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成为我国人力资本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其中省际流动人口更是对流入地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只有全面了解省际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劣态势,才能优化制定流动人口管理政策,促进流动人口群体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本文通过建立基于C-D函数的有效劳动力模型,选取人口流入集中的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5省市为代表,测算出2001-2011年间新增省际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5省市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处于较高水平,且稳步提高。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经济增长 贡献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投入要素,包含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素质等多内容,是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成为我国人力资本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省际间流动人口成为地区人力资本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普”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省际流动人口为8588万,与2000年 “五普(省际流动人口为4242万)相比,增加了4343万;省际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由 3.41%上升为 6.44%,十年来我国省际流动人口规模大幅上升。另外,根据“六普”数据计算,2010 年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为 30.6 岁,高于全国流动人口平均水平(31.8岁);受教育程度方面, 2010年全国省际流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17年,也高于同期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的8.85年。可以看出,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素质,具有“年轻化”、“受教育程度高”的特点。
省际流动人口为流入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在对流入地区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同时也为政府社会管理与服务带来新的挑战,只有全面了解省际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劣态势,才能优化制定流动人口管理政策,以促进流动人口群体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因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用现有数据测算省际间流动人口对流入地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希望从经济发展角度对省际间流动人口所做贡献进行客观的认识,为更好的把省际间流动人口纳入社会经济整体战略考虑提供参考依据。
一、模型的构建
对C-D函数进行改进,用人力资本存量代替劳动力数量投入,调整后得到生产函数的有效劳动模型:
Y=AK H (1)
其中,Y表示总产出,A表示技术水平,K表示投入的物质资本存量,H表示投入的人力资本存量, 、 分别表示K和H的产出弹性。
根据生产函数,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计算公式如下:
(2)
式中,为生产要素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生产要素i的弹性系数,为生产要素i的增长率,y为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年增长率。又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率xH为△H/H,△H可分为省内常住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增长量H1和省际流入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增长量△H2(△H=△H1+△H2),则新增省际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流入地经济增长的贡献计算公式为:
(3)
式中,xH2为省际流入人口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率△H2/H.
二、回归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省际流动人口规模逐渐形成并不断加大,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2000-2011年省际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经济增长的贡献。根据“六普”数据中我国现阶段省际人口流动现状,本文选取省际流入人口集中的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作为省际人口流入省份的代表。
先对C-D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方程:lnY=lnA+ lnK+ lnH。
假定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规模报酬不变,即 + =1。收集整理人力资本存量(H){各省市人力资本存量(H)=各省市平均受教育年限(h)€桌投κ浚↙);省际间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H)=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h ↙1)}、各地区生产总值(Y)、物质资本存量(K)数据代入,结果如下:
表1 各省份回归分析
各省份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且通过平稳性进行检验,根据得到的生产函数测算新增省际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流入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如下:
表2 2001-2011年各流入省份新增省际流入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结论分析
(一)省际流动人口对流入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相当贡献。
首先省际人口动为流入地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通过整理数据发现,2001-2007年间各地区省际人口流入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加大并在2007年左右达到顶峰,2008年至今省际人口流入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增长态势,省际人口流入的规模仍不断加大。同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5省市人力资本存量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分别增长0.32、0.44、0.34、0.25、0.3个百分点,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有正指数关系,是推动5省市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进一步分析表3-5看出,新增省际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5省市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处于较高水平,且稳步提高。这是一方面是由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省际流动人口规模逐渐形成并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对劳动力资源的大规模需求,使得流入的人口资源得到较好的配置,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吸引人口素质不同导致地区间人力资本存量贡献率出现明显差异。
2005-2011年间,上海、北京两市新增省际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加大,但是作为传统流动人口聚集大省的广东省,新增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呈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与不同地区所吸引的流动人口素质水平不同有关,“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上海、广东流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分别为26.03%、14.71%、7.52%,北京、上海地區对高素质人力资本的吸引明显高于广东地区,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在金融、软件等高端产业有明显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和尖端技术人才的流入,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往往是科技创新和生产转化的基础,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三)引起广东省的新增省际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的其它原因。
广东省新增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减少,2005-2011年省际流入人口增长率分别为 1.74%、1.04%、0.68%、0.35%、0.46%、1.78%、0.13%,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对省际流动人口的吸引能力越来越弱;另一方面经过90年代至今的大量涌入,流动人口为广东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早批流入广东的流动人口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基础,相对于此,新增的省际流入人口对广东经济增长没有发挥明显的贡献作用。
四、启示与本研究的不足
可以看到,外省流入人口为流入地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这要求各流入地地方政府应当以开放的、市场化的心态看待外省劳动力,把省外劳动力视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不断增长的流动劳动力大军,一方面加强对外省劳动力的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更应该善待流动人口,依法维护外省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把对外省劳动力的管理纳入社会经济整体战略中考虑,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本文选择主要人口流入地作为初步研究对象,然而由于统计数据的缺乏,对省际流动人口数量的估计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另外,本文仅从受教育程度方面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忽视了健康、年龄、性别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是决定人力资本质量的关键。还有,本文只局限于研究省际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省份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而对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产业升级等)方面分析較少,因而也就无法准确知道人口流动在何种程度影响流入地经济结构的变动或升级,这也是今后有机会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作者: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技术经济管理方向))
参考文献:
[1]谢群,潘玉君.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实物资本存量估算[J].当代经济,2011
[2]吕利丹,段成荣.对我国流动人口统计调查的总结与思考[J].南方人口,2012
[3]刘晓英.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1.07
