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比较针灸和中药疗法对咳嗽的治疗效果,选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方式,使患者早日康复。 方法 随机选取30例临床病例,分组进行针灸和中药治疗,比较其临床效果。 结论 针灸和中药疗法对咳嗽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中药治疗治愈率更高治疗周期也更加短。因此推荐中药治疗。
关键词:针灸;中药;咳嗽
0引言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一般由于感受外邪引起的咳嗽,称为外感咳嗽;因脏腑功能失调,波及于肺以致的咳嗽,称之内伤咳嗽。本文对中医治疗咳嗽的主要方法针灸和中药的临床效果做具体分析,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30例临床病例,分组进行针灸和中药治疗,比较其临床效果。其中男性病例15例,平均年龄30.6岁;女性病例15例,平均年龄34.3.岁。
1.2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組[1]:外感咳嗽选取处方三拗汤加减或桑杏汤加减;内伤咳嗽采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针灸治疗组:外感咳嗽选穴:肺俞,列缺,合谷。方法: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强刺,风寒留针或另炙。内伤咳嗽选穴:肺俞,大渊,章门;肝火犯肺者选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方法:毫针刺用平补泻法,或加灸。肝火犯肺者不加灸。
1.3 疗效评估
有效: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无痰,不再发热
无效:咳嗽剧烈,头痛、畏寒,脉浮或浮紧。
2结果
2.1 一般结果
2.2不良反应及观察
基本无不良反应, 但针灸组痊愈较慢。
3讨论[2]
咳嗽主要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因于风寒者,肺气失宣,津液凝滞。因于风热者,热蒸液聚为痰;因于风燥者,燥邪灼津生痰,痰邪壅阻肺气,则发为咳嗽。若外邪未能及时解散,还可发生演变转化。如风寒久郁化热;风热灼津化燥;肺热蒸液成痰等。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先后主次的不同。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炎,灼津为痰;肺气亏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甚则痰从寒化为饮。他脏有病而及肺者,多因实致虚。如痰湿蕴肺,遇外感引触,痰从热化,则易耗伤肺阴。此外,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在气候转冷时尤为明显。久则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实转虚。
临床上初期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头痛、畏寒、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为干咳,过l~2天后有痰。慢性者每年发病超过二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或一年发病连续三个月以上。胸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粗糙,甚至可闻及干湿哕音。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发作者可有肺气肿体征。
中药治疗对于外感咳嗽针对其病理不同主要分为:风寒袭肺即风寒袭肺,肺气失宣,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色白稀薄,咽痒,可伴鼻塞流涕、发热、头痛、畏寒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通常采用主方:三拗汤加味。处方举例:麻黄6g,杏仁l0g,荆芥l0g,前胡l0g,桔梗6g,陈皮6g,甘草6g。加减:若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苔腻者,加半夏9g,厚朴6g,茯苓12g;热为寒遏,咳嗽声嘎,气急似喘,痰黏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石膏30g,黄芩12g,桑白皮l2g,以解表清里。风燥伤肺即风燥伤肺,肺失清润。表现为于咳作呛,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采用主方:桑杏汤加减。处方举例:桑叶l0g,杏仁l0g,淡豆豉l0g,南沙参l2g,川贝l0g,杏仁l0g,瓜蒌皮l2g,栀子l0g,黄芩l0g,梨皮l0g。加减:热重者,酌加石膏30g,知母12g,以清肺泄热;津伤较重者,加麦冬12g,玉竹12g,以滋养肺阴;痰中夹血者,可配白茅根30g,以清热止血。
内伤咳嗽[3]临床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咯痰黏稠,胸闷脘痞,纳差腹胀。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一般采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处方举例:半夏l0g,茯苓12g,陈皮6g,厚朴6g,甘草6g,苍术6g,苏子l0g,白芥子l0g,莱菔子l2g。加减:寒痰较重,痰白腻如沫,怕冷者,加干姜6g,细辛6g,以温肺化痰;久病脾虚,神倦者,酌加党参12g,白术12g,炙甘草6g,以益气健脾。
针灸治疗外感咳嗽选穴:肺俞,列缺,合谷。方法: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强刺,风寒留针或另炙。内伤咳嗽选穴:肺俞,大渊,章门;肝火犯肺者选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方法:毫针刺用平补泻法,或加灸。肝火犯肺者不加灸
参考文献
[1] 杨淑荣.转移兴奋灶"针灸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J].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8届学术交流会暨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第4届学术年会 2012.
[2] 杨洁.补肺止咳方预防咳嗽变异性哮喘复发作用研究 [J].中医临床研究, 2014,22; 50-51.
