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xm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精力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它们都是根据儿童发展敏感期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内容。孩子通过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创新建构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仍是比较先进的理念。教师居于协助启导地位,是不“教”的教育和把握敏感期的学习,这些教育理念嫁接到职业学校的教育中也是一样有效的。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教师居于协助启导地位。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学生协助与引导,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开动脑筋、挖掘潜力。
  国外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出于人文主义和实用主义来进行限定的,认为中小学教师具有多重角色:教学专家、激发者、演员、管理者、领导者、咨询者、环境工程师等。而中国历来认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因而“授业传道”必然是教师的基本角色。
  作为语言教师,大家在努力寻找更好的对学生讲话的方式时,其实也是在为他们讲解更好的生活方式。语文教育不仅可以教会学生怎样使用语言,还可以教会学生怎样生活。
  中职学生相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来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欠缺。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不听讲,课后更不会复习做习题。对于这样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习状态,教师该怎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呢?这时就可以运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居于协助启导地位的理念,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语文生活场景中去感受、去学习、去思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反思生活的积极性、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应用文的时候,对于理论的东西总是感觉比较枯燥,不好好地对照学习,到后面学习写作这一部分的时候,就会出现概念不明、条理不清的问题。我在一次学习应用文的语文课上,播放了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一次辩论比赛的视频,旨在让学生感受一下“辩论”的热度,好好看一下辩论的过程,并没有打算让学生认真学习辩论的概念。可当我发现学生不像往常那样闹哄哄的,而是在认真地看辩论时,这堂课的目标其实已经实现了,而学生的认真程度超乎我的想象。
  当辩论比赛结束的时候,学生还沉浸于热烈的辩论中,有一些学生自觉地分成两组,也模拟起正反两方开始辩论。我发现这一点是可以利用起来的,就趁势让学生分成两组,以课文中的“父母该不该看孩子的信件”为辩论题目,进行辩论。学生看了之后,自动随着辩论主题分好了两队,其他的不积极的学生也随着分组的学生来了劲,积极地参加到各组中准备材料,全班都动了起来。辩论时,最喜欢开小差说话的学生竟然在帮我维持次序,不喜欢记笔记的学生在帮助各组的笔记员记笔记,这是教师在课堂中让位给学生的最大效果。
  学生辩论结束之后,我让他们各自回忆一下在辩论前做了什么准备,辩论的过程是什么,辩论结束时应该做什么,学生一一回忆,一一回答,应用文“辩论”这个大难题,就在不知不觉中搞定了,可以说比任何一次应用文的学习都来得扎实。学生也说,这样的应用文学习,一点儿也不枯燥,而且第一次觉得学应用文时间不够用。
  从这一次应用文的学习中,我也尝到了老师“偷懒”的好处。一堂45分钟的课,如果是教师“一言堂”的话,教师是很辛苦的,而学生的听课效率如何,教师也是可以预知的。教师为什么不可以把学生调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积极地想要学点知识远比教师传统的知识灌输效率高得多。
  其实这一点也印证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不“教”的教育。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学习者主动去接触、研究,进而生成智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最终目标。谁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谁就是成功的课堂主导者,教师的“不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主动地学,积极地学。
  我在一篇论文《竞赛式和谐小组、个人活动教学法——语文课堂及课后研究学习的教学法优化改进》中阐述了以下这样一个案例。
  背景:中专一年级的语文要进行无锡市级别统考,可是学生的基础很差,考前只有一周上课的时间,前面三周是实训周,这该怎么进行复习呢?
