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高校体育场馆转型与全面育人功能建设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zi229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京大学体育馆在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乒乓球赛事任务后,近年来进行了积极改建与功能转型实践,由竞技体育转向大众体育,由专业用途转向多元面向。它继承了北京大学发展体育、全面育人的优良传统,努力服务高等教育和学校全面发展大局,配合融入学校育人事业核心工作。在未来发展中,在诸多高校奥运场馆中,北京大学体育馆要示范引领,统筹兼顾,坚持走北大特色的体育育人事业发展道路,处理好服务学校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夯实全面育人的物质载体基础,发展全面育人的精神文化传承;探索体育综合学科发展新方向。
  [关键词]后奥运时代 北京大学体育馆 功能转型 体育文化 全面育人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成功举办距今已近四年,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研究了作为奥运国球场馆的北京大学体育馆①在后奥运时代改建、转型的实践经验,探索高校体育馆在全面育人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思考体育馆育人功能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路径,而形成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方针和学校育人事业的核心工作要求,按照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重要精神,后将体育馆改建与转型的实践、探索和思考做一总结。
  一、北京大学体育馆作为奥运场馆的改建与转型实践
  (一)一个挑战:北京奥运会场馆赛后改建与利用的基本形势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体育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建设和运营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众多场馆在赛后的改建成效都面临着考验。
  在北京奥运会以后,高校校园内的奥运场馆基本处于改建阶段。总体上看,北京奥运会共新建12个比赛场馆,包括坐落于北京大学校内的邱德拔体育馆,以及8个临时场馆,改建11个场馆。新建的12个场馆赛后利用大体可以分成三种情况:“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等标志性场馆在赛后经过较短时间的整修,从2008年9月25日起全面对社会开放。国家射击馆和国家自行车馆赛后作为国家队训练基地,为我国实施奥运战略提供支持。建在大学校园内的奥运场馆目前大多处于改造阶段,改建后一方面用于满足高水平赛事需要,一方面为大学生及周边居民的运动健身提供服务。五棵松体育馆在赛后曾短期对外经营,后进行系统改造,目前工程已基本完成,赛后开发和经营活动将步入正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目前仍在进行整修和改建。②总之,北京主要奥运会场馆在赛后运营方面正酝酿更大的突破。
  全国范围内,重大赛事过后的场馆改建,面临诸多问题。2005年,占地面积近80万平方米的南京国际赛马场作为第10届全运会的马术比赛场馆投入使用,然而此后至今,其大部分时间都是“门前冷落鞍马稀”,每年亏损近千万元。广州亚运会后留下的53个比赛场馆、17个独立训练场馆,其中包括12座总投资近17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的新建场馆,也将在赛后运营中面临着考验。③
  (二)两个转化:北京大学体育馆硬件改建与功能转型实践成果
  北京大学体育馆兴建于2007年,总投资人民币2.5亿元,总面积26900平米,是奥运历史上同时也是世界首个乒乓球专用场馆。众所周知,它在2008年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承担了乒乓球比赛的全部项目,中国乒乓球队在此夺得了4枚金牌。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以后,北京大学体育馆经过一年多的改建,现已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化综合性体育馆。体育馆始终贯彻落实“学校体育设施为学校服务”的方针,以完成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工作为基础,立足于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优质健身服务。学校投资人民币3000多万进行装修改建后,体育馆目前已拥有21个功能厅、房及相关系列设施。
  表1:北京大学体育馆硬件改建成果一览表
  经过改建后的体育馆,为体育课教学提供了场地保障,大大缓解了北京大学体育场地和设施紧张的情况。此外,体育馆还承担了校体育代表队的训练、学生社团活动及学校大型活动等多项任务,初步成功实现了功能转型。
  表2:北京大学体育馆综合功能建设一览表
  体育馆在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了如下两个转化:一是从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的转化。体育馆目前主要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体育教育与活动,并且以其地理位置的优越和交通条件的便利,辐射方圆10公里之内的居民范围,提供全民体育健身服务,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专业用途向多元面向的转化。改建之后的体育馆,本着“服务学校,综合利用,兼顾社会”的原则,呈现了多元的利用方式和较高的使用率,既能继续承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也是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场地保障,还为学校大量的育人活动提供了空间载体和物质基础,在其中举办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构成青年学子成长的重要印迹和宝贵的共同记忆。
  二、体育馆全面育人功能内涵的研究探索
  (一)北京大学发展体育、全面育人的优良传统
  北京大学体育育人事业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老校长蔡元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完全之人格,必须体、智、德、美四育并重”,提出“完全之人格,首先在体育,体育最重要之事为运动”④。他始终将体育作为教育人的手段来定位,认为发展体育的真正目的,是锻炼身体与涵养心灵,促进身心和谐,主张学校体育应强调普及原则。他曾在《北大第二十二年开学式演说词》中明确指出,“本校提倡体育会、音乐会、书画研究会等,”是为了“来涵养心灵”⑤。蔡元培反复强调,“学校的运动,并不以训练几个选手为目的,而以运动的普及为原则……健全身体,实为教育上重要任务。健全的方法,运动最要。每种运动,对于身体有其特殊的效力;而种种规则,又可以养成勇敢、正直、服善、爱群诸美德”⑥。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响应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体育教学被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位居当时全国高校前列。⑦学校鼓励全校师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在更好地投入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不断提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大学的体育事业迎来了又一个高峰,国校办国球,北大人又一次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了自己与国家命运、民族振兴的关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大学体育育人事业继承发扬宝贵的奥运精神,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
  (二)服务高等教育和学校全面发展大局,配合融入学校育人事业核心工作
  发展体育育人事业,首先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战略主题,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⑧在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等各类因素的作用下,“课业强、身体弱”、忽视体育锻炼的现象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国家间的未来竞争取决于各国青年的发展,能不能做到全面培育人才,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是关系到高等教育发展成效和国家未来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育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育人质量是根本。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健康成才的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身心和谐的当代青年。体育育人不仅是体魄锻炼,更是精神涵养,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团队精神、奋斗意识,提升积极健康的内在修养,打造乐观昂扬的外在气质,展现新时期北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面貌。
