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镶嵌在渤海湾的一颗璀璨明珠,河北省秦皇岛开发区的发展不得不让人赞叹。作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建区27年来,秦皇岛开发区凭借“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理念和扎实的建设步伐,谱写了一篇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创业史、腾飞史。
过去的五年,特别是自2008年始,秦皇岛开发区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以及国内经济环境重大变化的考验,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以开发拓展空间和加快园区建设为基础,强力推进 招商引资、引智,重点培植支柱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新业绩,实现了新的发展。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秦皇岛开发区GDP完成180.3亿元,比2005年增加88.2亿元,年均增长17.4%,占全市的比重19.4%。“十一五”以来,秦皇岛开发区加快了园区转型升级的步伐,“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揭幕,旨在打造全球数据产业基地——“数谷”;“IBM秦皇岛数据产业研究院”、秦皇岛“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先后揭牌,这些不仅成就了秦皇岛开发区成为国内少有的集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省级软件产业基地等政策优势和载体服务于一体的经济强区,也为“十二五”乃至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招商方式不断创新,
引资成果十分丰硕
建区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秦皇岛开发区坚持以优化结构和项目建设为中心,抢抓战略机遇,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实施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小团组招商、专人定“点”招商、跟踪招商等方法,五年来累计批准各类项目1795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44个,总投资11.73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7.93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1751个,实际引进内资289.56亿元,引资项目从规模到质量不断提升,招商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已有富士康、戴卡轮毂制造、宏启胜精密电子、中油宝世顺钢管、丹麦LM风力发电叶片、中粤浦项马口铁、山船重工百万吨造船、紫竹药业、烟草机械、中航惠腾风电叶片、哈动力物流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关联效应好的项目落户该区。
支柱产业迅速发展,
产业基地日益壮大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秦皇岛开发区逐步形成粮油食品加工、临港重大装备制造、金属压延、汽车零部件等四大支柱产业。其中,2010年粮油食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33.5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8%,形成了以金海粮油、中粮鹏泰等企业为重点,北大荒麦芽、伟信自然食品等企业为辅助的北方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之一,涌现一批全国名优或是河北省名优产品;重大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以山船重工、哈电重工等企业为龙头,以秦冶重工、通用电气-哈动力-南汽轮能源服务和科艾斯机械设备等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金属压延产业形成了以首钢板材、乐金电子为代表,以万祥铝业、燕大国海不锈钢、合力预应力钢绞线等为补充的重要的金属压延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了以旭硝子汽玻、戴卡兴龙等企业为领先,以邦迪管路、科泰工业、金程汽车制造等企业为跟进的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高档汽车轮毂生产基地和第二大汽车玻璃生产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
数据产业集群雏形显现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03家,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争取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扶持资金达6575万元,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擎、特色产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海湾公司、康泰公司、燕大软件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美铝合金、燕秦纳米非晶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燕大光纤、齐燕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集群;以领先科技、长胜农业为代表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集群;以中荣太阳能、秦云科联等为代表的环保与新能源产业集群。特别是2008年10月,秦皇岛开发区设立全国首个数据产业基地,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入园,HP、IBM等国际巨头先后落户,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配套条件加快改善,
城市功能明显提升
建区以来,特别是落实“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以来,区里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功能服务,配套条件大幅改善。津秦客专和高速公路西出口配套建设顺利完成,秦皇西大街西延伸等数十条主支干道相继建成,长江道立交桥以及河北北路、长春道两座跨铁路立交桥通车。不止如此,还新建5万吨给水厂1座,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7座,电力、热力、燃气、网络、通讯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为产业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秦皇岛开发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3%,绿地率达到38.12%,人均公共绿地12.42平方米,形成“白天是景点、夜晚是亮点、节日是看点”景观效果,宜业宜居新城区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
服务平台逐步健全,
创新创业体系逐渐完善
建区以来,秦皇岛开发区积极构建服务平台和载体,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惠、更加便捷的服务,逐步建立起投融资、劳动力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经国务院批准,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等功能,服务功能更为完善;成立了企业家协会和粮油食品加工、重大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行业协会,积极搭建政企之间、企業之间、行业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积极协调银行、担保公司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促成了多家银行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建设了人才劳动力市场,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确保管理和服务及时、有效、到位。
