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河南省柘城县粮食生产情况,分析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柘城县粮食生产的建议,以促进当地粮食稳产、高产,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粮食生产;问题;对策;河南柘城
中图分类号 F319.9;F3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326-02
柘城县地处豫东平原,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县,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重点县,耕地面积7.13万hm2,总人口104.3万人,农业人口98.5万人(占总人口的94.4%),辖8个镇12个乡2个办事处。粮食作物夏粮以小麦为主,秋粮以玉米为主。
1 粮食生产情况
1.1 柘城县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2014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12.4万hm2,粮食总产92.5万t,其中夏粮6.47万hm2,总产50.0万t;秋粮面积5.93万hm2,总产量42.5万t。夏粮总产自2004年以来连续11年增产,粮食实现了十一连丰,实现了粮食产量由中产水平向高产水平的跨越,由产粮大县向产粮强县的转变,先后6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7次获得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1.2 种粮补贴情况
近年来,国家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非常重视,连续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对粮食生产进行扶持补贴,补贴标准也不断提高。“四补贴”政策(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目前,柘城县粮食直补标准为227.4元/hm2,农资综合补贴标准为1 451.1元/hm2,合计平均1 678.5元/hm2。2014年全县直补面积达6.78万hm2,补贴资金达11 388.29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1 544.62 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9 843.67万元。2014年全县共落实良种补贴资金1 798.85万元,其中小麦良种补贴资金967.2万元,玉米良种补贴资金799.4万元,棉花良种补贴资金32.25万元。国家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1.3 土地流转情况
近年来,柘城县将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予以重点推进,以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为方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采取有效措施,创新了农村土地互换流转“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有20个乡(镇)、455个行政村实现了“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参与土地流转互换农户21.3万户。通过农村土地“小并大”,发展流转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流转大户235个,66.7 hm2以上的流转大户11个,促进规模流转面积9 926.7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3.9 %,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1]。
1.4 种粮农民收益现状
2014年小麦的平均生产成本10 332元/hm2,其中小麦直接投入(物化成本)6 091.5元/hm2,劳动力成本约4 240.5元/hm2。2014年,柘城县小麦平均市场价格为2.46元/kg,小麦总收入为 19 024.5元/hm2,纯效益为8 692.5元/hm2。加上各项种粮补贴1 828.5元/hm2。其中,种粮直补227.4元/hm2、农资综合补贴1 451.1元/hm2、小麦良种补贴150元/hm2,收入达10 521元/hm2。
2014年该县玉米的平均生产成本11 466元/hm2,其中玉米直接投入(物化成本)6 009元/hm2,劳动力成本约5 457元/hm2。2014年该县玉米產量7 665 kg/hm2,平均市场价为2.2元/kg。玉米总收入为16 863元/hm2,纯效益为5 397元/hm2,加上良种补贴150元/hm2(其他各项种粮补贴已计入小麦收益中),收入为5 547元/hm2。可见,家庭承包地种植小麦、玉米,年净收益约为16 068元/hm2。
2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种粮效益显著偏低,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尽管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粮食保护价多次上提,种粮直补、良种补贴等支农惠农资金也逐年增长,但相对种粮投入成本持续偏高的形势,种粮对农民吸引力不强。多数农民认为种粮效益太低,按目前产量水平15 t/hm2计算,除去必要的生产投资,效益最多2.25万元/hm2,而外出打工每月收入3 000~5 000元,且工作相对轻松。因此,农民不愿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粮食生产上,第三产业收入与第一产业收入的巨大反差,已成为当前粮食生产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
2.2 生产具有一定盲目性
农民在选择品种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品种,品种的增产优势难以充分发挥。部分农民嫌市场种子贵,买不起高价种子,干脆就种自留的杂麦,造成品种多、乱、杂的局面又重新出现,不利于提高良种覆盖率,对提高粮食产量不利[2]。
2.3 惠农补贴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几年,国家为了提高小麦主产区病虫防治效果,降低农民防治成本,拿出专项资金以政府买单的形式,对小麦“一喷三防”及播种期小麦病虫害统一防治,以技术物化补助的方式供应杀虫剂、杀菌剂等物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招标、谈判、公示都需要一定程序和时间,加上企业运输,往往是防治药剂来到,农民已经喷防结束,错过了防治时机。