  体育运动除了强健体魄以外,还能发挥培育精神、涵养心灵的作用。在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看来,体育运动是一个竞技场域,惯习——一种与人的身体相关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的整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体育场域中就能形成一种体育惯习,即一套行为规范、习惯体系,且由于惯习是“一种处于形塑过程中的结构”,“是历史的产物”,“是一个开放性的性情倾向系统”,所以体育惯习也能在历史的过程中得以强化,或者调整。⑨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作用于人的行为模式,参与人的精神塑造,因此,体育课程的教学和体育文化普及在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改建后的北京大学体育馆,通过容纳与学生课堂内外密切相关的各类文化活动,促进体育事业国际交流,大力融入学校育人工作,并注意发展在现代体育中的新项目,例如建设了全国高校最大的室内抱石运动场所,为学校乃至北京地区相关学生体育社团增添了新的训练场地;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独具特色的体育健身活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升成才服务水平。
  基于体育育人的重要性,学校的各种资源要向培育优秀人才的目标和方向流动;要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质量,进一步固本强基;要把体育课程教学与体育活动推广放到育人事业重点任务的高度来看待,不断提高重视程度,加大物力、人力投入;要与学校发展脚步紧密结合,主动配合、融入学校教育、管理、服务各项事业,最大程度地发挥体育馆的育人功能和效益。
  三、体育馆全面育人功能发展方向与路径思考
  在未来发展中,体育馆要示范引领,统筹兼顾,坚持走北大特色的体育育人事业发展道路。
  (一)在体育馆育人功能建设过程中处理好两种关系
  1.服务学校与服务社会的关系
  秉承“学校场馆为学校服务”的原则,体育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员工,次要服务对象是社会群众。首先满足本校师生的教学、训练活动,此基础上进行对外开放。2011年年底,体育馆完成全部改建工程,2012年2月开始进行体育教学、训练活动,4月7日正式向全校师生开放。据不完全统计,超过95%的各类健身卡的购买和使用者是校内师生,以学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是下一步拓展体育馆育人功能与成效的前提基础。
  2.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
  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北京大学体育馆应科学建设,重质量,重内涵,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为破解大型体育场馆赛后持续经营的难题率先垂范。同时要注意适度经营,加强科学管理,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高校体育场馆要坚持服务社会原则,其中要避免两种思想误区:服务就是收费,公益就是免费。⑩2012年1-3月,体育馆办卡预收入人民币277万,要在保障公益性的前提下创造适当的经济效益,以弥补前期投入的大量成本,保障体育馆良性运营。
  (二)体育馆育人功能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向度
  1.夯实全面育人的物质载体基础
  一方面需要学校保障经费投入,进行合理规划、配比和严格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在校园体育场馆的发展建设和长远运营中,需要既懂体育运动规律,又懂场馆建设和运营规律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教育工作者。北京大学体育馆在下一步的发展中,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吸纳更多专业人才,建立权责明确、职能清晰、利益分明的经营管理组织,才能更好地发挥场馆各方面的育人功能,提升成才服务水平。
  2.发展全面育人的精神文化传承
  北京大学体育馆继承奥运精神遗产,具有高度的品牌效应,作为大学体育馆的代表,本身就有着光荣的精神文化传承使命。
  大学通过对知识体系和精神传统的传授、宣传、保护、拓展,不断传承和发展着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全球化快速发展、不断深化的今天,这样的责任尤为重要。如何在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保持我们的独特地位与现代特色,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时代课题。北京大学承担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使命,在这样的视野下,作为校园体育文化事业的重要载体,北京大学体育馆理应在传承中华文明传统、发展东方体育文化的领域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西方体育主要由田径、体操、游泳和球类项目构成,以远度、高度、速度、造型等为追求目标。中国的体育传统是典型的东方体育,以修身养性为目标,如太极、武术等,动作讲究平衡、统一,追求内与外、神与形、动与静、刚与柔之间的变化与和谐。中国体育形成的格局与中国哲学的精神传统直接相关,展现的是对生命的本质和宇宙万象背后的规律的探寻与把握。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大学体育馆的造型与中国体育的哲学精神之间非常和谐相应,场馆采用“中华脊”的设计理念建造而成,整个顶部象征乾坤的变化与圆融。譬如《易传》体现的中国哲学特色,“天道”、“地道”、“人道”一统于“乾坤”、“阴阳”、“刚柔”的交感作用,即两种矛盾而又互补着的力量的渗透、推移和移动。⑩因此场馆的外观与它的精神气质颇为符合。   站在当下新的历史发展点上,我们要以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为契机,努力使北京大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场所方位与精神象征,这与北京大学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完全契合。
  (三)以实践探索为理论来源,探索体育综合学科发展建设新方向
  目前,北京大学已拥有比较齐整的体育课程设置以及一定程度的体育学科研究。在未来,以体育馆的功能转型实践为基础,可以尝试探索进一步发展体育综合学科建设的新方向。当今学科发展的特点是交叉与综合,体育学科涉及生物学、管理学、运动医学、人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个学科,北京大学体育馆作为一个实体的多元功能空间结构与虚拟的体育文化媒介符号,一定程度上为成立跨学科研究平台的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氛围基础。此举有助于学校的学科优化与建设,进一步提升全校学科建设水平,可供在未来加以适时探索和展开。
  [注释]
  ①冠名为邱德拔体育馆,邱德拔(1917-2004):祖籍福建厦门,出生于新加坡,著名银行家酒店业巨擘。1981年他设立邱氏基金,对教育、医疗、卫生保健领域贡献卓著。2006年,邱氏遗产的继承人向北京大学捐赠1.73亿人民币,主要用于修建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馆。
  ②谈群林:《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实务》,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26页。
  ③谈群林:《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实务》,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前言。
  ④《北京大学体育史》,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4页
  ⑤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三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44页。
  ⑥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42页。
