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和美国是同为英语语系的两个国家,美国英语语系是英国英语系统下的又一传承和发展。英国文学诞生较早,其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美国文学是进入20世纪才日趋成熟和发展起来的,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英美文学是英美两国的文化表征,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的产物。本文就英美英语、英美文学进行对比与分析。
关键词:英美文学 英语文化 文学研究 文学对比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英美文学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代表,文学史上诞生了一批世界闻名的文学家及经典作品,如:英国的莎士比亚(W.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主要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麦克白》等。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其作品有《汤姆•索耶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密西西比河的往事》。海明威的长篇小说《过河入林》和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这些优秀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经久不衰。外国文学及欣赏也早已成为一门高级文化课程(high culture)。
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不仅是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一种方法,也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英美语言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还能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繁荣我们国家的文学创作。
二英美文学发展史及特点
英美文学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英语表意功能强,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音乐性的语调和五光十色的语汇,回味其“弦外之音”,吸取精华,促进中国文学发展。就英美文学而言,可选择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批评理论、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史、中外文学比较等作为讲授对象。
1 英国文学史特点
英国文学渊源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
2 美国文学及其特点
美国文学在19世纪末开始脱离英国文学,自成一个分支。进入20世纪初期,美国文学迅速发展和壮大起来,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日趋成熟的独立民族文学。战后美国文学历经50年代的新旧交替,60年代的实验主义精神浸润,70年代至世纪末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鲜明特色和特征。美国文学表现为平民化、多元化,富于阳刚之气,热爱自由,追求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美国梦。美国文学大致出现过3次繁荣:19世纪前期形成民族文学。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学两度繁荣,并产生世界影响,已有近10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代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十分活跃。30年代重视文本研究的新批评派,到50年代便失去权威,此后兴起的文论派别繁多,主要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等,呈现出多元和非主流化的态势。
三 英美文学及英语特点
1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
英语是印欧语系一百多种语言之一。英国英语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它经历Old English(450-1100)、Middle English(1100-1500)和Modern English(1500-现在)三个发展阶段。而美国英语是在英国英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们二者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由于英国和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各自不断发展,形成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征。
美国英语是十七世纪开始产生的。自十七世纪初,英国向北美进行殖民活动起,英国移民开始流向美洲新大陆。在几个世纪的发展中,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经历了一个融合——分离——融合的过程。早期的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所通用的英语,基本上是伊丽莎白时代的英语。在与英格兰不同的北美大陆的特殊地理和生存环境里,英国英语在与印第安语的相互接触中,吸收了不少印第安词汇。随着对新环境的不断熟悉,一些新词也不断出现,用来表达北美特殊的新事物或概念。这些英国英语中所没有的新词,说明了美国英语有着鲜明的独创性。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不论是民间交往或官方交流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美国取得了国际上较高的地位,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美国在贸易、军事、科技等世界性的支柱行业,不断拉大与欧洲的差距,使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尤为突出,美式英语逐渐流行起来,而且英国人开始学习使用比较简单化的美式英语。传统的英式英语相对复杂,而美式英语便捷实用,符合历史的潮流。特别是美国的电影风靡全球,一些在美国本土的俚语,其中很多已经渗透到了口语之中。随着英国的全球政治经济地位的下降,这些美国俚语在不知不觉中,也慢慢地在规范的英语中站住了脚跟。现在,受美式英语影响最明显的就是英国的青年一代,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扩大中。
2 英语和英美文学之间的联系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语言其实是这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发展,其思想文化得以传承发扬的关键所在。而文学是经过加工整理的语言,具有典型性,也更能体现本民族各个历史时期文化、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特色。反过来,文学作品对语言文化又有着重要影响。比如英美文学作品对英语词汇的诸多方面就起到了巨大的丰富作用。可见文化、语言、文学这三者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良好的文学、文化背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力,最终取得优秀的语言学习成果。
