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大学教育也越来越关注身边的环境质量。尤其伴随着雾霾与PM2.5概念的普及,节能与减排在最近两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入人心。事实上,节能减排理念在不少高校早已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北京交通大学的 “炒菜机器人”“会发电的电梯”、雨水循环利用系统以及清华大学的太阳能供电教学楼等,都是不错的尝试。正如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助理郑广天所言,高校校园科技率先应用于节能减排,于学生是保护环境的教育,于社会则具有为“拓荒”提供宝贵经验的意义。
机器人“掌勺”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楼内的食堂是该校重要的就餐场所,每天可为数千名师生提供可口的饭菜。在一层食堂的售卖窗口,鱼香肉丝、酸辣白菜等菜肴新鲜出炉,冒着香气,吸引不少学生。可别小看这些菜,主厨可是“机器人师傅”。
在食堂的后厨,两个“机器人”大锅正在“摇头晃脑”,热火朝天地“炒菜”。炒菜机器人长着一个大圆筒“肚子”,食材被它“吃”进肚子,360度翻转烹炒,炒菜完毕后,只需轻轻翻一个“跟头”,炒好的菜就出锅了。食堂师傅说,这两台机器人“大厨”一次能炒16斤菜。机器人旁边有一个高1.2米、宽0.6米的柜子,这是它的“大脑”,装有开关、小电子屏等,这里储存了99道菜的火候、炒菜顺序等程序。这99道菜包括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酸辣白菜等家常菜,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口味需要。食堂师傅李小强在电子屏上选择了“酸辣白菜”,锅烧热后,旁边的油嘴自动喷油,李师傅倒入白菜,之后加入盐、辣椒、醋等调料,圆筒自动翻炒,5分钟后,酸辣白菜就出锅了。在售卖窗口,自动化专业的几名新生品尝这道菜后连声称赞,“咸淡适中,也很有口感,真想不到机器人能做菜。”据介绍,为提高师生就餐效率,今年4月,北交大在学生食堂试点引进了这两台节能炒菜“机器人”,由两位大师傅操作。据初步统计,与普通灶台相比,机器人“大厨”可节省水和燃气一半左右,油烟排放量减少八成以上。据了解,北交大目前所有食堂的灶具都已经更换成了节能灶具。小锅、大锅和蒸灶的节能效率分别在50%、22%和28%。
电梯“自发电”
电梯运行需要耗电,但在北京交通大学,分布于各教学楼的40部电梯却能在运行的同时发电。北交大能源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海东说,“电梯空载上行或者满载下行的时候,会散发很多热量,导致机房温度特别高,需要长期开空调降温,有一次师傅的万用表放在电梯机房机器上,竟然给烤化了!”经过调研,学校引入了电梯“能量反馈系统”,即电梯上行时耗电,下行时将电梯处于高处的势能转变为电能,为电梯的电机运行进行供电,每年“发电量”约60万度。
王海东介绍,全校共有100部电梯,目前已经有40部安装了能量反馈系统,多数安装在高层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他说:“经过测算,按照每天运行4个小时计算,节电率为30%左右。也就是说,一台电梯一年能省电8422.7度。事实上,每天的电梯使用时间远远超过4小时。”
太阳能发电
在清华大学,节能环保的理念同样深入人心。走近该校环境学院楼,最先进入视线的便是南面透明的玻璃墙以及墙外各层密密麻麻安装的太阳能面板。时近正午,阳光耀眼。但走进楼内,却立刻感到一阵凉意扑面。笔者反复寻找,都没发现传统写字楼特有的中央空调送风口。环境学院办公室的李京峰老师指着头顶的天花板说,降温的大半功劳都在这里。天花板的隔层里铺设了管路,里面有水在不停地循环流动,夏天带走热气,冬天又能补充热量,有效调节了楼内的小气候。
