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全国由南到北陆续开始春耕。在这个关键时节,如何开好局,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成为各地关注的热点。
今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农业供给侧改革成为主线。这是2004年以来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也是中央注重农村问题的风向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到衡阳,这项任务显得尤为突出。”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海兵表示。
农业大而不强
衡阳市位于湘江中游,衡山之南,素有“鱼米之乡”“油茶之乡”之称。作为湖南中南部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衡阳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油、商品猪生产基地,有7个县市进入了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油菜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油茶产业重点示范县,3个县市区进入全国蔬菜大县行列。
但衡阳并不是一个农业强市。“水稻带壳卖、生猪带毛卖、柑橘带皮卖”仍是普遍现象,农业的附加值不高,产业化程度不高,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最主要是农业特色不强,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和农产品品牌,农业龙头企业也不强,农业的品牌和农业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农业还处于比较粗放的阶段,主要是粮食的种植和加工。怎么样加强精细加工,怎么转变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的方式等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周海兵说。
而衡阳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也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4年曝出的“镉大米”事件阴影犹在,让衡阳的大米在一定程度上“污名化”,生产、销售都受到影响。
周海兵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国家和省里在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对一些污染区域加强检测力度,另一方面对超标大米采取各种方式处理,对污染比较严重的土壤也在治理。“国家和省里在積极安排,整体采取措施。”
衡阳市农业委员会公布的信息显示,2016年,全市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零增长,减少化肥使用量超过1万吨,肥料利用率提高3%,修复重金属污染耕地14.8万亩。
供给侧改革发力
要改变衡阳农业的现状,必须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周海兵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导方向,想方设法使农民持续增收。”
他提出,要在衡阳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是带动农业发展的基础。根据我们的特点,规模经营要适度。要把合作社、农户发展起来,奠定转型的基本,不能单靠农民去转型。”
据了解,衡阳正在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38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3家,比2013年增加66家。另外有专业大户74087户,家庭农场2669个,农民合作社3427个。
“再一个是发展有特色的农产品。”周海兵说。衡阳地处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优良,农作物品种丰富,长期以来,形成了很多土特产。“我们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像黄花菜、酥脆枣、油茶、果蔬等,这些我们在大力发展。”
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在不断加强,质量也在逐渐提升。比如,富强果业的中秋酥脆枣,注册了“南岳寿”商标,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被评为“省级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常宁无渣生姜、常宁茶油、耒阳红薯粉皮、西渡湖之酒、祁东黄花菜等7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农业的发展,有竞争力的经济作物的发展都需要龙头企业来带动。”周海兵说。他强调,要全面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让农业龙头企业引导经济作物转型、带动农民致富,并在形成农产品品牌、带动农产品冲出衡阳等方面发挥作用。
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能使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这是农业强市的必经之道。”周海兵表示,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让农业向第二产业延伸。
搭建平台
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带动力量,农业龙头企业在衡阳农业相关规划中都备受重视。
根据衡阳市“十三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衡阳将扶植一批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从源头上保证原料供给和质量安全。衡阳将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牌”为抓手,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有效对接,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环保的原料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建设200个专业乡镇(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原料自给率提高到80%以上。
衡阳正通过重点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来打造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在十大产业体系中重点培育10家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足、产品竞争力强的领军型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一批种养结合、覆盖全产业链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到2020年,全市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億元的龙头企业10家。
“政府牵头,企业主创”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也在规划建设中,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设100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0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创建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示范县、乡、村。
周海兵表示,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政府要“搭台”。“一是积极把土地流转工作做好,提供流转的平台。二是在技术方面、资金方面给企业、合作社提供支持。三是积极搭建平台,让有实力的企业和投资者来投资这个领域。”
今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农业供给侧改革成为主线。这是2004年以来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也是中央注重农村问题的风向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到衡阳,这项任务显得尤为突出。”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海兵表示。
农业大而不强
衡阳市位于湘江中游,衡山之南,素有“鱼米之乡”“油茶之乡”之称。作为湖南中南部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衡阳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油、商品猪生产基地,有7个县市进入了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油菜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油茶产业重点示范县,3个县市区进入全国蔬菜大县行列。
但衡阳并不是一个农业强市。“水稻带壳卖、生猪带毛卖、柑橘带皮卖”仍是普遍现象,农业的附加值不高,产业化程度不高,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最主要是农业特色不强,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和农产品品牌,农业龙头企业也不强,农业的品牌和农业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农业还处于比较粗放的阶段,主要是粮食的种植和加工。怎么样加强精细加工,怎么转变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的方式等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周海兵说。
而衡阳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也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4年曝出的“镉大米”事件阴影犹在,让衡阳的大米在一定程度上“污名化”,生产、销售都受到影响。
周海兵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国家和省里在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对一些污染区域加强检测力度,另一方面对超标大米采取各种方式处理,对污染比较严重的土壤也在治理。“国家和省里在積极安排,整体采取措施。”
衡阳市农业委员会公布的信息显示,2016年,全市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零增长,减少化肥使用量超过1万吨,肥料利用率提高3%,修复重金属污染耕地14.8万亩。
供给侧改革发力
要改变衡阳农业的现状,必须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周海兵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导方向,想方设法使农民持续增收。”
他提出,要在衡阳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是带动农业发展的基础。根据我们的特点,规模经营要适度。要把合作社、农户发展起来,奠定转型的基本,不能单靠农民去转型。”
据了解,衡阳正在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38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3家,比2013年增加66家。另外有专业大户74087户,家庭农场2669个,农民合作社3427个。
“再一个是发展有特色的农产品。”周海兵说。衡阳地处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优良,农作物品种丰富,长期以来,形成了很多土特产。“我们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像黄花菜、酥脆枣、油茶、果蔬等,这些我们在大力发展。”
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在不断加强,质量也在逐渐提升。比如,富强果业的中秋酥脆枣,注册了“南岳寿”商标,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被评为“省级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常宁无渣生姜、常宁茶油、耒阳红薯粉皮、西渡湖之酒、祁东黄花菜等7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农业的发展,有竞争力的经济作物的发展都需要龙头企业来带动。”周海兵说。他强调,要全面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让农业龙头企业引导经济作物转型、带动农民致富,并在形成农产品品牌、带动农产品冲出衡阳等方面发挥作用。
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能使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这是农业强市的必经之道。”周海兵表示,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让农业向第二产业延伸。
搭建平台
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带动力量,农业龙头企业在衡阳农业相关规划中都备受重视。
根据衡阳市“十三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衡阳将扶植一批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从源头上保证原料供给和质量安全。衡阳将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牌”为抓手,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有效对接,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环保的原料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建设200个专业乡镇(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原料自给率提高到80%以上。
衡阳正通过重点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来打造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在十大产业体系中重点培育10家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足、产品竞争力强的领军型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一批种养结合、覆盖全产业链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到2020年,全市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億元的龙头企业10家。
“政府牵头,企业主创”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也在规划建设中,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设100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0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创建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示范县、乡、村。
周海兵表示,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政府要“搭台”。“一是积极把土地流转工作做好,提供流转的平台。二是在技术方面、资金方面给企业、合作社提供支持。三是积极搭建平台,让有实力的企业和投资者来投资这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