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录片《成长在帕霍基》拍摄的是帕霍基中学某届高中生的毕业季故事,英文片名言简意赅,就叫作“Pahokee”。
假如你和我一样试图了解这座城市,那么,在搜索引擎输入Pahokee,跳出来的第一个YouTube视频标题就是“Pahokee-The Worst Town In Florida”(“帕霍基——弗罗里达州最糟糕的城市”)。在放大的美国地图上,建市历史尚不足百年的帕霍基是佛罗里达州中形状方正的小小一块。它的主流居民是非裔美国人和墨西哥拉美裔移民,其中30%的家庭在贫困线以下。在这个常住人口只有6000人的农业小镇,“每个人认识每个人。”媒体报道里,这里贫穷、升学率和就业率低、犯罪率高——不失为做人类学田野调查、拍纪录片的好题材。
“很多人带着刻板印象来,想拍帕霍基。”在去年12月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成长在帕霍基》亚洲首映活动上,我见到了影片的拍摄对象之一Bryan,他是帕霍基中學的一名老师,看过至少五次这部电影,但在台上依然眼角含泪。初接触导演Patrick Bresnan时,他也充满怀疑,“我不想把这个城镇变为一个非常落后和贫穷的地方……一个人们眼中穷酸的故事。”
最终打动帕霍基人的也只有Patrick。Patrick数年前到佛州最大的淡水湖欧基澈比湖附近摄影,认识了帕霍基,然后接连拍摄了几部关于帕霍基的短片,最有名的是《捕兔》(The Rabbit Hunt),讲述了星期天早上17岁的克里斯和家人在田野里的捕兔大战——捕捉并烹饪野兔是帕霍基人的成年礼。
按照这个思路,关于帕霍基的纪录长片也可以是猎奇而轻巧的,展示这个陌生之地的落后奇观,在片头,我几乎也以为导演要这样做了:大片大片的田野边,是一只缓缓行动的美洲鳄;但紧接着,镜头就给到了毕业生们。
《成长在帕霍基》并未聚焦殖民地历史,也没有激烈抨击种族问题,而是把摄影机对准了中学校园。在近两小时的成片里,我看到了美式校园片鲜少关注的一角。在最主流的那类高中背景影视剧——譬如《贱女孩》或《绯闻女孩》里,你会看到青春靓丽富有的白人男孩女孩申请藤校的压力、恼人的情爱和勾心斗角,非裔、亚裔或者拉美裔学生是模糊的背景板。又或者是在《月光男孩》那类颁奖季电影中,比起校园生活,少年的成长有勾连更重要的种族和性别议题的使命。而《成长在帕霍基》的可喜之处在于,升学的压力、打工的忙碌里,每个人都没有丢掉对生活的热忱。
两个高三女生竞选“帕霍基中学小姐”的称号。她们各有一个严肃的竞选团,高壮的Na’Keirra有更多的盟友,其中之一在竞选展位上边发传单边喊,“你给我投票,我给你做一个月作业”;而纤瘦的Bree更美丽,她温柔地把蛋糕切分给来往的同学。投票日那天,原本志在必得的Na’Keirra输了,她抹抹眼泪,带着不失风度的微笑看Bree戴上皇冠。
帅气的军乐队鼓手Junior在17岁时成为单身父亲。做家务、做作业、社交,他都带着刚刚学步的女儿。
BJ想以运动员的身份申请大学,他是学校橄榄球队“蓝魔”的主力,一个优秀的明星运动员,从五岁就开始打球,很有希望获得体育奖学金,也身负运动带来的伤病。爸爸Bryan劝他,要思考走职业运动员道路的风险。
全片无旁白或采访素材,由自然流淌的情节构成,也不乏戏剧冲突:镜头多次扫过的街区突然发生枪击案;蓝魔队在市里、州里的比赛中大获全胜,街道上全是为他们呐喊的大人小孩,Na’Keirra参与的啦啦队和Junior所在的军乐队都加入了狂欢,但随后由于统计错误,蓝魔被从冠军宝座上拉了下来,整个帕霍基又陷入哀伤。
