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已成为环境工程中防治管理的重点。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面临环境被破坏的难题。大气污染不断加重,使得人们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生态环境也逐渐恶化,自然环境已无法有效发挥自我修复的能力。因此,需要提高对大气污染的重视程度,具体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分析
引言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环境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落实效果直接影响着环保工程的建设水平。人们通过采取有力的防治工作管理措施,能够确保各项污染防治工作的准确、到位落实,优化环境工程的运作,因此,应深入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并积极寻求科学的管理措施,促进污染治理工作的发展。
1 大气污染的影响
大气污染的影响一般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臭氧层被破坏、酸雨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经济的不断发展,氟利昂化学品常广泛应用于制冷、发泡等行业中,因此导致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破坏严重,紫外线吸收能力变弱,进而对地球生物产生不利影响。生态平衡被打破,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二氧化硫作为有害气体,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若某个区域二氧化硫的浓度过高,则会造成酸雨频繁发生,而酸雨具有极强的破坏能力,能够腐蚀农作物、建筑以及工业材料等。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使温室效应愈加明显,两极冰川融化、天气异常,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大气污染为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大气环境被污染后,人体内吸入的悬浮颗粒增多,在人体的肺部沉积,人体组织器官被破坏,造成呼吸道等多方面的疾病;另外,二氧化硫还会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与智力发育。多数家庭中使用的燃气含有一氧化碳,尽管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现象已较少,但仍需警惕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发生,需要安全使用燃气,若使用后不及时关闭,则容易造成中毒甚至窒息死亡[1]。
2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
2.1完善监督制度
在污染防治管理中,配套制度是管理者执行义务、责任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做好制度建设工作,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其中,在监督制度建设中,首先,需根据国家、省的空气质量标准,结合当前区域空气质量情况,确立清晰的大气质量优化阶段性、总体目标,再基于此,罗列出重点的防治工作任务,并构建出任务组织实施方案。其次,根据方案内容,清晰梳理防治任务实施流程,然后结合阶段性、总体目标,提出流程中各项工作程序的实施标准、实施要求。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善的阶段性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制度,以规范企业、个人的排污行为,同时,保证各项管理职责的落实到位。此外,還要针对现行的排污许可制度,制定配套的监督制度,并定期对排污行为进行检查,核实排污行为的许可状态,以加强大气污染排放管理力度,达到污染防治的目的。
2.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通常情况下,工业的生产与排放废气是大气污染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有效对大气污染进行防治与管理,需要对污染严重企业采取相关措施,例如关停整改或淘汰等手段。同时,要提高环保节能企业的推广力度,倡导发展绿色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部分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但从效果来看,调整力度不够大,积极作用并未显现。部分企业不重视废气排放,只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企业需要有清晰的认知,即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在于对传统落后的治理废气的方式予以抛弃,在发展过程中创新生产模式,将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注重新型绿色环保产业的推进以及新能源材料的引进与使用,例如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等能源的依赖、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同时要有效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禁止直接向空气中排放污染气体[2]。
2.3健全预警应急机制
为了提高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前瞻性,还应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以便于管理部门提前做好防治工作,降低严重大气污染问题出现的几率,提升污染防治管理水平。在预警应急机制的建设中,首先,应为环保管理部门、气象部门构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于环保管理部门结合气象条件,对大气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其次,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基于大气状态数据,评估当前的大气质量,以及大气质量的动态变化趋势。最后,设置大气污染防治应急方案,并当大气质量指标值超出标准值时,对应急措施予以落实,达到前瞻性的大气污染防治,以规避严重大气污染风险。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制定应急方案时,需将单位、市民通报措施,设置在方案中,以降低大气污染风险对单位、市民,运作、生活的影响[3]。
2.4强化人才培训与引进
大气污染防治的过程中,防治管理活动的主要执行者业务水平以及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大气污染防治的实施效果。对于管理团队来说,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强化团队建设,才能使大气污染防治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与水平。若要达到此目的,则需要管理部门积极引入专业化人才队伍、积极对人才进行强化培训,两方面同时发展,才能使管理专业水平有所提升。人才的引进需要提高岗位准入的门槛与改善相关人才的福利待遇。另外,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人才挖掘。例如采用社会招聘活动、网络招聘以及公众号推送信息的方式,发布招聘信息,扩大招聘范围。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加强相关考核机制的制定,从专业知识、教育水平以及责任意识方面对人才进行全方位考核,从本质上提升管理者的管理素质,为团队中坚力量的培养做好基础准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增强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实施效果,能够促进环境工程的落实到位。在环境工程中,借助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可以提高防治工作的准确性、保证防治任务的组织落实效果、强化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优化技术应用水平、促进防治工作的顺利落实,从而维护良好的群众生活环境状态。
参考文献
[1]刘群.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31(12):38+40.
