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时代这一大背景的推动下,创新创业教育必将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近几年,我国高校“双创”教育虽然取得很大突破,但依然面临许多发展瓶颈。因此,本文将基于CDIO模式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将虚拟仿真模拟实训平台、专业赛事竞技实训平台、校企合作实训实践平台三者进行有效融合,形成有机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目的,为深化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创”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向社会發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全国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理论根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各大高校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非常严峻,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瓶颈之一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本文将立足这一角度入手,基于CDIO模式解放传统教学思想,改变惯有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有效融合的新模式。
一、构建CDIO“双创实训教育”模式的意义
CDIO模式是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跨国项目团队,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的新型教学理念,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层面,这四个层成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本文将CDIO模式移嫁到高校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体系构建当中,以期达到以下的教学目的:立足寻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协同的突破口,探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径;立足加快大学生“双创”赛事平台的建设进程,探索通过赛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思路;立足推动大学生进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顶岗实习实训,探索校企联合培养“订单式”人才的新方法。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活动。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备受关注。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已从“双创”教育的开局阶段向深化改革阶段过渡。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因起步晚,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也折射出诸多问题,《2017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报告》中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方面作了一项调研:40.67%的高校学生表示一般了解,表示不了解的比例达到 25.61%,而表示了解和非常了解的比例分别为 23.82 和 9.62%。综合而言,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情况并不理想,表示了解的比例仅占三分之一。本课题组在前期调研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一)“双创”教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与专业实践结合不紧密
据不完全统计,近七成以上的高等院校都还未形成系统独立的“双创”课程群,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全校范围内只开设了一门创业课。另外,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学校把“双创”课程定为选修通识课,以模块的形式嵌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仅设4学时或8学时;有的学校虽将创业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程,但课程内容设计不仅单一,比如针对经管类和非经管类两类专业截然不同的学生,设计的“双创”课程内容并没有任何差异,更无从谈与专业教育做到有效结合了。专业教育是通过向学生系统传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使之提升相关的专业技能。双创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能否有效融合是“双创”教育多年来一直面临的瓶颈问题。当前已进入“大融合”时代,各地方高校在进行“双创”课程内容设计时,应将创业教育完全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在素质维度、空间维度、课程维度中都要彰显专业属性,构建切实可行的“双创”课程体系,实行分类施教,这是指导地方高校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二)“双创”教育方法封闭传统,与“双创”教育理念不相协调
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双创”教学主要以传统的封闭式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参与体验式、实战模拟式等教学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双创”教育方面学校出现四种倾向,一是以大课堂的方式为主,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授课,整个课堂全程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任务只是听;二是以小班课堂授课,但依然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师生缺乏互动交流,整个课堂出现一面倒的现象;三是在实验室授课,学生互动情况有所改善,但是更多局限于单项性实验实训、静态性实验实训。实验实训内容少、不系统、层次低、不连续、课程相互之间实验实训内容割裂,无法形成整体。四是实验中教师讲的多,布置多,规定多,学生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皮袄,自我空间小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更多源于教法缺乏创新,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各院校迫切需要承担该类课程的教师不断钻研,把国际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各类教学方法,切实达到教学目的。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单一,实践教学趋于同质化
高校为大学生搭建各类相互融通、层级递进的“双创”实践教育平台,是为了强化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行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创新,认识创业,从而满足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目前,很多高校给大学生开设的“双创”教育实践平台比较单一,更主要集中在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或大学生创业园等。还有学校仅是通过聘请校外企业家或创业导师来完成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本项目组针对吉林省高校进行了实际调研,发现近80%以上的高校没有建立体系完整的“双创”实践教学平台,即使已建立了“双创”实践平台的高校,各平台之间也存在着各自为主、相互割裂的情况,导致“双创”实践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标准。一些受访学生表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问题还包括:课程理论太强、实践指导不够,创业实践课程或创业实践活动不计入学分,创业实践活动不足或流于形式等。因此,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建立有特色成体系的“双创”实践教学平台。 三、基于CDIO模式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本项目组在前期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基于CDIO理念创新性地构建了大学生“双创”实训教育体系模型,如图3-1所示。即:围绕如何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进行重新构思和定位,完成C(Conceive)这一环节的任务要求;围绕“双创”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解决方案,即各实践平台的设计,完成D(Design)这一环节的任务要求;围绕各类具体的实践平台,寻求与之对应的实现路径,完成I(Implement)这一环节的任务要求;围绕前三项工作建立信息反馈通道,对教学效果进行实时监测,使整体工作有序开展,形成闭环管理,完成O(Operate)这一环节的任务要求。
(一)创建仿真模拟实训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双创”意识
