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高黏度垂直气液两相环状流转变界限研究

来源 :石油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ig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稠油注气开采过程中井筒多相流流动参数难确定的问题,研究了稠油举升过程中井筒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动型态.通过开展较高黏度流体垂直管气液两相流试验,借助高速摄像机观察不同油品黏度(60、100和290 cp)、不同液相表观流速(0.2、0.5和0.8 m/s)条件下管道中的环状流转换现象,以气液两相流理论与流体动力学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考虑液相黏度的井筒气液两相环状流形成的判别方法,即在气液两相间滑脱速度与液体黏滞力和重力引起的速度损失相等时,环状流开始形成,以此建立了环状流转变界限模型.在试验工况下,新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环状流的形成,但随着液相流速的增加,环状流逐渐接近判别界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较高黏度气液两相流流动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高温深井井壁失稳问题,以AM、SSS、DMC、A171为聚合单体合成了抗高温抑制性有机硅降滤失剂.含有2%有机硅降滤失剂的钻井液在180℃下热滚后,其FLAPI仅为7.8 mL,降滤失剂分子中含有刚性基团(苯环)、功能基团(水化基团、吸附基团)使其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性能以及降滤失性能.页岩在含有1%有机硅降滤失剂钻井液中的滚动回收率超过90%,由于有机硅降滤失剂含有硅羟基使其可稳定地吸附在页岩表面,且形成疏水层,以及季铵根离子进入晶层后,使晶层之间联结更加紧密,有效地抑制了页岩的水化分散.
本文对靖惠输油管道全越站密闭输送的水击风险进行了剖析,利用管网仿真软件模拟了靖惠输油管道极端工况下中间站故障关阀水击事故的压力波动规律,得出中间站关阀、首站不停泵下的水击振荡可能导致管道超压破裂的结论,最后针对该管道水击保护现状提出建议.
在新建常压脱烃稳定装置低压蒸汽系统运行过程中,原设计蒸汽供应总线与各用汽点支线存在互串问题.某一支线单独使用蒸汽时,因总线与支管间蒸汽互串,暂不使用的支线存在冷凝水冻裂风险,影响了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和节能性.通过改变蒸汽系统的供汽位置,关键节点处增设阀门,必要节点处联通输水装置等一系列技改措施,以最低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实现了各支线之间的有效隔离,在保障装置设备及管线伴热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有效实现了暂停供汽设备和管道的隔离防冻,降低了设备运行的风险,提高了装置运行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本文考察了不同过滤膜、不同温度、不同时长及不同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古龙酸水溶液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古龙酸发酵液过滤选择孔径为15 KD左右的陶瓷膜;古龙酸浓缩温度范围为40~60℃,采用梯度控制的方法进行浓缩,浓缩总时长小于12 h,古龙酸离子交换推荐使用陶氏C阳离子交换树脂.本文为优化古龙酸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离心泵机械密封在运行过程中易发生端面空化,从而影响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了研究螺旋槽端面空化对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以泄漏量Q、开启力F作为优化目标,以槽深h、槽径比β、螺旋角θ、槽数n及槽位系数λ为变量,建立正交试验表,采用CFD方法进行密封膜流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λ对开启力及泄漏量的影响显著,n次之;当λ≠0时,液膜内部空化剧烈,影响密封稳定性;当λ=0时,基于正交试验法,提出多目标参数最优工况曲线法,以P(泄漏量增量ΔQ/开启力增量ΔF)作为优化评价指标,得到6组最佳优化工况点,并拟合得到
以COD去除率为指标,研究UV-Fenton氧化法对聚糖-木质素钻井液废液的降解处理效果并对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UV-Fenton法聚糖-木质素钻井液废液COD去除的最主要因素为H2O2投加量;优化的UV-Fenton处理条件为双氧水(H2O2)的投加体积比为1.20%,H2O2/Fe2+的摩尔比为4.0和UV照射时间为20 min,在此条件下可使聚糖-木质素钻井液废液的COD去除率达75.6%.
牙轮钻头由3个牙掌焊接而成,然而焊接产生的变形对牙轮钻头的几何尺寸和性能有极大的影响.为了减小牙轮钻头牙掌焊接变形,建立了除工艺外2种焊接方案,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3种焊接顺序对牙掌的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并计算了轴颈面中心点处的偏移量.分析结果表明:先焊接水平焊缝的方案二所产生的应力幅值相对最小,分布区域较小,而先焊接所有第1层螺纹焊缝和外圆焊缝的方案一表现出更大的应力幅值和分布面积;在焊接变形方面,方案一轴颈面中心点偏移量有所增加,而方案二优化明显,变形减小了35%.所得结论有助于在钻头焊
针对中国海上首个规模化稠油热采先导试验项目,旅大21-2油田开发中面临着目标区块浅层气气窜风险大、冷热采转换和热采平台空间限制等因素对井口装置要求高的问题,通过防浅层气套管头设计、注采一体化专用通孔堵塞器设计、采油树结构优化以及井口密封设计,形成了海上稠油热采井注采一体化井口关键技术,实现了注热和冷采切换不需更换井口,解决了热采井后期生产中井口装置抬升的问题,提高了井口空间利用率,满足了安全生产的需要.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海上稠油热采井注采一体化井口装置整体耐压21 MPa,符合技术要求,已完成6井次第一轮
为了优化超深井钻井循环过程中井筒的稳定性,需要建立适宜不同层位的地层温度与孔隙压力耦合的超深井瞬态井筒传热模型.为此,通过寻找地层温度随深度和径向的变化规律,利用线性叠加原理将孔隙压力引起的应力诱导分量和地层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诱导分量,组合到原位诱导孔隙弹性模型中.同时考虑了钻具旋转产生热源及不同工况下钻具与井壁接触产生热源,建立了充分考虑渗流、孔隙压力变化与地层温度变化影响的钻井液当量循环密度(ECD)计算模型,并加以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热孔弹性模型能为设计井眼清洁循环时间考虑温度的影响提供重要参考
大位移井和水平井的开采作业逐渐增多,由此带来的油井水平段过长、井筒曲率过大及井眼缩颈等使得套管下入困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具备导向和扩眼能力的套管引鞋头在遇阻时通过套管柱旋转或相对套管旋转,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套管引鞋头的结构、材料、技术特点、主要参数及典型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套管引鞋头的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给国内套管引鞋头的研发方向和技术攻关趋势提出了采用易钻除-低摩擦因数材料制造、实现自旋转引导、增强井筒清洗能力等建议,可为我国套管引鞋头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