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学,具有其自身的人文交际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学会依托教材更要学会走出教材,同时还要学会走近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当中领悟其独有的人文魅力。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材;授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19
  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主要媒介。如何能在课堂上优质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是每一位教师共同的追求。语文是中国最古老的学科,它和其他所有的学科一样,具有其自身的科学性与工具性,但它也有它的特点,它是一门语言学,具有其自身的人文交际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学会依托教材更要学会走出教材,同时还要学会走近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当中领悟其独有的人文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自如地掌握运用教材,那么他的讲述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显然,教师首先要做到熟悉并熟练地运用教材。同时,笔者认为,针对语文学科的固有特征,在熟稔教材的前提下,必须能走出教材,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果教师能带领学生在教材中走个来回,学生自会有他自己的收获。教师必须娴熟地把握教材并能走出教材,从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语文的人文特征有其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语文教师应凭借教材中浓郁的人文色彩去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做语文的体验者与探寻者。如果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能深入学生的内心,那这样的语文课堂无疑是成功的。学生是教育的主题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必须在备教材的同时能够很好地备学生,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授课的同时,不仅要观照其知识积淀与阅历水平等智力因素,同时也需要留心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接收知识的能力。笔者在此可以举一个案例来具体说明。
  笔者近日在一所中学听了一堂公开课,授课教师是某重点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青年才俊、侃侃而谈。他教授的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游记散文的第一篇《兰亭集序》。就笔者个人认为的授课风格来讲,教师通过鉴赏《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而导入课堂,可以说做到了文思泉涌、形神具备、创意迭出。而此教师在开篇讲授中却一反常态,先从文章的情感线索“乐——痛——悲”入手,也即相当于先将文章的精髓与灵魂抽取出来,之后进行添补式分析。乐的因素?缘何而乐?之后的痛又是如何承接而来?痛什么?而最后的悲又涉及到了哪些情愫?由悲引发了哪些深思与感慨?教师授课环环相扣、条缕分析、娓娓道来,起承转合衔接得浑然天成、严丝合缝。最后引水入渠得出“死生亦大矣”的哲思。笔者个人非常欣赏他的这种处理方法,且此番技法非熟稔教材、吃透教材且能走出教材之人所不为。而且他剖析课文能很好地将古与今、时与空相结合。在原始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了很多相关的文学史与文化史的内容,并且还穿插了一部分文艺学知识,整个课堂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颇有大家风范。就治学的角度而言,这位教师严谨而广博、灵动而才气,是我们每一位授课之人学习的楷模。但就其从教而言,仍不失有欠妥之处,教师在走出教材并能活用教材的同时并没有很好地走近学生,整堂课下来好似一番学术讲演,师生互动不佳。教师激情涌动的讲课,可是学生似懂非懂。单从教师讲演来说,这堂课是精彩的或者说是成功的,而从学生学习来说这堂课却是失败的。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最终是通过学生来起作用的,走出教材的同时必须走近学生,备学生与备教材同样重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授课前必须熟悉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基础、个性品质以及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位学生对信息的接收与处理能力也都不同,如若采用一刀切、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式进行单项授课,这样的课堂是不会成功的。
  教材与学生是一堂课的两个基本点,没有孰轻孰重,应该等量齐观。教材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生命,教材是教师教的纲目,教材也是学生学的模本,它决定着教学的方向与目标。而学生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状况直接关乎着一节课堂乃至整个教学的成与败。教材的重要性更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采用上,如何能有的放矢,走进并走出教材,活用并巧用教材,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教师今后的努力方向,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与探究,更多地涉猎与积淀,真正明确“一桶水与一碗水”的辩证关系。笔者认为一位好的教师不仅会授予学生以鱼更应该会授予学生以渔,带领学生在河岸一隅熟练垂钓,使其终有所得所获。所以说这种收获还是需要契合学生所需,了解学生所求。也就是说,若要真正构建高效而成功的课堂,学生的中坚环节是千万不可小觑的。能走出教材亦能走近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同步而行,这样才能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否则,好比笔者前面提到的那个案例,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出现了断层,双方吃力不讨好,疲惫而无所得。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而我们这样的教师也不能算作是成功的。
  如果每一位教师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都能走出教材并走近学生,那么我们的课堂会别有一番天地,我们的教学也会注入新的活力。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踏踏实实地努力与探寻,它是一个春风化雨、潜心修为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号令,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立竿见影的。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四中 037000)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是语言的核心,写作这种语言的艺术是充满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要想作文推陈出新,追求语言艺术的完美,文字生成之前思维启动阶段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培养创作主体的写作情感、提高生活的感悟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三个方面探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作文;创新思维;语言  写作是充满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表达过程。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他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视野是最开阔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使用的一种阅读方式,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读多诵,体验就在其中;多诵多读,感悟就在其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发挥朗读的示范性——教师的朗读是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掌握朗读的阶梯性——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信息的传递需要彼此用最恰当、最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因此培养说话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新课标提出通过学校教育,学生要成为“自信的演讲者和积极思考的听众”,如何才能培养学生,成为“自信的讲演者和积极思考的听众”呢?无它,唯有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说话教学,加强课内外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为学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小说素材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于小说内容的理解并没有系统的认知,对小说的评价仅仅是情节是否精彩有吸引力,这样并不能够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情景教学对于小说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情景教学来加强语文小说阅读质量,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的小说理解和欣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景教学  语文属于初中教育阶段的基
摘要:讲清记叙文选材的特点,使学生掌握选材的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  关键词:记叙文;情感;选材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49  一、记叙文选材的特点  1. 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事件、线索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
摘要:农村撤点并校是政府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重要内容。近些年,这一推行多年的改革,伴随着一系列诸如偏远地区上学难、校车安全与校舍食宿等“尴尬”问题的暴露,再度走进公众视野。通过对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历程的把握,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问诊把脉,思考这一政策在未来的调整趋势,不仅对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进程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农村教育未来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均等化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
摘要:融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打通知识壁垒,融合贯通不同知识门类的综合教育,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包括诗歌教学在内的语文教学,其魅力就在于开放性和包容性,在融通教育方面可以开展有效尝试。在重视古典诗歌教育的背景下,笔者主要依据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古典诗词,尝试从融通教育视角出发探究古典诗歌与科学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诗歌融通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融
摘要:新高考实施以来,对学生、教师来说都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如何开展第二阶段的复习,如何进一步提高第二阶段的教学效果,即如何有效地准备第二次选考,需根据实际情况思考下阶段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诊断;关联;整合;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106  第一部分:思考的出发点  一、浙江选考卷的特点  近四次浙江选考卷都
摘要:本次研修主题就是新高考制度改革视野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深知这次外出培训学习机会非常宝贵。出发前,广泛征求了高中部班主任和各位科任教师自笔者所在学校实行选课走班制以来所遇到的困惑或面臨的难题等。在培训过程中,认真对照本校遇到的各种情况和浙江省几间学校在实施选课走班制过程中的做法,逐条理清,带着疑问和困惑,虚心向对方求学取经。  关键词:新高考;分层选课走班;浙江、上海;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
摘要:高中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整个高中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高中政治课程由于内容理论性过强,让学生倍感枯燥,使高中政治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时事政治教育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还能改善高中政治教材原有的滞后性。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加入时事政治不仅可丰富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