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主要是针对社会公众进行服务,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要求逐渐提高。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必须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机制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提出对策,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机制进行优化,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本文将重点分析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作用以及目前监督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是保证整个单位能够有效运行的一个手段,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監督机制不仅能够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提高,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公共管理的服务质量。在新时期下,为了给公众的生活带来更好的体验感,行政事业单位针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做相应的改进工作意义重大。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作用
(一)有利于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形成权力的制衡和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由于监督管理的措施不明确,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在分配相应的社会公共资源时出现管理人员利用职权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对老百姓的利益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并且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将内部的管理机制进行一定的完善可以很好地将内部管理人员之间的权力进行均衡,让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形成互相监督的局面,进而能有效地避免权力滥用的情况。
(二)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互相之间的监督功能并对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把控,建立相对科学的权力约束机制。这是为了更好地对风险进行自我把控,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发生重大的经济违规方面的风险,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财产进行保护。显然,这不仅需要行政单位内部拥有自控能力,还需要与外部的一些监督机构进行结合,如此一来才能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防控风险的能力。
(三)能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控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监督机制进行完善时,可以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将行政事业单位内的各个模块进行一定的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通过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在处理相关业务时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管控,做到事前的监督和事中以及事后的管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绩效管理,能更好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受传统的管理方式所影响,很大部分的单位领导将内部控制与其他部门的管理控制混为一谈,没有针对内部控制制定一些相应的监督机制;虽然有部分单位专门针对内部控制设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对权力有很高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导致很多人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排斥感,因此,在这一监督机制实际运行起来比较困难。
(二)内部监督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独立性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建设之初,没有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实际运行中,有的单位依靠相关的会计职能部门进行一个自我监督,还有的单位由一些财会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方式不具备权威性和独立性,会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影响力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内部控制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缺乏内控监督的有效性和责任追究体系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牵涉到付款工作的都是集中进行核算然后进行支付的,其中绝大部分是财政部门核算后直接进行支付,有少部分的业务需要核算之后由相关人员进行授权,再进行支付工作。这种支付方式在实际工作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支付部门和会计主体单位是不一致的,如果双方之间缺少沟通,很容易造成由于监督不到位而出现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内控监督的有效性不足、责任追究体系的不完善等。
(四)内部控制意识较薄弱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对内部控制管理理念未及时更新,很多制度也不切合实际的使用。还存在一部分领导没有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在推进工作过程中,没有给单位营造出内部控制的良好氛围。这一现象会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不以为然,认为内部控制是上级领导的事情,与自己并无关联。甚至很多的内部管理制度都是摆设,相关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内部制度相关的培训和学习,这样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且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也无法更新。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措施
(一)建立内部考核监督责任机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想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首先需要了解单位的内部组织,例如会计系统、档案管理、业务授权等各个部门,再根据部门的实际工作和在工作过程中相互的衔接情况制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需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每个环节和每个岗位之间能做到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在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之后,还需要关注新时期下的一些规章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绩效考核制度,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根据考核制度严格地对自己部门的业务人员进行考核。在月初时,需要将上月的考核报表整理出来,交给上级领导,相关的领导根据有关制度、考核报表中的工作完成情况以及个人的评价进行一定的奖罚,让员工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完善内部的监督机制不仅仅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制度,还需要结合具体工作将自身廉政风险防控与社会监督机制融合,对财政资金等的运作进行一定的规范,避免出现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违规操作的情况,还要利用现代化的一些新手段,例如实时监控、网络监督等功能,对单位的财政资金等进行把控,保证财政资金能够安全的运行。 (二)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自发组织的,主要是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评价,并从评价中得出结论,根据结论来制定相关的评价报告,这种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能够很大程度地反映出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水平。具体做法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内部控制建立的情况以及在工作中实施的实际情况,将相关的管理层之间进行一个岗位职责的划分,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改善,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整頓,将内部控制的功能有效地发挥出来。然后再建立切合实际的、操作便利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单位各个部门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覆盖,能及时地发现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解决,这种方法能够在相当大程度上提升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控监督
