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指望环境能改变一切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为了逃避中国的高考,如果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和学习能力,在国外也不会出现奇迹。
  因为国内的基础教育成为了很多家长的心病,很多家长考虑移民国外,问我怎么看?
  我回答,环境固然重要,但家长的心态也很重要。在美国,也有很多华人家长相互攀比,孩子学习习惯和负担跟国内一样。我有一友,在马里兰州,那里学区很好,竞争激烈,不亚于中国。有次他去看脊椎医生,医生说有很多小病人来自中国等亚洲国家。家长相互攀比的恶习犹存,小孩负担很重。在美国一些好学区,华人聚居密集,不但二奶村洗脚屋兴建起来了,形形色色课后辅导班也一应俱全。这些家长不能有效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喜好、特长和精力,盲目跟风。换个环境也是白换,因为最终也只是新瓶装旧酒,把中国的日子搬到美国来过。
  一份调查问卷让人们列举中国学生到美国后所面临的挑战。调查发现,刚从基础教育阶段出来不久的中国学生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是缺乏被美国人接受的学习能力
  最大的问题是诚信。很多受调查者认为中国学生来美国后,对于学业上的诚信缺乏起码的认识,不知犯规的后果。很多学生在抄袭的时候,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诚实。在学习风格上,中国学生“来自一个强调死记硬背的系统”,不对老师提出质疑,也难以和教师在课堂外互动。大部分学生欠缺“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只想“听教授讲课,寻找‘正确’答案,而不是针对问题,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测试上,中国学生偏向“考试”,难以适应美国学校不同的测评方式,如小组一起做“项目”,做展示。我们自以为中国学生学习好,这只是一个笼统概念,语焉不详。笔者在美国从事教育设计,和老师天天打交道。很多老师其实私下对中国学生的习惯和后劲儿颇有看法,只是害怕种族歧视的嫌疑,不好明说。
  第二个大问题是语言障碍
  中国学生重考试轻学习,在英语学习上大部分是在托福、GRE等考试上下功夫。美国大学阅读量、写作量非常大,标准化考试未必能给学生充分准备。有一些学生来美国之后,学校要求学语言课程。但是 “中国学生面临家长、朋友和传统文化上的压力,急需成功”,往往不屑于学语言,而希望早日进入“正规”学习。语言关没有过,好习惯没养成,学得很痛苦。很多学生认为英语不过是一个工具,差不多就行。这些语言技能欠缺的学生“无法和当地社区的各种人有效交往,各种社会关系只能停留在表面”。在美国社会里,语言的运用技能,将决定你在这个社会能走多远。语言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不亚于专业成就。
  这种短视不限于语言。中国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对找工作的关注远远超过专业学习。很多中国学生的长远规划就是找个好工作,连专业都不过是工具,缺乏对所学专业的热情。与之相比,不少美国学生则更有热情和朝气,学就像个样子学,希望能在学成之后去“改变世界”。
  第三大问题是人际障碍
  很多小留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有家长在生活上百般照顾,学校也只管知识长进,无论在家在学校,都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能力。到美国后,有的连“基本生存技能都欠缺”。比如怎么找房子、签合同,小留学生们一筹莫展。美国人称之为“独生子女综合症”。老留学生一般比较刻苦,比较尊重人,新来的小留学生则有着完全不同的经历和社会预期。很多小留学生还是希望用中国方式解决问题,如走后门、找关系、送礼等。美国学生多半知道,规则就是规则,少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很少在这方面浪费时间。
  在交往上,很多留学生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朋友多半还是中国的一班朋友。另外,随着中国留学生的增多,学生之间开始论资排辈,早来的跟新来的摆老资格,欺负新来的学生,相互之间传播流言等等。结果搅浑了中国留学生的一潭水,也无法和其他族群相处。
  他们和家长,不过是试图把中国日子搬到美国来过。这样移民了也是白移,也不能接触到新文化环境中真正的精髓,而是在美国的环境里,给自己造了个大气泡,生活在里面。和美国人交流很少,除非是见面嘻嘻哈哈说说天气聊聊篮球橄榄球。
  反过来,我回国时看到,国内不少开明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管理得非常好。所以不要事事怪罪大环境,具体家庭和学校的小环境对于人的造就更为“给力”。
  小编唠叨:
  要不要让孩子很小就出国读书?小编制作这个微话题,是希望家长能理性对待这个问题,有的孩子是适合的,而有的却不适合,自己孩子去不去要有自己的主见,而不是跟风。出国,是为了孩子受不一样的教育,千万不要最后搞成“新瓶装旧酒”,贻误孩子终生。那个因论文成绩不及格而用国内的解决问题方式,携带钱与枪要求老师改成绩的李洋,不是留学生中的唯一一个。送不送孩子去国外读中学,家长须三思再三思。
其他文献