2.4 生产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也建成了相当规模的高标准粮田。但目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距离。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无灌溉水源,或年久失修的废井无法使用。尽管农民想抗旱保苗,只能望井兴叹。二是井电不配套,机浇成本高,即使已建成的高标准粮田同样存在电力不畅的问题。 2.5 种粮农户农业金融保险服务需求强烈
种粮大户由于其经营规模、资金投入都比较大,对资金和农业保险的需求比普通农户更加强烈。据一些种粮大户反映,他们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缺资金。目前资金来源主要有2个途径:一是找亲朋好友借贷;二是对生产需要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进行赊购。农信社和邮政储蓄可以进行小额贷款,但都需要有若干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担保,手续繁琐,且最多只能贷10万元,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在农业保险方面,普遍反映目前农业保险保额太低,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保险公司管理农业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对农业风险水平缺乏清晰认识,对灾后勘定损缺缺乏技术力量,对农业大灾风险缺乏分散渠道,因此不敢提高农业保险保额,唯恐遇到大灾出现超赔[3]。
3 柘城县粮食生产的发展建议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加大对农业支持的保护力度,建立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在广泛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快高标准田建设步伐,提高工程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水利问题
要科学规划,按照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机械化、科技化的标准,打造一批高标准粮田,实现3.33 hm2地一眼井。要与电力部门密切配合,架设农田电网,解决井电配套问题。农业技术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用水,改浇保命水为增产水。同时,加大对农技人员的高层次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抗灾减灾,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3.2 完善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补偿机制,保护种粮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小麦等粮食收购保护价,缩小农产品与工业产品、打工经济的剪刀差,提高种粮效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价格尤其是小麦价格多年来一直在低价位运行。当前,在短时期内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要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必须适当上调保护价,把依靠种粮生计的农民与打工阶层的收入拉到相对合理的水平,缓解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给粮食生产带来的压力和负面影响,增加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
3.3 健全创新补贴机制,让真正种粮的农户受益
建议小麦良种补贴仍沿用统一补贴供种的方式,充分发挥良种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小麦生产连续实现十一连增,统一供种功不可没,最近2年不开展统一供种,小麦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部分群众已经认识到,还是统一供种好,价格便宜、质量高,稳产有保证。农民的需求就是政府的责任,要进一步完善招投标机制,科学选种,多听群众意见,把统一供种工作做得更好。
3.4 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真正把好事办好
学习借鉴高标准粮田统一补贴供种的成功经验,做到惠农政策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充分考虑实施过程中的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本着对惠农政策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把各项程序尽量简化,把补助物资不失时机地运用到生产中去,发挥应有的作用[4]。
3.5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粮食生产周期长,农民辛苦一季不容易,若选错了品种或使用了假肥料、假农药,会导致严重减产,这些年出现的农资纠纷案例已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因此,必须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力度,对未审定或跨区域推广的种子坚决查封,重点查处农药、肥料含量不足问题,下大力气净化农资市场,使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农业执法部门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为农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3.6 改善粮食生产金融保险服务,破除规模经营主体发展瓶颈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其合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农业保险方面,在制定柘城县农业保险工作方案时,保险公司应及时与农业部门、财政部门、保监部门沟通协调,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农业保险工作的职责,推动保险机构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至少弥补直接物化成本。
4 参考文献
[1] 肖海峰,王姣.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4(6):45-49.
[2] 伍山林.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与成因研究:市场化改革以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10):38-45.
[3] 万广华,程恩江.规模经济、土地细碎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J].中国农村观察,1996(3):31-36.
