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湖北《楚天都市报》4月5日发布数据显示:清明三天小长假期间,武汉市共有307万人祭扫公墓。人们用插花、上坟磕头、献花圈等仪式活动,传达着思念亲人、缅怀先烈之情。这主要表明( )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③民族节日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 武汉市民不仅通过外出扫墓等传统形式来追忆先烈,还通过“2012我们的节日·清明”网上祭奠先烈活动来缅怀先烈。有数十万人通过网络向先烈鞠躬、献花、留言、表志向、献花圈。这给我们对待清明传统文化的启示是( )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③要进一步摒弃传统文化形式 ④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012年3月22日至29日,作为土耳其“中国文化年”的重要项目之一,由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中国电影周”活动在伊斯坦布尔举办。据此回答3~4题。
3. 按照两国商定,2012年在土耳其举办中国文化年,2013年在中国举办土耳其文化年。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中土互办国家“文化年”,进行文化交流是( )
①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扩大了各自的文化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中外文化趋同? ③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 “中国电影周”活动在观看开幕影片《梅兰芳》中拉开帷幕,一开场就博得了满堂彩;最后的压轴节目《刀郎麦西来普》更是让观众惊叹连连,热情的掌声不绝于耳上,当土耳其人民在表达对中华文化的喜爱时,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文化,不仅仅属于中国!这说明( )
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特色正逐步消失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④我们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从1985年开始大陆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台湾学生,随着两岸经济、文化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到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截至2012年1月,到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累计已经达到3万多人,目前在校生为7000多人,去年大陆各高校招收台湾学生2000多人。据此回答5~6题。
5. 台湾学生到大陆求学( )
A. 是两岸文化交流的唯一途径
B. 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C. 使得两岸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无任何分歧
D. 使得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传播
6. 截至2012年1月,到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累计已经达到3万多人,其中返台的2万多名学生目前在台湾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将大陆地区的一些特有文化融入到了当地文化环境中,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②教育是中华文明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教育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决定性影响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2012年5月13日是母亲节。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起源于美国。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母亲节虽然是个“洋节”,但其中蕴含的感恩母亲、孝敬母亲的精神,则是呼应了中国传统的“知恩图报”精神。据此回答7~8题。
7. “感恩母亲、孝敬母亲的精神”是不分中外的。这一事例表明( )
A. 世界文化都是一致的
B. 外来文化能否起积极影响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感情的表达是相同的
D.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8. “母亲节”的中国化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 ②“封闭主义”是不可取的 ③必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所有成果 ④进行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月4日,2012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隆重开幕。“中国园”在开幕当日举行了开园仪式。“中国园”以苏州园林代表拙政园内“远香堂”的结构为特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步移景异,疏密布局”的构造手法,展现“小桥流水印空廊,乱把荷城作苏堂”的中国江南意境之美,传达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成为本届世园会最具代表性的园景。据此回答9~10题。
9. 拙政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标志建筑之一在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被“复制”后仍然大放异彩,这主要表明( )
①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建筑文化在今天仍具有欣赏价值 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仍走在世界前列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0. “中国园”以苏州园林代表拙政园内“远香堂”的结构为特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手法,展现中国江南意境之美,传达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引起了轰动性的中国园林艺术效应。这体现了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②具体内涵亘古不变 ③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1. 据人民网报道,有十七种传统家常菜竟然是“健康杀手”,如:小葱皮蛋拌豆腐(豆腐+小葱+皮蛋)、黄豆炖猪蹄(猪蹄+黄豆)、菠菜豆腐羹(菠菜+豆腐)等,有的会导致营养破坏,有的会导致不易被人体吸收。下列对传统文化继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文化继承就是要尽量原封不动承袭传统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文化继承要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12. 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播出“开心学国学”,开辟了全新的中华文化弘扬之路,使国学知识更加深人人心。这说明( )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传播形式的变革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传播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3. 2012年是德国“中国文化年”,这是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在德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活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德国联邦总统武尔夫共同担任“中国文化年”的监护人。当地时间1月30日晚20时,“近观中国”——2012德国“中国文化年”活动开幕音乐会在柏林宪兵广场音乐厅隆重举行。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开幕音乐会上致辞表示,2012年是中德建交四十周年,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是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对2007年至2010年德国在中国举办的“德中同行”活动的回访。“中国文化年”活动的两大主题是合作与对话,旨在为德国民众提供近距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机会,全年将在德国各大城市举办涉及音乐、戏剧、舞蹈、文学、电影、展览、对话论坛等领域的150个项目、超过500场活动。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利用互办中德文化年活动开展与德国的文化交流、借鉴?
