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aaaq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迅猛提升,抽象思维逐渐灵敏准确,批判性思维日渐提高,辩证性思维得到很大发展,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1]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北京市以“翱翔计划”为载体,在教育理念、培养内容、培养形式、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突破。
  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更新
  “翱翔计划”以首都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为依托,采取“政府主导、学校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策略,致力于建立让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课程模式和培养机制,为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
  1.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种形式
  教育公平,在某种意义上,是指所有人都有权接受他需要并适合他的教育,每位学生的潜在能力都应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每个人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2]事实上,创新人才培养与大众教育并非是两个矛盾对立、非此即彼的概念。任何阶段、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对人的培养,都应该包含创新意识的培养,只不过是创新的程度不一样。
  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要义,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思想。
  2.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去除功利化
  北京市“翱翔计划”开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不以升学为目的,去除了功利这个“指挥棒”。人才的成长是有条件的,创新人才培养应该建立在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人才成长的整个过程当中要创设有利条件,要重视个体独立性的发展,与时俱进地调整现有的评价标准,切忌盲目追求短期成效。
  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营造创新氛围是去除人才培养功利化的重要内容。培养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多为学生提供實践和发问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和新关系的能力。[3]
  3. 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化高中教育改革的方向
  长期以来,升学教育、应试教育仍占据着我国高中教育的主体,存在很多弊端: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导致学生能力发展不够,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过于强调理论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低下,过于强调一致性要求导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充分。总的来看,我国高中教育存在目标不明、模式不清、定位模糊等问题。北京市“翱翔计划”在高中阶段开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对高中定位、模式的探索,也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
  “翱翔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北京市于2008年3月正式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并同时启动了针对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翱翔计划”,从一开始即注重顶层设计。
  1. 人才选拔
  (1)选拔内容:高中阶段“翱翔计划”中学员的选拔主要是为了识别出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创新潜质主要体现在素质积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素质积累指既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积累, 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新意识是具有创新性的个性品质, 是对创新活动的自觉认识和自主意识,是创新的原动力;创新精神是创新性的个性心理,是创新的有力保障;创新能力是认识事物、分析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能力,是创新的决定性因素。
  (2)选拔方式:“翱翔计划”以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为管理载体,启动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面向全市高中学校推选高一年级学生,制定了《学员推选参考指标》。采用“学校推荐 区县审核 初步筛选 专家面试 组织认定”方式产生学员,以测评、自荐、推荐、面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再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朋友、教师、学校的评价,前期创造性工作等就学生的创新潜质进行综合评价,选拔出真正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以便能提供条件、着重培养,使其在高中阶段脱颖而出。
  2. 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上,“翱翔计划”首先确立“尊重个性”的基本原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发挥。[4]其次,课程的设计注重训练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呈现精彩纷呈的科学世界,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课程的设计注重鼓励创新精神,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问题,并将课程学习融入问题研究。再次,有效整合和利用资源,为人才培养搭建更大平台。
  “翱翔计划”试图打破教育与科技、高中与大学、高中校与高中校之间的壁垒,它形成了“生源校”“基地学校”“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联合管理与服务的“三学校管理制”。“翱翔计划”的培养机制是“实验室指导教师、基地学校指导教师、生源校指导教师”共同培养的“三导师制”。
  3. 人才评价
  人才评价机制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导向作用。“翱翔计划”注重构建科学的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第一是评价内容合理化。应突出能力,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实践能力;第二是评价过程动态化。应该突出过程评价,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是评价标准多元化。既能保持传统相对标准评价的优势, 更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比较, 发现自身个体发展的特殊需求;第四是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定量评价基础上引入定性评价,对评价对象作全面、深入、真实的观察,对其特点和发展趋势作出质的描述;第五是评价结果发展化。通过评价激励被评对象,提高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教师教学的热情和学生学习的激情。
  “翱翔计划”在促进人才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
  1.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翱翔计划”试图整合资源,研究并制定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培养以及评价的政策制度,研究创新人才成长需要的各种环境,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创新人才成长,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建立一整套合理的人才选拔、培养和评价机制,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机制创新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每一名高中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实现理想的可能。
