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对比研究利培酮与氯氮平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就诊于我院精神科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分组为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各33例。其中利培酮组单独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氯氮平组患者使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简明精神病量表、康复疗效评定量表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均为97%以上,治疗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显著少于氯氮平组患者(P<0.05)。结论 使用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利培酮服药后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治疗安全性高。氯氮平起效速度快,但服药后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两种药物均能够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用药。
【关键词】 利培酮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影响与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R97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20-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1]。其发病病因目前上不明确,可能与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及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有关。患者多表现为出现幻听、幻觉、妄想、焦虑、抑郁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活动减少,对工作生活失去主动性、记忆及执行能力减退等。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进行早期、足量、足疗程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本实验为研究利培酮与氯氮平分别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特选取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就诊于我院确诊患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66例患者中男54例,女12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6.1±7.2)岁。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排除单纯性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疾病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其中利培酮组33例患者中,男28例,女5例;年龄32-52岁,平均年龄(40.1±6.2)岁。氯氮平组中,男26例,女7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5.2±6.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培酮组使用利培酮片进行那个治疗。开始剂量为每日1mg,2周内剂量逐渐增加至每天4至6mg。氯氮平组使用氯氮平片进行治疗。开始计量为每日50mg,半个月内将治疗剂量增加至每日75至300mg。
1.3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等指标。治疗总有效率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减分率为标准[4],总减分率超过75%为治愈;总减分率超过50%为显效;总减分率超过25%为有效;总减分率低于25%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服用利培酮组患者治愈32人,显效5人,有效2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97%;氯氮平组人数分别为32人,7人,2人,1人,总有效率为9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人数比较显示 氯氮平组头晕5人,体重增加12人,血压升高10人,血糖升高7人,白细胞降低5人;利培酮组不良反应人数分别为2人,7人,7人,2人,1人。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显著少于氯氮平组患者(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是一种涉及情感、行为及精神异常的疾病。本病病程较长且易于复发。尽管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相关资料显示其阳性症状及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阴性症状与五羟色胺受体有关。早期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延缓精神分裂的发作并改善预后,避免复发。目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以消除症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降低复发及反复发作发生率为主要目的。
利培酮作为苯并恶唑衍生物,是新型抗精神并代表药物。该药物是选择性单拮抗剂,对5-HT2以及多巴胺D2受体具有較强亲和力,可显著改善疾病阴性及阳性症状。另外,还能够很好的缓解情感症状,可能与该药物与α2受体亲和力有关。用药早期可能会出现部分不良反应,一般进行针对性治疗后可好转或消失,患者耐受性较好,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氯氮平对脑内5-HT2A受体及DA1受体的阻滞作用较强,对D4受体也有阻滞作用,对DA2受体的阻滞作用较弱[5]。其作为常用抗精神失常药物,使用后4至5天即可发挥药效,能够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状况,对于一些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是治疗无效患者可使用该药物疗效较为明显。本次实验使用氯氮平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与其他报道所得结果基本一致。氯氮平对5-羟色胺以及多巴胺受体的阻滞作用体现在控制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而抗胆碱能、抗组胺及抗β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则更多的体现在治疗精神病以外的副作用。另外,有1%至2%患者存在服用氯氮平期间出现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目前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变态反应及个体差异、用药剂量有关。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服用利培酮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显著少于服用氯氮平组患者。主要体现在血压升高、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及心电图异常等方面,但这类现象是一过性的还是持续性的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于对患者的早期干预。
综上所述,利培酮与氯氮平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显著疗效。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服用氯氮平后药物发挥作用速度较快,但不良反应较严重;利培酮服用后疗效发挥较慢,但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较高,患者耐受性较高。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率,促进预后,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欣,侯也之,舒良,等.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验证[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2):79-82.
[2]喻东山,高阵忠.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0-146.
[3]许志平,陈巧平.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788.
【关键词】 利培酮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影响与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R97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20-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1]。其发病病因目前上不明确,可能与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及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有关。患者多表现为出现幻听、幻觉、妄想、焦虑、抑郁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活动减少,对工作生活失去主动性、记忆及执行能力减退等。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进行早期、足量、足疗程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本实验为研究利培酮与氯氮平分别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特选取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就诊于我院确诊患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66例患者中男54例,女12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6.1±7.2)岁。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排除单纯性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疾病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其中利培酮组33例患者中,男28例,女5例;年龄32-52岁,平均年龄(40.1±6.2)岁。氯氮平组中,男26例,女7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5.2±6.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培酮组使用利培酮片进行那个治疗。开始剂量为每日1mg,2周内剂量逐渐增加至每天4至6mg。氯氮平组使用氯氮平片进行治疗。开始计量为每日50mg,半个月内将治疗剂量增加至每日75至300mg。
1.3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等指标。治疗总有效率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减分率为标准[4],总减分率超过75%为治愈;总减分率超过50%为显效;总减分率超过25%为有效;总减分率低于25%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服用利培酮组患者治愈32人,显效5人,有效2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97%;氯氮平组人数分别为32人,7人,2人,1人,总有效率为9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人数比较显示 氯氮平组头晕5人,体重增加12人,血压升高10人,血糖升高7人,白细胞降低5人;利培酮组不良反应人数分别为2人,7人,7人,2人,1人。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显著少于氯氮平组患者(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是一种涉及情感、行为及精神异常的疾病。本病病程较长且易于复发。尽管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相关资料显示其阳性症状及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阴性症状与五羟色胺受体有关。早期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延缓精神分裂的发作并改善预后,避免复发。目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以消除症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降低复发及反复发作发生率为主要目的。
利培酮作为苯并恶唑衍生物,是新型抗精神并代表药物。该药物是选择性单拮抗剂,对5-HT2以及多巴胺D2受体具有較强亲和力,可显著改善疾病阴性及阳性症状。另外,还能够很好的缓解情感症状,可能与该药物与α2受体亲和力有关。用药早期可能会出现部分不良反应,一般进行针对性治疗后可好转或消失,患者耐受性较好,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氯氮平对脑内5-HT2A受体及DA1受体的阻滞作用较强,对D4受体也有阻滞作用,对DA2受体的阻滞作用较弱[5]。其作为常用抗精神失常药物,使用后4至5天即可发挥药效,能够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状况,对于一些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是治疗无效患者可使用该药物疗效较为明显。本次实验使用氯氮平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与其他报道所得结果基本一致。氯氮平对5-羟色胺以及多巴胺受体的阻滞作用体现在控制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而抗胆碱能、抗组胺及抗β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则更多的体现在治疗精神病以外的副作用。另外,有1%至2%患者存在服用氯氮平期间出现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目前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变态反应及个体差异、用药剂量有关。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服用利培酮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显著少于服用氯氮平组患者。主要体现在血压升高、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及心电图异常等方面,但这类现象是一过性的还是持续性的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于对患者的早期干预。
综上所述,利培酮与氯氮平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显著疗效。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服用氯氮平后药物发挥作用速度较快,但不良反应较严重;利培酮服用后疗效发挥较慢,但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较高,患者耐受性较高。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率,促进预后,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欣,侯也之,舒良,等.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验证[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2):79-82.
[2]喻东山,高阵忠.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0-146.
[3]许志平,陈巧平.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