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土家族地区,山青水秀给人一种灵气,迷人的风情——摆手舞、撒尔嗬、五句子情歌、“女儿会”,让你真正的如痴如醉。
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七月七土家“女儿会”,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采花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届时,以年轻姑娘为主,也有已婚妇女前往参加,通过对歌的形式寻找意中人或与旧情人约会,畅诉衷情。
参加“女儿会”时,青年女子身着节日盛装,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上,习惯把长的穿在里面,短的穿在外面,一件比一件短,层层都能被人看见,谓之“亮折子”或俗称“三滴水”,并佩戴上自己最好的金银首饰。
“女儿会”这天,姑娘们把用背篓背来的土产山货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倒放的背篓上,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小伙子则在肩上斜挎一只背篓,形如漫不经心的游子,在姑娘面前搭讪,双方话语融洽,机缘相投时,就到街外的丛林中去赶“女儿会”,通过女问男答的对歌形式,互通心曲,以定终身。
相传,土家“女儿会”源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后,采花州年年都要举办展示民族风情的盛大“女儿会”,使其成为了采花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令山外人心动目眩的艺术奇葩。通过喜庆繁华而又朴素典雅的“女儿会”,能让人感受远古巴人真、善、美的脉搏与灵魂,看到土家人追求幸福、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走进土家族地区,山青水秀给人一种灵气,迷人的风情——摆手舞、撒尔嗬、五句子情歌、“女儿会”让你真正的如痴如醉。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来到这几年举办“女儿会”的地方,五峰土家族的聚居地采花山寨,寻访“女儿会”风情。
每年农历七月七,是采花土家族儿女,尤其是土家族妇女最盼望、也最高兴的一天。这天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女儿会”,现代人称之为土家族的情人节。
老乡为我们介绍了去年“女儿会”的情景。去年的“女儿会”别具一格,热闹非凡。真是其情也醉,其味也长,其趣也多。
采花几个乡镇相约在泗洋河的采花举行“女儿会”,这里新开发的石林风景区为“女儿会”提供了宽阔而幽静的场地。采花的太阳河、柏杨坪、石灰窑、三岔、龙凤坝等乡村山寨的各族群众在两个月前就奔走相邀。
“女儿会”,即是土家儿女相约赶会相亲的好时光,也是村商城贾发财的好机会。只几天功夫,大约有几百个现代货郎担,在宽阔的要道处,忙于搭棚摆摊。到了七月十二这一天,美丽的采花好象一夜之间就冒出了数条长街。
一大早,四面八方的土家人和各族群众,相约结伴,潮涌而至。城区的男女青年也兴致勃勃地赶来赏会。附近几个乡村的农民小戏班、鼓乐队,也都赶来献艺助兴。整个采花石林,人如潮涌,声似鼎沸,赶会交情的、借会赏景的、为会献艺的忙个不停,那场面大概是自有“女儿会”以来,最热闹最壮观的一次了。
对歌传情是“女儿会”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活动。石窑乡民间典籍中记载古时七月十二妇女“相约上街,赶场一日”的情景:“结缘男女,趁此良机,相互瞥见,中意者嫣然一笑,以为情愿,约定交谈,倾吐爱慕,至晚而归。”如今,虽然恋爱、婚姻十分自由,但许多青年男女仍然非常看重七月十二这一天,寻情觅爱的少男少女更是盛妆打扮,趁赶会的大好时机寻找意中人。他们或初次相会,以歌传情,一见中意者就依依不舍;或是热恋相约,赶旅游潮流,赏景叙情,而传情、叙情的主体方式是对歌。
土家少男少女尤其爱唱五句子情歌,对歌活动丰富多彩,既有寻情觅爱的少男少女们唱着最拿手的逗情传意的情歌,也有那些幽静处挨肩搭背低声吟唱的情侣小调,还有乡间山歌高手在女儿会上以歌逗寻技高歌伴的诙諧曲调,更有那些专门赶来凑热闹的群众被逗得兴起之时的唱和之声,真是此起彼伏,歌浪冲天。这里录下几首:
男领:两座高山排对排,山上搭起唱歌台;
你是歌师台上站,不是歌师快让开;
听我歌师唱起来。
男唱:郎唱山歌姐儿听,莫作装聋作哑人;
唱歌如说知心话,唱得郎心对姐心;
五句子歌儿做媒人。
女唱:郎唱山歌姐在听,南风绕绕未听明;
有朝一日听明了,你一句来我一声;
夫唱姐随过一生。
男唱:这山望见那山高,望见妹妹砍柴烧;
没有柴烧我来砍,没有水喝我来挑;
莫把妹妹累成痨。
女唱:对门对户对条街,姐门对着郎门开;
早晨对着郎洗脸,黑哒对着姐脱鞋;
何不搬到一屋来?
