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先天性尿道皮肤瘘一例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e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男,26个月.因发现尿道口异位开口24个月入院.患儿出生后排尿正常,可从阴茎头正常开口处排出,尿线粗,几天后被家属发现排尿时阴茎腹侧鼓起一小包块,如黄豆大小,表面皮肤菲薄,呈深褐色,2个月大时无意间被发现原包块处出现一异位开口,排尿时尿液大部分从异位开口处排出.检查:阴茎长约3.0cm,无阴茎下曲畸形,包皮分布均匀,无帽状堆积,阴茎头处可见正常尿道开口,导尿管插入正常,阴茎腹侧远端可见-尿道异位开口,口径约0.7 cm。

其他文献
便失禁(fecal ncontinence,FI)是指不能随意控制排便,直肠内容物不自主的排出.小儿便失禁在临床比较常见,由于病因复杂,治疗效果较差,给患儿和家属带来很大痛苦,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建立一个规范化诊断治疗流程,对于明确诊断便失禁类型并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科学评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3%~8%,约占整个胃肠门诊的20%~25%.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高,该病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临床建立一套公认的诊断标准和规范化的治疗流程,对于提高FC的诊断准确性、探索与评价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生物反馈治疗是指利用各种技术,以视、听觉的形式显示体内某些生理活动,通过指导和自我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这些生理活动,达到控制某种病理过程,促进机能恢复之目的.生物反馈疗效不受便失禁的病因、疾病程度、病期长短等因素限制,是一种操作简单、无损伤性、无药物副作用并且疗效可靠的辅助性治疗方法,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生物反馈训练在我国才刚刚开展,由于各医院情况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不一致,导致治疗效果差别较大。
目的 包装并鉴定表达红荧光蛋白( RFP)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 VV-RFP). 方法 以质粒pDsRed-express-C1为模板,PCR扩增出RFP基因,并克隆至痘苗病毒转移载体pCB中,经酶切分析和DN
一、钡灌肠检查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便秘、便失禁的肠管形态学检查.  检测指标:观察结肠的长度、形态、蠕动强度、肠腔是否扩展或狭窄、有无肿物、梗阻;测量直肠肛管角,判断排便控制能力;同时了解灌肠后钡剂排空或残留情况,功能性便秘患儿钡灌肠显示直肠及乙状结肠内有大量粪块,而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所致便秘往往表现为钡剂残留或排空延迟。
2010年8~11月,我院采用经脐"Z"形单切口腹腔镜辅助完成8例小儿梅克尔憩室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13岁,平均7.5岁.均有3个月至3年的无痛性黑便史,贫血貌,血红蛋白65 g/L~96 g/L.8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6例术前99mTc同位素检查显像阳性,提示右下腹或中腹部局灶性放射性增浓影,2例99mTc同位素检
尿道瓣膜是男婴下尿路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畸形[1],新生儿期可因肺发育不良以呼吸道疾患就诊,尿液滴沥易被忽略;在出生后几周仍未确诊的患儿可发生败血症、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由于合并肺发育不良,病死率高达50%[2],故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目的 观察卡马西平对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作用的影响. 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生理盐水(NS)组,卡马西平50、100、150 mg· kg-1(R50、R100、R150)组,分别腹腔注
患儿:男,6岁,因发现右侧阴囊肿大1周入院.家长于入院前1周无意中发现患儿右侧阴囊肿大,不红,即来我院就诊,以右睾丸肿物收入.入院检查身体:营养一般,无贫血貌,心肺听诊正常,肝脾不大.右侧阴囊胀大,阴囊皮肤颜色正常,触诊右侧睾丸均匀肿大,直径约3.5 cm,质硬,无明显触痛,表面光滑.右侧附睾及精索未触及明显异常.左侧睾丸(直径约1.5 cm)、附睾及精索触诊正常.超声波显示右侧睾丸外形饱满增大,
【摘要】 目的 观察音乐配合放松训练对改善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我校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除常规护理外,由课题组成员对患者进行音乐配合放松训练,分别于实施前和干预后一个月采用癌症疲乏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1个月在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及总疲乏等方面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