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物“做手术”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t_chengdu_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之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热播,让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青岛博物馆,也有几位文物修复师,他们凭借一双妙手,帮一幅幅极具收藏价值的古书画修残补缺,可以说,他们是文物的“医生”,是文物的“保护神”。
  文物修复师极其稀缺
  偶然的机会,笔者来到青岛博物馆,在文保中心见到了正在修复一幅书画作品的几位文物修复师。他们围着4米见方的工作台来回走动,一会儿用镊子整理画纸上残损的部分,一会儿用刮刀刮除修补后多余的纤维。其中,一位女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虽然身材娇小,但她始终站在高大的工作台前,一丝不苟地处理文物作品。她叫胡可佳,是青岛博物馆的一名古书画修复师,今年只有28岁。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到游刃有余地从事书画修复工作,胡可佳用了3年时间。
  除了胡可佳,在青岛市博物馆还有2名纸质文物修复师,1名青铜、陶瓷修复师,他们共同组成了青岛市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团队,也撑起了博物馆相当一部分文物的修复工作。博物馆文保部主任赵好介绍,文物保护修复师都是非常稀缺的,据相关统计数据,全国约有1500万件需要修复的文物,而文物修复技术人员仅有2000余位,并且随着老一辈修复专家的退休,修复技艺的传承多多少少会存在断层。
  天天给文物“做手术”
  说到文物修复,大家可能认为就是除除灰尘、粘粘裂缝这样的工作,而实际上,文物修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文物修复师不仅要给文物“把脉”,确定文物的“病害”,还要制定严格的修复方案,并按方案一步步对文物进行处理。
  在胡可佳眼里,修复文物就像一名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她说:“工作台就是我们的手术室,镊子、刷子这些工具就是我们的手术刀,古老的字画就是我们的病人。”
  一幅古书画可能出现霉斑、褶皱、断裂等病害,在修复之前,文物修复师就要将这些病害一一记载,并制定出合理的修复方案和流程。之后,再对古书画进行清洗、揭裱、拼接、补全等工作,直到把受损的书画彻底“治好”,而这个过程往往要持续一个星期至一个月的时间。胡可佳说,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天天给文物“做手术”。由于工序复杂,普通书画的“手术”周期是1至2个月,碰到面积巨大的书画作品,“手术”过程可能持续一年。假如文物破碎严重,为了一气呵成地将碎片拼接起来,胡可佳往往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中间都没有时间休息。她调侃道:“对于医生来说,一台手术七八个小时很正常,我们也习惯了。”
  文物修复师不仅是匠人
  文物修复是个技术活,怎样让文物“修旧如旧”,如何在修复过程中尽量保留作品原貌,这些都考验着文物修复师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文物修复师是名副其实的匠人。但对于修复古书画来说,仅有精湛的操作技艺还不够,修复古书画的文物修复师还应该是一名出色的画师。缪小军今年37岁,在青岛博物馆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已有6年时间。6年来,经他手修复的古书画作品超过150件。在他看来,文物修复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他说:“每次修复完一幅画,看着文物重新焕发光彩,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
  他告诉笔者,有些古书画由于历经沧桑,画表面褪色严重,这就需要修复师对褪色严重的部分进行补色。他说:“补色要谨慎,修复师必须知其画意才敢动笔补色。”缪小军介绍,每次在补色之前,他都先要查询资料,充分了解作者的画风,研究作者的走笔方向、用色习惯,并按照作者的绘画习惯,对颜色进行补充。他说:“这样才能不失作品原貌。”而这些,都考验着文物修复师的绘画能力。
  “每件文物都有生命”
  除了纸质作品的修复,青岛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还要对部分青铜器和瓷器进行修复,张海燕就是一位器物修复师。在她看来,每一件文物都有生命,需要文物修复师精心呵护。她说,过去,文物修复技艺的传承延续着“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承模式,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多年的张海燕也曾师从他人,学习修复技艺。“多年以前,师父教我的时候就说,每件文物都有保护价值,修复过程不允许一点差错。假如犯错,很可能将文物摧毁,将多年来的文物保护工作付之一炬。”张海燕说。
  张海燕说,超强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毅力也是十分必要的条件,在修复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非常棘手、进展比较缓慢的情况,这时就要沉下心来。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开刀阔斧大动作频繁,从做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决策到绘制山东生态省建设的宏伟蓝图,再到全面启动,山东生态省建设之路一步一步循序展开,铺展开生态山东的鸿篇巨制。2011年底,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召开了全国环保系统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生态山东建设大会,着力勾画一个可期待的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共享发展的“生态山东”。紧接着,2
