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已无荣德生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yu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得王石如此推崇,荣德生何人?
  把荣德生从故纸堆里拽出来的,是王石。
  最近,王石对话创新工厂80后创业者之时,问大家:“中国现在企业家的水平,不包括你们80后,但包括我、柳传志、张瑞敏这些人,还低于上世纪民国初年工商界的水平——这样的判断,你们觉得是谦虚呢,还是就是这样的?”
  王石顿了顿说:“我认为不如他们。”
  一时间,全场鸦雀无声。
  “这一刻,我认为是全场最迷人的时刻。”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个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企业家,向一群生于80年代乃至90年代的创业者讲述他景仰的前辈企业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第一次借助言传身教的方式在流传:一个受人敬仰的前辈,在向一群无所顾忌的晚辈讲述他们已经不知道的历史。”
  往事如烟,王石为自己的“不如”给出了三个理由。
  其一,荣家用自己家族的钱修建了梅园,作为给这个城市的礼物。而直至今日,中国没有一个民营企业家为城市和公众留下类似的礼物,社会担当不如。
  其二,荣家靠面粉起家,最初进口的是德国磨面机,但荣家是将技术、设备和管理、人才同步引进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很多公司从西方引入的设备,“很多放在荒地里生锈了,盲目引进设备,没考虑引进技术人员……(荣家)比我们20世纪80年代厉害多了”。
  其三,荣老先生当时给政府提交过一个地域经济发展的建议书。“我一看,就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啊。如果不是抗日战争,那就提前五十年开发了。但他不是搞房地产的,是做面粉的。我一看就冒汗,没有他的气度和眼光。”
  言语里,满满的钦佩。能得王石如此推崇,荣德生何人?
  立命之道
  荣德生(1875-1952),又名宗铨,号乐农。江苏无锡开源乡荣巷人,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父,我国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著有《乐农纪事》,曾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政府工商部参议等职。
  传言,他三岁尚不能开口说话,家人不免为之担心,莫非是个哑巴?邻人则嬉笑称之为“二木头”。其实,这些见诸报端和饭后谈资的描述并不可信,不过是时人带入话题的风趣之语。
  荣家祖籍山东,鼻祖荣启期与孔子有交往,先贤荣子琪是孔子七十二贤徒第五十九名。历史与血脉的源流总是纠缠不断。儒家思想在他血液里的流淌和传承,表现在他整日的青衫长褂和诚信不欺的商业上。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平日一袭长衫,布衣布鞋,一顶普通的瓜皮帽,饭食简单,不求特殊。
  “古之圣贤,其言行不外《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正心修身,终至国治而天下平。吾辈办事业亦犹是也,必先正心诚意,实事求是,庶几有成。”这是梅园里的荣德生警句。而荣德生的立身治家之道,也是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无论做人做事,他都未脱离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内涵。这在那个“西学东用”“拿来主义”盛行的时代,尤显可贵。
  所以,当荣德生之子、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去世之时,王石的纪念文章里写道:荣家遵循的是最简单的商业原则“诚信”,这不完全是西方“舶来品”。
  荣德生对诚信的孜孜以求,从以下两件事可见一斑。
  其一,是在申新三厂筹办过程中,荣德生对栈房司磅说:“到年底结账,如果栈房比账上多了东西,我是要停你的生意的。司磅一定要公平,是多少磅多少,不能少磅多进。少磅多进,这是偷窃行为。你能偷人家的,也就能偷我的。”
  其二,1932~1933年,史上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我国的民族工业遭受到很大的打击。加之国民政府苛捐杂税倍增,购买力骤降,国内市场持续萎缩,荣家企业连年亏损,债台高筑,造成了创业以来最严重的经营危机。至1935年4月,申新各厂负债超过了全部资产总额,资不抵债,荣氏兄弟“无日不在愁云惨雾之中”。事后,荣德生深有体会地说:“是年之多事,为生平未遇。思想正大,立论未错,垂危之局,卒保平稳,教育义务亦未稍停。余至今尚津津乐记,后之办事业者,必以诚心为心,富贵岂难事哉!”
