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暮春去山里,经过一条小溪。阳光下,流水幽幽。红花已经谢了,绿叶越见苍绿。松针之绿、杉木之绿、槐叶之绿、柳条之绿、杨枝之绿、栎树之绿、枫林之绿、菖蒲之绿、芦苇之绿,触目皆绿。偶尔绿里一片红,是未谢的映山红,妍妍开着,略见颓然,在绿中躲躲闪闪。
  通体翠绿的山,流水逶迤而来,白亮亮自山头到谷底,冰洁如月光一样流下,引得人停车伫步。远山的树、河岸的草、山野的风、田园的茶,一切的一切,刹那寂静,如同溪滩边的石头,静默无有言语。岸边那些不知名的野草湿漉漉的,茎是湿的、叶是湿的,在流水的汩动下,瑟缩摇摆。花是流水今世,叶有明月前身。流水里也有叶的梦,春梦夏梦秋梦,还有寒夜里的冷梦。
  那水流在河里,人觉得柔软,掬一把入手,水顺指缝淅淅沥沥淋下来,柔软中又多了轻嫩,掌心清凉,手背清凉。
  老家也有这样的流水。每回雨天,对门流下白亮的山水。田畈溪流不绝,两岸的树竹,映在水里。绿色的水、蓝色的天、青翠的树影竹影交融一起。水中游鱼很少,常见麻虾。麻虾不好动,如一滴墨凝在水底。人伸手想捉,指头刚到河面,那虾就触电般闪开。
  夏天,河里热闹些。浣衣人提着篮子刚回家,三五个孩子又来了,卷起裤脚捞虾子,用玻璃罐装着。偶尔还能捞到泥鳅,粗且长,腮边几根灰须,长而细,随身子摆动。有人穿了布鞋,不好下河,在岸边目光灼灼地看着。
  到了晚上,小河越发好看。星星一颗一颗、一跳一跳地冒出来,漫天星火冷冷璀然。月亮鉆出山嘴,斜斜挂在天上,像大家闺秀款步从容走出月亮门。
  点滴、淅沥、潺湲、滴答、哗哗、涓涓、淙淙、咕噜、咚咚,一切流水柔情,宛然其中。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滂沱洪峰,听觉上总有美感。即便是洪水,过了平滩后,也变得安安静静,流过一个又一个村子,进入深流。
  山与水感觉不同,水是公安性灵,山是竟陵文章。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称其弟之作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从胸臆流出,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文章的瑕疵是本色也是独造之语。性灵如此,没得说。
  山有俊丑险奇恶,水一律斯文漂亮。穷乡僻壤的水与闹市喧嚣的水一样,一样有静气。
  中国古诗文,常常有水汽,杏花春雨是水,过尽千帆是水,泉眼无声是水,洪波涌起是水,更有一江春水、桃花流水。承天寺内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还有竹柏之影。那是最浅的水,不能流动的水,中有闲情。
  听到流水的声音,能感受到生命之静美,这声音让人听来忘我。那日过桥,水边浣衣女手起槌落,一槌又一槌。手起槌落,干脆简约如晚明散文。捣衣声中,几个乡人安然路过。
  流水的气息涌来,细微而庞大的气息包围着人,幽僻、质朴,入得灵境,肉身仿佛消融了,如同古人墨迹。笔尖的流水,缓缓在宣纸上流动,萧疏的墨色静静延伸,有此岸的守候也有彼岸的眺望。从滚滚红尘到一心入洗,线条越来越平缓,进入清寒枯瘦的秋水期,水流声越来越低、越来越平,幻化成深山一泓清泉自言自语。
  摘自《文学报》
其他文献
人们念旧,念的是回不去的时光和情分。  我爱一切旧的东西——老朋友、旧时代、旧习惯、古书、陈酿。  人为什么会喜欢旧?因为对于旧事物存在某种感情,值得追究一番。新会变成旧,肯定经历一段时光的披沥,并且幸存了下来,也许有点损伤,却大致良好。披沥即淘汰,优胜劣败,新生事物纵浪时间长河,随着水流翻滚冲撞,最后还能保存下来,质量自有一定水平。或者这样说好了,关于“好物”这件事,新未必不如旧,但旧物的好却是
期刊
请一直写下去  我们都知道,诗人是天生的,不是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画家、雕塑家和音乐家也是如此。某些本质的东西无法教会,它只能是天生的,或者通过刻苦得来,或者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形成,无法传授给另外一个人。  但是,画家、雕塑家和音乐家需要了解他们各自领域的历史、以及流行的理论和技巧。诗人同样如此,即使很多东西无法教会,仍然有大量的东西可以通过学习去掌握。  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关于诗歌创作的教学方式
期刊