土家族的五句子情歌,称之为土家族的爱情绝唱,这绝唱的绝招其实就是有一个第五句,它往往突出一个“逗”字。逗得性起,逗得情生。因此,对歌,是比情、试情、传情。因此,这“山上搭起唱歌台”的歌手一拉开架势,比什么开幕仪式的礼仪之辞更具有号召力,一时间以对歌为乐的歌手们挽袖上台,争相对唱,看谁今天的歌最逗,喉最亮。寻情觅爱的年轻儿郎也争相上台,献上他们最希望打动姑娘芳心的歌。姑娘的歌好似绣球,水灵灵的眼睛在人群中搜寻着可意郎君,谁动了心谁就抢着接唱。他们的歌就是媒人,哪个姑娘相中了如意郎君,就以目传情,频送秋波,暗中打听那是谁家的儿郎,也有趁机与过去相好的情人对歌叙旧,打情骂俏,不避亲朋的。就是亲夫,也在那里起哄助威。说来奇怪,歌中歌后一对对,或悄悄相约在林荫树下,依依偎偎,或漫步在山间小路,撑伞遮阳……乡里一位老人告诉我们:其实,这天不仅仅是少男少女们在寻找意中人,许许多多的家长也在寻找中意的“儿媳”、“女婿”。或有中意之人,便悄悄呼男唤女,暗中指点,巧妙打听是谁家男女。于是在女儿会之后,或是男女相互走动联系,书信往来,自由恋爱,或托人说媒,讨话备礼,看人家,定佳期……如果统计起来,这些地方的男女姻缘,通过“女儿会”一见钟情或牵线搭桥者至少也是十有六七。
在当地人的记忆中,“女儿会”是以“情”驰名、以“歌”传情的,有“土家情人节”的美称。如今的“女儿会”,虽然商业唱起了主角,但对山歌唱情歌仍然不可缺少。
如果女孩唱到做鞋歌时,便是看上对方了:“挨哥坐,对哥说,绕天绕地问情哥:穿的鞋子有多大,做双鞋子送给你,许你不再打赤脚。”接下来的山歌中,两人就会互通家庭身世,并将贴身的物品赠送给对方作为定情信物。
男送女的有戒指、象牙梳、绣花针之类,女送男的或一双青布鞋,或一双绣花袜底,或一只刺了绣的荷包。直到这个时候,两人才会在夕阳中,分手各自回家。真是月上柳梢头,别时两依依。
以歌结缘的青年男女,在“女儿会”上分别之后,如果两人都中意对方,男方一般就会上门提亲,有情人当然可以终成眷属。
然而,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也有不少有情人,因门户不相当,或有家族积怨,而被家庭、家族的偏见拆散,于是林子里的歌声变成一种美好的回忆,变成吊脚楼边一种永久的单相思。而同时,每年的“女儿会”也被赋予了另一层特殊的意义,这些有情人,在这一天可以再相见互诉衷肠,而不受人们的指责。
(编辑 齐景军)
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七月七土家“女儿会”,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采花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届时,以年轻姑娘为主,也有已婚妇女前往参加,通过对歌的形式寻找意中人或与旧情人约会,畅诉衷情。
参加“女儿会”时,青年女子身着节日盛装,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上,习惯把长的穿在里面,短的穿在外面,一件比一件短,层层都能被人看见,谓之“亮折子”或俗称“三滴水”,并佩戴上自己最好的金银首饰。
“女儿会”这天,姑娘们把用背篓背来的土产山货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倒放的背篓上,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小伙子则在肩上斜挎一只背篓,形如漫不经心的游子,在姑娘面前搭讪,双方话语融洽,机缘相投时,就到街外的丛林中去赶“女儿会”,通过女问男答的对歌形式,互通心曲,以定终身。
相传,土家“女儿会”源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后,采花州年年都要举办展示民族风情的盛大“女儿会”,使其成为了采花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令山外人心动目眩的艺术奇葩。通过喜庆繁华而又朴素典雅的“女儿会”,能让人感受远古巴人真、善、美的脉搏与灵魂,看到土家人追求幸福、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走进土家族地区,山青水秀给人一种灵气,迷人的风情——摆手舞、撒尔嗬、五句子情歌、“女儿会”让你真正的如痴如醉。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来到这几年举办“女儿会”的地方,五峰土家族的聚居地采花山寨,寻访“女儿会”风情。
每年农历七月七,是采花土家族儿女,尤其是土家族妇女最盼望、也最高兴的一天。这天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女儿会”,现代人称之为土家族的情人节。