[4]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P80
[5]谭永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6]樊欢欢,张凌云.Eviews 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李国锋. 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北京市的测算[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经济增长 贡献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投入要素,包含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素质等多内容,是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成为我国人力资本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省际间流动人口成为地区人力资本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普”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省际流动人口为8588万,与2000年 “五普(省际流动人口为4242万)相比,增加了4343万;省际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由 3.41%上升为 6.44%,十年来我国省际流动人口规模大幅上升。另外,根据“六普”数据计算,2010 年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为 30.6 岁,高于全国流动人口平均水平(31.8岁);受教育程度方面, 2010年全国省际流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17年,也高于同期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的8.85年。可以看出,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素质,具有“年轻化”、“受教育程度高”的特点。
省际流动人口为流入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在对流入地区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同时也为政府社会管理与服务带来新的挑战,只有全面了解省际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劣态势,才能优化制定流动人口管理政策,以促进流动人口群体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因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用现有数据测算省际间流动人口对流入地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希望从经济发展角度对省际间流动人口所做贡献进行客观的认识,为更好的把省际间流动人口纳入社会经济整体战略考虑提供参考依据。
一、模型的构建
对C-D函数进行改进,用人力资本存量代替劳动力数量投入,调整后得到生产函数的有效劳动模型:
Y=AK H (1)
其中,Y表示总产出,A表示技术水平,K表示投入的物质资本存量,H表示投入的人力资本存量, 、 分别表示K和H的产出弹性。
根据生产函数,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计算公式如下:
(2)
式中,为生产要素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生产要素i的弹性系数,为生产要素i的增长率,y为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年增长率。又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率xH为△H/H,△H可分为省内常住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增长量H1和省际流入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增长量△H2(△H=△H1+△H2),则新增省际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流入地经济增长的贡献计算公式为:
(3)
式中,xH2为省际流入人口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率△H2/H.
二、回归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省际流动人口规模逐渐形成并不断加大,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2000-2011年省际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经济增长的贡献。根据“六普”数据中我国现阶段省际人口流动现状,本文选取省际流入人口集中的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作为省际人口流入省份的代表。
先对C-D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方程:lnY=lnA+ lnK+ lnH。
假定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规模报酬不变,即 + =1。收集整理人力资本存量(H){各省市人力资本存量(H)=各省市平均受教育年限(h)€桌投κ浚↙);省际间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H)=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h ↙1)}、各地区生产总值(Y)、物质资本存量(K)数据代入,结果如下:
表1 各省份回归分析
各省份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且通过平稳性进行检验,根据得到的生产函数测算新增省际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流入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如下:
表2 2001-2011年各流入省份新增省际流入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结论分析
(一)省际流动人口对流入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相当贡献。
首先省际人口动为流入地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通过整理数据发现,2001-2007年间各地区省际人口流入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加大并在2007年左右达到顶峰,2008年至今省际人口流入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增长态势,省际人口流入的规模仍不断加大。同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5省市人力资本存量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分别增长0.32、0.44、0.34、0.25、0.3个百分点,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有正指数关系,是推动5省市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进一步分析表3-5看出,新增省际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5省市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处于较高水平,且稳步提高。这是一方面是由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省际流动人口规模逐渐形成并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对劳动力资源的大规模需求,使得流入的人口资源得到较好的配置,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吸引人口素质不同导致地区间人力资本存量贡献率出现明显差异。
2005-2011年间,上海、北京两市新增省际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加大,但是作为传统流动人口聚集大省的广东省,新增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呈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与不同地区所吸引的流动人口素质水平不同有关,“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上海、广东流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分别为26.03%、14.71%、7.52%,北京、上海地區对高素质人力资本的吸引明显高于广东地区,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在金融、软件等高端产业有明显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和尖端技术人才的流入,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往往是科技创新和生产转化的基础,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三)引起广东省的新增省际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的其它原因。
广东省新增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减少,2005-2011年省际流入人口增长率分别为 1.74%、1.04%、0.68%、0.35%、0.46%、1.78%、0.13%,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对省际流动人口的吸引能力越来越弱;另一方面经过90年代至今的大量涌入,流动人口为广东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早批流入广东的流动人口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基础,相对于此,新增的省际流入人口对广东经济增长没有发挥明显的贡献作用。
四、启示与本研究的不足
可以看到,外省流入人口为流入地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这要求各流入地地方政府应当以开放的、市场化的心态看待外省劳动力,把省外劳动力视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不断增长的流动劳动力大军,一方面加强对外省劳动力的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更应该善待流动人口,依法维护外省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把对外省劳动力的管理纳入社会经济整体战略中考虑,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本文选择主要人口流入地作为初步研究对象,然而由于统计数据的缺乏,对省际流动人口数量的估计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另外,本文仅从受教育程度方面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忽视了健康、年龄、性别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是决定人力资本质量的关键。还有,本文只局限于研究省际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省份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而对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产业升级等)方面分析較少,因而也就无法准确知道人口流动在何种程度影响流入地经济结构的变动或升级,这也是今后有机会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作者: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技术经济管理方向))
参考文献:
[1]谢群,潘玉君.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实物资本存量估算[J].当代经济,2011
[2]吕利丹,段成荣.对我国流动人口统计调查的总结与思考[J].南方人口,2012
[3]刘晓英.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1.07
[4]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P80
[5]谭永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6]樊欢欢,张凌云.Eviews 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李国锋. 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北京市的测算[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