  措施:在学生进行实训的周次前面,在语文课上,语文教师布置任务:在最后一周的前二节课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点的竞赛,知识点的范围是复习的八套卷子;学生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以学习小组为主轴,进行分组;竞赛以组为单位,以抢答、必答等形式进行活动;竞赛结果分为一二三等,分发奖品。
  结果:学生在竞赛活动中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学生的活跃度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正确率更是出奇的高。在无锡市的语文统考中,该班的语文统考平均分远远超过其平行班。
  分析:语文教师的竞赛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实习的空挡中抓紧学习背诵,竞赛时积极表现,查漏补缺,最后两堂课进行最后巩固,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这正是竞赛式活动教学的优势所在。这是教师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乐趣,然后学生自己去学习的典型案例。
  这些例子正是教师“不教”的结果。可是在教学中,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这么做的话,虽然学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也学到了自我学习的方法,可是有些比较偏激的家长,可能会有意见,他们认为这是教师在偷懒,在偷工减料,他们是不知道这样的备课资料、备课的准备等比一般课的备课量要庞大得多,复杂得多。然而,中职学校的领导未必会如此偏激,因为中职语文课程的地位不高。我想这却正是我们中职学校能够运用教师的引导及“不教”作用的优势所在。
  中职学生厌学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不仅我们学校有,其他各类职业学校也大都存在,它严重影响到学校、班级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据了解,学生厌学的表现形式较多,有的学生学习消极应付,不求上进;有的上课不专心,心不在焉,身在课堂心在外,对学习没有心思;有的上课讲话、玩手机、听音乐、看课外书,等等。那教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所剩不多的注意力呢?这也是上面所说的,运用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教师居于协助启导地位的观点。
  以上,就是本人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浅薄的看法。希望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融会贯通,以协助启导、以“不教”达到教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214206)
其他文献
优质的高中语文课一定是一坛醇馥幽郁、香醇淡雅、纯净透明的美酒,使人百尝仍鲜,百喝不厌。学生看似在观视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实则仿佛聆听美妙动听的乐曲,曲虽尽,丝竹尚在,余音犹绕梁;又好似在观赏一幅美丽、雅致、清新的画卷,虽放下,其奇景犹在,其韵味犹存,让人流连忘返。毋庸置疑,语言是最能打动心灵、开启心智、陶冶情操、激发潜能的一种教学艺术。当我们徜徉于语文教学之殿堂,诗意、情感与幽默交相辉映的语言更能令
以IBM3370磁头为物理模型,建立了求磁头稳定飞行状态的优化模型并采用Fletcher开关算法对磁头的稳定飞行状态参数进行优化求解.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文中所用优化
阅读是积累,是基础;写作是应用,是升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课堂阅读和一定数量的课下阅读,以及符合学生兴趣的自主阅读。良好的阅读基础,不仅能为学生寫作提供充实的素材,而且在学生的语调语感和写作情怀方面也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写作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等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阶段语文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因为它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质,这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同时,语文也受到师生的共同关注。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应当积极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去思考、提问,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建立有序的课堂环境,全面促进学生的道德、智力、身体和审美的全面发展。因此,现如今的高中
鲁迅的作品语言丰满而洗练,隽永而含蓄,诙谐而峭拔,这是鲁迅先生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理解鲁迅的作品,关键在于深刻领会作品的语言,通过其语言的艺术特色感悟历史、社会和人生。  一、使用假借字、转注字和异体字,同工异曲  举例如下:①扁—匾: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前涂—前途:我才见她虑及母校的前涂。(《记念刘和珍君》)③帖—贴:夹袄也帖住了背心。(《药》)④毛厕—茅厕:
《绝地之音》是80后作家马步升的散文名篇,人选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是什么让我们感动”这一专题。那么,这篇文章中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呢?众所周知,文学
在一个买方和一个供方的两级供应链中,当市场需求固定时,在基本的EOQ模型中考虑缺货期,并分别研究了供方和买方对缺货期的3种不同决策支配权给自己和供应链系统的利益所造成
当前的语文学科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其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协调好各教学环节,特别是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提高课堂调控能力。否则将导致课堂“失控”,甚至被学生“将军”“挂黑板”,结果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调动不起来,授课效果不好。教师在课堂中应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一定的调控能力。从研究课堂失控入手来研究调控能力,对于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对分形理论的一些关键而又复杂的概念,如谱维数、Hurst数、稳定分布进行了讨论,谱维数是联系分形介质中静态结构参数和动程的桥梁,而Hurst数的大小划分各种类型的分形布朗运
课后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内容设置的能力训练系统,体现了教材编者的意图。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对课后练习的处理比较主观随意,甚至忽视课后练习与教材的有机联系。显然,这种处理方式有悖编者意图,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如何处理课后练习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课后练习,有效课堂的立足点  把课后练习作为有效课堂的立足点。如利用课后练习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有利于了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