创建与“双创”教育相关的仿真模拟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做中学”中不断提升“双创”意识。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实验室,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转换。比如将学生置身于虚拟的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下,熟悉企业完整的工作流程,担任其中各种职能角色、遵循相关工作岗位职责、掌握不同工作模块工作内容,运用课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寻找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差距,真正体验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接。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开放式的实验室,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训活动,比如学生可以按自己选定的行业,成立项目工作室,寻找目标顾客、研发产品、设计商业模式等,在这个实训平台上进行虚拟经营,不断反复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仿真模拟实训平台虽然给学生提供的是虚拟场所,但这一平台的实训锻炼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快速熟知行业经营规则,同时针对不切实际的创业想法,通过不断试错、不断论证、不断纠偏,使学生真正达到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实践教学目的。
(二)创建专业赛事竞技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双创”知识运用能力
创建专业赛事竞技平台,可以促进专业实践与“双创”教育有效融合,提升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转化与运用能力。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成立以专业赛事为依托的社团,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将具有创新精神和竞技意识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组建参赛团队,让有指导比赛经验的老师给学生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与指导,从中选拔优秀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或省级各类专业赛事。以本校为例,我们项目团队已经申请成立了ERP沙龙协会,也是目前学校唯一一个以专业赛事为主导的校级社团,现在入团学生已达300多人。借助这一平台,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杯”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金蝶杯“云管理”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化管理大赛等,收效明显。当然,为了更好地在校园里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学校也可以通过设立创业文化节、举办各种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树立竞合意识、互取所长、互补所短,真正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创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强化大学生的“双创”实践能力
创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就是通过校企协同的方式,以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为目标,整合学校、企业相关资源,打造多元化的“产教融合”联动平台。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实践计划,设立双导師制,分别由来自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和来自企业的校外导师共同组成。被送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轮岗实习的学生,要和正式员工一样一人一岗,每个人都承担某一项具体业务。通过顶岗轮岗,使学生在真实的就业环境下学会处理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实务性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促使学生由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向职业人快速过渡,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学校也可以将企业引进学校,建立各个专业工作室,让学生不出校门也可以随时了解现代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个具体岗位在企业中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等。此外,学校还要和企业联手发动多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场地支持、导师支持、投融资支持、顾问支持等服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四、结语
总之,各高校应立足长远、聚焦内涵、主动作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面向学生全体,面向教学全过程、面向协同育人,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摆脱“千校一面”的困境,建立完备可行、科学合理的“双创”实践教学新体系,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作者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工商管理系)
“双创”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向社会發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全国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理论根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各大高校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非常严峻,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瓶颈之一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本文将立足这一角度入手,基于CDIO模式解放传统教学思想,改变惯有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有效融合的新模式。
一、构建CDIO“双创实训教育”模式的意义
CDIO模式是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跨国项目团队,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的新型教学理念,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层面,这四个层成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本文将CDIO模式移嫁到高校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体系构建当中,以期达到以下的教学目的:立足寻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协同的突破口,探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径;立足加快大学生“双创”赛事平台的建设进程,探索通过赛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思路;立足推动大学生进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顶岗实习实训,探索校企联合培养“订单式”人才的新方法。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活动。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备受关注。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已从“双创”教育的开局阶段向深化改革阶段过渡。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因起步晚,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也折射出诸多问题,《2017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报告》中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方面作了一项调研:40.67%的高校学生表示一般了解,表示不了解的比例达到 25.61%,而表示了解和非常了解的比例分别为 23.82 和 9.62%。综合而言,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情况并不理想,表示了解的比例仅占三分之一。本课题组在前期调研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一)“双创”教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与专业实践结合不紧密
据不完全统计,近七成以上的高等院校都还未形成系统独立的“双创”课程群,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全校范围内只开设了一门创业课。另外,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学校把“双创”课程定为选修通识课,以模块的形式嵌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仅设4学时或8学时;有的学校虽将创业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程,但课程内容设计不仅单一,比如针对经管类和非经管类两类专业截然不同的学生,设计的“双创”课程内容并没有任何差异,更无从谈与专业教育做到有效结合了。专业教育是通过向学生系统传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使之提升相关的专业技能。双创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能否有效融合是“双创”教育多年来一直面临的瓶颈问题。当前已进入“大融合”时代,各地方高校在进行“双创”课程内容设计时,应将创业教育完全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在素质维度、空间维度、课程维度中都要彰显专业属性,构建切实可行的“双创”课程体系,实行分类施教,这是指导地方高校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二)“双创”教育方法封闭传统,与“双创”教育理念不相协调