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
投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
为了能够招得进、留得住企业,秦皇岛开发区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软环境”,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一是深化项目审批全过程、建设全方位、投产经营全天候的“三个服务体系”,全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全程代办制、限时办结制、过错追究制,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构建了投资兴业的绿色通道。二是全面实施电子政务工程,实行网上报批、网上办公,形成了方便、快捷的网络办公体系,方便了企业,提高了效率。三是积极探索“服务促招商”的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法,提高了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效率和水平,形成了精细、专业、高效和个性化的招商服务模式,为引进富士康电子、中油宝世顺等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7年底举行的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秦皇岛开发区被评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开发区”之一。
民生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和谐园区构建取得新成就
建区以来,秦皇岛开发区持续加大投入,创新方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和谐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环境更加稳定。一是以“双创”为总揽,加快农村城市化。仅“十一五”以来,区财政投入9800多万元用于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农民创收1.8亿多元,全区失地人员每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多元。积极推进新民居改造,投资8.2亿元建成渤海家园等4个返迁安置小区,完成了22个村的拆迁改造和返迁安置。二是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应急机制,整合完善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城市医疗保障体系。以建设农村卫生室为载体,建立了全覆盖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三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教育规模发展壮大,不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四是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兴建了会展中心、森林文化体育公园、国家游泳跳水训练中心、中国书画印研究院秦皇岛基地等一批大型文体基础设施和场所,多次成功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奠定了基础。
如今的秦皇岛开发区正在着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驱动、改革先行先试、绿色低碳支撑、宜居靓化新城、社会和谐稳定”六大战略,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宜居生态环境,加快提升全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下一个五年目标扬帆起航:即在未来五年努力将秦皇岛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市最大的经济体和产业、生态、人文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成为全省一流的开发区,综合实力位居前列,成为全国闻名的特色产业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发展,为根本实现园区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下决定性的基础,在引领、促进、带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过去的五年,特别是自2008年始,秦皇岛开发区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以及国内经济环境重大变化的考验,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以开发拓展空间和加快园区建设为基础,强力推进 招商引资、引智,重点培植支柱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新业绩,实现了新的发展。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秦皇岛开发区GDP完成180.3亿元,比2005年增加88.2亿元,年均增长17.4%,占全市的比重19.4%。“十一五”以来,秦皇岛开发区加快了园区转型升级的步伐,“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揭幕,旨在打造全球数据产业基地——“数谷”;“IBM秦皇岛数据产业研究院”、秦皇岛“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先后揭牌,这些不仅成就了秦皇岛开发区成为国内少有的集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省级软件产业基地等政策优势和载体服务于一体的经济强区,也为“十二五”乃至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招商方式不断创新,
引资成果十分丰硕
建区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秦皇岛开发区坚持以优化结构和项目建设为中心,抢抓战略机遇,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实施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小团组招商、专人定“点”招商、跟踪招商等方法,五年来累计批准各类项目1795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44个,总投资11.73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7.93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1751个,实际引进内资289.56亿元,引资项目从规模到质量不断提升,招商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已有富士康、戴卡轮毂制造、宏启胜精密电子、中油宝世顺钢管、丹麦LM风力发电叶片、中粤浦项马口铁、山船重工百万吨造船、紫竹药业、烟草机械、中航惠腾风电叶片、哈动力物流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关联效应好的项目落户该区。
支柱产业迅速发展,
产业基地日益壮大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秦皇岛开发区逐步形成粮油食品加工、临港重大装备制造、金属压延、汽车零部件等四大支柱产业。其中,2010年粮油食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33.5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8%,形成了以金海粮油、中粮鹏泰等企业为重点,北大荒麦芽、伟信自然食品等企业为辅助的北方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之一,涌现一批全国名优或是河北省名优产品;重大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以山船重工、哈电重工等企业为龙头,以秦冶重工、通用电气-哈动力-南汽轮能源服务和科艾斯机械设备等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金属压延产业形成了以首钢板材、乐金电子为代表,以万祥铝业、燕大国海不锈钢、合力预应力钢绞线等为补充的重要的金属压延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了以旭硝子汽玻、戴卡兴龙等企业为领先,以邦迪管路、科泰工业、金程汽车制造等企业为跟进的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高档汽车轮毂生产基地和第二大汽车玻璃生产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