  荣德生毕其一生践行着诚信不欺。他曾手书对联曰:意诚言必中,心正思无邪。
  现在的无锡梅园,还悬挂着荣德生老先生的题诵豳堂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实业救国
  本着“为天下人布芳馨”的信念,遵循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传统,荣德生在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里,祭出“实业救国”的大旗。
  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资实业。1900年,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做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后改为茂新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
  随着事业的发展和政治局势的变化,荣德生的实业报国思想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当时,孙中山从海外归来到达上海,苏省立宪公会会员开欢迎会于张家花园安恺第,荣德生亦参加欢迎会并与孙中山合影留念。辛亥革命成功这一伟大事件,不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且是推动荣氏兄弟发展实业、经世报国的强大动力。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全国兴起了抵制日货运动。荣氏兄弟抓住机遇,继续扩展企业,使荣家企业在抵制外货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们派人赴欧美订购机器,将设备、技术、人才一并引进,在无锡建立公益铁工厂,并先后在上海、济南等地购置土地准备建厂。经过几年的筹划,他们在上海建起了福新七厂、八厂,在无锡和济南分建了茂新三厂、四厂,在无锡和汉口分建了申新三、四厂。
  从1912年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厂起,至1920年止,中间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原来对华倾销的棉纱、面粉大量下降,为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契机。荣德生毅然决定大力扩充各厂设备规模,同时到各地考察,择地创建新厂。   1922年,荣氏兄弟已拥有茂新、福新共12个粉厂,占全国面粉生产力的28%,被誉为“面粉大王”。其生产的“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面粉厂经营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浓厚兴趣。1915年,荣氏兄弟出资18万元,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到1922年,申新已有4个厂,产纱锭达13万枚,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纺织企业公司。荣氏兄弟因此又被誉为旧中国的“棉纱大王”。
  能成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固然在于引进技术、设备、人才,更得益于荣家兄弟的激流勇进、“滚雪球”式的疯狂扩张。尤其兄长荣宗敬,见到机会咬住就上。他的经营哲学是“只要有人肯借钱,我就敢要,只要有人肯卖厂,我就敢买”,是一个典型的激进战略痴迷者。荣德生虽不似兄长般急进,但骨子里也是“扩张”迷恋者。他说:“余留心社会经济,而主多立工厂,推至省用、国用,而至世界经济之竞争,尤以自立生存,对外相等为比较。”
  对于荣家兄弟不断克服困难、扩大实业、永不满足的动力和雄心,荣德生说:“对外竞争,非扩大不能立足。近年失业者增多,无法找到工作。如此一想,非扩大不可。在别人看来,贪心不足,力小图大,风险堪虞。实皆不明余志也!”
  这样的眼光和策略,与传统的“一朝官府一朝商”的境况有天壤之别。以往商人因为对官府的依赖,在其发家致富后不再热衷于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是将更多的精力花费于官场的奉迎,捐纳功名,进行各种方式的政治投资。当时的条件下,荣德生恪守“不与官家搭界”的家训,即使难免“低帽过府衙,见官矮半截”,也不改实业救国的初衷。
  关于实业扩张,在他70岁寿庆时仍念念不忘:“余以创办工业积德,胜于善举。……一人进厂,则举家无可冻馁。一地有厂,则各业皆能兴旺。……他日时平若键,此志不改。”
  这样的思想格局,或许得益于荣德生在广东河补抽税局任职期间阅读了《美国十大富豪》、《事业杂志》等不少西方书刊,目睹了外国人在香港、广州等地经营的近代企业兴旺发达,大批外国面粉免税进口、倾销中国市场和大量白银外流的情景,悟出了“创新事业”就是兴办实业的意念。
