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融合视域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1982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中,提问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好的提问可以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有效的提问要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实现预设的目标。预设体现教师独特的教学思路,生成展现师生智慧的火花。
  一、从预设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预设是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与文本对话,并从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的规划和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1]有效地预设提问能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但部分教师在预设提问方面往往有意或无意地走进误区。有的预设问题过于简单;有的预设问题难度过大,且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支撑性条件;有的预设问题则太过于随意。
  预设是教师对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应该出现的问题作出的假设。而我们也经常见到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考虑学情,把假想出的每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一个个提出来,教师问、学生答,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
  所以,教师在预设提问这一环节中一定要下足功夫,有技巧地设计提问。
  (一)考虑学情,抓住关键,有计划地预设提问
  教师的提问要有计划性,每堂课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水平出发,设计出一个个准确、明了的问题,并设想学生可能会有的反应:对于某某问题如果学生已经知道了我应该怎么应对,如果学生完全不知道又该怎么做,学生说了什么话该怎么引导,学生对某某问题有了争论又该怎么办;还要使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一定的连贯性。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才会挥洒自如。
  如教学《老王》一文,有教师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没有对不起老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愧怍?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能提挈全篇,引起几乎所有的其他问题。回答了它,也就明白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主旨。
  当然,问题的提出,还要考虑文本的文体特征。也就是说,要将小说当成小说来教,将新闻稿当成新闻稿来教,将书信体当成书信体来教。
  有教师教《三峡》一课,要求学生回答:作者的心情因山势遮蔽日月而怎样?因水漫山陵而怎样?因春光融融而怎样?因秋景萧瑟而怎样?因猿啼山谷而怎样?这显然是没有弄准本文的文体特征。《三峡》作为《水经注》的一段,其指向应该是科学和真实,而非感性和抒情。这是把科学文本当成了文学文本来教。语文教学中类似这样张冠李戴的情況比比皆是。
  (二)化难为易,预设提问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如果发现有些问题难度大了,学生无法回答,就需要从学情出发,把一个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由浅入深的小问题,以作启发。
  还如《老王》一文,以上问题虽然能够提挈全篇,但难度太大。课堂上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1.老王生活中有哪些不幸?2.通过老王为“我一家”做的事情(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生前送先生看病,不要钱;去世前为作者送鸡蛋和香油),说一说老王的人性美。3.作者一家身上有什么样的人性美?4.作者一家是不是幸运的人?5.作者一家对老王有没有亏欠的地方?6.是不是每个人面对此种情况都会产生作者身上那种特有的知识分子“原罪感”?这样从易到难,环环相扣,既能解决课文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多维开放设计提问
  教师课前预设提问,要考虑课堂上的不确定因素,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感悟。因此,要多维开放地设计问题。
  如《陈奂生上城》一文,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帽子有棉做的、皮做的、草做的、丝做的,等等。陈奂生上城卖了油绳,要买帽子,他会买哪一种呢?
  这个问题不仅有开放性,而且有创造性,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很有帮助。
  深圳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吴泓老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探究,并成为教学常态。如《中国近代史》的提问:李鸿章究竟是一个卖国贼,还是一位很受西方人赞赏的伟大的政治家?
  二、从生成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在新课标理念引领下,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动态生成”。“生成”,非常契合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它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合作共建教学活动,在师生共建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从这一点来看,“生成”也完全契合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原则。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适时、灵活地调整对问题的预设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有些问题和情境是教师无法预见的。当有意外发生时,教师要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适时调整课前的教学设想。
  一位教师教《变色龙》一课,问学生: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许多学生回答“善变”。此时,一位学生大声说:“不变!”虽然这个回答跟自己事先的设想不符,但这位教师对此并没有轻易否定,而是很合适地让学生讨论主人公的性格到底是“善变”还是“不变”。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问题的最终解决使学生对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
  (二)尊重学生的生成性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性表现。若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虽然一节课也可以上得有条有理,但学生的思维可能会受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渐下降。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的质疑为课堂的生成提供了无限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之后,由学生再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这是非常可贵的,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催化这种质疑。
  浙江王科威老师上《药》这节课时,有学生提出,小说中描写行刑的场面是不是太简单了?王老师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好问题,于是就停下来让学生讨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于漪老师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时,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一个学生提问:“老师,万万等于多少?”这时大家都笑了,有一个学生说:“万万不等于亿吗?”提问题的学生不好意思地坐下了。于老师追问:“既然万万等于亿,但是这里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千亿颗星星,而却说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呢?”这一问,激发了同学们探究的兴趣,最终弄明白了课文用“万万”而不用“亿”在表达效果上的妙处。学生以后提问的兴趣更高了。