数据产业集群雏形显现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03家,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争取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扶持资金达6575万元,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擎、特色产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海湾公司、康泰公司、燕大软件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美铝合金、燕秦纳米非晶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燕大光纤、齐燕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集群;以领先科技、长胜农业为代表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集群;以中荣太阳能、秦云科联等为代表的环保与新能源产业集群。特别是2008年10月,秦皇岛开发区设立全国首个数据产业基地,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入园,HP、IBM等国际巨头先后落户,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配套条件加快改善,
城市功能明显提升
建区以来,特别是落实“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以来,区里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功能服务,配套条件大幅改善。津秦客专和高速公路西出口配套建设顺利完成,秦皇西大街西延伸等数十条主支干道相继建成,长江道立交桥以及河北北路、长春道两座跨铁路立交桥通车。不止如此,还新建5万吨给水厂1座,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7座,电力、热力、燃气、网络、通讯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为产业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秦皇岛开发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3%,绿地率达到38.12%,人均公共绿地12.42平方米,形成“白天是景点、夜晚是亮点、节日是看点”景观效果,宜业宜居新城区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
服务平台逐步健全,
创新创业体系逐渐完善
建区以来,秦皇岛开发区积极构建服务平台和载体,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惠、更加便捷的服务,逐步建立起投融资、劳动力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经国务院批准,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等功能,服务功能更为完善;成立了企业家协会和粮油食品加工、重大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行业协会,积极搭建政企之间、企業之间、行业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积极协调银行、担保公司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促成了多家银行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建设了人才劳动力市场,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确保管理和服务及时、有效、到位。
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
投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
为了能够招得进、留得住企业,秦皇岛开发区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软环境”,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一是深化项目审批全过程、建设全方位、投产经营全天候的“三个服务体系”,全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全程代办制、限时办结制、过错追究制,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构建了投资兴业的绿色通道。二是全面实施电子政务工程,实行网上报批、网上办公,形成了方便、快捷的网络办公体系,方便了企业,提高了效率。三是积极探索“服务促招商”的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法,提高了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效率和水平,形成了精细、专业、高效和个性化的招商服务模式,为引进富士康电子、中油宝世顺等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7年底举行的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秦皇岛开发区被评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开发区”之一。
民生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和谐园区构建取得新成就
建区以来,秦皇岛开发区持续加大投入,创新方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和谐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环境更加稳定。一是以“双创”为总揽,加快农村城市化。仅“十一五”以来,区财政投入9800多万元用于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农民创收1.8亿多元,全区失地人员每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多元。积极推进新民居改造,投资8.2亿元建成渤海家园等4个返迁安置小区,完成了22个村的拆迁改造和返迁安置。二是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应急机制,整合完善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城市医疗保障体系。以建设农村卫生室为载体,建立了全覆盖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三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教育规模发展壮大,不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四是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兴建了会展中心、森林文化体育公园、国家游泳跳水训练中心、中国书画印研究院秦皇岛基地等一批大型文体基础设施和场所,多次成功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奠定了基础。
如今的秦皇岛开发区正在着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驱动、改革先行先试、绿色低碳支撑、宜居靓化新城、社会和谐稳定”六大战略,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宜居生态环境,加快提升全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下一个五年目标扬帆起航:即在未来五年努力将秦皇岛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市最大的经济体和产业、生态、人文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成为全省一流的开发区,综合实力位居前列,成为全国闻名的特色产业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发展,为根本实现园区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下决定性的基础,在引领、促进、带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