  正是实业救国之心,才促使荣德生投资于工厂的技术和效率提高。
  荣德生孙女荣智和说:“祖父一生坚持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荣德生曾表示:“不忍坐视国家经济沦溺绝境,应尽吾一分忠实之心,做一分忠实之事业。”
  遗香未央
  办实业赚了钱,就要回馈社会,推动社会发展,是荣德生一生的信念。荣德生热衷于兴办教育、造桥铺路、捐建图书馆。他晚年对同乡史家钱穆说:“五十年后,无锡人记得我,也许就是那座长桥而已。”实际上,荣德生的风骨和品行多年之后还在遗泽后人。
  1912年11月,北洋政府工商部在北京召开工商会议。荣德生被推选为江苏代表赴京参会,与代表共议兴国大计。他一人就提出三个提案,会议全部通过。他的提案,得到了北洋政府的高度重视。“内阁总理赵秉钧派秘书长至会,谈此事之必行。”会议结束后不久,荣德生又立即撰拟《无锡之将来》一文,自印1000册广为散发。这份对无锡未来发展的探讨,穿越百年时光后,让王石惊叹荣德生这个前人的怀抱和眼光。
  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江南国土相继沦陷。荣氏企业有的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占据,只有租界内的工厂维持生产。而荣德生不仅捐款捐物,而且下令荣氏名下的公益铁工厂停止生产纺织、面粉机器,专门制造地雷、手榴弹等武器,供抗日部队作战使用。次年5月,荣德生由汉口来沪,深居简出,唯以搜购古籍、字画自遣,亟盼时局好转。1941年,日商觊觎荣氏纱厂,由汪伪实业部派员与荣德生商谈,要他将申新一、八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当即遭到严词拒绝。汪伪外交部长褚民谊只得亲自来沪,假国际饭店邀请荣德生面谈。荣德生之子尔仁代往,说明其父不变初衷,不出卖工厂和人格。褚民谊却厚颜无耻地说:“中国的半壁江山都给日本人,何患小小申新两个厂。”褚民谊又威胁说:“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荣德生闻言,凛然言道:“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铮铮铁骨,时人莫不钦佩。在荣德生的影响下,荣氏企业中没有一个厂同日伪“合作”,亲属同仁中也没有一个人向日伪屈服。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榜样的力量”。
  1948年,国民党统治已成土崩瓦解之势,有资产者纷纷离开大陆,荣氏家族也面临抉择。在一片离沪声中,荣德生专程从无锡来到高恩路住所,明确表示:“不离开大陆”。他还在无锡《人报》上公开表示“不论形势如何变化,我决不离锡。”他说:“我若一走,几万个小烟囱将无法出烟,因此我决不离锡一步。”荣德生不但自己留下不走,而且坚决制止了申新三厂个别主持人企图将2万纱锭拆运台湾的错误行动,并指示将合丰公司已经运抵台湾的54只马达全部运回上海。他密令各厂:“今后方针,以维持原有局面为原则。”凡已迁往香港、台湾、广州的设备和物资,“应一律从早出售或搬回”。在他管辖的企业内,大大减少了迁厂逃资的损失。
  荣德生“一生低首拜梅花”。人们说起他,梅园是绕不开的话题。梅园系荣德生一手所建,爱之深自不必说。但荣老先生爱梅园,更爱祖国。1947年,荣先生委派申新三厂厂长郑翔德修理梅园,从上海买来雪松、龙柏等植于园中。旧历闰二月十四日,他来到梅园看修理园子。瞥见樱花盛开,烂漫如云,他说:“今看此花,尤未能忘昔日之痛耳!”从观赏日本樱花联想到日军蹂躏中华之暴行,拳拳爱国之心在焉。
  而今,梅园尚在,梅花年年傲立枝头,凌寒怒放。可是,世间已无荣德生。
其他文献
五粮液出厂价一升一降,迷途知返,却晚了两年  5月17日,五粮液突然抛出大幅降价政策:5月18日起将核心产品52度水晶瓶五粮液的出厂价调整为609元/瓶,零售价为729元/瓶;另一款主打产品五粮液1618出厂价调整为659元/瓶,零售价为809元/瓶。五粮液调整出厂价对A股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白酒成为全天跌幅第一的板块。  2012年底,中央一纸禁酒令结束了白酒的十年黄金发展期,使其开始了漫漫调整期
期刊
与其指责近代中国的“激进”,不如冷静客观地分析究竟是谁“激进”,这段历史何以“激进”,方能对症下药  不经过激烈变革尤其是剧烈革命必然造成的社会大动荡、大破坏,而收取变革、革命所带来的社会进步之实效,洵属社会进步之理想途径,无疑值得鼓吹和追求。但常有人以近代中国为例来指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过激”,以此反对“激进主义”,恐怕有违史实!与其指责近代中国的“激进”,不如冷静客观地分析究竟是谁“激进”,
期刊
搏击激流,力挽狂澜,永不退缩,甘于奉献,这是一个搏浪者的可贵品格  走近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机集团)的办公大楼,你可能会不经意间碰上一个衣着朴素的人,戴着眼镜,一派学者风范,却略显憔悴,步履匆忙。他就是国机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海洋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敬桢。  刘敬桢是国机集团基层领导中的传奇人物。他被称为急难险重企业疑难杂症的“诊治专家”,到哪里哪里就火。他被