[2]姚敬轩.浅谈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J].风景名胜,2019(11):312.
[3]王皓.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简析[J].节能,2019,38(10):167-168.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分析
引言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环境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落实效果直接影响着环保工程的建设水平。人们通过采取有力的防治工作管理措施,能够确保各项污染防治工作的准确、到位落实,优化环境工程的运作,因此,应深入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并积极寻求科学的管理措施,促进污染治理工作的发展。
1 大气污染的影响
大气污染的影响一般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臭氧层被破坏、酸雨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经济的不断发展,氟利昂化学品常广泛应用于制冷、发泡等行业中,因此导致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破坏严重,紫外线吸收能力变弱,进而对地球生物产生不利影响。生态平衡被打破,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二氧化硫作为有害气体,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若某个区域二氧化硫的浓度过高,则会造成酸雨频繁发生,而酸雨具有极强的破坏能力,能够腐蚀农作物、建筑以及工业材料等。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使温室效应愈加明显,两极冰川融化、天气异常,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大气污染为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大气环境被污染后,人体内吸入的悬浮颗粒增多,在人体的肺部沉积,人体组织器官被破坏,造成呼吸道等多方面的疾病;另外,二氧化硫还会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与智力发育。多数家庭中使用的燃气含有一氧化碳,尽管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现象已较少,但仍需警惕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发生,需要安全使用燃气,若使用后不及时关闭,则容易造成中毒甚至窒息死亡[1]。
2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
2.1完善监督制度
在污染防治管理中,配套制度是管理者执行义务、责任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做好制度建设工作,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其中,在监督制度建设中,首先,需根据国家、省的空气质量标准,结合当前区域空气质量情况,确立清晰的大气质量优化阶段性、总体目标,再基于此,罗列出重点的防治工作任务,并构建出任务组织实施方案。其次,根据方案内容,清晰梳理防治任务实施流程,然后结合阶段性、总体目标,提出流程中各项工作程序的实施标准、实施要求。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善的阶段性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制度,以规范企业、个人的排污行为,同时,保证各项管理职责的落实到位。此外,還要针对现行的排污许可制度,制定配套的监督制度,并定期对排污行为进行检查,核实排污行为的许可状态,以加强大气污染排放管理力度,达到污染防治的目的。
2.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通常情况下,工业的生产与排放废气是大气污染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有效对大气污染进行防治与管理,需要对污染严重企业采取相关措施,例如关停整改或淘汰等手段。同时,要提高环保节能企业的推广力度,倡导发展绿色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部分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但从效果来看,调整力度不够大,积极作用并未显现。部分企业不重视废气排放,只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企业需要有清晰的认知,即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在于对传统落后的治理废气的方式予以抛弃,在发展过程中创新生产模式,将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注重新型绿色环保产业的推进以及新能源材料的引进与使用,例如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等能源的依赖、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同时要有效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禁止直接向空气中排放污染气体[2]。
2.3健全预警应急机制
为了提高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前瞻性,还应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以便于管理部门提前做好防治工作,降低严重大气污染问题出现的几率,提升污染防治管理水平。在预警应急机制的建设中,首先,应为环保管理部门、气象部门构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于环保管理部门结合气象条件,对大气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其次,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基于大气状态数据,评估当前的大气质量,以及大气质量的动态变化趋势。最后,设置大气污染防治应急方案,并当大气质量指标值超出标准值时,对应急措施予以落实,达到前瞻性的大气污染防治,以规避严重大气污染风险。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制定应急方案时,需将单位、市民通报措施,设置在方案中,以降低大气污染风险对单位、市民,运作、生活的影响[3]。
2.4强化人才培训与引进
大气污染防治的过程中,防治管理活动的主要执行者业务水平以及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大气污染防治的实施效果。对于管理团队来说,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强化团队建设,才能使大气污染防治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与水平。若要达到此目的,则需要管理部门积极引入专业化人才队伍、积极对人才进行强化培训,两方面同时发展,才能使管理专业水平有所提升。人才的引进需要提高岗位准入的门槛与改善相关人才的福利待遇。另外,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人才挖掘。例如采用社会招聘活动、网络招聘以及公众号推送信息的方式,发布招聘信息,扩大招聘范围。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加强相关考核机制的制定,从专业知识、教育水平以及责任意识方面对人才进行全方位考核,从本质上提升管理者的管理素质,为团队中坚力量的培养做好基础准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增强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实施效果,能够促进环境工程的落实到位。在环境工程中,借助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可以提高防治工作的准确性、保证防治任务的组织落实效果、强化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优化技术应用水平、促进防治工作的顺利落实,从而维护良好的群众生活环境状态。
参考文献
[1]刘群.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31(12):38+40.
[2]姚敬轩.浅谈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J].风景名胜,2019(11):312.
[3]王皓.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简析[J].节能,2019,38(1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