冷静温和的旁观视角里,美国南部小城被拉得离所有观众都很近。Bryan说,正式跟拍前,剧组在帕霍基生活了一整年,和街坊们一起吃饭、看橄榄球赛,最终成为整个社区的朋友。“Patrick没有用叙述干涉它,而是观察它在真实环境中的自然发生,不做任何夸大。”
当然,哪怕导演收敛了宏观视角,我们也不难看出帕霍基人的处境:招生周,几个女生犹犹豫豫地停在哈佛大学的展位前,这是她们和哈佛或其他美国顶尖私立名校距离最近的时候;而招生官几句话就让她们知难而退——哪怕有完美的SAT,4.0的GPA,也可能被拒绝。帕霍基中学的学生几乎是家族里第一个申请大学的人,他们大多会选择州内的公立学校,读方便找工作的专业。
Na’Keirra为蓝魔队做完助威演出,导演马上切到她在小店里打扫的镜头,她还没来得及换下蓝裙子和洁白的表演靴;3岁那年跟随全家从墨西哥移民至此的Jocabed是帕霍基中学的尖子生,她的大学申请文书是在家里开的墨西哥煎饼摊子后厨拥挤油腻的桌边提交的,收到南加大的录取通知后,她激动地回到煎饼摊子,收拾好情绪开始收银、点餐,最后在切菜、催餐的嘈杂中收获了家人的祝福。
看完电影,我从某个视角了解了帕霍基的居民。这些主人公不像美国东海岸富裕城市的学生,他们的父母每天工作12小时,他们高中毕业后不会有盛大的欧洲夏日旅行,也不会去申请耀眼的实习机会。Junior找了一个在超市做零工的校友帮忙介绍工作,Na’Keirra和Jocabed依然在店里帮工。
但和所有18岁的人一样,他们以最隆重的态度对待毕业日:男生租来豪车,绅士又有点造作地靠在车边等待女伴;女生们穿上定制的华丽衣裙,化上浓妆,搂住男伴的臂弯,在红毯前来一张精心自拍,发到社交网络。“尽管处在一个经济困难的社区,做父母的也会确保在这一天满足孩子们,非常隆重地以这天的安排迎接高中毕业季的结束。”Bryan告诉我。
一天过去,夕阳洒在欧基澈比湖上,他们的成年生活开始了。
假如你和我一样试图了解这座城市,那么,在搜索引擎输入Pahokee,跳出来的第一个YouTube视频标题就是“Pahokee-The Worst Town In Florida”(“帕霍基——弗罗里达州最糟糕的城市”)。在放大的美国地图上,建市历史尚不足百年的帕霍基是佛罗里达州中形状方正的小小一块。它的主流居民是非裔美国人和墨西哥拉美裔移民,其中30%的家庭在贫困线以下。在这个常住人口只有6000人的农业小镇,“每个人认识每个人。”媒体报道里,这里贫穷、升学率和就业率低、犯罪率高——不失为做人类学田野调查、拍纪录片的好题材。
“很多人带着刻板印象来,想拍帕霍基。”在去年12月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成长在帕霍基》亚洲首映活动上,我见到了影片的拍摄对象之一Bryan,他是帕霍基中學的一名老师,看过至少五次这部电影,但在台上依然眼角含泪。初接触导演Patrick Bresnan时,他也充满怀疑,“我不想把这个城镇变为一个非常落后和贫穷的地方……一个人们眼中穷酸的故事。”
最终打动帕霍基人的也只有Patrick。Patrick数年前到佛州最大的淡水湖欧基澈比湖附近摄影,认识了帕霍基,然后接连拍摄了几部关于帕霍基的短片,最有名的是《捕兔》(The Rabbit Hunt),讲述了星期天早上17岁的克里斯和家人在田野里的捕兔大战——捕捉并烹饪野兔是帕霍基人的成年礼。
按照这个思路,关于帕霍基的纪录长片也可以是猎奇而轻巧的,展示这个陌生之地的落后奇观,在片头,我几乎也以为导演要这样做了:大片大片的田野边,是一只缓缓行动的美洲鳄;但紧接着,镜头就给到了毕业生们。