20世纪被称为“品评的世纪”。文学品评理论沿一条从“内在的研究”到“外在的研究”轨迹生长。“新品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精神阐发、读者应声品评、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种种品评思想和理论,改造了文学观念,从基础上转变了人们对文学传统、典律构建、文学与文化、文学与社会关连的认识,为文学研究开发出新的天地。
四 英美文学对比举隅
由于文学作品通常会折射出特定的时代背景、文化现象,它还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们熟悉了解异域文化风情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文学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没有对与错,因为存在就是合理的。这会让人变得宽容、豁达。而这一品质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具备并会从中受益的,下面就代表英美两国的文学作品进行简要的评论:
1 英国文学与文化内涵
《哈姆雷特》是英国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作者就展现了一幅丑恶的社会画面:国家发生宫廷政变,国王被害,阴谋家窃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满朝臣子趋炎附势等等。世界仿佛到了末日。于是王子发出了“时代整个儿脱节了”的吼声。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社会,他深知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危险性,从而导致他行动的犹豫。既要为父报仇,又要扭转乾坤,一身二任。这种独扭乾坤的重任与势孤力单的矛盾,只能产生“难扭乾坤”的哀叹:一个任务尚且力不从心,何况两个?这就带来他行动的双重犹豫。
哈姆雷特是哲学家而不是实干家,他敏于思索而拙于行动,他在没有切实可行、十拿九稳的办法之前,只会冥思苦想,他从思考到行动,需要一个比常人更为复杂的过程。他决心行动而又不知如何行动,他很不容易等到一个杀掉奸王的机会——克劳狄斯在祈祷,只需抽刀一击,就能为父报仇,然而,灵魂进入天堂还是滚入地狱的无用考虑,又使他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幻想行动,却一拖再拖。空有报国之心,而无匡世之策。只落得苦闷彷徨,忧郁犹豫。在实施复仇的过程中,他反复想着“生存还是毁灭”这样的问题,总是耽于沉思冥想,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去复仇,却又迟迟不肯行动。于是,行动的犹豫,导致了他的毁灭。在哈姆雷特身上,折射出典型英国人的性格和文化内涵,他们信奉管理,有着谨慎自律的生活习惯,同时又孤傲与宁静,幽默与宽容。
2 美国文学及美国文化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一个孤独的老人单身出海捕鱼,与大鱼周旋,但他捕获的大鱼又被鲨鱼吃掉。小说描写了人奋斗中的心路历程,面对失败仍顽强拼搏、绝不屈服的意志,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这是美国文化里面,硬汉文化思想形象的一个集中体现。在海明威的笔下,一个典型的美国硬汉桑提亚哥跃然纸上。正是他的英勇,令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在很多西方读者的理解中,是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被西方文化所崇尚。这种牛仔文化,硬汉形象文化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典型代表。
五 英美文学对英语学习的促进
现在许多高校在英美文学欣赏课中都是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授课模式。上文学史课时,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由于是被动地继承老师的“复述”,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看法便无从谈起。这种“语录”式节选,破坏了英美文学作品的完备性。让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评释英语句子和单词的意思上面。导致学生浅尝辄止,虽然上了一两年的文学课程,却没有完整地读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剧本,没能学会怎样欣赏和阐发文学原著。
由于英美文学欣赏教学内容是些死的知识,不少人便以为英美文学课乏味、无用。大学英语课堂的另一主要目标是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文学作品因其自身特点,完全可以提供更加逼真的语言环境。在此环境中,它们通过提供丰富而细致贴切的词汇用法,复杂而严谨精准的语句结构,来扩展学生的语言知识,继而有效地提高各项语言技能。由于文学作品的环境、人物关系等因素都已确定,语言的运用也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背景,读者自然而然就会明白其中一些特定的语言形式,并灵活掌握各种用法。久而久之,说不定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欲望。如此说来,文学作品的确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理想读物。
六 建议与结语
英美文学是科研的重要研究偏向之一,我们不应忽视英美文学这一丰富多彩的资源库。大学英语教学应增强英美文学意识,将英美文学导入英语教学,适当推介英美著名作家的文学创作,重点解析优秀英美文学作品,引导大家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对英语文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警惕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模式,采用种种生动的方法,如研读短篇小说,背诵诗歌,朗读剧本、分角色饰演等,使学习者不光学习英语语言,同时加深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深入理解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作家和作品,汲取英美文学作品的精髓。
参考文献:
[1] 王秀丽:《浅谈英美文学与英语教育》,《学术理论与探索》,2008第2期。
[2] 周万婉:《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性》,《科学大众》,2008年第7期。
[3] 王晓丽:《浅析哈姆雷特性格特征》,《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第12期。
[4] 傅琼:《19世纪西方文化史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4月。
[5]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年。
