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省思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hig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的高职教育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院校要想继续蓬勃发展,就必须明确改革方向,走综合化、品牌化、集团化、特色化的道路,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十二五” 高职 教育改革 发展方向
  我国高职教育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1998年以来,高职院校的规模得以迅速扩大。“十一五”末,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有1215所,占全国高校的70%,在校生规模达960万之多,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高职教育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已经显现;二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整个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由数量转向质量,高职教育的质量亟待提高;三是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开放,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的多元化,高职教育面临着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双重竞争;四是高职教育投资主体的单一、投入数量的不足,严重阻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高职教育如何改、如何变,是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面对、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高职教育必须走综合化、品牌化、集团化、特色化的道路。
  一、高职教育必须走“综合化”发展道路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教育大众化使得高职教育的内涵更加深刻,探索高职教育发展新模式是教育大众化的迫切要求。高职教育必须确立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市场为导向、面向大众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走综合化发展道路。
  (一)由单一正规教育向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存方向发展
  非正规教育(NFE)是“任何与学校、学院、大学和其他正规教育机构的正规教育体系不完全相符的有组织和持续的教育活动”,包括各种岗位培训、校外教育、继续教育、社区学习、远程教育等,其教育模式众多、范围广泛,但具有共同特征,即都是“基于需求的办法”、具有“环境相关性”和“在学习内容、时间和地点方面的弹性”。因此,高职教育要跳脱正规教育的苑囿,支持和鼓励各种形式的教育模式,为自身发展拓宽路径,为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增加动力。
  (二)由单一的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方向发展
  高职教育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沟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虽然当前招聘人才时存在“唯学历论”的现象,但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学历而是素质。因此,高职教育应该根据不同的需要,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
  (三)由单一的职前教育向职前、职中、职后教育并存方向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高职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工作岗位,其内涵和外延常处于变化之中,这就要求人才的素质和技能也必须不断提升。因此,高职教育需要也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回归制度,实现职前、职中、职后教育并存发展,这样才能满足高职教育人才素质提高与岗位转换的需要。
  (四)由單一的育人就业教育向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方向发展
  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高职教育不再是一种“学校到工作”的终结性学习,而是一种“学校到生涯”的终身性学习。高职教育应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构建知识创新平台,形成科研与知识创新的互动,提高师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紧密结合在一起,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应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出发点。
  二、高职教育必须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实施品牌化战略是新形势下我国高职教育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得高职教育办学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随着教育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一些名校以各种形式陆续进入我国,高职院校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公众对高职院校的品牌追求日益明显,品牌竞争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品牌战略的研究。
  (一)学校的品牌化
  学校的品牌代表着学校的教育质量,代表着学校的社会声誉,代表着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具有良好声誉和较高知名度的高职院校更能吸引高质量的生源和教师,也更容易吸收社会各界的投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在逐步减少,那些办学效益比较差的院校必然面临被淘汰或者被合并的命运,这从现实中的“招生难”现象就可见一斑。学生是维系学校发展的源泉,失去了学生,学校也就面临着“破产”与“倒闭”。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高职院校必然会呈现出一个品牌化的发展态势。
  (二)师资的品牌化
  大学靠大师支撑,名校靠名师出名。高职院校要有能洞察市场前景和专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带头人,要有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而且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素质能力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实践教师方面,高职院校对一些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还缺乏较大的吸引力,存在一些实践教师“逃离”的现象。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和高职院校自身必然要在这方面下工夫。一方面,要引进高技能人才,以各种优厚条件增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在职的教职员工进行素质提高,开展相关的培养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形成“优秀教学团队”。
  (三)专业的品牌化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高职院校要在新一轮发展中趁势而上、抢占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必须重视专业质量。最近,教育部也表示高等院校一些专业如果就业率低于60%就要停办。这也释放出了一个信号,专业的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重视专业品牌的塑造已成为必然。   1.专业设置是打造专业品牌的切入点。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在专业设置上充分体现针对性、科学性、服务性,根据社会需求、企业用人情况来设置、调整专业,坚持做到“专业跟着经济转,人才培养跟着市场转、资源配置跟着需求转”。
  2.课程改革是打造专业品牌的重点。高职院校要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树立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观,依托行业企业,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校企双方共同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对职业活动进行归纳分析,根据岗位(群)任职要求设置课程、选择内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以品牌、特色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带动相关专业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整体课程建设。
  3.实训基地建设是打造专业品牌的突破口。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突出职业岗位需要,构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使得学生在职业活动环境中,经受岗位实务训练或仿真训练,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综合职业素质。