期刊
工作要爆炸了,只有时间魔法能帮你  信息社会,上班族越来越忙,各种会议、计划、电话、报告排得是满满当当,朝九晚五简直不够用。更令人纠结的是,当中国4亿人都用上智能手机,当你的上司、同事、客户能在任何时间找到你并给你发文件让你处理时,你的业余时间也离崩溃不远了!  面对工作的大爆炸,职场人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在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工作压力下昂然前行?  学会管理时间  对于那些想要积极努力去完
期刊
发展混合制不是为了混合而混合,而是应该看这种混合到底能不能真正让混合制下的企业发展起来,成为世界级的一流企业  2013年年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相继落地。但对于混合所有制的各种辩论还在持续升温。其中尤以股权问题最受关注。国企管理者担心,国企不能控股,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民营老板则认为,如果自己的企业不能控股,就没了话语权。这成了混合制改革过程中的
期刊
你问  我们公司刚刚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期,经营规模扩张很快,员工也增加了300多人,创业时期的靠人管理已经不适应了。公司聘请了管理咨询公司,帮助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可是制度刚刚开始执行,总经理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制度规定每周三上午9点是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时间,但已经到9点10分了,营销副总还没到会。总经理让秘书打电话,营销副总才匆匆赶到。他说早上遇到一个重要客户投诉,马上组织人员讨论对策,就把总经理办
期刊
广州药业硬扛“毒药门”  点击量:213460  4月11日,广州药业做出最新调查结果通报表示,已责令涉事子公司广西盈康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整改,,并对维 C银翘片实施 100%召回措施。但广药仍未承认涉事的维C银翘片不合标准。  一汽集团成为负面焦点  点击量:192064  4月,一汽集团成为负面新闻焦点。有媒体报道,“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突然辞去集团公司一切职务”、“一汽集团爆出贪污窝案,公司有
期刊
千万不可妄想,中国在进一步市场化后,只会拥有其他市场化国家的优点,而不会出现诸如市场失灵、经济危机、金融风暴等麻烦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本来是一种对于各种资本一视同仁的中性表述,但在媒体的宣传和各地的政策实践中被演变成一种“混合国有资本”的单边、单向度改革,即只有国有企业引进非国有
期刊
兼评吴敬琏新言论  “欧美模式”是中国改革的目标吗?  不久前,香港《经济导报》第17期发表了对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的采访。吴敬琏在采访中再次强调,中国改革的目标是走向“欧美模式”。他说:“在开始研究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对这个目标有过不同的设想,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种:一种属意于“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东亚模式”);另一种属意于“自由市场经济”(“欧美模式”)。大致说来,官员钟
期刊
“多煤、少气、缺油”,中国特殊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必定要肩负重要使命。  在我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醇醚、煤制天然气等关键技术均已取得突破的背景下,煤制芳烃堪称我国全面突破煤化工技术的最后一个大堡垒。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这个堡垒最终被攻克。  4月中旬,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宣布,由华电集团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煤制芳烃技术已在华电煤业榆林煤化工基地问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