枕上詩书闲处好。  读枕边书首先是愉快、平静的心境,就像李清照所说的那样:枕边读书,心闲尤好。这时,阅读是一种权利,一种生活中的乐趣。  其次,我们白天的阅读或多或少有明确的目的,有些书是你根本不想读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读。或者有些书实在无趣,但因为某项工作或义务,又无法绕过它。因此,枕边书也可以被定义为:你在自由状态下,自愿选择的读物。它们当然也可以给你带来获取知识的欣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
期刊
卡夫卡的布拉格  提到弗兰兹·卡夫卡,捷克人喜欢引用其挚友约翰内斯·乌尔齐狄尔的那句:“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卡夫卡是犹太人、奥地利小说家。他的文笔明净而想象奇诡,在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为纪念这位独一无二的大师,1983年发现的小行星3412以“卡夫卡”来命名。  无需行万里路,这位文学天才的一生似乎只与一座小城有关:布拉格。  老城区神秘的街道,教堂和宫殿,迷宫般狭
期刊
记忆有时候很有趣,曾以为某些事会牢牢记住,可是不久后就遗忘了。而有些当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越来越清晰。  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夜晚,我从县城去数十里外的老家。末班车到了镇上后掉头返回县城,我还要徒步走十几里路才能到家。  月色朦胧,机耕路一旁是山坡,山坡上种着许多玉米和芝麻;一旁是水汪汪的稻田,连绵的蛙声此起彼伏。四野清寂,正值玉米挂须、水稻开花的季节,空气里到處弥漫着扑鼻的清
期刊
朱成玉的散文有着浓郁的诗意和悲天悯人的赤子情怀。他的每篇散文作品都不长,一两千字的篇幅,当然不是什么大散文,无法把宏大的历史或文化囊括其中;他所记述的都是凡人的琐细生活,却字字句句入情入理、以小见大,其中包裹着的人生道理常常引人思绪翻滚。记得有诗人说过:“真正的诗人,在琢磨诗歌的同时,是会雕琢自己灵魂的。”朱成玉也有一篇散文叫作《为灵魂做一场瑜伽》。我想,朱成玉的散文写作首先是对自己生活、情感和灵
期刊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叱起海紅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译文】黄金用尽,华发已生,而事业无成。白发飘零,但我那天生的童心却没有消失。我的心还可以激荡起花影和帘下的月亮,让房屋四周的花影像怒潮般涌来。
期刊
安德森先生问:“亲爱的,吉米在哪里?”  “在外面的环行山上,”安德森太太回答道,“他没事的,罗伯特和他在一起——它到了吗?”  “到了。正在火箭站通过那些烦人的检查呢。事实上,我自己都等不及想看见它了。从十五年前离开地球后,如果不算上电影或者电视的话,我还再也没有见到过一个呢。”  “吉米才根本没有见过呢。”安德森太太仿佛有些遗憾似的。  “因为他是月生人,又不能去地球看看,因此我才带了一个过来
期刊
我们怀念那年的滋味,其实怀念的不是吃食,而是回不去的匆匆那年,回不去的物是人非。  “每一只蜜汁手扒鸡都是有生命的。”两三年前,我告诉自己。所以我从来不愿辜负一只鸡。  吃鸡的岁月是高中,度过得浑噩,走得又太干脆。我发过誓我永远不会回忆这个地方,结果那次踏入校门,我突然想大声地告诉所有人——我想念一只蜜汁手扒鸡。  吃鸡要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还是怎么搞到一只鸡。没有手机点外卖,唯一的方法便是走出
期刊
互联网时代与前互联网时代的变化是显著的,就说最表层的东西——社交语言,它的变化就非常巨大。语言本身是个焦虑的东西,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语言“管用”,这就是焦虑。  在前互联网时代,语言的焦虑主要体现在大嗓门和越来越快的语速上。但是,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嗓门和语速统统失效了。怎么办呢?只能靠修辞。我把互联网时代的修辞命名为极限化修辞,网络的语言走的是极限路线。与此同时,还有搞笑,因为搞笑可以缓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