  (三)正确纠正生成中的错误
  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对于这种错误,教师不能因为要尊重学生,对他们不管怎么回答都一味地给予肯定。当出现无效生成时,教师要把握好生成的尺度,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2]
  教学《乌鸦与狐狸》一课时,有教师提问:“同学们,对课文中的两个动物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多数学生都说不喜欢狐狸、同情乌鸦,因为狐狸自私、狡猾,而乌鸦太可怜了。有一位同学却说喜欢狐狸。
  这显然是学生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采用合适的对话姿态和对话方式,导致阅读出了问题,但也确实是他的真实想法。在肯定这个学生能大胆说出心中真实感受的同时,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刚才这位同学的感受其实是对狐狸的一种审美评价,而非道德评价。而对《乌鸦与狐狸》这种以道德教化为写作宗旨的寓言体的解读必须要突出后者。
  在这个“意外”的生成中,教师以一种平和的态度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体现出了高超的教育机智,也给了学生真正的文本解读知识。
  三、预设与生成共创完美课堂提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制约,又相互弥合。预设是生成的实践基础,生成是教学预设的创新过程。[3]只有恰当处理二者的关系,课堂教学才会有预设而不死板,有生成而不散漫。
  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成。如果只有生成,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无序化。有了充分的预设,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教学对话中的各种意外,才能收获更多生成的精彩。
  反过来说,若只有预设,教学活动虽也会有序展开,但学生的活力会受到限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课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活动过程,教师的预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遇到“意外”出现,不用担心预设失灵,有时生成性的问题会有很高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适时调整,保持课堂提问中预设与生成的收放平衡。这不但对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是充分的肯定,還有助于释放学生生命的活力,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人为地把预设与生成对立起来,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正如张雪冬先生指出的:“预设的膨胀与独断显示出简单思维范式的傲慢,它所导致的后果是:教学成为一种确定的灌输,人成为理性的工具,人的非理性日渐式微。生成的狂妄与傲慢缘于后现代主义的膨胀,它所导致的后果是:教学成为一种天马行空与狂欢,世界变得荒诞,本能装满躯壳,人走向逍遥,人的理性被抛弃。”[4]在后现代主义之风盛行的今天,后者尤其值得我们警觉。教课文《愚公移山》,当老师让学生说出他们心中的愚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为什么当学生批判愚公没有环保意识、破坏自然环境的时候,或者说愚公缺乏人口和计划生育意识、缺乏市场经济头脑的时候,不少老师会赞扬他们突发奇想,不会、也不敢对他们这些“标新立异”的想法加以否定呢?可见,在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时,克服简单线性思维、部分地回归中国人传统的圆融思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深信: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正在强有力地解构预设与生成的二元对立关系,二者的深度融合,必将构建出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5):17.
  [2]许书明,嵇康.试论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J].语文学刊,2009(5):15.
  [3]魏本亚.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哲学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17.
  [4]张雪冬.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重构——基于复杂性理论视域[J].教师教育学报,2015(6):43.
其他文献
Many equations possess soliton resonances phenomen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oliton resonances of the nonisospectral modified Kadomtsev-Petviashvili (mKP) equa
1998年不少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举国上下踊跃捐款捐物,乡镇企业也都积极捐赠救灾款物。企业对于捐赠款物,应作出正确的账务处理。本文对此谈些浅见。一、捐赠救灾款的会计处理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focus on the Riesz means of eigenvalues of the subelliptic Laplacian on the Heisenberg group Hn. We establish a trace formula of associ
《湖心亭看雪》一文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老师们在教授《湖心亭看雪》时都会强调,文章体现了张岱傲岸自持的个性和对"冰雪人格"的追求,透
无论处于哪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均凝聚着文学价值以及道德观念。本文分析“杜十娘与茶花女的文化悲剧意蕴”这一论题,试图使高三学生全面解读文学作品,获知作品的内在文化悲剧意蕴,从而丰富高三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  一、作品简介  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者为冯梦龙,作品创作于明代,属于短篇小说。作品围绕杜十娘展开论述,杜十娘虽身为名妓,但内心渴望过上正常生活,待生活
Intestinal infection has become a common disease in human and endoscopy can be a powerful means in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illnesses.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de
In this paper, we give some new results of common fixed point theorems and coincidence point case for some iterative method. By using of variation iteration met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下称人教版)文言文的注释经过多次完善,总体来说做到了准确、简明,既照顾到初中生文言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又照及到初中生的认知心理,不可不谓教材中之翘楚。但百密难免一疏,人教版的六册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被”“陇”“有”“衡”四个词的注释体例存在着前后矛盾不统一的问题。下面逐一列举分析,尽可能据形求义、溯本探源,求教于方家,以使教材进一步规范化。  一、被  人教版八年
In this paper, a stochastic finite-volume solver based on polynomial chaos expansion is developed. The upwind scheme is used to avoid the numerical instabilitie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案,除了手术、放疗和药疗外,饮食也成为治疗癌症方法中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那么,是不是癌症患者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越多吃越好呢?这显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