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一体化的今天,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与政治、经济实力的基础已不再是廉价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充足的资源,而是以科技发展水平为表征的创造创新力。创新是生产力,创新是竞争力,创新是生命力。因此,提高国民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主要从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出发,阐述其具体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有孔夫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今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兴趣對于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个学习的人都有深刻的体会,当我们对一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或者好奇心的时候,会主动积极的去学习甚至钻研它。反之,如果我们对一门学科厌倦、缺乏兴趣,那么不仅无法专注地投入到对它的学习,而且还会觉得枯燥无味,倍感煎熬,甚至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一)创设问题情境
这里所说的问题情境,是指既要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去完成,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换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由于大部分学生是追求成功的,因此适度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在适当的思考和探究后能够找到答案,就能获得成就感,同时就能激起下次学习的强烈愿望。有的学生不能及时找到正确的答案,那么在这种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愿望想要知道正确答案,在这种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适时反馈与适当奖惩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拥有强烈的好胜心,渴望成功。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反馈给教师的信息,针对评价优异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奖励,尤其是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同时,可以定期的采用张贴学生优秀作业和进步较大的作业,以示表彰。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打破常规,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多向的、立体的、开放的。主要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向为视角,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并获得众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灵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活泼变通,善于思考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一)不设固定答案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旨在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因此,在设置答案的时候除了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一般没有固定的答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即使是在选择填空里,也应该给予学生争议的空间。教师应该多提一些一题多解的问题。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的认识。在检查学生反馈的时候,也不应该一竿子打死,实施全面否决,而应该争取找到该回答的亮点以及可行之处,进而再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一题多解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不至于学生被已有的答案禁锢,走不出来;不全面否决就是给学生重新思考的机会,换个思路和角度来看待问题,才能发现新答案。
(二)培养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就是以一个事物作为出发点,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思考问题,打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创新思维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学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多向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样多角度的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不仅有利于计划的落实,更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的查缺补漏。既能灵活地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又便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同时也学会了多向思维。
三、灵机一动,重视灵感思维
我们的认知往往都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很多有创造性的意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在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就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灵感是想象的产物,一般独创性的想法和概念的提出都离不开灵感。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这为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灵感的发生往往不分时间、地点,但是却是创新的重要来源。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创造发明都是源于作者的突发灵感。由此可知,我们是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机缘”,诱发学生的灵感。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回答而突发灵感,这时候,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并且对其提出的新观点进行全班讨论和分析讲解。因为灵感是一闪而过的。教师的这种鼓励,可以促使学生敢想敢说,便于思想的及时沟通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再次灵感。在教学中遇到学生争论较多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组织讨论会,甚至可以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定期举办辩论赛,面对面的思维交锋,短时间内的抢答,既能急中生智,又能处乱不惊,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四、发挥想象,形成形象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不难看出,想象力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人类甚至不敢想象,一个没有想象的世界会是怎样的?而要形成形象思维有不可缺少想象。初中生的想象能力很强,在这个阶段培养其形象思维极其有效。首先,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置一定的情景,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出现了这个情景。其次,补充适当的课外知识也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学生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总能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眼中的哈姆雷特还是不一样的呢。因此,要多注重课外知识的补充,可以是一个神话故事,也可以是一段奇人轶事。
五、换个角度,建立求异思维
创新必然求异。这种思维方式要求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思维途径是多向的,过程是妇幼变通,结果妇幼独特性。求异思维能力有助于初中生全面、多角度的开阔思维的形成,有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思维能力,有效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换个角度想所指的不是常规思维的想,而是走出自己所习惯的思考方法的束缚,摆脱常人熟悉的思考角度。争取能够从多个新的视角去思考问题,从而产生新的看法或设想。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经常采用指导学生换位思考的方法。即: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利益方面,还应该换个角度,站在他人的角度或者他人的利益去考虑。
六、结语
在当今社会,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对于新时期,迎接新课改的挑战的教师来说,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迫在眉睫的。这不仅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大力宣传,更应该被每一位教师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的,树立起创新思维意识。当然培养的方法是很多的,必须在结合了环境、学生、自身等具体情况后,制定详细的计划,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不同的情况以及发展变化,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新方法,以达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的、最佳的发展,落实新课改的新理念。鉴于笔者自身理论素养以及知识储备的不足,关于创新思维的研究不太充分,对于培养方法的提出上还有待探索,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新的启发。