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双创”教学主要以传统的封闭式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参与体验式、实战模拟式等教学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双创”教育方面学校出现四种倾向,一是以大课堂的方式为主,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授课,整个课堂全程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任务只是听;二是以小班课堂授课,但依然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师生缺乏互动交流,整个课堂出现一面倒的现象;三是在实验室授课,学生互动情况有所改善,但是更多局限于单项性实验实训、静态性实验实训。实验实训内容少、不系统、层次低、不连续、课程相互之间实验实训内容割裂,无法形成整体。四是实验中教师讲的多,布置多,规定多,学生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皮袄,自我空间小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更多源于教法缺乏创新,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各院校迫切需要承担该类课程的教师不断钻研,把国际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各类教学方法,切实达到教学目的。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单一,实践教学趋于同质化
高校为大学生搭建各类相互融通、层级递进的“双创”实践教育平台,是为了强化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行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创新,认识创业,从而满足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目前,很多高校给大学生开设的“双创”教育实践平台比较单一,更主要集中在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或大学生创业园等。还有学校仅是通过聘请校外企业家或创业导师来完成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本项目组针对吉林省高校进行了实际调研,发现近80%以上的高校没有建立体系完整的“双创”实践教学平台,即使已建立了“双创”实践平台的高校,各平台之间也存在着各自为主、相互割裂的情况,导致“双创”实践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标准。一些受访学生表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问题还包括:课程理论太强、实践指导不够,创业实践课程或创业实践活动不计入学分,创业实践活动不足或流于形式等。因此,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建立有特色成体系的“双创”实践教学平台。 三、基于CDIO模式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本项目组在前期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基于CDIO理念创新性地构建了大学生“双创”实训教育体系模型,如图3-1所示。即:围绕如何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进行重新构思和定位,完成C(Conceive)这一环节的任务要求;围绕“双创”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解决方案,即各实践平台的设计,完成D(Design)这一环节的任务要求;围绕各类具体的实践平台,寻求与之对应的实现路径,完成I(Implement)这一环节的任务要求;围绕前三项工作建立信息反馈通道,对教学效果进行实时监测,使整体工作有序开展,形成闭环管理,完成O(Operate)这一环节的任务要求。
(一)创建仿真模拟实训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双创”意识
创建与“双创”教育相关的仿真模拟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做中学”中不断提升“双创”意识。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实验室,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转换。比如将学生置身于虚拟的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下,熟悉企业完整的工作流程,担任其中各种职能角色、遵循相关工作岗位职责、掌握不同工作模块工作内容,运用课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寻找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差距,真正体验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接。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开放式的实验室,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训活动,比如学生可以按自己选定的行业,成立项目工作室,寻找目标顾客、研发产品、设计商业模式等,在这个实训平台上进行虚拟经营,不断反复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仿真模拟实训平台虽然给学生提供的是虚拟场所,但这一平台的实训锻炼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快速熟知行业经营规则,同时针对不切实际的创业想法,通过不断试错、不断论证、不断纠偏,使学生真正达到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实践教学目的。
(二)创建专业赛事竞技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双创”知识运用能力
创建专业赛事竞技平台,可以促进专业实践与“双创”教育有效融合,提升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转化与运用能力。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成立以专业赛事为依托的社团,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将具有创新精神和竞技意识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组建参赛团队,让有指导比赛经验的老师给学生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与指导,从中选拔优秀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或省级各类专业赛事。以本校为例,我们项目团队已经申请成立了ERP沙龙协会,也是目前学校唯一一个以专业赛事为主导的校级社团,现在入团学生已达300多人。借助这一平台,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杯”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金蝶杯“云管理”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化管理大赛等,收效明显。当然,为了更好地在校园里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学校也可以通过设立创业文化节、举办各种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树立竞合意识、互取所长、互补所短,真正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创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强化大学生的“双创”实践能力
创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就是通过校企协同的方式,以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为目标,整合学校、企业相关资源,打造多元化的“产教融合”联动平台。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实践计划,设立双导師制,分别由来自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和来自企业的校外导师共同组成。被送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轮岗实习的学生,要和正式员工一样一人一岗,每个人都承担某一项具体业务。通过顶岗轮岗,使学生在真实的就业环境下学会处理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实务性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促使学生由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向职业人快速过渡,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学校也可以将企业引进学校,建立各个专业工作室,让学生不出校门也可以随时了解现代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个具体岗位在企业中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等。此外,学校还要和企业联手发动多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场地支持、导师支持、投融资支持、顾问支持等服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四、结语
总之,各高校应立足长远、聚焦内涵、主动作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面向学生全体,面向教学全过程、面向协同育人,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摆脱“千校一面”的困境,建立完备可行、科学合理的“双创”实践教学新体系,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作者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