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评价新中国两个历史阶段与两种经济体制

来源 :海派经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rjsd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70年经历了前30年的社会主义探索和曲折发展,以及后40年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同时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经济体制,其间还出现了一个过渡体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评价两个历史阶段和两种经济体制,既要看到前30年社会主义的探索经验和计划经济的历史功绩,也要看到社会主义的挫折和计划经济的历史局限;既要看到后4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也要看到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对新中国70年的评价,需要澄清两阶段“对立论”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区.正确评价两个历史阶段和两种经济体制,将有益于深化改革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其他文献
在政治经济学视阈下,没有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前提,就没有剩余价值理论的合理性,更没有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大厦的科学性.劳动价值论是求解商品价值问题的一种答案.与其他价值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不仅是美国、欧盟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更是社会主义中国国民经济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方面,曾引领全球化的西方国家出现逆全球化浪潮,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发展坎坷,从空间压缩转向空间隔离;另一方面,引发金融危机的金融泡沫似乎因全球金融
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思想和基本研究内容,结合由西斯蒙第到马尔萨斯再到凯恩斯关于经济危机的研究成果,立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市场竞争在激发市场的活力、提高劳动者积极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通过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市场竞争进行对比,以
人民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属性.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主体性思想主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依靠人民,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人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经济效率与收入公平分配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两大根本维度.人民的获得感是评价效率与公平合理性的根本标准.经济效率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经济学家集体反思.在危机中,市场没有展现自身效力,表现得既无效率又不稳定;政府也没有及时纠正市场失灵;甚至经济体制和政府出发点就是不公平的.时至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产权体系,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权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产权体系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不平衡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长期客观存在.本文建立只考虑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且每个国家都有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模型来分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模型分析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