梦回学校啥意思?这得先看学校生活给你啥样的感受。大部分关于学校的梦都代表着你忧虑了。  学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阶段,是我们成长经历中最重要的一个场所。因此,梦回学校就是我们很多梦境中的内容。周公解梦认为,梦见学校,一方面,暗示你对青春校园生活的留恋或向往,另一方面,还表示你内心里追求品德的高尚或是心里有进修、充电的愿望,并预示事业上会取得新的进展。那么,梦回学校到底代表我们什么样的潜意识心
期刊
无论是经历了饥饿、委屈,还是痛苦,没能尽情哭泣的孩子,压抑的孩子,他们的人生,会有更加长久的痛苦。  每一个孩子都是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在他们还不能走路和说话以前,哭泣是他们表达饥饿、不适、感情等需求的本能与基本方式。  在温暖的家庭里、亲爱的父母身边,那些饥饿、委屈、痛苦了能够尽情哭泣的孩子,他们的需求在释放了以后,一般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在这种需求→释放→满足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地与周
期刊
“关爱流浪儿童”之《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后续报道。  正是孩子们在学校里紧张地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十三岁的杨晓敏,我们采访过的流浪儿童,2013年7月号“最家长”专题《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中的主角,又一次离家出走。  “回到我妈那里后,这是第五次出来了。”对于晓敏来说,稍不如意就一走了之,已成为生活的常态。晓敏不愿回家,不管是爷爷家,还是妈妈家,最后,又去了济南市救助站。  工作人员十分担忧地说:
期刊
一入此月,暑气渐消,凉风乍起,蟋蟀开始天籁的鸣唱。  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云:“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大概每一个中国人,都在自己童年的某一年的七夕,听长辈讲过牛郎织女的故事。  故事听完了,你或许会在长辈的指点下仰望夜空,在灿烂的银河边找出满天繁星中最明亮的那颗星,那就是织女,织女星边上还有两颗较暗的星,和织女星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很像纺车的形状,那是天上织女在织布;银河东边,跟织女隔河
期刊
一切都来源于生活,孩子的学习当然也是。如果不做本末倒置的事,其实孩子学习会很有趣味,很容易。  一直到儿子上四年级,我们家都住在学校对面,为的就是让儿子多睡一点觉。但这么近的距离上学放学也是大人接送,这导致儿子有些胆小,什么事都要大人陪着。在他二年级的时候,我让他自己走到学校去,他当然不干,怎么讲道理也不行。  他对数字很敏感,也是个“小财迷”,于是我给了他一个建议。“你连续走10天,第一天我奖励
期刊
你对那么点儿大的孩子说的好与坏,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的情绪。乖乖!这是真的。  生孩子之前和老公商量今后的分工,我管孩子吃喝,他管着拉撒!  夜里孩子醒了哭,我用脚踹老公:“起来看看,尿了没?”老公一骨碌爬起来给孩子换尿不湿,动作稍慢就会听到我在旁边幽怨地催促:“孩子哭那么可怜,你动作快一点嘛!”  利用老公换尿布的时间,我去上个厕所,回来喝一大杯水,准备奶孩子。再看老公笨手笨脚没睡醒的样子,有点心
期刊
哪有什么天才,千万别以为如果你的孩子在暑假根本就不打开课本,竟然也会出类拔萃。神都做不到!  为什么要让孩子设立优先考虑的事情呢?因为不这样做,就会出现荒谬可笑的现象,本应该抛到身后的、不重要的事情却劳心费神,许多重要的事情却因不管不问而遗憾终身。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把学习这件重要的事情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谁知道得晚,就会惩罚谁。父母每天都在教给孩子东西,无论父母有意还是无意,这些都会伴随孩子
期刊
让孩子玩得开心,不一定非要掏钱去游乐园呦!  生活游戏:影子妈妈,我踩到你啦!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和三岁的儿子在学校宽阔的人行道上,玩起了追逐影子的游戏。我跑,他追。路灯下的影子随着我们的跑动,一会儿小一会儿大。“影子妈妈,我踩到你啦!”他说。我获得了一个雅号!轮到我踩他影子的时候,我也送他一个雅号:“影子宝宝,我要踩你啦!”他一边咯咯笑,一边跑,一边回头看地上的影子。  当我的影子完全盖住他的
期刊
有的小孩子去国外几年,只能和中国小孩打交道,完全脱离了社会,也就失去了留学的意义。  来自南京的崔梦冉现在就读于美国埃默里大学,而在5年前,她的父母就把她送到了美国的一个私立女子学校。父母这么早就把孩子送出去读高中,是认为这样可以早点适应美国的生活,还可以提高进入美国大学的机会。  在中国,有崔梦冉父母类似想法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把美国高中视为跳板。而这个跳板的价格却有些让人咂舌,美国私立高中学费
期刊
·从孩子的兴趣开始。比如,孩子喜欢小狗,你可以找到有关小狗的书、杂志、文章、诗歌等来给孩子读。  ·让孩子感受到处处是阅读。比如路牌、报纸、电视节目指南,都可以拿过来念一念。  ·帮助孩子在阅读前理解故事。比如一起看并讨论书中的画、较难的词语、名字,问问孩子在每页看到了什么。在翻页前,让孩子猜猜下一页会发生什么。  ·鼓励孩子自己读书,并问“书中现在发生了什么?”、“你觉得书中最好的部分是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