本文主要从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出发,阐述其具体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有孔夫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今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兴趣對于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个学习的人都有深刻的体会,当我们对一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或者好奇心的时候,会主动积极的去学习甚至钻研它。反之,如果我们对一门学科厌倦、缺乏兴趣,那么不仅无法专注地投入到对它的学习,而且还会觉得枯燥无味,倍感煎熬,甚至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一)创设问题情境
这里所说的问题情境,是指既要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去完成,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换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由于大部分学生是追求成功的,因此适度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在适当的思考和探究后能够找到答案,就能获得成就感,同时就能激起下次学习的强烈愿望。有的学生不能及时找到正确的答案,那么在这种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愿望想要知道正确答案,在这种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适时反馈与适当奖惩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拥有强烈的好胜心,渴望成功。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反馈给教师的信息,针对评价优异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奖励,尤其是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同时,可以定期的采用张贴学生优秀作业和进步较大的作业,以示表彰。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打破常规,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多向的、立体的、开放的。主要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向为视角,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并获得众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灵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活泼变通,善于思考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一)不设固定答案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旨在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因此,在设置答案的时候除了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一般没有固定的答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即使是在选择填空里,也应该给予学生争议的空间。教师应该多提一些一题多解的问题。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的认识。在检查学生反馈的时候,也不应该一竿子打死,实施全面否决,而应该争取找到该回答的亮点以及可行之处,进而再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一题多解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不至于学生被已有的答案禁锢,走不出来;不全面否决就是给学生重新思考的机会,换个思路和角度来看待问题,才能发现新答案。
(二)培养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就是以一个事物作为出发点,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思考问题,打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创新思维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学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多向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样多角度的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不仅有利于计划的落实,更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的查缺补漏。既能灵活地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又便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同时也学会了多向思维。
三、灵机一动,重视灵感思维
我们的认知往往都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很多有创造性的意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在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就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灵感是想象的产物,一般独创性的想法和概念的提出都离不开灵感。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这为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灵感的发生往往不分时间、地点,但是却是创新的重要来源。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创造发明都是源于作者的突发灵感。由此可知,我们是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机缘”,诱发学生的灵感。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回答而突发灵感,这时候,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并且对其提出的新观点进行全班讨论和分析讲解。因为灵感是一闪而过的。教师的这种鼓励,可以促使学生敢想敢说,便于思想的及时沟通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再次灵感。在教学中遇到学生争论较多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组织讨论会,甚至可以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定期举办辩论赛,面对面的思维交锋,短时间内的抢答,既能急中生智,又能处乱不惊,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四、发挥想象,形成形象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不难看出,想象力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人类甚至不敢想象,一个没有想象的世界会是怎样的?而要形成形象思维有不可缺少想象。初中生的想象能力很强,在这个阶段培养其形象思维极其有效。首先,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置一定的情景,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出现了这个情景。其次,补充适当的课外知识也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学生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总能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眼中的哈姆雷特还是不一样的呢。因此,要多注重课外知识的补充,可以是一个神话故事,也可以是一段奇人轶事。
五、换个角度,建立求异思维
创新必然求异。这种思维方式要求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思维途径是多向的,过程是妇幼变通,结果妇幼独特性。求异思维能力有助于初中生全面、多角度的开阔思维的形成,有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思维能力,有效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换个角度想所指的不是常规思维的想,而是走出自己所习惯的思考方法的束缚,摆脱常人熟悉的思考角度。争取能够从多个新的视角去思考问题,从而产生新的看法或设想。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经常采用指导学生换位思考的方法。即: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利益方面,还应该换个角度,站在他人的角度或者他人的利益去考虑。
六、结语
在当今社会,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对于新时期,迎接新课改的挑战的教师来说,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迫在眉睫的。这不仅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大力宣传,更应该被每一位教师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的,树立起创新思维意识。当然培养的方法是很多的,必须在结合了环境、学生、自身等具体情况后,制定详细的计划,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不同的情况以及发展变化,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新方法,以达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的、最佳的发展,落实新课改的新理念。鉴于笔者自身理论素养以及知识储备的不足,关于创新思维的研究不太充分,对于培养方法的提出上还有待探索,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