14.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影视界刮起“翻拍风”。从金庸作品到四大名著,再到一系列偶像剧的多次翻拍直至《亮剑》等“红色剧”的翻拍,有网友给这些翻拍剧起了个时髦的名字,叫“剧二代”,不过随之而来的评价是“一代不如一代”。不少国产翻拍剧毫无创新、乏善可陈,而且“有的剧情脑残、台词穿越;有的场景嫁接、造型狗血”,毫无思想性可言,脱离了群众的实际,一播放便遭到观众拍砖,批评不断。
材料二 朝鲜血海歌剧团表演的《红楼梦》曾在我国引起巨大轰动。2011年开年以来,血海歌剧团的大型歌舞剧《梁祝》在重庆、上海、长春等地演出大获成功。朝鲜文艺工作者朝鲜版《梁祝》把“旁唱”和舞蹈艺术等融为一体,在伴奏与配乐上融入了中国观众熟悉的二胡与管弦乐,使得《梁祝》旋律更加优美,并结合朝鲜自己的立体舞台技术和音乐剧手法,既充分反映了原作内容,又体现了朝鲜特色,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文化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2)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如何推动我国影视翻拍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③民族节日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 武汉市民不仅通过外出扫墓等传统形式来追忆先烈,还通过“2012我们的节日·清明”网上祭奠先烈活动来缅怀先烈。有数十万人通过网络向先烈鞠躬、献花、留言、表志向、献花圈。这给我们对待清明传统文化的启示是( )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③要进一步摒弃传统文化形式 ④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012年3月22日至29日,作为土耳其“中国文化年”的重要项目之一,由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中国电影周”活动在伊斯坦布尔举办。据此回答3~4题。
3. 按照两国商定,2012年在土耳其举办中国文化年,2013年在中国举办土耳其文化年。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中土互办国家“文化年”,进行文化交流是( )
①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扩大了各自的文化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中外文化趋同? ③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 “中国电影周”活动在观看开幕影片《梅兰芳》中拉开帷幕,一开场就博得了满堂彩;最后的压轴节目《刀郎麦西来普》更是让观众惊叹连连,热情的掌声不绝于耳上,当土耳其人民在表达对中华文化的喜爱时,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文化,不仅仅属于中国!这说明( )
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特色正逐步消失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④我们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从1985年开始大陆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台湾学生,随着两岸经济、文化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到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截至2012年1月,到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累计已经达到3万多人,目前在校生为7000多人,去年大陆各高校招收台湾学生2000多人。据此回答5~6题。
5. 台湾学生到大陆求学( )
A. 是两岸文化交流的唯一途径
B. 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C. 使得两岸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无任何分歧
D. 使得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传播
6. 截至2012年1月,到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累计已经达到3万多人,其中返台的2万多名学生目前在台湾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将大陆地区的一些特有文化融入到了当地文化环境中,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②教育是中华文明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教育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决定性影响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2012年5月13日是母亲节。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起源于美国。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母亲节虽然是个“洋节”,但其中蕴含的感恩母亲、孝敬母亲的精神,则是呼应了中国传统的“知恩图报”精神。据此回答7~8题。
7. “感恩母亲、孝敬母亲的精神”是不分中外的。这一事例表明( )
A. 世界文化都是一致的
B. 外来文化能否起积极影响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感情的表达是相同的
D.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8. “母亲节”的中国化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 ②“封闭主义”是不可取的 ③必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所有成果 ④进行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9. 拙政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标志建筑之一在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被“复制”后仍然大放异彩,这主要表明( )
①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建筑文化在今天仍具有欣赏价值 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仍走在世界前列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0. “中国园”以苏州园林代表拙政园内“远香堂”的结构为特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手法,展现中国江南意境之美,传达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引起了轰动性的中国园林艺术效应。这体现了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②具体内涵亘古不变 ③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1. 据人民网报道,有十七种传统家常菜竟然是“健康杀手”,如:小葱皮蛋拌豆腐(豆腐+小葱+皮蛋)、黄豆炖猪蹄(猪蹄+黄豆)、菠菜豆腐羹(菠菜+豆腐)等,有的会导致营养破坏,有的会导致不易被人体吸收。下列对传统文化继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文化继承就是要尽量原封不动承袭传统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文化继承要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12. 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播出“开心学国学”,开辟了全新的中华文化弘扬之路,使国学知识更加深人人心。这说明( )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传播形式的变革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传播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3. 2012年是德国“中国文化年”,这是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在德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活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德国联邦总统武尔夫共同担任“中国文化年”的监护人。当地时间1月30日晚20时,“近观中国”——2012德国“中国文化年”活动开幕音乐会在柏林宪兵广场音乐厅隆重举行。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开幕音乐会上致辞表示,2012年是中德建交四十周年,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是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对2007年至2010年德国在中国举办的“德中同行”活动的回访。“中国文化年”活动的两大主题是合作与对话,旨在为德国民众提供近距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机会,全年将在德国各大城市举办涉及音乐、戏剧、舞蹈、文学、电影、展览、对话论坛等领域的150个项目、超过500场活动。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利用互办中德文化年活动开展与德国的文化交流、借鉴?
14.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影视界刮起“翻拍风”。从金庸作品到四大名著,再到一系列偶像剧的多次翻拍直至《亮剑》等“红色剧”的翻拍,有网友给这些翻拍剧起了个时髦的名字,叫“剧二代”,不过随之而来的评价是“一代不如一代”。不少国产翻拍剧毫无创新、乏善可陈,而且“有的剧情脑残、台词穿越;有的场景嫁接、造型狗血”,毫无思想性可言,脱离了群众的实际,一播放便遭到观众拍砖,批评不断。
材料二 朝鲜血海歌剧团表演的《红楼梦》曾在我国引起巨大轰动。2011年开年以来,血海歌剧团的大型歌舞剧《梁祝》在重庆、上海、长春等地演出大获成功。朝鲜文艺工作者朝鲜版《梁祝》把“旁唱”和舞蹈艺术等融为一体,在伴奏与配乐上融入了中国观众熟悉的二胡与管弦乐,使得《梁祝》旋律更加优美,并结合朝鲜自己的立体舞台技术和音乐剧手法,既充分反映了原作内容,又体现了朝鲜特色,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文化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2)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如何推动我国影视翻拍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