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影像学表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住院部诊断为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共191例,收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资料。依据胸部影像学表现分为3组:间质浸润型组、小叶实质浸润型组和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组,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特征。
结果191例MPP患儿中间质浸润型占18.8% (36/191例),小叶实质浸润型占39.8%(76/191例),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占41.4%(79/191例)。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在144例≥3岁MPP患儿中占48.6%(70/144例)。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组患儿高热、C反应蛋白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及合并胸腔积液发生率[50.6%(40/79例)、87.3%(69/79例)、78.5%(62/79例)、29.1%(23/79例)]高于间质浸润型组[5.6%(2/36例)、61.1%(22/36例)、19.4%(7/36例)、0]和小叶实质浸润型组[10.5%(8/76例)、67.1%(51/76例)、14.5%(11/76例)、3.9%(3/7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组患儿易并心脏和/或肝损害,发展为难治性MPP,且多应用激素、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发生率分别为41.8%(33/79例)、29.1%(23/79例)、94.9%(75/79例)、50.6%(40/79例)]。3组患儿住院时间分别为间质浸润型组(9.48±3.26) d,小叶实质浸润型组(9.24±2.97) d,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组(12.09±3.01) d,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348,P=0.005),其中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10、5.931,均P=0.000),间质浸润型组与小叶实质浸润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浸润型患儿肺部喘鸣音多见,起始应用阿奇霉素时间常晚于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组[(5.08±3.43) d比(4.16±2.20)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8,P=0.014),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小叶实质浸润型组(χ2=3.176,P=0.012)。
结论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MPP在年长儿中多见,且临床症状重、炎性指标高、住院时间长,易发展为难治性MPP,多需应用激素、支气管镜灌洗等治疗。间质浸润型MPP患儿病程中易出现喘息及缺氧表现,临床诊断常延迟,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时间晚。早期识别不同影像学MPP患儿的临床特征,有利于临床早期治疗,减少肺部远期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