[6] 董靖历:《不列颠和美利坚的文学星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7] 徐宜良:《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词汇差异及继续性教学启示》,《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作者简介:王巍,女,1979—,吉林敦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及教学法理论研究,工作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英美文学 英语文化 文学研究 文学对比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英美文学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代表,文学史上诞生了一批世界闻名的文学家及经典作品,如:英国的莎士比亚(W.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主要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麦克白》等。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其作品有《汤姆•索耶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密西西比河的往事》。海明威的长篇小说《过河入林》和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这些优秀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经久不衰。外国文学及欣赏也早已成为一门高级文化课程(high culture)。
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不仅是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一种方法,也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英美语言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还能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繁荣我们国家的文学创作。
二英美文学发展史及特点
英美文学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英语表意功能强,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音乐性的语调和五光十色的语汇,回味其“弦外之音”,吸取精华,促进中国文学发展。就英美文学而言,可选择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批评理论、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史、中外文学比较等作为讲授对象。
1 英国文学史特点
英国文学渊源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
2 美国文学及其特点
美国文学在19世纪末开始脱离英国文学,自成一个分支。进入20世纪初期,美国文学迅速发展和壮大起来,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日趋成熟的独立民族文学。战后美国文学历经50年代的新旧交替,60年代的实验主义精神浸润,70年代至世纪末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鲜明特色和特征。美国文学表现为平民化、多元化,富于阳刚之气,热爱自由,追求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美国梦。美国文学大致出现过3次繁荣:19世纪前期形成民族文学。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学两度繁荣,并产生世界影响,已有近10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代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十分活跃。30年代重视文本研究的新批评派,到50年代便失去权威,此后兴起的文论派别繁多,主要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等,呈现出多元和非主流化的态势。
三 英美文学及英语特点
1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
英语是印欧语系一百多种语言之一。英国英语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它经历Old English(450-1100)、Middle English(1100-1500)和Modern English(1500-现在)三个发展阶段。而美国英语是在英国英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们二者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由于英国和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各自不断发展,形成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征。
美国英语是十七世纪开始产生的。自十七世纪初,英国向北美进行殖民活动起,英国移民开始流向美洲新大陆。在几个世纪的发展中,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经历了一个融合——分离——融合的过程。早期的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所通用的英语,基本上是伊丽莎白时代的英语。在与英格兰不同的北美大陆的特殊地理和生存环境里,英国英语在与印第安语的相互接触中,吸收了不少印第安词汇。随着对新环境的不断熟悉,一些新词也不断出现,用来表达北美特殊的新事物或概念。这些英国英语中所没有的新词,说明了美国英语有着鲜明的独创性。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不论是民间交往或官方交流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美国取得了国际上较高的地位,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美国在贸易、军事、科技等世界性的支柱行业,不断拉大与欧洲的差距,使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尤为突出,美式英语逐渐流行起来,而且英国人开始学习使用比较简单化的美式英语。传统的英式英语相对复杂,而美式英语便捷实用,符合历史的潮流。特别是美国的电影风靡全球,一些在美国本土的俚语,其中很多已经渗透到了口语之中。随着英国的全球政治经济地位的下降,这些美国俚语在不知不觉中,也慢慢地在规范的英语中站住了脚跟。现在,受美式英语影响最明显的就是英国的青年一代,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扩大中。
2 英语和英美文学之间的联系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语言其实是这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发展,其思想文化得以传承发扬的关键所在。而文学是经过加工整理的语言,具有典型性,也更能体现本民族各个历史时期文化、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特色。反过来,文学作品对语言文化又有着重要影响。比如英美文学作品对英语词汇的诸多方面就起到了巨大的丰富作用。可见文化、语言、文学这三者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良好的文学、文化背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力,最终取得优秀的语言学习成果。