期刊
近半年时间里,蓝天白云似乎不再“稀罕”,天空清澈、大地通透,蓝天为幕、白云飘洒,不少人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城市的蓝天白云,直呼“美得让人沉醉”、“每每看到都让人心旷神怡”!从曾经的“抬头不见天,雾霾天天见”到如今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大气治理的“清风”,吹散的不仅仅是天空的雾霾,更是“笼罩在人民心头的雾霾”。山东各地市重拳出击,不遗余力,只为人们心中的“蓝天梦想”。山东省用铁腕治污的决心和破釜
期刊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计划打造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到2020年,实现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价值达到100亿元以上。该《意见》指出,山东将以“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为主题,打造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构建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2015年完成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的设计方案,并面向国内外正式推出。(吴洁)
期刊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通过了《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使二十国集团从一个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领袖们的“清谈馆”,变成了一个能真正落实集团议程,推动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改革的国际机构。可以说,这次峰会重新定位了G20的功能,推动G20从危机应对平台向全球经济长效治理机制的转型升级,极大地提高了G20在全球治理中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实事求是地说,
期刊
山东省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国内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65万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达到2000件,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500件以上;全省拥有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700件,培育山东名牌产品2500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800件,中华老字号数量明显提升。《意见》提出了四项重大工程和专项行动,详细提出从消费品、工业品、农产品等领域提升品牌
期刊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向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致贺信,信中说:“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  “车同轨,书同文”典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记载,秦朝统一后,颁布一系列政策,“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一”和“同”意思一样,都是“统一”的意思。衡石,泛指称重量的器物;丈尺,泛指
期刊
Shandong Boosts Busines Transformation by Standardizing Furniture and Home Appliance Industr  省轻工联社组织省家电协会、省家具协会分别制定了《山东省家电行业企业生产条件规范》和《山东省家具行业企业生产条件规范》,继续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这两个《规范》由“6+1”的结构框架构成,即6项要求和1个评价体系。6项
期刊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山东省湿地资源比较丰富,在保障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湿地总面积173.75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09%,居全国第7位。山东省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功能强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
期刊
9月7日,环保部印发《关于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5年度实施情况考核结果的通报》,山东重点流域治污考核得分为99.0分,考核结果为“好”,位列全国九大流域、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一位。其中,济宁、聊城两市代表山东省分别参加2015年度国家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考核,均获得流域内第一名的好成绩,且均实现了“十二五”期间重点流域考核的“全满冠”。至此,山东省已分别连续9次和7次获得国家淮河、
期刊
纤细的手指,在一张张渔网中翻飞,索引着长长的丝线,丈量着无尽的岁月时光,那一排排扭结的网扣,系住了她们太多的思念与焦灼,也凝结了她们太多的汗水与心血。三五成群的身影,落在寂寥的海岸线,驱逐了水鸟零落的思绪,携一缕清风,带几片白云,在海的上空盘旋……  渔家姑娘们穿着具有古老传统的服饰,徘徊在海岸边上。特别是惠安女,绝对是海边永远的风景,她们把鲜艳的小花巾折成三角包在头上,或白底绿花白底蓝花、或绿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