想要行政事业单位建设过程中做到合法运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率,就离不开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行政事业单位结合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行建设,对于内部监督审计来说包括了各类财政资金、各种专项基金、非税收入的管理以及使用情况等,其中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到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上。
其一,对财政资金的办理流程、审批环节以及最后的运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且必须要落实监管制定,必须保证各个业务办理中心都是严格按照资金的相关制度和程序依法对各项财政资金进行缴纳及使用的;其二,是对人才发展资金和创业资金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计,包括前期资金的筹集,筹集资金后的管理以及后期的使用环节,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必须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避免出现资金被其他业务占用;其三,对各个部门的经费收支过程和管理过程进行审计,在对费用支出进行审计时需要对大额资金、培训费等重点把控,要明确掌握费用的支出动向,如果发现支出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这样就能及时地预防资金风险事故的发生;其四,是针对固定资产以及欠费等各项业务进行审计,要保证隶属的事业单位真实地反映资产的情况和财产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其五;是对于会计的基础工作进行一定的审计,例如票据的管理、流程管理以及会计报表等工作从源头上进行监督,避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四)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想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相应的应用,就必须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意识。首先,需要相关领导能够充分地对内部控制有一个认识,让相关领导充分地意识到内部控制能推动单位的发展,必须要激发领导的强烈内控责任感,让单位每位员工感受到内部控制与每个人都有关系,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自觉地遵守有关内控的规定,才能为其他相应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其次,需要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以及内部控制的人才队伍建设。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多开展一些内部控制制度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选拔内部控制需要的相关人才,并对内控制度适当地进行宣传,积极引导单位员工重视风险防范以及加强自身责任的意识。要营造出一个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必须引导全体工作人员以及行政单位下的相关部门一起参与,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要将内部岗位及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做到分工明确,并在内部控制信息的传递以及其他情况发生时共同承担责任,才能把内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实下来,才能使内部控制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结语
将目前的控制监督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与落实,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政策能够高效实施的关键因素。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财务、业务等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还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董必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2-15(011).
[2]陈建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与监督问题探究[J].中国外资,2020(18):107-108.
[3]谌振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优化方法研究[J].商讯,2020(04):132-133.
[4]马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机制和流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3):14-15.
关键词: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是保证整个单位能够有效运行的一个手段,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監督机制不仅能够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提高,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公共管理的服务质量。在新时期下,为了给公众的生活带来更好的体验感,行政事业单位针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做相应的改进工作意义重大。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作用
(一)有利于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形成权力的制衡和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由于监督管理的措施不明确,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在分配相应的社会公共资源时出现管理人员利用职权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对老百姓的利益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并且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将内部的管理机制进行一定的完善可以很好地将内部管理人员之间的权力进行均衡,让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形成互相监督的局面,进而能有效地避免权力滥用的情况。
(二)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互相之间的监督功能并对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把控,建立相对科学的权力约束机制。这是为了更好地对风险进行自我把控,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发生重大的经济违规方面的风险,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财产进行保护。显然,这不仅需要行政单位内部拥有自控能力,还需要与外部的一些监督机构进行结合,如此一来才能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防控风险的能力。
(三)能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控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监督机制进行完善时,可以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将行政事业单位内的各个模块进行一定的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通过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在处理相关业务时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管控,做到事前的监督和事中以及事后的管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绩效管理,能更好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受传统的管理方式所影响,很大部分的单位领导将内部控制与其他部门的管理控制混为一谈,没有针对内部控制制定一些相应的监督机制;虽然有部分单位专门针对内部控制设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对权力有很高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导致很多人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排斥感,因此,在这一监督机制实际运行起来比较困难。