20世纪被称为“品评的世纪”。文学品评理论沿一条从“内在的研究”到“外在的研究”轨迹生长。“新品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精神阐发、读者应声品评、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种种品评思想和理论,改造了文学观念,从基础上转变了人们对文学传统、典律构建、文学与文化、文学与社会关连的认识,为文学研究开发出新的天地。
四 英美文学对比举隅
由于文学作品通常会折射出特定的时代背景、文化现象,它还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们熟悉了解异域文化风情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文学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没有对与错,因为存在就是合理的。这会让人变得宽容、豁达。而这一品质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具备并会从中受益的,下面就代表英美两国的文学作品进行简要的评论:
1 英国文学与文化内涵
《哈姆雷特》是英国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作者就展现了一幅丑恶的社会画面:国家发生宫廷政变,国王被害,阴谋家窃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满朝臣子趋炎附势等等。世界仿佛到了末日。于是王子发出了“时代整个儿脱节了”的吼声。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社会,他深知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危险性,从而导致他行动的犹豫。既要为父报仇,又要扭转乾坤,一身二任。这种独扭乾坤的重任与势孤力单的矛盾,只能产生“难扭乾坤”的哀叹:一个任务尚且力不从心,何况两个?这就带来他行动的双重犹豫。
哈姆雷特是哲学家而不是实干家,他敏于思索而拙于行动,他在没有切实可行、十拿九稳的办法之前,只会冥思苦想,他从思考到行动,需要一个比常人更为复杂的过程。他决心行动而又不知如何行动,他很不容易等到一个杀掉奸王的机会——克劳狄斯在祈祷,只需抽刀一击,就能为父报仇,然而,灵魂进入天堂还是滚入地狱的无用考虑,又使他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幻想行动,却一拖再拖。空有报国之心,而无匡世之策。只落得苦闷彷徨,忧郁犹豫。在实施复仇的过程中,他反复想着“生存还是毁灭”这样的问题,总是耽于沉思冥想,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去复仇,却又迟迟不肯行动。于是,行动的犹豫,导致了他的毁灭。在哈姆雷特身上,折射出典型英国人的性格和文化内涵,他们信奉管理,有着谨慎自律的生活习惯,同时又孤傲与宁静,幽默与宽容。
2 美国文学及美国文化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一个孤独的老人单身出海捕鱼,与大鱼周旋,但他捕获的大鱼又被鲨鱼吃掉。小说描写了人奋斗中的心路历程,面对失败仍顽强拼搏、绝不屈服的意志,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这是美国文化里面,硬汉文化思想形象的一个集中体现。在海明威的笔下,一个典型的美国硬汉桑提亚哥跃然纸上。正是他的英勇,令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在很多西方读者的理解中,是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被西方文化所崇尚。这种牛仔文化,硬汉形象文化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典型代表。
五 英美文学对英语学习的促进
现在许多高校在英美文学欣赏课中都是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授课模式。上文学史课时,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由于是被动地继承老师的“复述”,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看法便无从谈起。这种“语录”式节选,破坏了英美文学作品的完备性。让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评释英语句子和单词的意思上面。导致学生浅尝辄止,虽然上了一两年的文学课程,却没有完整地读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剧本,没能学会怎样欣赏和阐发文学原著。
由于英美文学欣赏教学内容是些死的知识,不少人便以为英美文学课乏味、无用。大学英语课堂的另一主要目标是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文学作品因其自身特点,完全可以提供更加逼真的语言环境。在此环境中,它们通过提供丰富而细致贴切的词汇用法,复杂而严谨精准的语句结构,来扩展学生的语言知识,继而有效地提高各项语言技能。由于文学作品的环境、人物关系等因素都已确定,语言的运用也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背景,读者自然而然就会明白其中一些特定的语言形式,并灵活掌握各种用法。久而久之,说不定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欲望。如此说来,文学作品的确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理想读物。
六 建议与结语
英美文学是科研的重要研究偏向之一,我们不应忽视英美文学这一丰富多彩的资源库。大学英语教学应增强英美文学意识,将英美文学导入英语教学,适当推介英美著名作家的文学创作,重点解析优秀英美文学作品,引导大家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对英语文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警惕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模式,采用种种生动的方法,如研读短篇小说,背诵诗歌,朗读剧本、分角色饰演等,使学习者不光学习英语语言,同时加深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深入理解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作家和作品,汲取英美文学作品的精髓。
参考文献:
[1] 王秀丽:《浅谈英美文学与英语教育》,《学术理论与探索》,2008第2期。
[2] 周万婉:《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性》,《科学大众》,2008年第7期。
[3] 王晓丽:《浅析哈姆雷特性格特征》,《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第12期。
[4] 傅琼:《19世纪西方文化史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4月。
[5]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年。
[6] 董靖历:《不列颠和美利坚的文学星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7] 徐宜良:《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词汇差异及继续性教学启示》,《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作者简介:王巍,女,1979—,吉林敦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及教学法理论研究,工作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