[4] 程叶青,张平宇.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响应[J].地理科学,2005(5):513-520.
关键词 粮食生产;问题;对策;河南柘城
中图分类号 F319.9;F3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326-02
柘城县地处豫东平原,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县,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重点县,耕地面积7.13万hm2,总人口104.3万人,农业人口98.5万人(占总人口的94.4%),辖8个镇12个乡2个办事处。粮食作物夏粮以小麦为主,秋粮以玉米为主。
1 粮食生产情况
1.1 柘城县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2014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12.4万hm2,粮食总产92.5万t,其中夏粮6.47万hm2,总产50.0万t;秋粮面积5.93万hm2,总产量42.5万t。夏粮总产自2004年以来连续11年增产,粮食实现了十一连丰,实现了粮食产量由中产水平向高产水平的跨越,由产粮大县向产粮强县的转变,先后6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7次获得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1.2 种粮补贴情况
近年来,国家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非常重视,连续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对粮食生产进行扶持补贴,补贴标准也不断提高。“四补贴”政策(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目前,柘城县粮食直补标准为227.4元/hm2,农资综合补贴标准为1 451.1元/hm2,合计平均1 678.5元/hm2。2014年全县直补面积达6.78万hm2,补贴资金达11 388.29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1 544.62 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9 843.67万元。2014年全县共落实良种补贴资金1 798.85万元,其中小麦良种补贴资金967.2万元,玉米良种补贴资金799.4万元,棉花良种补贴资金32.25万元。国家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1.3 土地流转情况
近年来,柘城县将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予以重点推进,以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为方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采取有效措施,创新了农村土地互换流转“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有20个乡(镇)、455个行政村实现了“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参与土地流转互换农户21.3万户。通过农村土地“小并大”,发展流转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流转大户235个,66.7 hm2以上的流转大户11个,促进规模流转面积9 926.7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3.9 %,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1]。
1.4 种粮农民收益现状
2014年小麦的平均生产成本10 332元/hm2,其中小麦直接投入(物化成本)6 091.5元/hm2,劳动力成本约4 240.5元/hm2。2014年,柘城县小麦平均市场价格为2.46元/kg,小麦总收入为 19 024.5元/hm2,纯效益为8 692.5元/hm2。加上各项种粮补贴1 828.5元/hm2。其中,种粮直补227.4元/hm2、农资综合补贴1 451.1元/hm2、小麦良种补贴150元/hm2,收入达10 521元/hm2。
2014年该县玉米的平均生产成本11 466元/hm2,其中玉米直接投入(物化成本)6 009元/hm2,劳动力成本约5 457元/hm2。2014年该县玉米產量7 665 kg/hm2,平均市场价为2.2元/kg。玉米总收入为16 863元/hm2,纯效益为5 397元/hm2,加上良种补贴150元/hm2(其他各项种粮补贴已计入小麦收益中),收入为5 547元/hm2。可见,家庭承包地种植小麦、玉米,年净收益约为16 068元/hm2。
2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种粮效益显著偏低,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尽管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粮食保护价多次上提,种粮直补、良种补贴等支农惠农资金也逐年增长,但相对种粮投入成本持续偏高的形势,种粮对农民吸引力不强。多数农民认为种粮效益太低,按目前产量水平15 t/hm2计算,除去必要的生产投资,效益最多2.25万元/hm2,而外出打工每月收入3 000~5 000元,且工作相对轻松。因此,农民不愿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粮食生产上,第三产业收入与第一产业收入的巨大反差,已成为当前粮食生产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
2.2 生产具有一定盲目性
农民在选择品种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品种,品种的增产优势难以充分发挥。部分农民嫌市场种子贵,买不起高价种子,干脆就种自留的杂麦,造成品种多、乱、杂的局面又重新出现,不利于提高良种覆盖率,对提高粮食产量不利[2]。
2.3 惠农补贴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几年,国家为了提高小麦主产区病虫防治效果,降低农民防治成本,拿出专项资金以政府买单的形式,对小麦“一喷三防”及播种期小麦病虫害统一防治,以技术物化补助的方式供应杀虫剂、杀菌剂等物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招标、谈判、公示都需要一定程序和时间,加上企业运输,往往是防治药剂来到,农民已经喷防结束,错过了防治时机。
2.4 生产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也建成了相当规模的高标准粮田。但目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距离。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无灌溉水源,或年久失修的废井无法使用。尽管农民想抗旱保苗,只能望井兴叹。二是井电不配套,机浇成本高,即使已建成的高标准粮田同样存在电力不畅的问题。 2.5 种粮农户农业金融保险服务需求强烈