(二)内部监督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独立性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建设之初,没有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实际运行中,有的单位依靠相关的会计职能部门进行一个自我监督,还有的单位由一些财会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方式不具备权威性和独立性,会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影响力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内部控制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缺乏内控监督的有效性和责任追究体系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牵涉到付款工作的都是集中进行核算然后进行支付的,其中绝大部分是财政部门核算后直接进行支付,有少部分的业务需要核算之后由相关人员进行授权,再进行支付工作。这种支付方式在实际工作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支付部门和会计主体单位是不一致的,如果双方之间缺少沟通,很容易造成由于监督不到位而出现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内控监督的有效性不足、责任追究体系的不完善等。
(四)内部控制意识较薄弱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对内部控制管理理念未及时更新,很多制度也不切合实际的使用。还存在一部分领导没有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在推进工作过程中,没有给单位营造出内部控制的良好氛围。这一现象会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不以为然,认为内部控制是上级领导的事情,与自己并无关联。甚至很多的内部管理制度都是摆设,相关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内部制度相关的培训和学习,这样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且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也无法更新。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措施
(一)建立内部考核监督责任机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想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首先需要了解单位的内部组织,例如会计系统、档案管理、业务授权等各个部门,再根据部门的实际工作和在工作过程中相互的衔接情况制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需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每个环节和每个岗位之间能做到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在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之后,还需要关注新时期下的一些规章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绩效考核制度,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根据考核制度严格地对自己部门的业务人员进行考核。在月初时,需要将上月的考核报表整理出来,交给上级领导,相关的领导根据有关制度、考核报表中的工作完成情况以及个人的评价进行一定的奖罚,让员工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完善内部的监督机制不仅仅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制度,还需要结合具体工作将自身廉政风险防控与社会监督机制融合,对财政资金等的运作进行一定的规范,避免出现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违规操作的情况,还要利用现代化的一些新手段,例如实时监控、网络监督等功能,对单位的财政资金等进行把控,保证财政资金能够安全的运行。 (二)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自发组织的,主要是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评价,并从评价中得出结论,根据结论来制定相关的评价报告,这种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能够很大程度地反映出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水平。具体做法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内部控制建立的情况以及在工作中实施的实际情况,将相关的管理层之间进行一个岗位职责的划分,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改善,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整頓,将内部控制的功能有效地发挥出来。然后再建立切合实际的、操作便利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单位各个部门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覆盖,能及时地发现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解决,这种方法能够在相当大程度上提升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控监督
想要行政事业单位建设过程中做到合法运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率,就离不开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行政事业单位结合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行建设,对于内部监督审计来说包括了各类财政资金、各种专项基金、非税收入的管理以及使用情况等,其中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到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上。
其一,对财政资金的办理流程、审批环节以及最后的运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且必须要落实监管制定,必须保证各个业务办理中心都是严格按照资金的相关制度和程序依法对各项财政资金进行缴纳及使用的;其二,是对人才发展资金和创业资金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计,包括前期资金的筹集,筹集资金后的管理以及后期的使用环节,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必须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避免出现资金被其他业务占用;其三,对各个部门的经费收支过程和管理过程进行审计,在对费用支出进行审计时需要对大额资金、培训费等重点把控,要明确掌握费用的支出动向,如果发现支出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这样就能及时地预防资金风险事故的发生;其四,是针对固定资产以及欠费等各项业务进行审计,要保证隶属的事业单位真实地反映资产的情况和财产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其五;是对于会计的基础工作进行一定的审计,例如票据的管理、流程管理以及会计报表等工作从源头上进行监督,避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四)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想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相应的应用,就必须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意识。首先,需要相关领导能够充分地对内部控制有一个认识,让相关领导充分地意识到内部控制能推动单位的发展,必须要激发领导的强烈内控责任感,让单位每位员工感受到内部控制与每个人都有关系,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自觉地遵守有关内控的规定,才能为其他相应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其次,需要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以及内部控制的人才队伍建设。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多开展一些内部控制制度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选拔内部控制需要的相关人才,并对内控制度适当地进行宣传,积极引导单位员工重视风险防范以及加强自身责任的意识。要营造出一个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必须引导全体工作人员以及行政单位下的相关部门一起参与,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要将内部岗位及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做到分工明确,并在内部控制信息的传递以及其他情况发生时共同承担责任,才能把内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实下来,才能使内部控制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结语
将目前的控制监督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与落实,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政策能够高效实施的关键因素。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财务、业务等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还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董必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2-15(011).
[2]陈建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与监督问题探究[J].中国外资,2020(18):107-108.
[3]谌振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优化方法研究[J].商讯,2020(04):132-133.
[4]马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机制和流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