  2. 促进了研究性学习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
  “翱翔计划”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建立高中和高校对接机制,让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一起做研究,为提高高中教师素养提供平台。教师在指导学员的过程中,需要跨部门、跨学科、多角度地思考学员培养工作,从学员视角做有效的教学设计,在促进学员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3. 促进了管理、教学、学习、评价方式的变革
  “翱翔计划”力图发掘具有“学术眼力、管理能力、人格魅力、胆识魄力”的教育工作者,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帮助和引导优秀教育管理者、校长和教师在办学实践中成长起来,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使教育家能够大胆试验,大胆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该计划的实施有效促进了高水平的教育家群体,为创新人才发展营造环境。
  “翱翔计划”实施10多年来,基于直接体验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学员互动合作学习的方法等新的教学方式,在创新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专家的认可,并逐渐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
其他文献
2017年,我们基于数学学科开发跨学科课程,首创“超数学项目课程”。根据已有研究与实践,本文尝试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和“怎么样”四个方面展开对“超数学项目课程”的论述,希冀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为什么进行超数学项目课程研究  1.学科发展使然  纵观学科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学科发展是依赖于科学发展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是由综合到分化,再由分化到综合。与之对应,学科发展的历史虽然期间也
左权县地处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太行山主脉西侧,原名辽县,是以抗日名将左权将军英名命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现有中小学49所,教学点12个,教职工1954人,在校中小学学生22026人。  近年来,左权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应用驱动和管理创新为支撑,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各项工作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变革、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后,数学课堂发生了许多变化,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交流次数增多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加了,然而,静心沉思,很多活动都游离于学生的思维之外,对学生的发展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
信息技术复习课既不像初始课、进阶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综合课那样有成就感,它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不好应对的一种课型,但复习课又是相当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梳理技术知识点,温故而知新,实现融会贯通,形成认知系统。笔者积极对信息技术复习课进行专题的探索与研究,参加了由宁波市教研室组织的,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复习效率为目的的初三信息技术专题复习研讨课活动,并在活动中执教了“Photoshop综合复习课”第一
信息化平台是指为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和发展而营造的环境。教育信息化平台常常是一个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为开发利用教育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技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而建立的一个集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一体的平台。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发展,内容渗透在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  太仓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备,教育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完善
【摘 要】教育云平台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利用方面,而忽略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这与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相悖。为此,本研究从当前教育云平台建设现状出发,以合肥教育云平台建设为案例,全面阐述了面向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云平台的特点以及建设模式。  【关键词】学生发展;教育云平台;人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
回顾我国教育信息化近1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脉络:从点到面,由浅入深。自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国全面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教育信息化开始向多元化、多样化和成熟化发展。2010年以来,国家颁布了教育领域相关的前瞻性政策规划以及行动指南,历史性地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空前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2012年,国家从
“护蛋行动”是我校开拓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之一,已经实施多年。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了解父母照顾自己的不易;感受生命——知道珍惜生命,注意安全;感受责任——考验学生的智力与应对能力;热爱生活——打扮蛋宝宝,提升艺术创作力。  我校引入“德稻教育STEAM R”的课程模式,将“护蛋行动”打造成“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
教学信息化,是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其中利用移动学习终端的学习可以基于丰富的资源和大数据的分析,改变教与学的生态。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础,然而实验教学会受到场地、材料等的限制,成为一种以模仿和重复为主的操作层面的学习,缺乏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在葡萄酒酿制的实验活动教学中,我们融合了移动终端的诸多优点,努力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样态。
回顾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传统教育信息化模式的一些不足:(1)新技术往往要形成一套新的方法去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2)学生信息化学习环境多为普遍性的模式而缺乏个性指向,(3)信息化系统的建立由单一部门完成而欠缺现有教育系统的整体规划,(4)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引入对已有的教学方式缺乏延续性。这些不足和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颠覆原有的信息化建设积累,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改善。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