种粮大户由于其经营规模、资金投入都比较大,对资金和农业保险的需求比普通农户更加强烈。据一些种粮大户反映,他们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缺资金。目前资金来源主要有2个途径:一是找亲朋好友借贷;二是对生产需要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进行赊购。农信社和邮政储蓄可以进行小额贷款,但都需要有若干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担保,手续繁琐,且最多只能贷10万元,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在农业保险方面,普遍反映目前农业保险保额太低,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保险公司管理农业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对农业风险水平缺乏清晰认识,对灾后勘定损缺缺乏技术力量,对农业大灾风险缺乏分散渠道,因此不敢提高农业保险保额,唯恐遇到大灾出现超赔[3]。
3 柘城县粮食生产的发展建议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加大对农业支持的保护力度,建立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在广泛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快高标准田建设步伐,提高工程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水利问题
要科学规划,按照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机械化、科技化的标准,打造一批高标准粮田,实现3.33 hm2地一眼井。要与电力部门密切配合,架设农田电网,解决井电配套问题。农业技术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用水,改浇保命水为增产水。同时,加大对农技人员的高层次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抗灾减灾,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3.2 完善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补偿机制,保护种粮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小麦等粮食收购保护价,缩小农产品与工业产品、打工经济的剪刀差,提高种粮效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价格尤其是小麦价格多年来一直在低价位运行。当前,在短时期内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要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必须适当上调保护价,把依靠种粮生计的农民与打工阶层的收入拉到相对合理的水平,缓解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给粮食生产带来的压力和负面影响,增加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
3.3 健全创新补贴机制,让真正种粮的农户受益
建议小麦良种补贴仍沿用统一补贴供种的方式,充分发挥良种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小麦生产连续实现十一连增,统一供种功不可没,最近2年不开展统一供种,小麦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部分群众已经认识到,还是统一供种好,价格便宜、质量高,稳产有保证。农民的需求就是政府的责任,要进一步完善招投标机制,科学选种,多听群众意见,把统一供种工作做得更好。
3.4 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真正把好事办好
学习借鉴高标准粮田统一补贴供种的成功经验,做到惠农政策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充分考虑实施过程中的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本着对惠农政策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把各项程序尽量简化,把补助物资不失时机地运用到生产中去,发挥应有的作用[4]。
3.5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粮食生产周期长,农民辛苦一季不容易,若选错了品种或使用了假肥料、假农药,会导致严重减产,这些年出现的农资纠纷案例已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因此,必须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力度,对未审定或跨区域推广的种子坚决查封,重点查处农药、肥料含量不足问题,下大力气净化农资市场,使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农业执法部门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为农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3.6 改善粮食生产金融保险服务,破除规模经营主体发展瓶颈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其合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农业保险方面,在制定柘城县农业保险工作方案时,保险公司应及时与农业部门、财政部门、保监部门沟通协调,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农业保险工作的职责,推动保险机构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至少弥补直接物化成本。
4 参考文献
[1] 肖海峰,王姣.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4(6):45-49.
[2] 伍山林.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与成因研究:市场化改革以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10):38-45.
[3] 万广华,程恩江.规模经济、土地细碎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J].中国农村观察,1996(3):31-36.
[4] 程叶青,张平宇.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响应[J].地理科学,2005(5):51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