  三、高职教育必须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重复设置、教育资源重复建设、配置效率低下等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宏观效益,不利于形成规模效益,使得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比较脆弱。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发展的集团化就成为一种必然。职教集团的组建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也符合国家提出的“要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公办高等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新路子”的发展战略。走集团化道路,有利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中高职衔接。就实践而言,高职教育目前的集团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类型的集团化
  一些专业类型比较相似的中、高职院校组建成一个职教集团,并创造条件构建一些合作的体制和机制。这样专业类型相近的中、高职院校之间定期开展探讨交流,并在一些资源上面进行共享,进而开展科研或实践项目等方面的合作。
  (二)区域的集团化
  现在地方的高职园区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对此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地推动。这样一来,在一个区域内的高职院校由于地缘上的关系必然可以进行相关的合作,例如共建相关共享平台或者共同合作完成相关的项目,从而共同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三)高职与外部系统的集团化
  高职院校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其必然要与相关的企业、行业协会之间建立相关的联系,开展产学研活动。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就业以及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都有著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这也必然成为接下来几年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积极推动的。
  四、高职教育必须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高职院校在接下来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竞争的激烈程度会越发凸显,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要有自身的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也必然会重视自身的特色建设。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化
  高职院校的发展要在不断的积累和提炼中积淀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有的高职院校将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开展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有的高职院校则利用自身或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或优势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和课程的特色化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最终要落实到专业和课程上面,如果高职院校的发展一味地模仿或者趋同化,必然很难形成自身特色,也就难逃被淘汰或者被兼并的厄运。因此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把自身的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做强、做优。相关政府部门倡导建立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就是一种导向作用,意在鼓励相关高职院校加快构建起自身的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
  (三)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色化
  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高职院校要想发展成为品牌化,必然要积淀自身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能够呈现出的、该院校所特有的、积极向上的人生品格或行为习惯。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其他院校是很难模仿的。
  高职院校的改革创新促进现代高职院校教育事业长远的发展。明确高职院校的发展道路和改革方向,这对于我们进行高职院校科学教育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还会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在曲折漫长的高职院校改革之路上,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脉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2]刘荣才.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的对策[J].职教论坛,2001(10).
  [3]方华.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6).
其他文献
遥感图像描述生成是同时涉及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热门研究话题,其主要工作是对于给定的图像自动地生成一个对该图像的描述语句。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与注意力特征增强的遥感图像描述生成方法,该方法通过软注意力机制实现生成单词与图像特征之间的对齐关系。此外,针对遥感图像分辨率较高、目标尺度变化较大的特点,还提出了一种基于金字塔池化和通道注意力机制的特征提取网络(Pyramid Pool and
本论文致力于研究“文字意象”在舞蹈编创中的应用方式,并与三名舞者以及两名戏剧演员合作,尝试运用文字意象的方式通过不同领域演员的个人想象力和经验探索更多的肢体可能性
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的意思。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用图画来讲故事。绘本不仅可以讲故事,学知
<正>随着现代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对切削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即切削液不但应具有优良的冷却、润滑、防锈和清洗功能,而且还应使用周期长,溶液透明便于观察,且
[摘要]借鉴科学创造方法论的思想资源,破解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创新型人才培养难题,是学术界和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特丽莎·阿玛布丽的创造力三结构理论关于创造环境、创造动机与创新教育三者关系的研究,对我国高校建构创新教育实践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并基于此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递进模型”。东北大学顺应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吸收创造力研究的思想资源,探索出“普惠性、递进式、全过程”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
目的:对风池穴穴位埋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筛选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病例8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于治疗组我们采用风池穴位埋
针对已有的动漫人物头像生成方法中生成结果的多样性较差,且难以准确地按照用户想法按类生成或按局部细节生成的问题,基于含辅助分类器的对抗生成网络(ACGAN),结合互信息理论、多尺度判别等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LMV-ACGAN(Latent label attached Multi scale ACGAN with improved VGG mode),用于动漫人物头像的生成。文中设计的模型主要包括特征
文本解读,是语文课堂成败的关键。解读过甚,学生云里雾里,反之,教学内容价值平平。正如孙绍振老师所言:“语文老师,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做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发现文本解读的着力点,探寻文本解读的进阶之处,关照语用实践,达到文本的有效甚至高效解读。  一、细读体味——文本解读的着力点  (一)词串的贯通  单纯的词语教学解决音形义问题,缺乏运用的语境,我们发现学生主动运用词语的积极性不高。高效的词语
<正> 我厂在滚齿加工过程中发现,加工完的齿轮的齿形误差和齿向误差较大,影响了零件精度。为了减小齿形误差和齿向误差,提高零件精度,我厂对原加工方法进行了分析,发现芯棒下
<正>标准铰刀各个刀齿的切削刃是由构成主切削刃、校准切削刃和副切削刃(即倒锥)的三段直线组成。这种铰刀存在着以下缺点:在切削刃各个交点处会快速磨损;退刀时刀尖(主切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