据了解,环境学院楼主体建筑高40米,地上10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集成应用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发电等先进技术、材料和装备。以太阳能发电为例,该楼安装了400多块太阳能发电板,在晴天可随时发电供楼内办公、教学、科研使用,在未全部投入使用的情况下,每年就能发电十多万度。此外,南外墙的半透明玻璃板夏季可遮蔽强烈的日光,冬季又可以吸收阳光中的热量,在室内创建一个温度适中的环境。
机器人“掌勺”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楼内的食堂是该校重要的就餐场所,每天可为数千名师生提供可口的饭菜。在一层食堂的售卖窗口,鱼香肉丝、酸辣白菜等菜肴新鲜出炉,冒着香气,吸引不少学生。可别小看这些菜,主厨可是“机器人师傅”。
在食堂的后厨,两个“机器人”大锅正在“摇头晃脑”,热火朝天地“炒菜”。炒菜机器人长着一个大圆筒“肚子”,食材被它“吃”进肚子,360度翻转烹炒,炒菜完毕后,只需轻轻翻一个“跟头”,炒好的菜就出锅了。食堂师傅说,这两台机器人“大厨”一次能炒16斤菜。机器人旁边有一个高1.2米、宽0.6米的柜子,这是它的“大脑”,装有开关、小电子屏等,这里储存了99道菜的火候、炒菜顺序等程序。这99道菜包括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酸辣白菜等家常菜,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口味需要。食堂师傅李小强在电子屏上选择了“酸辣白菜”,锅烧热后,旁边的油嘴自动喷油,李师傅倒入白菜,之后加入盐、辣椒、醋等调料,圆筒自动翻炒,5分钟后,酸辣白菜就出锅了。在售卖窗口,自动化专业的几名新生品尝这道菜后连声称赞,“咸淡适中,也很有口感,真想不到机器人能做菜。”据介绍,为提高师生就餐效率,今年4月,北交大在学生食堂试点引进了这两台节能炒菜“机器人”,由两位大师傅操作。据初步统计,与普通灶台相比,机器人“大厨”可节省水和燃气一半左右,油烟排放量减少八成以上。据了解,北交大目前所有食堂的灶具都已经更换成了节能灶具。小锅、大锅和蒸灶的节能效率分别在50%、22%和28%。
电梯“自发电”
电梯运行需要耗电,但在北京交通大学,分布于各教学楼的40部电梯却能在运行的同时发电。北交大能源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海东说,“电梯空载上行或者满载下行的时候,会散发很多热量,导致机房温度特别高,需要长期开空调降温,有一次师傅的万用表放在电梯机房机器上,竟然给烤化了!”经过调研,学校引入了电梯“能量反馈系统”,即电梯上行时耗电,下行时将电梯处于高处的势能转变为电能,为电梯的电机运行进行供电,每年“发电量”约60万度。
王海东介绍,全校共有100部电梯,目前已经有40部安装了能量反馈系统,多数安装在高层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他说:“经过测算,按照每天运行4个小时计算,节电率为30%左右。也就是说,一台电梯一年能省电8422.7度。事实上,每天的电梯使用时间远远超过4小时。”
太阳能发电
在清华大学,节能环保的理念同样深入人心。走近该校环境学院楼,最先进入视线的便是南面透明的玻璃墙以及墙外各层密密麻麻安装的太阳能面板。时近正午,阳光耀眼。但走进楼内,却立刻感到一阵凉意扑面。笔者反复寻找,都没发现传统写字楼特有的中央空调送风口。环境学院办公室的李京峰老师指着头顶的天花板说,降温的大半功劳都在这里。天花板的隔层里铺设了管路,里面有水在不停地循环流动,夏天带走热气,冬天又能补充热量,有效调节了楼内的小气候。
据了解,环境学院楼主体建筑高40米,地上10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集成应用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发电等先进技术、材料和装备。以太阳能发电为例,该楼安装了400多块太阳能发电板,在晴天可随时发电供楼内办公、教学、科研使用,在未全部投入使用的情况下,每年就能发电十多万度。此外,南外墙的半透明玻璃板夏季可遮蔽强烈的日光,冬季又可以吸收阳光中的热量,在室内创建一个温度适中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