《成长在帕霍基》并未聚焦殖民地历史,也没有激烈抨击种族问题,而是把摄影机对准了中学校园。在近两小时的成片里,我看到了美式校园片鲜少关注的一角。在最主流的那类高中背景影视剧——譬如《贱女孩》或《绯闻女孩》里,你会看到青春靓丽富有的白人男孩女孩申请藤校的压力、恼人的情爱和勾心斗角,非裔、亚裔或者拉美裔学生是模糊的背景板。又或者是在《月光男孩》那类颁奖季电影中,比起校园生活,少年的成长有勾连更重要的种族和性别议题的使命。而《成长在帕霍基》的可喜之处在于,升学的压力、打工的忙碌里,每个人都没有丢掉对生活的热忱。
两个高三女生竞选“帕霍基中学小姐”的称号。她们各有一个严肃的竞选团,高壮的Na’Keirra有更多的盟友,其中之一在竞选展位上边发传单边喊,“你给我投票,我给你做一个月作业”;而纤瘦的Bree更美丽,她温柔地把蛋糕切分给来往的同学。投票日那天,原本志在必得的Na’Keirra输了,她抹抹眼泪,带着不失风度的微笑看Bree戴上皇冠。
帅气的军乐队鼓手Junior在17岁时成为单身父亲。做家务、做作业、社交,他都带着刚刚学步的女儿。
BJ想以运动员的身份申请大学,他是学校橄榄球队“蓝魔”的主力,一个优秀的明星运动员,从五岁就开始打球,很有希望获得体育奖学金,也身负运动带来的伤病。爸爸Bryan劝他,要思考走职业运动员道路的风险。
全片无旁白或采访素材,由自然流淌的情节构成,也不乏戏剧冲突:镜头多次扫过的街区突然发生枪击案;蓝魔队在市里、州里的比赛中大获全胜,街道上全是为他们呐喊的大人小孩,Na’Keirra参与的啦啦队和Junior所在的军乐队都加入了狂欢,但随后由于统计错误,蓝魔被从冠军宝座上拉了下来,整个帕霍基又陷入哀伤。
冷静温和的旁观视角里,美国南部小城被拉得离所有观众都很近。Bryan说,正式跟拍前,剧组在帕霍基生活了一整年,和街坊们一起吃饭、看橄榄球赛,最终成为整个社区的朋友。“Patrick没有用叙述干涉它,而是观察它在真实环境中的自然发生,不做任何夸大。”
当然,哪怕导演收敛了宏观视角,我们也不难看出帕霍基人的处境:招生周,几个女生犹犹豫豫地停在哈佛大学的展位前,这是她们和哈佛或其他美国顶尖私立名校距离最近的时候;而招生官几句话就让她们知难而退——哪怕有完美的SAT,4.0的GPA,也可能被拒绝。帕霍基中学的学生几乎是家族里第一个申请大学的人,他们大多会选择州内的公立学校,读方便找工作的专业。
Na’Keirra为蓝魔队做完助威演出,导演马上切到她在小店里打扫的镜头,她还没来得及换下蓝裙子和洁白的表演靴;3岁那年跟随全家从墨西哥移民至此的Jocabed是帕霍基中学的尖子生,她的大学申请文书是在家里开的墨西哥煎饼摊子后厨拥挤油腻的桌边提交的,收到南加大的录取通知后,她激动地回到煎饼摊子,收拾好情绪开始收银、点餐,最后在切菜、催餐的嘈杂中收获了家人的祝福。
看完电影,我从某个视角了解了帕霍基的居民。这些主人公不像美国东海岸富裕城市的学生,他们的父母每天工作12小时,他们高中毕业后不会有盛大的欧洲夏日旅行,也不会去申请耀眼的实习机会。Junior找了一个在超市做零工的校友帮忙介绍工作,Na’Keirra和Jocabed依然在店里帮工。
但和所有18岁的人一样,他们以最隆重的态度对待毕业日:男生租来豪车,绅士又有点造作地靠在车边等待女伴;女生们穿上定制的华丽衣裙,化上浓妆,搂住男伴的臂弯,在红毯前来一张精心自拍,发到社交网络。“尽管处在一个经济困难的社区,做父母的也会确保在这一天满足孩子们,非常隆重地以这天的安排迎接高中毕业季的结束。”Bryan告诉我。
一天过去,夕阳洒在欧基澈比湖上,他们的成年生活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