  ⑦《北京大学体育史》,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70页。
  ⑧参见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⑨(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等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8页。
  ⑩霍建新、李芾:《高校体育场馆路在何方》,《环球体育市场》,2010年第2期。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体育馆,2.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开裂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一项突出问题,通过对常见裂缝按其力学特性分为弯曲裂缝、剪切裂缝、扭曲裂缝、断开裂缝、局部应力裂缝五类,从而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达到防治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裂缝的目的。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 连续梁 裂缝 养护  一、引言  随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式桥特别是大跨度连续梁式桥的大量修建,出现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也与日俱增,同时随手扔掉、随处堆放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就增加收集与治理的难度。因此,在农村建立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是一件迫在眉睫之事!而就是这样一件应该造福百姓的事,由于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以及不合适的设计管理方案导致这一规划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成效,甚至造成了一些反面影响。该如何正确认识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期刊
[摘要]分析本科计算方法课程特点,为有效地辅助该课程的教学,以MATLAB 作为工作语言和开发环境,结合MATLAB软件平台的优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教学过程表明, 两者结合的使用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MATLAB 计算方法 科学计算可视化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计算方法”介绍科学计算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广泛的科学背景领域
期刊
[摘要]本研究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力图反映现今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和原因、中学生应对心理压力的普遍方式、心理压力对中学生的影响,从而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减轻中学生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提高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学生 压力 问卷调查  社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好生活、工作、学习环境同时,也给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生需要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中学生所面临
期刊
目前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随便接话说话、搞小动作、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现象比较严重。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英语课教学任务,开学初刚进入各班课堂,立刻感受到了这种上课状态。表现最突出的是:佟鑫、王海旭、林录鹏、苏云龙等同学,他们在老师讲课时,不是随便下地扔纸、就是随便接话、或者偷钻桌底玩耍,严重影响了上课质量。更让我困惑的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健康状态: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由于内容少、难度低,容易学会,学英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论文强调加强教学互动的必要性,提出优化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激发学员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的方法,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相关技巧及常用方法分析。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互动与有效提问能够开拓学员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互动 有效提问 教学质量  一、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院校和教员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改进教学
期刊
[摘要]学生公寓管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宣传科学施教、科学管理理念的主阵地之一。本文指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学生公寓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谈一些想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公寓 管理工作  学生公寓既是学生学习、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既是彰显高职院校教育模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是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根基。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创新运用,正慢慢的成为现代设计师的一种前卫设计观念。本文重点论述如何将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发扬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艺术 创新 运用  一、引言  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同,更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中华民族的传
期刊
[摘要]本文对以越南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时间副词“才、就”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借此发现他们在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学习者及对外汉语教学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越南 时间副词 偏误  一 、引言  时间副词“才、就”在汉语里使用频率很高,而外国学生在使用时却常常出错。本文对以越南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才、就”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来源于8所云南高校中越南学习者的作文、试卷、作业、
期刊
[摘要]“在家上学”(home schooling)亦可以称为在家教育(home education),指处于学龄阶段的儿童不去公立或私立的学校,而是选择在家,主要有其父亲或母亲进行教育和管理,接受其父母认为最适宜的教育。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量的在家上学个案。家长让孩子在家接受教育原因的很多,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模式的弊端、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良好的家庭环境的支持、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虽然家长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