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

来源 :区域治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近些年环境侵权事件频发,如何有效地弥补与救济因环境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将成为后续事故处理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环境侵权自身具有复杂性、间接性、潜伏性等特点,传统环境侵权救济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而个人的赔偿机制向社会赔偿机制方向转变,已逐渐成为环境侵权损害救济的大势所趋,当前环境侵权责任制度应更倾向于促进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利益平衡.因此,我国应建立以环境责任保险为主,行政补偿制度为辅的环境侵权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从而达到分散损失、预防环境损害的目的,最终以实现分配的正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贵州高校为例,探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模式改革.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可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也对培育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图像化传播教育模式、民族节日进校园教育模式、走出校园教育模式、非遗传承人进课堂教育模式、融入思想政治课教育模式和
大气污染是指自然因素或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导致一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在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在大气中持续一段时间,最终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将会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工厂随之崛起,由于工厂废气排放相当严重,极大地破坏了环境和人们的生存家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私家车,而大量汽车尾气也会造成大气污染;还有一些火灾危害,不仅破坏了森林,影响了地球生态系统,也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因此,对大气污染的预防实行有效措施已经刻不容缓.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数量和规模,在我国经济向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承包企业参与到国际工程建设项目中来.但在国际工程中,由于跨国政治文化差异、国际经济形势复杂、货币市场波动等诸多因素引起的财务问题也给承包企业带来很大困扰.因此,针对国际工程的特点分类概括承包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本文提出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财务风险是行之有效地保证承包企业经济效益的手段.
楼宇社区的提出既是为解决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治理困境,同时也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的必然.系统地分析学界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不仅能为楼宇社区的治理带来新的启示,还能更进一步地促进城市治理的发展.通过系统地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得知学界目前对于商务楼宇社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商务楼宇的概念、商务楼宇的党建、商务楼宇社区发展模式、商务楼宇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等.
个人医疗信息具有多重价值和利益,涉及信息主体的生理、基因信息和健康数据等个人私密信息.基于医疗信息大数据的发展需求,对个人医疗信息进行大数据利用,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但当前我国在对个人医疗信息保护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通过结合我国当前对个人医疗信息隐私保护的立法与司法现状和缺陷的分析,解决个人医疗信息的保护和医疗信息大数据利用这一冲突性命题,认为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公民对医疗信息掌控力弱,二是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模糊,三是电子病历自身缺陷.
为及时高效地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磋商制度应运而生.首先,要通过对磋商的主体、内容等的明确为构建该制度提供实体架构.其次,生态环境损害案件在具体实践的操作中依旧有很多问题,其中包括磋商赔偿权利人的权力缺乏监督、磋商赔偿义务人的范围有待扩大、社会公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最后,针对磋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完善建议.
孝道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近期频频发生的伦理事件,引起了公众对在家庭中学习与践行孝道的思考.通过对近期伦理事件的分析,找到两个主要原因:一由于对孝道的不当理解引起的错误价值判断,二由个体的焦虑引起的错误事实判断.借助对《孝经》的解读,结合新弗洛伊德主义学派对家庭教育的阐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是父母要给予儿童民主轻松的成长氛围,二是要适时调整自我,清楚完善自身人格是持续性的.
当今中职毕业学生是自主择业,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因缺乏社会经验和法律知识,无法对自身权益作出清晰认识,造成中职毕业生的劳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就此对中职毕业生在劳动合同签订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中职毕业生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策略,促进毕业生顺利平等就业.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国家对司法所的建设和职能发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司法部的指导下,各地创新方式加强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但是司法所由于人员不足、体制还有待完善等原因,导致人民调解等职能弱化.在此背景下,该文章从人民调解工作的角度,来思考司法所的定位和独立的必要性.该文章认为司法所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处于指导地位,其人民调解工作的展开形式有别于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的人民调解组织,其展开的形式除去调解纠纷还包括:建立健全规范化调解组织建设、排查摸底纠纷、引入律师进社区、培训调解技巧等.在明确司法所的地位和职能的定
住房作为国民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出台,我国在制度层面引入了居住权这一概念.居住权制度的出现必然将会对房屋所有人及利害关系人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由于社会发展迅速且极具多元化,一项法律制度的制定所考虑的绝不是短期利益,而是为保障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某个方面的稳定,因此一项新的法律制度的实行,对于社会需要一个适应期,在此期间居住权易与其他权利产生冲突.因此,本文将对民法典新增居住权制度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应对措施,希望能对日后研究居住权制度问题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