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生活情感与写作的密切结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柳宗元的著作《小石潭记》被安排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助于学生学习景物描写及感悟生活等。这篇文章展示了优美的景色,加之悲凉的情感,可促使中学生对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进行品味观察,积极关注自然和思考人生,体会当时背景下作者的那份寂寥凄楚,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文人内心世界的体悟。
  [关键词]生活情感语文写作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2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对于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处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重点培养阶段的初中生,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他们品读文章,发现和感悟生活,并将其诉诸笔端,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及联想到的人生感悟等,提高自己感悟生活、书写生活的能力。本文结合《小石潭记》教学实践,具体探讨怎样实现生活情感与语文写作的密切结合。
  一、分析背景,新课导入
  《小石潭记》是名家名篇,其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基于此,在教学开始前的新课导入环节,应当大致总结下以前学过的唐宋八大家及作品,大致介绍下这八位文人,接下来提醒学生以前学过的苏轼的文章,这样抓住学生探求未知的心理,并结合他们对大作家的好奇,提示即将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因为学生对苏轼略知一二,对柳宗元却不怎么了解,势必会有听听关于他的故事的欲望。这样,在分析背景的愉快问答氛围中,学生对于作者写《小石潭记》的背景也能形成初步了解,完善了新课的导入环节。
  二、仔细阅读,体会自然之美
  因为《小石潭记》是文言文,初中生不易理解,针对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导,结合以往学生积累的文言常识加之课文底下的注释,对于该篇文章作者的思路、思想感情等进行探讨,并借此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具体实施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文中遣词造句的方式。如文中写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全句未提水字,却使读者联想到了潭水的清澈见底,仿佛身临其境,这种别致的描绘令人回味无穷。另外,教师应当结合现实生活情感,融入生活化气息,使文言文教学中的沉闷气氛得到缓解。如与学生探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景象,于细微之处发现动人之处,这样利于引导学生更专注于探寻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动人之处,深刻体会作者的构思行文,将其转化为对自身生活的向往,学会感悟生活,并注重用文字记录生活。
  三、教学对比,更显自然之美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使用对比教学的方式,因为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在风格与文体上有相似之处,均写景状物,借景抒怀。客观记录是《小石潭记》的特色,作者的感情则表现为一条暗线,于侧面体现出自己内心复杂芜乱的情绪,但鲜有主观情感流露。针对此,借助于两篇或多篇类似文章的对比,综合出柳宗元写作的小而精致,选材的独到。教师应适时结合学生的日常写作,向他们传授在对自然描写中流露真情的技巧,更要借鉴作者的思路,去完善自己的写作。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柳宗元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探索发现不同类别文章中的变化及行文等,能加深对文体的了解,利于其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多元教学,体会生活之美
  在《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白,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点极其重要,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更是语文课堂应注重的关键点,需要明确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组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通过一系列探讨交流,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使课堂气氛自由活泼,进而实现课堂容量的扩充,完善此课时的课堂教学。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小组成员分享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联想到的生活之美,借助于这种相互交流分享的方式,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体会和分享生活之美,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
  五、完善写作,记录生活之美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写作极其重要,因为生活之美仅是停留在学生课堂记忆里,终会有烟消云散的时候。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思维转变,结合现实生活与所感所想,让思想插上飞翔的翅膀,展现文字的不俗魅力,用心用笔去记录大好的风景和飞扬的思绪。所以,在《小石潭记》教学结束后,应当基于锻炼写作能力的考虑为学生留开放型作文题,使其能借鉴柳宗元的表达方式,在写作中描绘美景,抒发感情,写出能感动自己的小短文。
  本文以《小石潭记》教学为例,立足教材取经,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启发他们亲近自然,感悟生活,并最终实现对生活的记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 要]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Ⅲ卷有三大特点:选择题布局与往年相近,突出考查主干知识、核心能力;主观题稳中有新,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区分度明显;关照时政与历史的连结点,聚焦立德树人,引领价值取向。在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中学生应:以主干知识为基础,以核心素养为灵魂开展复习;关注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导向性作用,突出相关内容的复习;关注时政热点,研读相关学术专著;研究题型特点,关注题
[摘 要]农业区位条件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其中自然区位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光照等)相关试题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教师可梳理近年高考试题中考查农业自然区位条件的试题,引导考生紧扣材料,抓住切入点,逆向推理,构建思维过程,掌握试题答题技巧。  [关键词]农业自然区位条件;答题技巧;高考;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设计问题情境、媒体情境、互动情境、演绎情境,这是语文课堂教学较为常见的设计方法,与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高度契合。教师要深度解析教材文本内涵,了解不同群体学生实际学习诉求,针对性地给出教学设计,这对全面激活课堂学习气氛,促生学生主动学习力量,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设计;艺术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学习实际展开教学设计优化活动,以提升课堂教学
[摘 要]自从我国开始推行新课程改革以后,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并且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成果颇丰。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做到:构建有效机制,制定课程标准;紧抓心理教育,倡导个性发展;家长密切配合,学校重视师德建设。  [关键词]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高中政治课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精心创设情境,设计出高质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通过阐述问题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对有效设问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情境创设 问题设计 思维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74
[摘 要]课题组采集兰州市某高中2016级高一年级学生的相关数据信息作为样本,其中包括中考成绩、性别、班主任学科属性(文科或理科)、教学类别、生源类别以及高一阶段四次重要的地理考试成绩的平均值作为研究的原始数据,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的建模与分析,结果表明中考成绩、教学类别、班主任学科属性对高一阶段地理成绩有较大影响,学生性别等因素对高一阶段地理成绩影响较小,而生源类别影响不明
[摘要]高中英语读写课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课型。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渗透思维品质培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以话题导入为背景,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以文本分析为依托,挖掘学生的有效思维;以任务写作为驱动,强化学生的有效思维。同时要注重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并优化考试评价方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
[摘 要]按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中学生的必读篇目,其他的古代小说也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典范。但由于时代差距和文字障碍的影响,学生对这些古典小说的阅读兴趣并不高。如何激发中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以《范进中举》为例,分别从介绍时代背景、运用对比手法、分析具体场景、观看影视等四个方面入手,探究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激发;古典小说;阅读兴趣  中国
[摘要]历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吃透学生,广泛涉猎,才能上好课。历史课堂,不能材料堆积,不能为设计而设计,也不能过度奢华,更不能上成粗放式的练习课。只有不断提升历史教师自身的高度,才能彰显历史课堂的魅力和历史教师的自身价值。  [关键词]历史;误区;知识;宽度;能力;高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1007102  当今历史课堂教学
[摘要]以梭伦改革为例,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如何与地理知识相融合,在学科交叉教学中培养学生共同的核心素養,这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融合;地理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8902  近年来,我国一直以课程改革的方式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体现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