老乡为我们介绍了去年“女儿会”的情景。去年的“女儿会”别具一格,热闹非凡。真是其情也醉,其味也长,其趣也多。
采花几个乡镇相约在泗洋河的采花举行“女儿会”,这里新开发的石林风景区为“女儿会”提供了宽阔而幽静的场地。采花的太阳河、柏杨坪、石灰窑、三岔、龙凤坝等乡村山寨的各族群众在两个月前就奔走相邀。
“女儿会”,即是土家儿女相约赶会相亲的好时光,也是村商城贾发财的好机会。只几天功夫,大约有几百个现代货郎担,在宽阔的要道处,忙于搭棚摆摊。到了七月十二这一天,美丽的采花好象一夜之间就冒出了数条长街。
一大早,四面八方的土家人和各族群众,相约结伴,潮涌而至。城区的男女青年也兴致勃勃地赶来赏会。附近几个乡村的农民小戏班、鼓乐队,也都赶来献艺助兴。整个采花石林,人如潮涌,声似鼎沸,赶会交情的、借会赏景的、为会献艺的忙个不停,那场面大概是自有“女儿会”以来,最热闹最壮观的一次了。
对歌传情是“女儿会”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活动。石窑乡民间典籍中记载古时七月十二妇女“相约上街,赶场一日”的情景:“结缘男女,趁此良机,相互瞥见,中意者嫣然一笑,以为情愿,约定交谈,倾吐爱慕,至晚而归。”如今,虽然恋爱、婚姻十分自由,但许多青年男女仍然非常看重七月十二这一天,寻情觅爱的少男少女更是盛妆打扮,趁赶会的大好时机寻找意中人。他们或初次相会,以歌传情,一见中意者就依依不舍;或是热恋相约,赶旅游潮流,赏景叙情,而传情、叙情的主体方式是对歌。
土家少男少女尤其爱唱五句子情歌,对歌活动丰富多彩,既有寻情觅爱的少男少女们唱着最拿手的逗情传意的情歌,也有那些幽静处挨肩搭背低声吟唱的情侣小调,还有乡间山歌高手在女儿会上以歌逗寻技高歌伴的诙諧曲调,更有那些专门赶来凑热闹的群众被逗得兴起之时的唱和之声,真是此起彼伏,歌浪冲天。这里录下几首:
男领:两座高山排对排,山上搭起唱歌台;
你是歌师台上站,不是歌师快让开;
听我歌师唱起来。
男唱:郎唱山歌姐儿听,莫作装聋作哑人;
唱歌如说知心话,唱得郎心对姐心;
五句子歌儿做媒人。
女唱:郎唱山歌姐在听,南风绕绕未听明;
有朝一日听明了,你一句来我一声;
夫唱姐随过一生。
男唱:这山望见那山高,望见妹妹砍柴烧;
没有柴烧我来砍,没有水喝我来挑;
莫把妹妹累成痨。
女唱:对门对户对条街,姐门对着郎门开;
早晨对着郎洗脸,黑哒对着姐脱鞋;
何不搬到一屋来?
土家族的五句子情歌,称之为土家族的爱情绝唱,这绝唱的绝招其实就是有一个第五句,它往往突出一个“逗”字。逗得性起,逗得情生。因此,对歌,是比情、试情、传情。因此,这“山上搭起唱歌台”的歌手一拉开架势,比什么开幕仪式的礼仪之辞更具有号召力,一时间以对歌为乐的歌手们挽袖上台,争相对唱,看谁今天的歌最逗,喉最亮。寻情觅爱的年轻儿郎也争相上台,献上他们最希望打动姑娘芳心的歌。姑娘的歌好似绣球,水灵灵的眼睛在人群中搜寻着可意郎君,谁动了心谁就抢着接唱。他们的歌就是媒人,哪个姑娘相中了如意郎君,就以目传情,频送秋波,暗中打听那是谁家的儿郎,也有趁机与过去相好的情人对歌叙旧,打情骂俏,不避亲朋的。就是亲夫,也在那里起哄助威。说来奇怪,歌中歌后一对对,或悄悄相约在林荫树下,依依偎偎,或漫步在山间小路,撑伞遮阳……乡里一位老人告诉我们:其实,这天不仅仅是少男少女们在寻找意中人,许许多多的家长也在寻找中意的“儿媳”、“女婿”。或有中意之人,便悄悄呼男唤女,暗中指点,巧妙打听是谁家男女。于是在女儿会之后,或是男女相互走动联系,书信往来,自由恋爱,或托人说媒,讨话备礼,看人家,定佳期……如果统计起来,这些地方的男女姻缘,通过“女儿会”一见钟情或牵线搭桥者至少也是十有六七。
在当地人的记忆中,“女儿会”是以“情”驰名、以“歌”传情的,有“土家情人节”的美称。如今的“女儿会”,虽然商业唱起了主角,但对山歌唱情歌仍然不可缺少。
如果女孩唱到做鞋歌时,便是看上对方了:“挨哥坐,对哥说,绕天绕地问情哥:穿的鞋子有多大,做双鞋子送给你,许你不再打赤脚。”接下来的山歌中,两人就会互通家庭身世,并将贴身的物品赠送给对方作为定情信物。
男送女的有戒指、象牙梳、绣花针之类,女送男的或一双青布鞋,或一双绣花袜底,或一只刺了绣的荷包。直到这个时候,两人才会在夕阳中,分手各自回家。真是月上柳梢头,别时两依依。
以歌结缘的青年男女,在“女儿会”上分别之后,如果两人都中意对方,男方一般就会上门提亲,有情人当然可以终成眷属。
然而,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也有不少有情人,因门户不相当,或有家族积怨,而被家庭、家族的偏见拆散,于是林子里的歌声变成一种美好的回忆,变成吊脚楼边一种永久的单相思。而同时,每年的“女儿会”也被赋予了另一层特殊的意义,这些有情人,在这一天可以再相见互诉衷肠,而不受人们的指责。
(编辑 齐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