[3] 钱雄珍,孟胜利.再谈咳嗽治疗 [J].中医临床研究, 2014,22; 36-36.
关键词:针灸;中药;咳嗽
0引言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一般由于感受外邪引起的咳嗽,称为外感咳嗽;因脏腑功能失调,波及于肺以致的咳嗽,称之内伤咳嗽。本文对中医治疗咳嗽的主要方法针灸和中药的临床效果做具体分析,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30例临床病例,分组进行针灸和中药治疗,比较其临床效果。其中男性病例15例,平均年龄30.6岁;女性病例15例,平均年龄34.3.岁。
1.2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組[1]:外感咳嗽选取处方三拗汤加减或桑杏汤加减;内伤咳嗽采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针灸治疗组:外感咳嗽选穴:肺俞,列缺,合谷。方法: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强刺,风寒留针或另炙。内伤咳嗽选穴:肺俞,大渊,章门;肝火犯肺者选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方法:毫针刺用平补泻法,或加灸。肝火犯肺者不加灸。
1.3 疗效评估
有效: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无痰,不再发热
无效:咳嗽剧烈,头痛、畏寒,脉浮或浮紧。
2结果
2.1 一般结果
2.2不良反应及观察
基本无不良反应, 但针灸组痊愈较慢。
3讨论[2]
咳嗽主要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因于风寒者,肺气失宣,津液凝滞。因于风热者,热蒸液聚为痰;因于风燥者,燥邪灼津生痰,痰邪壅阻肺气,则发为咳嗽。若外邪未能及时解散,还可发生演变转化。如风寒久郁化热;风热灼津化燥;肺热蒸液成痰等。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先后主次的不同。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炎,灼津为痰;肺气亏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甚则痰从寒化为饮。他脏有病而及肺者,多因实致虚。如痰湿蕴肺,遇外感引触,痰从热化,则易耗伤肺阴。此外,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在气候转冷时尤为明显。久则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实转虚。
临床上初期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头痛、畏寒、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为干咳,过l~2天后有痰。慢性者每年发病超过二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或一年发病连续三个月以上。胸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粗糙,甚至可闻及干湿哕音。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发作者可有肺气肿体征。
中药治疗对于外感咳嗽针对其病理不同主要分为:风寒袭肺即风寒袭肺,肺气失宣,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色白稀薄,咽痒,可伴鼻塞流涕、发热、头痛、畏寒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通常采用主方:三拗汤加味。处方举例:麻黄6g,杏仁l0g,荆芥l0g,前胡l0g,桔梗6g,陈皮6g,甘草6g。加减:若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苔腻者,加半夏9g,厚朴6g,茯苓12g;热为寒遏,咳嗽声嘎,气急似喘,痰黏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石膏30g,黄芩12g,桑白皮l2g,以解表清里。风燥伤肺即风燥伤肺,肺失清润。表现为于咳作呛,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采用主方:桑杏汤加减。处方举例:桑叶l0g,杏仁l0g,淡豆豉l0g,南沙参l2g,川贝l0g,杏仁l0g,瓜蒌皮l2g,栀子l0g,黄芩l0g,梨皮l0g。加减:热重者,酌加石膏30g,知母12g,以清肺泄热;津伤较重者,加麦冬12g,玉竹12g,以滋养肺阴;痰中夹血者,可配白茅根30g,以清热止血。
内伤咳嗽[3]临床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咯痰黏稠,胸闷脘痞,纳差腹胀。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一般采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处方举例:半夏l0g,茯苓12g,陈皮6g,厚朴6g,甘草6g,苍术6g,苏子l0g,白芥子l0g,莱菔子l2g。加减:寒痰较重,痰白腻如沫,怕冷者,加干姜6g,细辛6g,以温肺化痰;久病脾虚,神倦者,酌加党参12g,白术12g,炙甘草6g,以益气健脾。
针灸治疗外感咳嗽选穴:肺俞,列缺,合谷。方法: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强刺,风寒留针或另炙。内伤咳嗽选穴:肺俞,大渊,章门;肝火犯肺者选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方法:毫针刺用平补泻法,或加灸。肝火犯肺者不加灸
参考文献
[1] 杨淑荣.转移兴奋灶"针灸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J].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8届学术交流会暨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第4届学术年会 2012.
[2] 杨洁.补肺止咳方预防咳嗽变异性哮喘复发作用研究 [J].中医临床研究, 2014,22; 50-51.
[3] 钱雄珍,孟胜利.再谈咳嗽治疗 [J].中医临床研究, 2014,22; 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