校师生“有为”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又会为学校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慧支持。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第二中学 )
其他文献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115.7亿立方米,素称“
期刊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逼尿肌功能改变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研究其逼尿肌的收缩性及稳定性,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
为保证配电变压器正常工作,必须加强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管理,做好变压器的运行维护,根据变压器运行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原因和有可能发生的事故,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保障用电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